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49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正式稿1文档格式.docx

三省六部制。

9.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10.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11.宋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区、军权和财权。

12.依据品行来选拔人才的选官制是:

汉朝察举制

13.依据出身门第来选拔人才的选官制是: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4.依据才学来选拔人才的选官制是:

隋唐科举制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3.军机处的职能是: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设立军机处的影响是:

提高了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二单元

1.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历程是:

①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2.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主的民主

3.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十二铜表法》。

4.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是:

①稳定了社会秩序和帝国的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第三单元

1688年英国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光荣革命

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是: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是:

议会权利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中作用的事件是:

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是:

首相和内阁向议会负责

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分权与制衡。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

1787年宪法的评价:

A进步性:

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加强了国家权力。

体现民主精神

B局限性:

带有种族歧视和压迫,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选举权被剥夺。

10.中西对比:

明清之际,英国等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而这一时期中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从明清开始,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第四单元

一.虎门销烟:

1839年林则徐虎门海滩 鼓舞中国人民斗志

二.三大条约及其危害

1、《南京条约》内容:

1) 

 

割香港岛給英国危害: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 

赔款2100万银元危害: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国协定危害: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2.《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給日本危害: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的损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危害:

赔款数额大致相当于当时请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迫使请政府为此不得不向列强进行大量的政治借款.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口岸危害: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在华开办工厂。

这是资本输出的体现。

危害: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三大战争

鸦片战争: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面临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3.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武昌起义

1911.10.10革命党人在武昌爆发革命

五.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六.《临时约法》

1912年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七.辛亥革命的评价

1)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2)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失败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失败表现: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八.五四运动

直接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五四运动是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和反封的革命运动

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九.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23日地点:

上海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正式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标志中共的诞生

十.国共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十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

十二.土地革命

毛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意义: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红军长征

1934.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十四.全民族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合作)

2.国民党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

太原会战:

共产党协同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李宗仁

武汉会战

3.1937年,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战,

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4.共产党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

华北是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5.国外战场

1942年开辟,远征军为确保滇缅公路,赴缅作战。

6.日军的滔天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7.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十五.

1.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战略决战,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3.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5.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第五单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19课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第六单元

第20课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1课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

第22课

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港澳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2.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

目的: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第一次提出: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1954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1.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作用:

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及经济合作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当今世界格局的局面:

“一超多强”

发展趋势:

多极化

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一、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二、土地制度:

:

西周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北魏、隋唐均田制:

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三、小农经济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四、耧车:

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

五、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

六、制瓷业: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

七、商业:

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

白天定时开放、闭市。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没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信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以后的汇票;

两宋,城市坊和市买卖时间一改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四川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八、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中后期地点:

江南一些手工业作坊

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标志:

“机户出机,机工出力”雇佣关系的出现

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缓慢。

九、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目的、作用: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十、海禁

明代初期,下令实行海禁。

外贸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十一、闭关锁国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影响:

1、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2、阻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未能及时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

五口通商地区首先受到外国商品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快。

二、洋务运动

目的:

维护清政府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内容:

(1)前期: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举例:

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满洲贵族崇厚经营天津机器制造局。

(2)后期:

打出“求富”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张之洞设立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特点:

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3)开始筹划海防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派留学生出国生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 

,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的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失败的根本原因:

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原因:

(1)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洋务企业起了诱导的作用。

出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

方举赞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客观原因:

列强破坏中国社会自然经济;

主观原因:

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

民族在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地登上历史舞台。

表现:

维新派——维新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五、进一步发展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此起彼伏。

(3)“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用利的外部条件)。

人物:

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一、“一五”计划

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1953年,它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注意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二、探索:

1956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

1、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这会注意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三、伟大的战略决策

背景:

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在北京召开。

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舒服,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是新中国建设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六、经济特区

1980年,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

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一夜崛起”城市。

七、经济开发区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八、对外开放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十、市场经济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

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

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改革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三、第四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介。

一、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加强了联系,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三、随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四、工业革命的四项发明

“珍妮机”的产生标志着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

(工业革命特点)

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使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1.有线电报;

2.发电机;

3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

4.内燃机;

5.汽车和飞机。

6化工合成材料。

进入“电气时代”

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一、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到1933年

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二、“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三、“新政”的详细内容为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2.调整农业政策。

3.复兴工业。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四、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特点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得到恢复。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五、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注意阶段。

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4.美国出现“新经济”。

“新经济”的概念为:

一知识经济为基础,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八单元

一、经济区域集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欧洲联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二、欧共体—欧盟

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欧洲国家见的关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欧盟:

1993年底,《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南美洲四大洲。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APEC)

四、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加深。

2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各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

1.经济全球化。

2.经济区域集团化。

六、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七、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从挑战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对策: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使社会结构急剧分化。

③当时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学术文化下移到民间。

社会上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

④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二、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⑴儒家.

孔子:

“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

“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荀子:

“仁义”和“王道”(德),民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