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583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docx

高考延期语文复习信息监测卷3

2020年高考延期语文三轮复习信息监测卷(三)

新课标·全国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共同滋养。

其中,“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

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其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

敦煌文化既有古今中外思想精华的汇通融合,又有多种文化形态的丰富性并盛,既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又兼容了不同文化类型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

“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

“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

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才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而这一精神与“和而不同”共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也绝不希望用中国这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通而不统”的精神。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文化具有特殊的表达形态,是因为敦煌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它曾是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

B.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因为他们不认可“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

C.“通而不统”是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与“和而不同”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D.有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我们就可以用中国智慧解决世界各种文明的一切矛盾和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背景下阐述“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通过与先秦文化、齐鲁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波斯文化的对比,论证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的特点。

C.作者从敦煌文化的形成切入,论述了其具有“通而不统”特点的原因,并在第3段阐释了敦煌文化“通而不统”的精神内涵。

D.文章论述了“通而不统”和“和而不同”的相同点,突出“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是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

B.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的观点是偏狭的。

C.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意味着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太可能被外来文明异化。

D.相较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独立性和兼容性的敦煌文化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1909年,克罗地亚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次发现地球内部存在一个不连续界面,穿过这一界面,地震波的纵波和橫波传播速度跳跃性增加。

人们将这可一界面称为“莫霍面”,作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莫霍面”是什么性质的界面?

原位的地幔真面目又是什么?

1957年美国地质学家哈雷·海斯提出了一个科学梦想:

如果能打一口深井,直接打到“莫霍面”,钻取一些岩芯样品,不就一目了然吗?

由于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约为30--40公里,在大洋之下约6—7公里。

因此这口深井,最佳钻探地点就在大洋。

196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批准资助雄心勃勃的“莫霍钻”计划,并与环球海洋勘探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的“CUSSI”号船实施莫霍面钻探任务。

1961年,“CUSSI”号在墨西哥岸外的瓜达卢佩岛附近水深3600米处,首次成功钻井,在170米厚的沉积层下,取得了14米长的玄武岩样品,迈出了人类向莫霍面进军的第一步。

但此后,由于“莫霍钻”计划预算太高,加上出现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美国国会1966年取消了该计划。

材料二

人类在应对“上天、入地、下海”三大科技挑战中,“入地”的成绩最差。

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最深的钻并还不及其千分之二。

大洋钻探既下海又入地,面临的是双重挑战。

深海海底是离地球内部最近的地方,从深海海底打钻,至今还是人类直接探测地球内部无可替代的高效途径。

但越往下钻,钻井越深,岩石越硬,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凭借人类现有的钻探技术,很难打到莫霍面。

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亚特兰蒂斯浅滩”海岭实施了梦想打到莫霍面的艰难钻探。

那里是超慢述扩张的洋中脊,地幔熔融不能产生足够的岩浆,地壳断裂非常普遍,广泛分布着暴露下地壳的“构造窗”。

这是人类以目前的钻探技术,可以“触摸”到地幔边界的绝佳场所。

两个月间共使用各种型号的钻头24个,仅钻取岩芯就用坏了11个钻头,但仅向海底深处钻进789.7米,获得469.7米岩芯,与计划中第一期1300米的钻探目标相差甚远。

针对“决心”号钻探技术的不足,2007年日本投入巨资建造了57000吨的“地球”号大洋钻探船,采用新型的“立管型”钻探技术,通过大直径钢管将钻探船与洋底连接起来,使得钻探更加安全、深度更大,理论上可在4000米水深的海域向海底钻进7000米。

日本曾雄心勃勃地向全世界宣布,其最终目标是要“打穿地壳”。

但十多年来,由于船体庞大,带来了成本、运行和管理等诸多问题,“地球”号实际上才打了3000米。

实践表明,利用“地球”号现有的钻探技术打穿地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材料三

地馒占地球体积的4/5、质量的3/4,是地球上最大的“化学储库”。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深部过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无不与地幔息息相关,神秘而庞大的地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

科学家梦想钻穿“莫霍面”,就可以直接从“原位”的地幔取样,进行深入研究。

历年来,科学家提出了许多与“莫霍钻”相关的科学问题。

例如,是什么物理特性造成了莫霍不连续面?

这个界面的地质学本质是什么?

大洋中脊处的洋壳,特别是下洋壳,是怎样形成的?

洋壳与海洋和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多大?

等等。

在太阳系中,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拥有其他星球所没有的、独一无二的“生理机制”。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学说比较成功地回答了“地球是怎么活动的”问题,但对于地球活动的具体过程和细节、活动机制等问题,仍然很不清楚,还需要世界各国科学家凝心聚智,共同寻求答案。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地球内部对人类来说,仍是一个未知的全新秘界。

相比于几十万公里外月球上的样品,地球内部几公里深处的莫霍面,距离我们很近,但似乎又遥不可及。

我们相信,向地球深处每多钻进一点,我们对地球结构及其历史的认识,就会加深一点、更新一点!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壳与地幔之间有一个分界面,因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最早发现而命名为“莫霍面”。

B.由于预算太高,加上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美国国会最终没有将“莫霍钻”计划付诸实施。

C.越往下,钻井越深,岩石越硬,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凭借现有钻探技术,不可能打到莫霍面。

D.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地球是怎么活动的”,但我们对其具体过程和细节、活动机制仍然很不清楚。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洋深度一般为30多公里,大洋底离莫霍面近,所以“莫霍钻”最佳地点在大洋。

B.大洋钻探面临下海、入地的双重挑战,目前最深的钻井还达不到目标的千分之二。

C.“地球”号大洋钻探船,采用新型的“立管型”钻探技术,但也不可能打穿地壳。

D.相比于月球,地球内部的莫霍面距离我们要远得多,还需要各国科学家共同探索。

6.三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类文本阅读(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7-9小题。

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

贾平凹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家读《西游记》,门被咚咚敲响。

咚,咚,门还在敲,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唯的一下,用脚踢了。

我有些愤怒,一把将门拉开,门口站着的却是刘书桢。

我说:

是你呀,几时进城的?

他说:

我已经在城市生活啦!

他的嘴里永远没有正经话。

“书祯,你个嘴儿匠!

“你不要叫我书祯,我现在改名高兴了,你得叫我刘高兴!

这就是刘高兴,《秦腔》中的书正就是以他为原型。

我们一块长大,小的时候,我并不热惦他,他头发有些卷,鼻孔里老流着黄涕。

“文革”中我和书祯一起从初中辍学回乡务农,后来他去当兵,我上了大学。

再后来我是逢年过节回老家看望父母,他已经在乡政府做起饭,但人家嫌他不卫生,又常常将剩莱剩饭要送回家喂猪,就辞退了他。

再再后来,我写我的书,他做过泥水匠,吊过挂面,磨过豆腐,也在三六九日的集市上摆过油条摊子。

他几乎什么都干过了,什么都没干出个名堂,日子过得狼狈,村里许多人都在笑话他。

我一回去,他逮住消息了,天晴下雨或黑漆半夜,肯定要跑来看我。

我们便嘻嘻哈哈谈说几个小时,不累不困,直到我母亲做过饭一块吃了,他嘴里叼着纸烟,耳朵上再别上一根,才走了。

我喜欢和他说活,他说话有细节。

那天,我们谈论的就尽是有关拾破烂的事,而且,他拾破烂的经历似乎成了他考察了解城市和来城市打工的过程。

他见我惊讶的神色,越发得意扬扬,盘脚搭手坐在沙发上,一边口水淋漓地吸纸烟,一边慢条斯理地排说。

从他的口里,我也才知道我们贾姓族里其实有很多晚辈都在城里打工,但他们从来没有和我联系过。

或许是我长年不回去和他们隔远了,或许是他们都混得不好,觉得羞愧不愿见到我。

我也曾想,即使他们来找我,我虽有文名但无官无权无钱的又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呢?

刘高兴之所以来找我,他不想求我什么,他也知道我的处境和性情,又因为年龄相近,他需要说话,我需要倾听。

他的衣着和容貌明显地和所有宾客不一样,就像苹果筐里突然有了一个土豆。

但这个土豆是欢乐的,他的大嗓门和类似于周星驰式的笑使大家不习惯。

他就会说许多乡下的和在城里拾破烂中的奇闻逸事,他说得绘声绘色,等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却一脸严肃地说一句很雅的古句。

于是那些教授都感慨了,说:

刘高兴,你形象思维好啊,比老贾还好!

他说:

我在学校的功课是比平凹好,可一样是瓷砖,命运把他那块瓷砖贴到了灶台上,我这块瓷砖贴到了厕所!

然后又是嘎嘎大笑,擦了一下鼻涕,说:

我是闰土!

我赶紧制止他,说你胡比喻,我可不敢是鲁迅。

他说:

你是不是鲁迅我不管,但我是闰土!

他不是闰土,他是现在的刘高兴。

刘高兴和他那个拾破烂的群体,对于我和更多的人来说,是别样的生活,别样的人生。

他是拾破烂人中的另类,也是拾破烂人中的典型,他越是活得沉重,也就越懂得轻松,越是活得苦难,他才越要享受着快乐。

他是泥塘里长出来的一枝莲!

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这就是刘高兴。

在所有的大都市里,我们看多了动辄一个庆典几千万,一个晚会几百万,到处张扬着盛世的繁荣和豪华。

我掂量过我自己,我可能不是射日的后羿,不是舞干戚的刑天,但我也绝不是为了迎合和消费去舞笔弄墨。

我要写刘高兴和与刘高兴一样的乡下进城群体,他们有他们的命运,这个时代又赋予他们如何的命运感,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觉得我就满足了。

我总想,如果不是1972年以工农兵上大学那个偶然的机会进了城,我肯定也是农民,到了五十多岁了,也肯定来拾垃圾,那又会是怎么个形状呢?

这样的情绪,使我为这些离开了土地的人在城市里的贫困、卑微、寂寞和受到的种种歧视而痛心着哀叹着,一种压抑的东西始终在左右我的笔。

我常常是把一章写好了又撕去,撕去了再写,写了再撕,想为什么中国会出现打工的这么一个阶层呢?

这是国家在改革过程中的无奈之举、权宜之计,还是长远的战略政策?

这个阶层谁来组织谁来管理,他们能为城市接纳融合吗?

进城打工真的就能使农民富裕吗?

没有了劳动力的农村又如何建设呢?

城市与乡村是逐渐一体化呢,还是更加拉大了人群的贫富差距?

我继续去那些拾破烂人租住的村巷,每每到城南,就要拐过去看看,而在大街上碰上拾破烂的人,也就停下来拉呱几句,或者目视很久。

差不多又过去了一年,我所接触和认识的那些拾破烂人,还在拾破烂,状况并无多大改变。

那个供养孩子上大学的,孩子毕业了,但他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已不能再拾破烂,又回到老家去。

其中有一个攒了钱,与人合伙办了个超市,还在老家新盖了一院房。

他几乎是拾破烂人的先进榜样,他的事迹被普遍传颂……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评价刘高兴是个“嘴儿匠”,教授们评价刘高兴“形象思维好”,都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肯定。

B.文章中“土豆”和“瓷砖”两个比喻,形象贴切,既能表现人物差别,又为文章增添了语言趣味。

C.作者认为自己不是鲁迅,也不是后羿、刑天,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和个人文学创作的清醒认知。

D.作者在结尾处先聚焦拾破烂的群体,再特写两位个体,这样的结尾混杂着绝望感和希望感。

8.作者为什么说刘高兴“是拾破烂人中的另类,也是拾破烂人中的典型”?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9.文中三个加点的“想”,分别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贺娄子干,字万寿,本代人也。

周武帝时,释褐司水上士。

大象初,进爵为伯。

及尉迟迥作乱,子干与宇文司录从韦孝宽讨之。

遇贼围怀州,子干与宇文述筹击破之。

高祖大悦,手书曰:

“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

”其后每战先登,及破邺城,与崔弘度逐迥至楼上。

进位上开府,封武川县公,邑三千户。

开皇元年,进爵巨鹿郡公。

其年:

吐谷浑寇凉州,子干以行军总管从上柱国元谐击之,功最优,诏褒美。

高祖虑边塞未安,即令子干镇凉到。

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于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隐敝纵击大破之其年,突厥复犯塞,以行军总管从窦荣定击之。

子干别路破贼,斩首千馀级,高祖嘉之,遣通事舍人曾威赍优诏劳勉之。

子干请入朝,诏令驰驿奉见。

高祖以陇西频被寇掠,甚患之。

彼俗不设村坞,敕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

子干上书曰:

“陇右之民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获安。

只可严谨斥候,岂容集人聚畜?

请要路之所,加其防守。

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

”高祖从之。

俄而虏寇岷、洮二州,子干勒兵赴之,贼闻而遁去。

高祖以子干晓习边事,授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

岁馀,拜云州刺史,甚为虏所惮。

后数年,突厥雍虞闾遣使请降,并献羊马。

诏以子干为行军总管,出西北道应接之。

还拜云州总管,以突厥所献马百匹、羊千口以赐之。

母忧去职。

朝廷以榆关重镇,非子干不可,寻起复视事。

十四年,以病卒官,时年六十。

高祖伤惜者久之,賻缣千匹,米麦千斛,赠怀、魏等四州刺史,谥曰怀。

(节选自《隋书·贺娄子干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共盛/子千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

B.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

C.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

D.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喻始任官职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吐谷浑,少数民族,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率领下自辽东西徙,至其孙以此为国名。

C.斥候,也作“斥堠”,古代侦察敌情的哨兵。

“斥”,侦查;“堠”,侦察敌情的建筑物。

D.起复,古时退休或被革职的官员复出以及官员服父母丧三年期满后应召赴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娄子干身先士卒,皇帝褒扬。

贺娄子干与宇文司录一起击败围困怀州的尉迟迥,并且每次作战都首先登城,皇帝很高兴,后来在保护凉州时,随从元谐抗击敌人,功劳最大,皇上褒奖。

B.贺娄子干擅长边事,戍边多年。

皇帝担心边地不平安,就任命贺娄子干镇守凉州;后来,高祖因贺娄子干通晓边地的事情,授任他为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其后一直持续很多年守边。

C.贺娄子干敢说真话,看法全面。

贺娄子干在皇帝对陇西有担忧时上书说,陇右的百姓以放牧为生,只要在重要路口加强防备,镇守之所相连接,烽火能相望,百姓散居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D.贺娄子干勇猛果敢,敌人惧怕。

在敌人侵犯岷州、洮州时,贺娄子干率领军队赶到,贼人望风而逃;在担任云州刺史时,特别让敌寇心惊胆战;没几年,突厥的雍虞闾派人来请求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手书日:

“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

(2)彼俗不设村坞,敕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2小题,9分)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1)

宋•赵佶

裁剪冰绡

(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3),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4)。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5)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所作。

(2)冰绡:

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靓(jìng)装:

美丽的妆饰。

(4)蕊珠宫女:

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5)凭寄:

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1)午桥:

在洛阳南面。

坐中:

在一起喝酒的人。

(2)二十余年:

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4.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15.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1小题,6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1)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离骚》中,“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两句观点与之相似。

(2)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神话和通过描写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来突出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写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

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

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

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事半功倍无懈可击巧舌如簧夸夸其谈

B.事倍功半无懈可击巧言令色夸夸其谈

C.事半功倍天衣无缝巧言令色夸大其词

D.事倍功半天衣无缝巧舌如簧夸大其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B.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C.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则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语言和作品有了真情的灌注,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B.语言和作品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史弥新,是因为有了真情的灌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