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990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①

(一)一诺千金

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

路凹凸不平特难走。

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

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

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

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

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

“叫什么呀?

”“小翠。

”“有连环画没有?

”“没有。

”旁边男孩儿说:

“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

”“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

”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我拿出笔记本:

“记个地址吧。

”“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

”“俺姐识字,她收。

”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

”“好吧。

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

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

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

我犹豫了一下:

“孩子们早忘了吧?

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

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

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

“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

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

’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说话不作数的。

’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

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

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

万一书寄来呢?

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

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

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

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

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

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

看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

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

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

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

“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

”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每小题2分,计4分。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解释“一诺千金”的意思,应该是:

2、本文第

段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答:

3、本文许多地方都十分催人泪下,你读到第段后最为感动,你是因为而感动的。

(3分)

4、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位于哪里最为合适?

为什么?

(4分)  我望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还有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孩子抬着化肥袋子里的书籍的单薄的身影。

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耻——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们。

要是伤了他们的心,我拿什么来弥补呀?

答:

应归位于第段与第段之间,因为。

5、如果“我”回家后确实将自己对山村娃娃们的承诺忘记了,如果你是“大翠”或“小翠”,你会有哪些想法呢?

请写在下面。

(3分)

答:

6、读罢本文,你最想对山村的孩子们说一句什么话?

写在下面。

(3分)

答:

(二)一个老人的问题

酒店快关门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迈进门来。

伙计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的顾客。

看上去,他是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满面皱纹,步履蹒跚,走起路来甚至跌跌撞撞,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右手拄着一根看上去已伴随他二十多年的拐棍。

老人一屁股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打了个手势,请伙计过来,声音颤抖地问:

“有人问起我吗?

伙计闹懵了,忙说:

“没有啊!

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一下脸上的汗水, 地说:

“那么,请给我拿一杯酒来,先生!

老人喝着酒,叹着气,两只眼睛忧愁地望着门,慢慢饮完酒。

随后,用拐棍支着地,哈着腰,低着头,好像寻找什么似的步出酒店。

伙计目送着他,觉得他既可怜又古怪。

十多天过去了,顾客不断光临酒店,伙计几乎忘记了那位可怜的老人。

但一天夜里,当酒店最后一个顾客走出门时,老人的面孔又出现在门口。

他一声不吭地挪进屋内,又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悲伤地问:

“有人问起我吗?

伙计不安地答道:

“没有!

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揩脸上的汗水, 地说:

“那么,请给我倒两杯酒来,先生!

老人一口一口地抿着酒,两只眼睛呆呆地凝视着门口。

酒杯空了,老人用拐棍支着地,慢慢站起身,缓缓地挪动着步子,磨蹭着出了酒店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老人一直未再“光临”酒店。

一天夜里——

“有人问起我吗?

几年过去了,伙计的答复仍是那几个字:

“没有!

老人 地说:

“那么,请给我拿一瓶酒来,先生!

伙计同情地问老人:

“一瓶酒?

老人点点头,抬眼看了看他,好像明白了他正在故意找话说。

酒拿来了,老人喝着,喝着,喝光了一瓶酒。

伙计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他的脸。

老人用拐棍吃力地撑起身,向酒店大门方向挪动着步子,但一个趔趄,拐棍滑出手,他一下子跌在地上。

他的两腿神经质地勾住一张桌子,颤颤巍巍地伸出右手,抓住桌子腿,挣扎着想站起来,但桌子倒了……

伙计赶忙奔过来,两眼涌着泪水,哭着说:

“最近好像有人问起过您,爸爸!

1、通读全文,比较老人三次到酒店来的经过,你认为他是一位的老人。

(2分)

2、揣摩老人请求伙计拿酒来时的神态,请将a“受了伤似的喃喃”、b“凄惨”、c“伤感”这三个词语填入文中方框处,依次应为 、、 。

(3分)

3、揣摩文章末尾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根据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你认为“伙计”是“老人”的儿子吗?

为什么?

(3分)答:

(2)“伙计”为什么要哭着说这么一句话?

(2分)

答:

4、本文很注重通过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请你列举1例,并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1)细节:

(2)分析:

5、请你分别对文中的老人和伙计说一句你最想说的心里话。

(4分)

(1)对老人:

(2)对伙计:

6、假如你是“老人”的儿子或女儿,你打算怎样来对待“老人”?

(3分)

答:

(三)         

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

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

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

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

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

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

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

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

“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

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

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

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

听得我心酸。

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

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

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

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1、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

为什么?

(4分)

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

答:

选项。

因为

2、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

例如:

(1)用“”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

(2)用“”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等等。

(6分)

3、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的精神面貌。

(2分)

4、第

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是指,“生命的质量”是指。

(2分)

5、第

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

为什么?

(3分)答:

6、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

为什么?

(3分)

答: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②

(四)飘向天堂的琴声

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个星期后,一位瘦削、白皙,长着两道剑眉的七十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

他斜挎着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但他执意说想学琴,能跟上。

并且一定要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那个空位上。

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晚期肝癌去世了。

老人的头发雪白,还鬈鬈的,像电影演员秦怡。

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

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一天不拉心里不安,一晚不拉无法安枕的地步,老伴戏称她是“琴痴”。

说也奇怪,自从这位“插班生”来了以后,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琴痴”的影子。

这位老先生拉得也很认真投入,从执琴到运弓,不懂就问。

除此之外,他还央求我每周给他多加一小时的“小课”。

“我交补课费。

”他一再央求。

在这儿学琴的老人大多很执著,有时像个孩子。

就这样,每周两次四个小时的大课后,别的学员放学回家,他留下来继续学。

半年后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拉《雪绒花》了,而且我发现每次他都要在我离开教室后很认真、很投入地从头至尾拉一遍《雪绒花》。

他拉的节奏流畅,音色优美,但不知为什么,节奏总是比平时处理得慢半拍,绵长而低沉,像是一个人在对另外一个人倾诉,深深浅浅地低回在我的心头。

有一次,我从办公室出来想回家,教室里又响起《雪绒花》缓缓的琴声。

我翘首从门上的玻璃往里看,发现老先生端坐着,面朝外,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琴声从他的弦上汩汩地流出。

飘向窗外,而窗外已是暮色渐浓,几片云悄悄地隐去,似乎怕挡住琴声飘向更远的天际。

忽然,琴声戛然止住了,我看见老先生抱住琴杆,双肩抖动,既而,我听到嘤嘤的啜泣。

我推门进去,老先生端坐未动。

当我低声询问他时,他突然抱住我,一阵大哭,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

“我太想老伴了!

我天天练琴拉琴,就是想让她听见,让她高兴,让她知道我想她……她去了天国……”后来我知道,他的老伴就是那位头发雪白还鬈鬈的“琴痴”。

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分)

答:

2、文中多处暗示“老先生”对老伴“琴痴”的思念之情。

请找出几处来(不少于2处),将原话写在下面。

(4分)

(1)

(2)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飘向天堂的琴声”这个标题的含义。

(3分)

答:

4、如果你是文中的“琴痴”,你在天国听到了“老先生”的琴声,你会怎么想?

你会怎么说?

(6分)答:

(1)想的:

(2)说的:

5、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位老人说一说心里话?

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4分)

答:

我想对说:

(五)最爱的人最先放手

她刚刚从国外回来。

回家的感觉真好,可惜心中总有那么一丝疼痛。

事情虽然过去两年了,虽然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她还是去找那个负心的他。

“在国外习惯吗?

“还好。

你呢?

“嗯——也还好。

淡淡地,两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是她的前夫,相爱的日子,波澜不惊,却十分温馨。

两人是大学同学,毕了业就结婚,没有特别的成就,无忧无虑。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两人都以为生活就这样不会有什么改变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

他被查出患有绝症,一下子好像什么都改变了。

他停止了工作,住院治疗。

她一下子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兼了好几份工作,陀螺似的旋转,每天还得去医院照顾他。

就在她拼命赚钱为他治病的时候。

医院却传出他的“桃色新闻”:

他与一个同病相怜的女病人好上了。

这怎么可能呢?

结婚这么多年,他虽然不是特别优秀,却也风度翩翩,喜欢他的人一直不少,可他从未做过对不起她的事,现在更是不可能的。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那个女绝症病人确实痴狂地喜欢他,并很快和自己的丈夫离了婚。

而他也向她提出了离婚……事后,她接受了公司的派遣,去国外分公司工作。

“这……是送给你太太的?

”她指了指他手边的一束百合花。

他点了点头:

“她就是喜欢百合花。

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幸福的微笑。

她的心,突然感到一阵刺痛。

那句在心里憋了两年的话就从她嘴里冲了出来:

“知道当初我为什么同意和你离婚吗?

因为那个故事——你住院的时候跟我讲过的那个故事:

从前有两位母亲争一个孩子,县官让她们抢,孩子被拉得痛哭了,亲生母亲心一软,便放弃了……”

他迎着她直视的目光,两人的眼角都有泪光在闪动……

送走了她,他捧着百合花独自去墓地看望另一个女人——那个被她称做他“太太”的、喜欢百合花的女人。

两年来,他很少出门,头上的头发也掉光了。

“我的日子不多了,我的朋友,今天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谢谢你当初对我讲的那个故事……”他对墓中的女人喃喃自语。

那个故事,其实是他进医院后不久,这个女人讲给他听的,当时他们都知道自己患的是绝症,女人不想拖累深爱的丈夫,他不想拖累深爱的妻子,于是,他们决定先放手。

1、文中共有3个人物:

A.患有绝症的男人 B.患有绝症的女人 C.患有绝症的男人的前妻。

请你读懂本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请分别指出文中加点的人称代词具体指代的是谁。

(只填代号。

4分)

她刚刚从国外回来度假。

(  ) 

事后,她接受了公司的派遣……。

(  )

他点了点头:

“她就是喜欢百合花。

”(  ) 

于是,他们决定先放手。

(  )

(2)“最爱的人最先放手”在文中所指的一是A与B因为而选择“最先放手”;二是C与A因为而选择“最先放手”。

从这些故事中,体现了A、B、C之间那种。

(6分)

2、读了文中的母亲争孩子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分)

答:

3、你最想对A、B、C中的哪一位说说你的心里话?

将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3分)答:

我想对说:

4、有人曾将“love(爱)”中的每个字母联想到一个单词,并借以诠释“爱”的意义:

字 母

单 词

中 文

诠       释

L

livelong

毕生的

爱需要用毕生的情感专注地来爱对方

O

obligate

感恩

对于对方的真诚与友善,你要有一个感恩的心态

V

valued

尊重

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温柔的体贴、真诚的赞美

E

excuse

宽恕

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并宽恕对方的缺点和错误

(六)优美的琴声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

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长得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②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

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

“我能帮帮你吗?

”老乞丐点了点头。

璐丝又问:

“你肚子很饿,是不是?

”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

“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

”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

“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

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

”璐丝听了,愉快地说:

“老爷爷,你等着。

”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

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

“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呀?

”璐丝笑笑说:

“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

”老乞丐又说道:

“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

”璐丝听了,高兴地说:

“谢谢你!

那太好了。

③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

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④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

“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

”璐丝的父亲说:

“我本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他的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

”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

“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⑤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门。

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尔的工作室。

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

“他就是吉斯尔教授。

⑥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

天啊,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

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

“吉斯尔教授,您好。

”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

⑦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

“没有想到,是不是?

”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⑧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

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请他收他的女儿跟他学钢琴。

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

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

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

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孩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

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

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做自己的学生。

后来,璐丝终于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1、看了文章的题目《优美的琴声》,你对本文产生了哪些疑问?

请你用疑问句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来。

然后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解答。

(3分)

(1)问题:

(2)解答:

2、请你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并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她(他)这种性格的。

(6分)

(1)璐丝:

通过写璐丝  ,表现了她的性格。

(2)吉斯尔教授:

通过写吉斯尔教授    ,表现了他的性格。

3、由上面对人物的分析,你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为什么?

(3分)答:

4、文章对璐丝的父亲描述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只要你仔细地研读,你仍然会有所发现。

请根据你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璐丝的父亲是一个  的人。

(2)你喜欢璐丝的父亲吗?

为什么?

答:

5、请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简要评点本文。

(3分)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③

(七)生死跳伞

汤姆有一架自己的小型飞机。

一天,汤姆和好友库尔及另外5个人乘飞机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

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

因为起飞前,他已给油箱加满了油。

汤姆将这个消息传达后,飞机上的人一阵惊慌,汤姆安慰他们:

“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

”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

汤姆给每个人发了一个降落伞后,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袋。

他说:

“库尔,我的好兄弟,我带着5个人先跳,你开好飞机,在适当的时候再跳吧!

”说完,他带领5个人跳了下去。

飞机上就剩库尔一个人了。

这时,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在靠滑翔无力地向前飞。

库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

他一掏,大惊,包里没降落伞,是一包汤姆的旧衣服!

库尔咬牙大骂汤姆!

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是飞不长久的!

库尔急得浑身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