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090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docx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综述

在当今这样一个所谓的“眼球经济”时代,“形象”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小到个人、企业,大到城市、地区和国家,都存在一个形象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也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旅游研究中探索得比较多的问题之一,可以说是现代城市旅游研究的新热点。

一、研究回顾

(一)研究所表现出的特点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属于旅游地形象(Destina2tionImage,简称DI)研究的范畴,显而易见,在城市旅游中旅游城市就是旅游目的地。

研究者们一般都认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独特、鲜明、有招徕力的旅游形象,旅游城市应依靠形象来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

也就是说,研究者们对树立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性都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肯定。

魏小安曾这样说,一个旅游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不研究城市的总体形象、总体品牌,只去研究几个景区来形成城市名片,就单薄了一点[1]。

此外,他们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也作出了种种界定,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吴杨所作出的阐释,他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者在城市旅游活动中对城市的内在底蕴和外在景观特征的综合感知印象,是可直观感受的城市表象与能够心领神会的城市内涵的城市全体信息的体现[2]。

简单而言,城市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总体认识、评价和印象。

除以上两个共同点之外,当前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1.与旅游营销紧密相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其他应用型研究一样,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与实际的旅游营销紧密相联,有很强的针对性。

换而言之,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一般都采取个案研究或比较研究的方法,往往从实证角度指向特定的某个或某类城市,具体涉及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设计及宣传促销等方面,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屈海林、邱汉琴详细分析了香港旅游形象的构成要素及香港在城市旅游形象促销方面的成败,为内地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3]。

聂献忠以香港和上海为例,论述了城市旅游产品及配套设施等旅游视觉要素的建设,还指出了旅游行业管理及服务质量和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旅游行为形象在城市旅游中的重要性,并比较了沪、港两地在这方面的差异[4]。

李娟文、彭红霞、何军针对我国城市旅游形象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如何从理念定位、视觉强化和宣传推销三个环节来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观点,并以此为依据,对武汉市旅游形象塑造进行了设计[5]。

吴杨从上海都市旅游的文化内涵、要素分析入手,从上海与北京、香港、巴黎、纽约等几个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比较出发,对上海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和传播以及塑造形象的支撑系统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和研究[6]。

章锦河、陆林以安徽淮南市为例,指出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通过对影响淮南市旅游形象主要因素的分析,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淮南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7]。

张莉则以江苏连云港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意义及原则[8]。

崔凤军、蒙吉军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设计了平遥古城旅游区的一级理念和二级理念、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提出了40景组合的平遥古城旅游资源形象[9]。

陈娟、柴寿升、赵常青从城市旅游形象的形成因素出发,分析了滨海城市塑造旅游形象的依据,初步探讨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主题性原则、独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10]。

陈玉英就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规划中的形象设计思考视野、如何把握旅游形象设计层面、如何确定其旅游形象主题等问题从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1]。

章牧、刘庆、聂卉指出,客源型城市在我国分布甚广,但是多数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市场知名度不高,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他们分析了客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一般特征以及城市形象形成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客源型城市实施旅游形象塑造工程的途径[12]。

2.借鉴相关理论,结合各种方法,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成为趋势

城市旅游形象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涉及面极为广泛,而且其内涵和外延也会随着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

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必然要借鉴相关理论,结合各种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来进行交叉分析与论证。

唯有此,才能构建出新的理论体系,也才能推动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目的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13]。

赵伟兵重点分析了城市和一般旅游目的地在形象定位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和方法[14]。

吴必虎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对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加以重视并付诸行动,其最直接的举措就是进行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活动,从而强化了参与创建活动的城市的旅游功能,改善了城市的整体旅游环境,提升了这些城市的旅游形象[15]。

成伟光认为优秀旅游城市就是城市旅游功能及其形象优于其他城市,而且通常要靠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来实现,要明确城市旅游形象的内涵,准确地给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并借助于企业形象塑造的CIS方法进行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和创新,然后对城市旅游形象在旅游市场上进行营销推广[16]。

郑辽吉以辽宁丹东市为例,认为建立城市旅游信息系统对树立城市旅游形象起着重要作用[17]。

黄大勇对城市旅游形象广告的含义、特点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广告学的角度对城市旅游形象广告的策略进行了阐述[18]。

蒋丽、王郭俊以广西凌云县城为实例,通过对其水系和水街的规划设计,从城市设计方面探讨了如何塑造城市旅游形象[19]。

李萌、何春萍指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包括形象塑造和形象传播两方面的工作,而导游在这两项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

薛昌学、付岗在现有旅游城市形象设计理念基础上,从美学角度指出,城市居民审美素质及其活动是影响旅游城市形象设计和维护的重要因素,并论述了旅游形象与市民审美间的关系[21]。

孟凡荣、刘继生以长春市为例,将企业CI理论导入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分别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方面对城市进行了整体旅游形象塑造。

并指出,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只有实施整体旅游形象战略,建立完整的城市旅游识别系统才能赢得市场份额[22]。

蔡晓梅指出,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旅游节事活动关系密切,所以应借鉴城市形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城市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

作者还通过网络对广州的形象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广州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定位策略[23]。

聂献忠认为,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策划、行销必须有实际的旅游吸引物分析以及对应的主要客源市场研究、旅游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并对照主要竞争对手的旅游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定位与正确的销售方案。

通过诸多部门与相关专家、行业人员、社会公众的努力以及对游客的消费引导,从而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24]。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方法简单化、模式化

研究方法的简单化、模式化是应用型研究通常会面临的问题。

综观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现有的大部分成果,几乎都沿袭着这样一个模式:

提出相关概念或指出建立旅游形象的必要性--分析评价旅游资源--定位--设计出旅游形象或提出旅游形象口号--营销推广。

这种模式往往把问题简单化,缺乏创新性,还处于低水平重复的层次。

许多研究成果实际上就是形象策划书,并没有达到科学研究所应有的理论高度,而且常常漏洞百出,根本无法用于指导实践。

2.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缓慢

如前所述,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一般都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因此其基础理论并未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相对进展缓慢,更谈不上独立性。

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城市旅游形象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决定了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和获得应有的学术地位。

当然,城市旅游形象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白祖诚以国外许多城市的旅游定位为例,说明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其总体的旅游形象一旦较为鲜明丰富,并广为人知,就将形成巨大的吸引力[25]。

黄锐彬论述了如何科学设置城市旅游形象,特别指出应创造城市旅游形象的个性[26]。

金卫东、张学荣和郭廷建则对城市旅游形象、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形象等几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塑造提供了理论框架[27][28][29]。

李蕾蕾在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她指出,今天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单纯依赖孤立的旅游景点,而必须推出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通过形象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战略来全面发展城市旅游[30][31][32]。

刘住、张帆认为,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是吸引旅游者前往的拉动力,也是旅游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城市旅游从资源驱动、产品驱动走向形象驱动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形象驱动运作可以通过城市理念的整合、个性化形象创意及形象传播等几个主要环节进行[33]。

赵煌庚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概念、原则、方法和主题口号的确定、实施[34]。

陆林、章锦河对旅游形象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35]。

钱智、曹利群、焦华富则对城市形象设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36]。

这两本专著对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邹再进、胡传东从城市旅游规划的中心任务分析入手,提出了城市旅游规划应坚持以形象为导向的基本观点,并根据我国一段时间以来旅游规划发展的主流思想,探索了形象导向的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其技术路线[37]。

二、研究涉及较少的两个方面

(一)城市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形成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城市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城市的发展也是以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毫无疑问,我们今天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会促进城市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常决定着城市旅游的发展水平,但就城市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形成之间的关系而言,目前尚无专文论及。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一般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1.城市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塑造了城市旅游形象。

这类城市主要是指一些新兴城市,最典型的例子是深圳。

作为首批进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由一个昔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一个设施先进、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旅游城市。

同时,正是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才形成了深圳“改革开放窗口”、“朝气蓬勃”这样的城市旅游形象。

对这类城市来说,大力发展城市社会经济的过程,就是塑造其城市旅游形象的过程。

再例如珠海市,自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珠海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海已由一个边陲渔镇发展成为一个规划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经济繁荣的花园式海滨旅游城市。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珠海始终坚持城市规划建设旅游资源的理念,通过城市建设不断强化珠海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这一城市旅游形象,使珠海成为潜力巨大的度假胜地,并于1998年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最早获此殊荣的城市。

2.城市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形成相辅相成。

这主要是指一些地上文物古迹破坏较严重的历史文化名城。

显而易见,这类城市的城市旅游形象主要来源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但由于战乱等原因,此类城市保存下来的地上文物古迹却十分稀少,再加上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它们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今天看来有些“名不副实”,例如银川市。

作为“西夏古都”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现在的银川市仅有承天寺塔及西夏王陵遗迹等几处西夏“实物”,因而,公众往往首先认为银川市是一个回族聚居区,而非西夏时的“兴庆府”。

为改变这一现状,银川市政府于2002年10月将原来的老城区、郊区及新市区,分别更名为兴庆区、金凤区及西夏区。

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突出“西夏古都“这一城市旅游形象,从而促进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

当然,银川市的做法有些流于表面化,但可以看作是一个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良好开端。

相对而言,同样是在遗址上重建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的城市建设则比较成功,至少是有一种力图将历史文化充分融入到城市建筑中的意识。

例如仿古式饭店敦煌山庄,其建筑十分有特色,将现代化、国际化和敦煌历史文化三者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协调,许多港台客人一看就说“这是新龙门客栈”。

此外,敦煌的城市雕塑也十分突出,让人一看就马上感到是到了敦煌。

总之,此类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切忌在城市建设中一味仿古,搞得不伦不类,而是应大力研究如何将历史文化渗透到城市的各个细节中,着重体现今人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弘扬与发展,使历史文化成为其城市旅游形象的核心组成部分。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对这类城市而言,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并不是万能的。

塑造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固然可以大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城市旅游形象是否稳固与鲜明,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类城市现存的地上文物古迹才有可能复原或是得到更好的保护,其城市设施也才能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其知名度也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应该相互融合,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不能孤立,更不能对立。

3.城市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形成关系甚小。

也就是说,此类城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

这主要是指那些地上文物古迹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例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县城,也是这一时期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

自16世纪以来,平遥就是中国北方商埠重镇,在19世纪中期达到极盛,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控制中心。

然而随着历史变迁,平遥的经济地位早已不复存在,它现在的城市旅游形象与今天平遥的社会经济发展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可以这么说,它的城市旅游形象完全是由历史所赋予的。

相反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若不进行规划,往往会破坏这类城市的旅游形象,例如丽江古城。

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丽江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庸俗的所谓“现代化的城市”包围着一个高雅的古城的两相分离的格局,不但大大降低了丽江古城的内在价值,而且也使新城的人造民俗越来越突出,严重破坏了其“高原姑苏”的城市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当然,严格来讲,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已非现代意义上功能越来越完善的城市了,而更像是两座现成的城市博物馆,或者类似于今天的旅游景区(点)了。

但是,这种经验教训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二)城市旅游形象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林炎钊断言,21世纪将迎来形象时代(AgeofImage),那时市场竞争及非市场竞争都将集中表现于“形象力竞争”,形象竞争策略将成为最高层次的竞争策略。

在形象时代,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旅游业的竞争将从局部的资源、产品、人才、信息等竞争发展到旅游业整体性竞争---旅游形象力的竞争[38]。

陈兆坤认为,从加入WTO后的要求来看,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同世界旅游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从“硬”、“软”环境入手提升竞争力,而“软”环境又是重中之重,而提升竞争力又必须正确选择城市旅游发展战略[39]。

李树民、陈实、邵金萍通过对西安旅游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界定了西安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了西安旅游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西安城市旅游竞争力奠定了总体发展思路[40]。

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他们首先界定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然后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测定的方法,最后选取郑州与北京、南京、西安三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41]。

甘萌雨、保继刚初步研究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选取和发展趋势。

其中指出,城市旅游竞争力不仅反映在城市本身的各项指标中,也反映在游客的感知印象中。

游客的口碑评价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衡量,有着重要意义[42]。

聂献忠把形象竞争力归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并进行了简单阐述[43]。

但是,现有研究中关于城市旅游形象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这一问题,并没有展开系统研究。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与扩张,城市之间的物质资源、知识信息和金融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这一方面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城市的个性衰退与特色丧失,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越来越突出,城市旅游形象差异越来越模糊。

城市之间的旅游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那些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大体相似的城市之间。

每个城市都在大力营造和改善旅游环境,尽可能地开发和挖掘旅游资源,力争吸引更多的游客,力图在旅游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但最终能否成功,与这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密切相关。

在众多大同小异的城市中,城市旅游形象良好、鲜明的城市无疑会脱颖而出,不仅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而且也容易使游客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旅游者,旅游形象良好、鲜明的城市必然是他们的首选。

也就是说,良好、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会帮助游客把该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从而使其竞争力得到提升,并最终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赢得优势。

总之,城市旅游形象问题涉及面较广,随着城市旅游理论与实践的逐渐成熟,对它的研究也必然会不断向纵深发展。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浅析

——以雅安市为例

引言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所产生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城市的认同程度。

城市旅游形象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声誉,已成为影响人们外出旅游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依靠形象来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是旅游地最有力的竞争法宝。

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加快城市旅游市场的推广,最终促进城市发展。

雅安是西部中小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一个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未能对广大旅游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雅安市旅游形象设计,可以使雅安在全国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扩大知名度,吸引游客,从而推动雅安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效益。

 

一、城市旅游形象概述

(一)城市旅游形象概念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城市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建立独特、鲜明、有招揽性的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

据此,本论文将城市旅游形象定义为: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人们对有关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所产生的总体的、概括的、抽象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大众对城市的认同程度。

(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1、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形象”一般解释为能引起人们注意并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变化的形态和印象。

良好的形象是宝贵的资源,它能提高旅游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而能获得旅游者的好感和信任,使旅游地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必须在形象调查的基础上,以城市旅游资源特色为基础,以客源市场为导向,通过科学的流程和精心的提炼,塑造出富有个性、独特鲜明的形象,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性判断、概括及总结。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就是一句主题口号,通过主题口号来宣传和强化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必须体现城市旅游资源的精髓和文化特色。

2、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必须立足于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对城市旅游产品进行创意、构思、规划与包装,建立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使城市旅游形象深入到旅游者心目中,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因此,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必须围绕特定的旅游目的地进行。

3、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是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

城市的旅游形象定位是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的前提和核心,合理恰当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可以使该城市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保持特色,给旅游者以鲜明、有冲击力的感知形象,同时还可以指导地方政府和民间旅游投资。

所以,本质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就是在判识城市旅游特色的基础上,确定城市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的过程。

二、雅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一)雅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分析

1、地方文脉分析

所谓地方文脉,是指城市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物质、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

(1)地理环境和区位

雅安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西缘,青衣江、大渡河贯穿全境。

全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一区七县,总人口153万,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1条;森林覆盖率54%,植被覆盖率达8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9.7℃间,年降雨量1100-1800毫米,空气质量二级,水质三类,有“天然氧吧”之称,湿度大,日照少,素有“华西雨屏”、“西蜀漏天”和“雨城”之称。

交通便捷,成雅高速公路连接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空间距离128公里,时间距离1个小时,国道318线、108线贯穿全境;处于香格里拉、攀西阳光、海螺沟冰川三大旅游精品景区连线和多条黄金旅游线路交叉重叠的节点上,是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景观大道——川藏线的起点,是进入大香格里拉的东大门,是四川省旅游西环线上的大驿站,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2)丰富的旅游资源

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CCTV2006十佳中国魅力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4A级旅游区2个和1个2A级旅游区,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有中国最大的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5个,有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7处,各种馆藏文物近3万件。

以雅安城区为中心,在半径15-30公里以内,蒙顶山、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周公山温泉、上里古镇等旅游景区环抱四周,城市和景区紧紧相连,互为依托。

(3)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雅安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自古就是内地沟通西藏、云南和攀西地区的交通咽喉和商品集散地,物资贸易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有“民族走廊”之称。

著名的有“富林文化”遗址、邓通造币的“严道古镇”遗址,南丝绸之路和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汉高颐阙、樊敏碑,有新石器时期石器,古离堆,唐代白马泉,金凤寺,清代石坊,木雕建筑等,尤以汉代文物为多,还有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都是历史的见证。

2、特色旅游资源分析

(1)熊猫文化

四川省有三张旅游“王牌”:

大熊猫、三星堆、九寨沟,其中大熊猫居首位。

1867年法国传教士戴维在雅安宝兴县蜂桶寨发现了第一只大熊猫,大熊猫是四川省的标志,更是她的故乡——雅安市的标志。

大熊猫全世界现存活量仅1000余只,雅安就有300多只,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中外友好使者,国家先后从雅安市调出活体大熊猫136只,其中18只作为“国礼”由中国政府赠与其它友国。

著名景点有:

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碧峰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蜂桶寨、国家级森林公园龙苍沟、省级风景名胜区二郎山、东拉山大峡谷风景区、灵鹫山大雪峰风景名胜区。

(2)茶文化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千古流传,孺幼皆知,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代表着中国茶的最好品质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

中国是茶的故乡,雅安是世界茶的发源地,据《天下大蒙山》碑记:

“祖师吴姓,法理真。

乃西汉严道,即今雅之人也。

脱发五顶,开建蒙山。

自岭表来,随携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