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499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图1

2.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太阳能B.潮汐能C.地热能D.石油

3.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下列有关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混合物B.燃烧都会放出热量C.都是可再生能源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说的燃烧是发光、放热的现象

B.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接触就肯定能燃烧

C.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D.只有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同时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才能灭火

5.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列有关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6.下列对于灭火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隔离可燃物

B.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C.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降低油温

D.用扇子扇灭烛火——隔绝空气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8.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2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9.“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

“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

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下列有关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3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

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12.下到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图4

A.图甲中将煤球制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乙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饶,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丙中纸杯烧不坏,是固体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少

D.由图丁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导致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3.(3分)请将下面所列事故与处理方法对应连线。

酒精灯打翻着火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盖上湿布或沙土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4.(2分)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  。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 。

 

15.(2分)火折子堪称古代“打火机”。

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装入竹筒中保存。

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筒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

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吹气可以使纸复燃的原因是               。

 

16.(6分)能源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和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开发的重点。

①我国将推行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某品牌汽车使用相同标号的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时,每百公里油耗和CO排放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

平均油耗/L

CO排放量/g

乙醇汽油

11.8

1.358

普通汽油

11.8

2.108

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醇汽油对环境更友好的理由是  。

 

③氢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

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④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填字母)。

 

A.风力发电    B.太阳能路灯    C.核动力潜艇

17.(2分)太阳能、氢能等被称为“低碳能源”,理论上其“碳排放”为零。

(1)下列产生“碳排放”的化学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2CO+O2

2CO2 ②CaCO3

CaO+CO2↑③2CuO+C

2Cu+CO2↑

(2)氢气燃烧不可能产生“碳排放”,而甲烷燃烧会产生,原因是            。

 

18.(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目前全球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增长很快,其中生物燃料取材于自然环境,具有清洁、可生物分解、产物易于回收等优点,将逐步成为化石燃料的有效替代物。

生物柴油是生物燃料的一种,以动植物油脂和餐饮垃圾油为原料制成。

生物柴油可直接使用或与汽油混合使用,从而缓解了能源危机。

但在其生产中,副产物甘油(C3H8O3)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着其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甘油的处理方法之一为光催化重整法。

这种方法是在常温常压和太阳光的驱动下,利用甘油产生氢气。

目前已有众多材料可作为该方法的催化剂,其中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性、化学性质稳定、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异性能,已成为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

将一定质量的CuO、NiO分别与TiO2结合,形成CuO/TiO2催化剂或NiO/TiO2催化剂,也可将CuO、NiO同时与TiO2结合,形成CuO-NiO/TiO2催化剂。

其他条件相同时,几种催化剂催化效果如图5所示。

图5

  探究高效催化剂,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探索能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甘油(C3H8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其计算式为 。

 

(2)光催化处理甘油时,常用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剂的原因是           。

 

(3)依据图示可知,在生产时间相同时,影响氢气产量的因素为      ,通过对比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生物柴油的开发和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甘油(C3H8O3)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TiO2、CuO、NiO均属于氧化物

D.上述复合催化剂都能提高氢气产率

19.(3分)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目前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以粗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的流程如图6所示。

图6

(1)过程②中的主要反应为C+H2O

CO+H2,该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1→0,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    。

 

(2)上述流程图中的氧化物有      。

 

(3)将煤加工处理的意义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5分)化学小组用以下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

图7中a、b处放白磷,c、d处放红磷。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图7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3)利用如图8所示装置设计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图8

可供选择的其他实验用品:

烧杯、红磷、白磷、热水、冷水。

实验操作(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二:

用如图9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

图9

实验主要步骤及现象: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红磷和白磷均不燃烧;②……

(4)实验中,欲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则②对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应为 。

 

2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10所示实验。

图10

同学们发现两支蜡烛都熄灭了。

[提出问题]实验A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猜想2:

烧杯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蜡烛熄灭。

图11

[进行实验]

实验Ⅰ:

如图11所示,点燃蜡烛,塞紧胶塞。

待蜡烛熄灭后,用放大镜照射白磷。

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Ⅱ:

经检测,实验A中,蜡烛熄灭时,烧杯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3%。

在集气瓶中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收集气体,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红磷,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V(O2)∶V(CO2)

蜡烛

红磷

1∶4

燃烧

燃烧

1∶5

燃烧

燃烧

1∶6

熄灭

燃烧

1∶9

熄灭

燃烧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2)实验Ⅰ的目的是            。

 

(3)实验Ⅱ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4)结合实验Ⅰ与实验Ⅱ,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实验反思]

(5)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D 2.D 3.C4.C 5.C 6.A 7.D 8.C 9.B 10.A 11.D12.D 。

13.酒精灯打翻着火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盖上湿布或沙土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4.

(1)防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防止火种引燃其他可燃物)

(2)移除可燃物

15.使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16.

(1)石油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2)①混合物

②每百公里平均油耗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标号乙醇汽油排放的CO比普通汽油少(合理即可)

③氢气+氧气

④ABC

17.

(1)②

(2)氢气中不含碳元素,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或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甲烷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18.

(1)12×3+1×8+16×3

(2)二氧化钛(TiO2)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性、化学性质稳定、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异性能

(3)催化剂种类 CuO-NiO/TiO2催化剂

(4)ACD

19.

(1)0→+2 

(2)H2O、CO

(3)转化成清洁能源(或减少污染物排放、转化为化工原料等,合理即可)

20.实验一:

(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a处白磷燃烧,b处白磷不燃烧

(3)

实验操作(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左管中白磷燃烧,右管中红磷不燃烧

(合理即可)

实验二:

(4)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1.

(1)不可燃,不助燃

(2)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合理即可)

(3)V(O2)∶V(CO2)=1∶4或1∶5时,蜡烛仍能燃烧

(4)实验A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

(5)不同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可能不同(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