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47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

精品省道S222线宁都县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江西省赣州市

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

公路改建工程项目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西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四月

1概述1

1.1项目背景及编制依据1

1.2研究范围及研究过程2

1.3研究目的及报告主要内容4

1.4研究的主要结论5

2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11

2.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1

2.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16

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19

2.4项目影响区域交通发展规划24

3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27

3.1交通分析27

3.2交通调查28

3.3未来交通量发展预测28

4建设条件及建设方案32

4.1区域自然条件32

4.2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34

4.3建设方案选定34

5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36

5.1技术经济论证36

5.2技术标准分析36

5.3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38

6建设方案综合选定40

6.1建设方案选定40

6.2推荐路线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40

6.3推荐方案的规模、标准及主要经济指标40

6.4推荐方案工程概况41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9

7.1投资估算49

7.2资金筹措51

8环境影响分析53

8.1概述53

8.2沿线环境现状54

8.3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55

8.4大气影响评价57

8.5噪声影响评价58

8.6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58

9经济评价60

9.1概述60

9.2国民经济评价60

10节能节水措施72

10.1概述72

10.2节约能源的计算72

10.3节水措施74

11劳动安全设施75

11.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75

11.2安全措施方案75

12项目组织与实施方案77

12.1建设安排77

12.2实施方案77

12.3工程概略进度77

12.4招标方案78

13风险分析81

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81

13.2风险程度分析81

13.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81

14问题与建议83

1概述

1.1项目背景及编制依据

1.1.1项目背景

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改建工程是连接宁都县至抚州市广昌县区间公路,该段已列入省道规划中十纵十横第七纵内的一段,该段公路现状为泥土路,公路等级为等外路,路况极差,雨天基本上无法通行;该公路起于宁都县洛口镇,途经古上、和尚坪、瑶下、垅访、江家排、谢坊(行政村)、来源塅、周坊(行政村)、丁坊、来源,讫于宁都县界,路线全长17.26公里,其中大桥1座(老桥利用),小桥2座。

该项目的兴建,将有利于宁都县区域及沿线经济的发展,加快本省国、省道改造升级及宁都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完善宁都县公路交通网络,实现“十一五”期末全省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提高沿线村镇的农业发展水平、当地资源开发效率和对外经贸往来,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为加快赣州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市内各区县之间以及通过与周围各县市和外省的联系,加快国道、省道的改造步伐,提高公路等级,普遍实现路面硬化,加大公路网密度,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完善江西省交通网络体系,提高国省道的通行能力,建设本项目公路尤为重要。

为加快项目的建设进程,我单位于2010年3月下旬成立了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报告项目组,在1:

5万和1:

1万地形图上对路线方案进行布设,对1:

1万地形图上确定的路线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路线、水文、气象、地质、征地拆迁等情况的勘测与调查,收集和调查了项目影响区的交通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对初拟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问题,广泛征求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及其规划、城建、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专门组织人员在相关道路上布设交通量调查站点,对公路交通量及汽车行驶起点进行了调查。

依据宁都县洛口镇政府“关于编制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遵照交通部1988年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编制办法》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我单位组织力量编制了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编制依据

1.交通部1988年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及《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

3.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

4.《公路通行能力指南》(2000年6月)

5.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6.宁都县洛口镇政府“关于编制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报告委托书”的有关要求。

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发展预测、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于2010年4月编制完成《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研究范围及研究过程

1.2.1研究范围

根据项目路线走向及可能影响区域,本项目研究范围为:

赣州市、宁都县、广昌县

1.2.2研究过程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单位于2010年3月下旬成立了本项目研究组,赴宁都县进行现场踏勘。

由于本项目研究区域地形较为复杂。

因此,如何布线、合理利用地形,不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甚至关系到路线方案的确定。

为此,我们在1:

50000和1:

10000地形图上反复对路线方案进行研究,赴项目所在地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广泛听取甲方及地方意见。

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为加强项目的管理与技术指导,由单位领导及部分专家组成该项目管理组,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1、初步研究阶段

(1)现场踏勘,初步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域自然环境。

(2)组织人员、设备、成立项目研究组及单位专家指导审查组。

(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交通、公路网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资料,为社会经济分析、交通量预测和建设必要性论证提供可靠依据。

(4)收集总体方案研究所需资料,如1:

10000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相关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5)初步构思可能的路线方案,并依次在1:

50000、1:

10000地形图上布设。

(6)进行建设条件、路线起终点、结点和路线方案(包括现有道路使用状况)路线实地调查、踏勘。

(7)收集既有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实施了交通调查与典型路线断面交通量观测。

(8)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地方政府意见和实地踏勘结果,形成初步研究意见,并就路线走向方案向甲方等作了汇报,征得相关意见与建议。

2、详细研究阶段

该阶段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

(1)综合各方意见,深入分析调查资料,调整优化路线方案。

(2)完成各特征年度区间交通量和结点交通量分配、预测。

(3)分析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

(4)比选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

(5)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6)撰写研究报告。

1.3研究目的及报告主要内容

1.3.1研究目的

1、掌握路网现状交通流量分布,并根据相关地区政治、经济、旅游、交通运输发展及公路路网规划预测其未来。

2、在充分调查现有道路使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其通行能力、服务水平、交通集散条件和路网格局合理性等分析,论证建设的必要性。

3、通过对公路路网分析、交通流向预测及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的分析论证,确定路线起点位置。

4、拟定合理的路线方案,确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规模,并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1.3.2报告主要内容

本报告是在广泛收集项目影响区内相关最新资料,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控制点,结合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必备的功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论证了路线走向方案、建设标准与规模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2、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公路网及主要相关道路;

3、交通量分析预测;

4、项目建设必要性;

5、建设条件与环境;

6、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

7、路线方案研究;

8、项目实施方案意见;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国民经济评价

11、招标方案;

12、问题与建议。

1.4研究的主要结论

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项目位于宁都县洛口镇,是江西省公路规划网十纵十横中第七纵内的一段。

G319线、G206线、S208线、S216线、S309线是赣州市公路网中的重要国、省道,也是赣州通往厦门、井冈山、抚州、南昌的便捷通道。

该区域国省道路况较好,本项目原有道路为等外路,线型、路况很差,雨天小车无法通行,局部地段地势较低,经常被水冲刷或淹没,路面坑槽较多,极大影响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农业生产。

本项目的改建改善了道路的线形和道路状况,提高了本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沿线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同时也保障省道干线交通安全与畅通,对完善全省公路网总体规划布局和公路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带动沿线村镇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宁都县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以及提高国防交通战备保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公路网建设的需要

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改建工程是江西省省道规划网络公路十纵十横中第七纵内的一段;该项目的改建,改善了道路的线形和道路状况,提高了本道路的通行能力,完善本省国、省道路网建设。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项目连接两个行政村,此段公路现状是泥土路,线型、路况极差,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此道路现状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极不相称。

3、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将有更大的发展,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拟建公路到2026年平均交通量为5008辆/日,2031年预测远景交通量为7883辆/日,而现有道路的路面状况较差,通行能力低,远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改善当地广大群众的交通条件,促进县乡人流、物流业发展,极需要对该段道路进行改造升级。

4、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加快了农村集贸市场的形成和农资材料、当地资源的贸易,居民对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科技的需求,加上国家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政策的推行,需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宁都洛口镇至广昌县的交通量将有很大的发展,对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进行二级公路改建,将大大提升该道路的交通通行能力,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此范围区域的村民走出山区、脱贫致富之路,该道路的建设将促进宁都县、广昌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改建省道S222宁都洛口至来源段公路工程势在必行。

1.4.2交通量发展预测

在现有的历年观测交通量资料基础上,全面了解本项目、及其它相关公路上的交通特性构成,为交通量预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本项目采用直接以交通量作为研究对象的直接法进行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平均结果如表1-1。

各未来特征年的预测交通量表

小客车:

pcu/d表1-1

年份

2011

2018

2026

2031

交通量

750

2155

5008

7883

1.4.3技术标准

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1-3。

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1-2

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标准

备注

设计速度

Km/h

60(40)

括号内数字为设计速度40Km/h的指标

路基宽度

10(8.5)

路面宽度

7

桥面全宽度

10

土路肩宽度

1.5×2=3(0.75×2=1.5)

最大纵坡

6

荷载等级

公路-II级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P=1/100

小桥涵及路基P=1/50

路面面层结构

水泥砼路面

拟建项目建设规模表

表1-3

工程名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路线长度

公里

17.26

桥梁

米/座

175.6/3

其中河东大桥利用

涵洞

50

平面交叉

5

占用土地

284.5

1.4.4路线方案

本项目起于洛口镇,途经古上、和尚坪、瑶下、垅访、江家排、谢坊、来源塅、周坊、丁坊、来源,讫于宁都县界处,路线全长17.26公里。

路线经过的主要控制点均征询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终点位置确定,是在与抚州市广昌县交通部门进行了充分协商和沟通,经宁都县、广昌县交通部门现场踏查后最终确定为本项目终点;道路定线过程中,本着尽量利用老路、少占耕地、减少拆迁、合理利用地形、挖填平衡、经济合理、安全合规的原则,尽量避开了稠密的村镇、重要设施和水利设施,经现场勘测河东大桥上、下部结构完好,无安全或不良隐患现象,在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利用老桥两端接线;本路线大部分在丘陵和山地上沿原有道路经过。

1.4.5工程环境的影响

本建设项目论述了沿线环境特征,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土地利用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减缓工程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经综合评价,本项目对地方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以及社会的发展均是利大于弊,本项目在建设期和营运期间,均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1.4.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和江西省内有关规定编制,其估算成果见表1-4、1-5。

总投资估算表表1-4

名称

单位

估算金额(万元)

公路建设里程

公里

17.26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

万元

3899.2544

一、路基工程

万元

1400.8956

二、路面工程

万元

1738.1871

三、桥梁涵洞工程

万元

317.8648

五、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万元

102.4246

六、施工技术装备费

万元

92.7852

七、计划利润

万元

123.7137

八、税金

万元

123.3834

第二部分设备及器具购置费

万元

9.2099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411.7049

一、征地、拆迁费

万元

1066.1343

二、建设单位管理费

万元

195.6344

四、勘察设计费

万元

62.136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万元

5320.1693

预留费用(预备费)

万元

478.8152

估算总金额

万元

5956.2327

人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表1-5

序号

工、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人工

工日

223309

2

原木

立方米

65

3

锯材

立方米

91

4

I级钢筋

76

5

II级钢筋

100

6

钢绞线

0

7

钢材

21

8

加工钢材

6

9

水泥

16632

10

石油沥青

37

11

生石灰

18

12

砂、砂砾

立方米

101769

13

片石

立方米

16375

14

碎(砾)石

立方米

25669

15

块石

立方米

4095

2.资金筹措

根据投资估算,本项目需建设资金5956.2327万元,根据江西省二级公路建设筹资经验,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经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主要考虑:

(1)上级补助资金863万元;

(2)地方政府自筹资金2093.2327万元。

(3)申请商业银行贷款资金3000万元

现在本项目已组成了筹备机构,正在进行资金筹措和前期工作。

1.4.7工期安排

根据本次交通量预测结果与综合分析,推荐本项目全部工程按一次实施的建设方案,施工工期安排在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总工期18个月。

项目实施计划见表1-6。

实施计划表表1-6

序号

年份

各年份投资金额(万元)

备注

(推荐方案)

1

2010

2500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准备、招投标,征地拆迁等。

施工单位进场路基施工,桥涵施工。

2

2011

3456.2327

全线全面施工,完成路基土石方、桥涵工程、路面各结构层工程及交叉工程等。

1.4.8 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为国民经济评价。

评价结果各项指标见表1—7、1-8。

国民经济评价成果

表1-7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ENPV

(万元)

14.86

2.09

6055.56

14.9

经济敏感性分析

(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表1-8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ENPV

(万元)

18.9

1.52

3200.28

11.3

综上所述,当效益减少20%,投资增加20%的情况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3%大于社会折现率8%,在计算期内按8%折现率计算还有3200.28万元的经济效益,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抗风险能力;此道路的建设将提升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价值,促进本地的工商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出境交通环境及改革开放的形象,对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显著的,应争取早日建成。

1.4.9节能评价结果

经计算该项目竣工后,营运20年内节约燃油平均4750公升/日。

2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2.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1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

1、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本市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

总人口888.95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1‰,下降0.06个千分点。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位于东经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独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

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柑桔生产基地。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

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

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

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布在赣南。

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

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

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

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

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

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

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2、主要经济指标

(1)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GDP)940.02亿元,同比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2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398.0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346.71亿元,增长1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50.49亿元,增长2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14亿元,增长18.8%。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3.3:

38.9:

37.8调整至2009年的20.77:

42.35:

36.88。

(2)财政总收入111.29亿元,同比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68.09亿元,同比增长22.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5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123.09亿元。

(3)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1995年赣州铁路实现了零的突破,京九铁路由北向南穿越全境,全长262公里。

2007年赣州黄金机场迁建工程基本完成。

2006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151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018公里。

现在,赣州铁路通行旅客列车12对,黄金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目前已开通了南昌、广州、深圳、厦门、珠海、上海、北京等航线。

以105、323、206、319四条国道为骨干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还有可靠泊300吨级轮船的江西六大港口之一的赣州港。

全市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主体、航空、航运为两翼的立体交通网。

邮电通讯基本现代化,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数控化、传输数字微波化,建立了通讯光纤、公众移动通讯网和计算国际互联网,城乡电话可直拨国内各地和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4)商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5.66亿元,增长18.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1.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