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877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历史教学法.docx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

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

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归纳能力指从个别事实走向概念、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一则能使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二则能帮助学生揭示前后史实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知识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内容优化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

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

优化教学内容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教学内容过程化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讲授法是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语言(口头语言和黑板语汇)为主要媒介,以“传送─接收”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式的总和。

讲授法主要有四种方式: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优点是学生接收到的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较强,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其缺点是单向的“传送─接收”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探究教学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谈话法是以学习历史新知识、巩固历史旧知识或检验已有知识为主要目的,以问答对话的双向交流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式的总和。

谈话法包括: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欲望的启发式谈话;

用已有历史知识去解决未知的导引式谈话;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已有知识的巩固性谈话;归纳概括所学历史知识内容的总结式谈话。

参观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以获得感性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以现场(实地、实境、实例)观察、访问为主要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观法一般分为三类:

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预备性参观,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并行性参观,以及学习新知识后的总结性参观。

欣赏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领略和品味,从中体验到真善的价值,享受到美的愉悦的一种教学方法。

欣赏法包括:

自然美欣赏;艺术美欣赏;社会美欣赏;科学美欣赏;心灵美欣赏等。

检查、评价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检测评定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能及时反馈教学效,以便教师调整进度、控制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检查、评价法有三种类型:

课前的摸底式检查评估;课中的诊断式检查评估;课后的总结式检查评估。

备课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

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其作用在于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于学生记忆,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图画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

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上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过渡即上课中的课堂过渡,指教师巧妙地将所学内容的章与章、节与节、章与节、专题与专题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此问题与彼问题转换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技能。

过渡旨在体现教师上课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维连贯地学习新授课内容。

教态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动作和表情等,是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教师正确、恰当的体态语言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控课堂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信息,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技能。

巩固练习法是以学生的练习方式巩固新学知识的一种结课方式。

在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这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及时巩固新知识有直接的作用。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

包括教与学的语言讲解、讲述、解释、讨论、回答、复述、纠错、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

教师形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可分为外表形象与内在形象两部分。

即在职业行为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总和或者别人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

它是教师教学特色,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

教学风格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风格往往是内在形象的表现。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

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概念,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新课程认为:

课程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校本课程指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

其内容一方面包括当地特有文化、科学、社会等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辅助国家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

它与国家课程一起,构成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完整体系。

乡土教材指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的教科书,对历史学科来说,就是地方史教科书。

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了解;以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社区人力资源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群众组织。

它以个体的人或具有某种共同目标的群体活动为载体,直接作用于社区某项具体事务,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基础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

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1)教学目标取向全面性、协调性发展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3)研究重心由教法转向学法 

(4)注重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1)评价功能:

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2)学生:

不仅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评价主体:

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评价方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1)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

(2)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3)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4)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5)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思维定势

4、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1)创设课堂情境

(2)用形象诱发情感

(3)用声调来渲染

(4)用体态语言强化情感

5、简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1)主题化:

每节课都应该有教学主题,通过主题将知识进行串联。

(2)集约化:

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

(3)结构化:

抓住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

(4)层次化:

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分层次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中把历史进行层次化,识记,理解、运用就是历史知识的层次化。

(5)理性化:

尽可能把历史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炼观点。

(6)方法化:

体现一般的思维方法和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6、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布局调整?

(1)认真研究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

(2)联系实际,适当调整教科书顺序。

(3)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4)变化多样,给学生全新的认识。

(5)对教科书进行深化、扩展。

7、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式教学法:

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

(2)自学式教学法:

说明学习目的任务--学生自学、讨论、做练习、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小结释疑、组织学生小结、交流或师生共同小结。

(3)探究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4)历史比较教学法:

在中外历史比较中组织教学。

要求:

识记知识、领会教材内涵是前提;专题整理中外知识,培养技能拓宽认识是手段;综合运用、培养智能是目标。

历史比较有宏观、微观、横向、纵向、逆向五种比较分析法。

(5)练习式教学法: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技能技巧的方法,是从历史上的教学实践中继承下来的,以训练行为技能为教学目标。

基本操作程序:

教师阐明技能并作示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技能--课堂小结。

(6)尝试教学法:

围绕解决某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资源,开展互助学习,最终解决问题。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智力。

其基本操作程序是:

出示尝试题--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7)历史图示法:

就是用简短的信号、纲目、要点,按历史发展的规律组成板书,进行教学。

它以直观、明确、概括的形式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出来,以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使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及内在联系。

(8)历史情境教学法:

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学生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9)历史目标教学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定向的决定作用,是激励学生参与、调控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0)多媒体教学法:

是以各种现代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挂图、实验、模型)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8、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我国教学论育专家的定义为: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总得说来,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1)目的性原则

(2)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

(3)直观性与发展历史思维结合的原则

(4)高要求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5)情感性原则

(6)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7)教学向自学过渡的原则

9、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有哪些新的含义?

(1)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

(2)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3)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4)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5)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10、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2)内容选择要合理

(3)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4)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5)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6)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7)问题设计要精当

(8)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9)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10)练习设计要精当

11、简述说课的要求。

(1)说教材: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2)说学生:

分析教学对象

(3)说教法、学法--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4)说教学程序--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5)说效果--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

 

12、试述导入新课的功能和要求。

A功能

(1)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

(3)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

B要求

(1)导入的问题要准确

(2)简洁明快,切入主题

(3)不单纯追求兴趣性

(4)不牵强附会

(5)生动感人不呆板

13、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1)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2)类型多样,提出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各种类型问题

(3)设置坡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问

(4)耐心细致,控制等待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余地

(5)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恰当的评价

14、简述历史教学中结束技能的作用。

(1)巩固强化作用

(2)过渡衔接作用

(3)加强认识、深化主题作用

(4)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作用

(5)内外沟通、立疑开拓作用

15、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的起伏发展规律,每一堂课应重视以下几个时段的设计。

(1)起始时区: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时区。

(2)兴奋时区:

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

(3)调试时区: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4)回归时区:

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5)终极时区:

是课堂教学中的总结回应时区,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加快语速,强化情绪,总结新课。

16、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试述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

(1)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要有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

要求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精神。

同时要为人师表,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3)教育能力素质。

教师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还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语言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4)自我进步意识和开发意识。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7、简述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教后记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完课后,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

它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教后记的主要内容:

(1)记成功做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2)记失败之处:

就是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教学脱节,以及当堂没有处理好的学生的问题等。

(3)记教学机智:

就是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

 

(4)记学生问题:

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5)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6)记学习心得:

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

18、构成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1)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来的,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的指导核心,是教学模式的灵魂。

(2)功能目标:

即要完成的主题所规定的任务。

是教学模式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是人们在某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对学习者产生效果的一种预先估计。

(3)活动程序:

即完成目标的步骤和过程。

教学活动的开展总是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来进行的,活动程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僵化不变的。

(4)实现手段:

指教学模式发挥效力、达到目的所需要各方面条件。

19、获得历史知识的媒介。

(1)历史事实的和钟声、像实录,如纪录片、录像、录音、摄影、照片等。

(2)历史遗迹、遗物、出土材料以及保留着历史遗风的民族、民俗石料。

(3)概括化的映象、如给绘画、图表等;

(4)当事人的回忆、传说、口牌、故事;

(5)再传的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和种记录、如史书、著作、教材等。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论述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从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历史教学新理念包括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

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

改变过去那种知识传授、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的教学中师生互相交往与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A评价功能:

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B评价主体:

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C评价方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2、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请分别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A重点:

(1)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从历史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看,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重点。

(2)从教与学的活动看,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也是教学重点。

(3)从情感教育来看,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学重点。

(4)

B如何突出重点:

(1)灵活调动教学内容

(2)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3)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

C教学难点:

就是头绪较多,比较艰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1)非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2)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

(3)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

(4)超越现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

(5)为了阐明重点而必须增补的历史知识

D如何突破难点

(1)将头绪比较多的内容通过多媒休进行简化

(2)用具体事例讲述一些艰深的问题。

(3)补充材料,化解难点。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和以陶冶为主的方法。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种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另一种是运用教学工具为载体的。

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应该做到: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

可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用语言为媒体,用多媒体为辅助,进行历史教学。

(2)要正确应用各种教学手段。

A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

B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从而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而以《清明上河图》

为主。

先让学生通过找资料,适当了解此图的基本情况,如背景、主要内容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静态、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补充相关的影视、文字资料,从而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讲解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