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109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docx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之欧阳学创编

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图解

1、

时间:

2021.03.03

创作:

欧阳学

2、测定空中里氧气的含量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水面上升约1/5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红磷量要足的原因:

为了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注意: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不变;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预先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①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②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

引燃铁丝

③盘成螺旋状的目的:

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4、过氧化氢的分解

二氧化锰的作用:

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4、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现象:

烧杯A溶液变红,烧杯溶液不变色

解释:

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呈碱性)且具有挥发性

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5、电解水

口诀:

正氧负氢

现象:

①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②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2,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质量守恒定律

小气球的作用:

使装置封闭,平衡压强,收集气体

现象:

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解释:

红磷燃烧放热,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瘪。

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内的氧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现象:

天平不平衡

解释:

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结论: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现象:

天平不平衡

解释:

镁条燃烧时,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结论: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7、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木炭具有还原性

金属网罩的作用: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8、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现象: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论:

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9、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Ⅰ)

(Ⅱ)

(Ⅲ)

(Ⅳ)

烘干

现象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变红

红色→紫色

分析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10、燃烧条件的探究

现象: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②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

解释:

①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不燃烧

②热水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烧杯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现象: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1、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

①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和水槽

②试管口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进入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③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时,才可以收集气体

④实验结束时:

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②长颈漏斗的优点: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分液漏斗的优点: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1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现象: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

实验开始时①先通CO再“开始加热”,防止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②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还原出来的铁粉被氧化。

③尾气处理:

用气球收集或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结论: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14、金属与酸的反应

结论:

Mg>Zn>Fe>Cu

15、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比较

现象:

铜片上有刻痕

结论:

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

16、浓硫酸的稀释

玻璃棒的作用:

及时散热(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7、中和反应

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NaCl+H2O

1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

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

天平:

左物右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 玻璃器皿(小烧杯)中称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玻璃棒的作用:

加速溶解

19、粗盐提纯

实验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

蒸发: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20、图标

21、微观示意图

①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③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①方程式:

2H2O通电2H2↑+O2↑

②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点燃

①方程式:

H2+Cl2=2HCl

②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从右边两幅图可以得到的信息: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2、空气成分示意图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②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元素:

氮、氧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23、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①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名:

氧、硅、铝、铁、钙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24、自制净水器

①活性炭的作用:

吸附

②硬水和软水的区分:

肥皂水

③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

生活中:

煮沸

实验室:

蒸馏

时间:

2021.03.03

创作:

欧阳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