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44706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ppt

投行并购案例分析,美林证券的部分收购兼并活动,并购重组作为世界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

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扩大规模,投资银行得到迅速发展。

到今天,除高盛外,摩根斯坦利公司、美林公司等均为上市公司,而且是在多家证交所上市。

各大投资银行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兼并重组,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体现不同的目的。

美林证券的部分收购兼并活动,1960年以来美林证券的部分收购兼并活动1963,兼并C.J.Devine,进入政府证券业务领域1969,收购LionelDEdie公司,触角伸向了货币管理与咨询业务1970,收购Goodbody公司,增强市政债券业务的实力1970,收购一家加拿大投资银行和经纪公司,开始大力拓展国际市场1972,与一家金属公司合资成立子公司,开展商品交易业务1974,收购了家庭生命保险公司,进入了保险业,美林证券的部分收购兼并活动,1995,收购英国SmithNewCourtPLC公司,进入了英国证券市场1996,收购了HotchkisandWiley公司,扩张资产管理业务1997,收购英国MercuryAssetManagement,扩张资产管理业务,该年超过摩根斯坦利1998,购买了泰国的主要投资银行PhatraSecuritiesCompanyLimited51%的股份,进入泰国证券市场1998,MidlandWalwyninc加拿大最大的提供全面服务的证券公司,进入加拿大市场2000,收购纳斯达克第三大券商HerzogHeinegeduld,重振做市商的地位,当年在纳斯达克市场的排名从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取代了嘉信理财的位置,美林证券的部分收购兼并活动,在美国,前十大券商通过重组和兼并整合,其资本总额占全行业资本的总额的比例已由70年代初的13,上升到90年代初的23。

可以预计,国际银行产业内正在发生的收购和兼并活动不仅在向更深入复杂、更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而且可以预见,21世纪,国际投资银行产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并购,最终必定形成集团之间的规模竞争、居“金字塔”塔尖的投资银行占领投资银行产业绝大多数的业务、将形成一批为数不多的“超级券商”主宰天下的局面。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2000年12月31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公司(theChaseManhattanCorporation)兼并第五大银行摩根公司(JPMorganCo.Incorporated)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由于两家金融机构的显赫地位和交易金额的巨大,使得它被视做银行业并购的又一典范案例。

2000年9月13日,大通曼哈顿公司正式宣布与摩根公司达成了兼并协议。

双方交易的条件是,大通将按照9月12目的收盘价,以37股去交换摩根的1股,交易价值高达360亿美元。

12月11日,美联储理事会以全票通过批准了这项兼并计划。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12月22日,双方股东大会顺利通过了兼并计划。

12月31日,兼并正式完成。

新组成的公司取名为JP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ChaseCo),新公司的股票已于2001年1月2日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交易。

据测算,新公司的收入将超过520亿美元,利润高达75亿美元,拥有9万员工,6600亿美元总资产,成为位于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公司之后的全美第三大银行集团。

这笔交易还使其位列全球投资银行前列,与摩根斯坦利添惠、高盛、美林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并驾齐驱。

新公司的业务除了包括原摩根公司擅长的金融咨询、商业贸易以及债券发行外,银行抵押贷款、保险销售等方面的业务则是大通公司的强项。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从交易结果来看,这项交易导致摩根失去了独立性。

在新的董事会13个席位中,摩根只占了5席;从交易的过程看,大通的计划是基于战略的考虑,而摩根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放弃了主权。

为什么呢?

大通摩根案例的真正特色和价值,首先反映在媒体鲜为报道的大通的发展策略上。

大通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末。

1799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和艾伦伯福米德(AaronBurrformed)在纽约成立曼哈顿公司,当时的目的是为纽约提供自来水,后改为银行。

1877年,J汤普森取林肯政府财政部长SP蔡斯(Chase:

汉译大通”)的姓创办了大通国民银行。

1929年,JD洛克菲勒夺得控制权,次年,将其并入自家的公平信托公司,名称仍沿用前者。

1955年,大通国民银行与曼哈顿银行合并组成大通曼哈顿银行,资产额达到70亿美元。

1965年参加联邦储备系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1969年成立银行持股公司大通曼哈顿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则为其主要子公司;截至1999年底,大通的资产总额达4061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三大银行,在1999年全球500强排名第二十三。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大通以往的并购行为1995年,化学银行,100亿美元1999年,美国投资银行Hambrecht&Quist,13.5亿美元2000年,英国投资银行RobertFleming集团,77.5亿美元2000年,Beacon集团,5亿美元2000年9月,JPMorgan,360亿美元,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实际上,大通并购投资银行的一系列行动,是一项根本性的股票价值革命。

大通并购之举的最大压力,来自大通收购化学银行后,股东乃至管理层对大通银行股票市场价值的严重不满。

1998年,大通的股票虽然上涨了33,但市盈率(PE)仅为15,而美国地区性银行达到21,其地货币中心银行也为19左右。

下表的数据进一步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的任何时候,美国银行业的PE值都低于SP500种股指;而在美国银行业股票价格最高时,大通的PE值仍位居末端。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PE值大通公司同业均值同业最高同业最S&P500当日12.511.6114.20.435.65年来最高20.422.828.820.449.45年来最低10.69.410.68.416.7摩根遇到了难题。

1987年JPMorgan开始进军投资银行领域,此后不断将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地。

摩根在发展中的严重障碍是客户方面。

由于摩根不能继续发展分支公司,客户来源受限;同时摩根的客户群结构又有很大的局限,即客户质量太高,而股票承销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新筹集资本的低级公司,这就使承销新股的机会受限。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JPMorgan的总裁:

“我们虽然有很多的产品,但没有足够的客户。

”很能说明问题。

摩根遇到的问题在弱肉强食的投资银行业中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在美国,1999年的IPO发行量的50是经三家投资银行承销的(GoldmanSachs&Co19.5,MorganStanleyDeanWitter18.9MerrillLynch&Colnc.9.9)。

它们拥有现实的、广大的客户群体,已经牢牢地控制注了这个高利润的市场。

它们拥有信誉、经验、关系、业务网络、人才、资金等等,而这些是做成交易、包销、分销、回购证券、支持客户,甚至“造市”所必需的。

许多投资投行的主管都表示,由于竞争和垄断,几年之后,世界上的大型投资银行恐怕只能有五六家了。

在这种局面下,摩根接受大通的兼并,可以说是明智之举。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的协同效应问题。

大通兼并摩根基本解决了双方所遇到的难题,基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特别是解决了大通的市场定位,在它既有的流通债券经营、保险业务和金融中介市场的基础上,为投资银行业务的加速发展建立了广泛的平台。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大通兼并摩根的互补效应大通优势;众多的分支机构丰富的客户充足的资本金既有的批发业务劣势:

较低的市场价值传统的商业银行概念较低的非利息收入有待开发的欧洲和亚洲业务,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摩根优势:

极强的国际批发业务成熟的投资银行技能广泛的欧洲和亚洲业务较高的市场价值劣势:

分支机构的局限客户群结构的局限,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案例点评值得深思的是JP摩根曾一度是美国金融界的统治者,甚至也可以说是整个世界金融界的权威。

十几年前,它开始向投资银行转型,由于其客户的质量相当高,被誉为华尔街的贵族式银行。

而今天之所以被兼并,恰恰是因为它当年向投资银行业转型时的不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贵族”的特色使它丢掉了很多的客户。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金融服务业转型的风险。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通过对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例的分析,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

商业银行为什么急于进入投资银行领域?

银行的高杠杆特征决定了它承担了极高的风险。

商业银行一般都有着极高的资本杠杆比率,这对于银行的股份投资者来说意味着:

一方面,如果银行业冒巨大风险而盈利,对银行的股东而言无疑是以小搏大,回报丰厚;但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坏账,财务杠杆比率将放大银行的亏损效应,使得银行股东遭受巨大的损失;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实际上极低。

目前国际银行业的资产回报率(ROA)一般为0615之间,股本回报率(ROE)一般为510。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大通为什么要频频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是为扩大规模、以求“大就是美”(Bigisbeautiful)、“大而不倒”(TooBigFa11)吗?

或者为了实现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完美结合”吗?

就规模而言,如果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所关切的目标的确是资产规模与市场份额,然而这往往导致资产的盲目增长与不计效益的市场份额,这一扩张式发展模式的结果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近75的成员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问题。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商业银行业的战略目标已被重新定位,效率与收益已成为银行所追逐的首要目标,然后才在此基础上追求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从著名的银行家杂志对1999年世界大银行的排名表来看,即便是一级资本占第一位的花旗集团,也并非追求资产规模的第一位而是致力于改善资本回报率、资产利润率和成本/收益比等收益和效率指标,大通的一级资本在世界排名第五位,资产规模排名第20位,但其平均资本利润率(ROE)排在第78位,资产收益率(ROA)排在第151位,成本/收益比为5504。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才是大通兼并行动最关注的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