教学大纲封面.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461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学大纲封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大纲封面.docx

《教学大纲封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大纲封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大纲封面.docx

教学大纲封面

(教学大纲封面)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实体系):

文学院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

二○○八年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古代汉语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编号:

学时:

108学时

主编姓名:

学分:

6学分

主审姓名: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对外汉语

年级:

编写日期:

2004-3-18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AncientChineseLanguage

学时数:

108课外导读学时:

50时

学分数:

6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执笔者:

语言文字学教研室

编辑日期:

2004年订

一、课程性质、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语言课、工具性的基础课,以培养、训练运用古代汉语语言知识阅读古代文献、教授中学文言文作品的能力为目的。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文言文作品,能比较准确地解决中学文言作品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导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

二、学习意义:

批评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发展现代汉语。

三、学习内容:

古代汉语实际指的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它有两种系统:

文言文和古白话。

课程的对象是文言文。

四、学习方法:

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重点:

确立学习古代汉语的正确态度和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的正确认识

难点:

对古代汉语知识作用的正确认识

第一章工具书及其使用

一、一般字典和辞书的编排体例和使用方法

二、工具书的种类:

字词典、类书、书目索引、年表日历、人名地名辞典和地图、历代职官表、百科全书、年鉴手册。

三、常用重要工具书简介

1、《说文解字》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康熙字典》4、《经籍纂诂》5、《经传释词》6、《诗词曲语辞汇释》7、《十三经索引》8、《辞源》9、《辞海》10、《词诠》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重点:

对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和常用重要工具书的了解

难点:

对工具书的熟练高效的使用

第二章文字

一、汉字的性质和汉字的产生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六书的名称及由来

2、六书的内容:

(1)象形

(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

3、对六书的评价及发展

三、汉字形体变迁对分析汉字形体构造的影响

四、汉字形体构造分析与古籍阅读:

求本义、推导语境意义

五、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

重点:

六书理论的理解与六书形体构造的识别,古今字,通假字

难点:

运用六书理论和古今字、通假字等文字知识,正确、准确地把握古籍的词义,阅读理解古籍。

第三章词汇

一、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2、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古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2)单音词在古汉语中占优势

(3)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连绵词、偏义词。

二、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

1、古今词义变化的程度:

迥异、微殊、有同有异。

2、古今词义变化的具体方面:

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1、概念

2、词的本义的探求方法

<二>词的引申义

1、概念

2、引申义的类型:

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3、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

相似和相关

4、词义引申的方式:

连锁式和辐射式

5、词的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

<三>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意义

四、同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1、概念、作用及辨析意义

2、辨析的基本方法

五、词义的理解与训释

1、理解:

语境中的词义是单一、明确、具体的,有时会受语境制约具有某种临时的意义

2、训释:

释词形式——同义词语作释和下定义

释词方法——形训、声训和义训

重点:

连绵词、偏义词、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引申义

难点:

对词汇的积累、语境中词义的理解与准确解释

第四章语法

一、词法

<一>实词

1、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2、名词作状语:

A普通名词作状语B日、月、岁等名词作状语

3、词类活用:

概念,类型——A名词、形容词、数(量)词活用做动词B使动用法C意动用法D为动用法,活用与兼类

4、数量表示法

<二>虚词

1、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3、常用虚词:

之、其、是、或、莫、夫、彼、孰、

焉、诸

于(於)、以、为、与

而、则、然、且

者、所

曾、少、稍、唯(惟)、但、仅、特、宁、庸

二、句法

<一>判断句和被动句

A判断句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B被动句

1、被动语义的表示方法

2、古汉语被动句式:

“于(於)”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

<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多前置。

3、为强调宾语加“是”、“之”等助词作标志词将宾语前置。

“(唯)宾语+是/之+动词”等

4、为强调直接将宾语前置。

<三>省略

1、主语的省略

2、谓语的省略

3、宾语的省略

4、兼语的省略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重点:

名词作状语、使动、意动、宾语前置、常用虚词用法

难点:

在文选中对具有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语句意义的准确理解与解释

第五章音韵与诗律

一、音韵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

字母、三十六字母、双声、韵部、韵目、叠韵、平仄等

2、上古声韵系统:

A上古声母系统B上古韵母系统

3、上古音与古书阅读:

明通假、通声训。

二、诗律

1、古代诗歌的体裁

2、近体诗的格律:

字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

重点:

音韵的基本概念、上古语音的特点、诗歌的平仄格律

难点:

对古今语音现象的正确认识与解释、对律诗的判断与对诗律的分析

其他

一、古书的注释

1、古注的类型:

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音义类

2、古注的内容

3、古注的术语

二、古书的标点

1、古书的句读及起源

2、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

3、标点古书的方法

三、古文翻译

1、古文翻译是用标准的现代语言翻译古代典籍

2、翻译的方法:

直译和意译

3、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

重点:

古注的类型和术语

难点:

正确理解古注,并借助古注理解古文,正确标点和翻译古文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课程主要由文选和古代汉语语言知识组成,实践在本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中要力求做到文选和知识结合、学习和运用结合。

该课程以讲为主,辅以讨论、练习等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具有一定量的常用词汇和阅读的积累,通过讨论、练习等提高学生分析语言现象和阅读古代典籍的能力。

(因为文选很难作统一的规定,所以编写大纲时从略了,拟订的只是一个知识大纲。

五、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知识

文选

讨论

练习

课外

其他

小记

导言

第一章

工具书及其使用

第二章

文字

第三章

词汇

第四章

语法

第五章

音韵与诗律

其他

合计

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源流关系,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的自然延伸;古代汉语作为古代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医学等的载体,是这些相关学科学习、研究的基础;古代汉语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而相关学科的知识也为深入理解、把握古代语言现象和古代典籍提供了帮助。

可见《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史》等关系密切。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古代汉语》(三版重排本四册)王力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

[2]《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古代汉语》(修订本两册)荆贵生济南黄河出版社1997

[4]《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洪波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音韵学教程》(三版繁体)唐作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训诂学简论》陆宗达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6]《训诂学原理》王宁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7]《训诂学导论》(修订本)许威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张军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古代汉语语法变化研究》孙良明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北京中国书店1989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附必讲篇目:

1、《郑伯克段于鄢》

2、《齐桓公伐楚》

3、《子产论尹何为邑》

4、《鞌之战》

5、《燕昭王求士》

6、《论语》(选章)

7、《秋水》(节选)

8、《劝学》(节选)

9、《天论》(节选)

10、《小国寡民》

11、《滕王阁序》

12.《礼记》(2篇

13.《寡人之于国也》(八篇)

14.《文王之囿》

15.《许行》《触龙说赵太后》《鲁仲连义不帝秦》《冯谖客孟尝君》《晋灵公不君》

16.《宫之奇谏假道》《北冥有鱼》

17.《五蠹》

18.《史记》三家注

19.李善《文选》注

20.《淮阴侯列传》

21.《报任安书》

22.《论积贮书》

23.《陈情表》

24.《关雎》《桃夭》《氓》《七月》

25.《离骚》《国殇》《渔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