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523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文论知识点.docx

西方文论知识点

西方文论教案

第一章总论

o☐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o☐1、学科性质

o☐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o☐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

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o☐2、研究对象

o☐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

(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

(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

(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

(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

4、研究方法

o☐

(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

(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

o☐1、哲理性文论

o☐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

o☐3、政治性文论

o☐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

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

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

o☐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o☐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2、作家中心(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后期)

☐浪漫主义文论、唯美主义文论、直觉主义文论、象征主义文论等把作家作为研究的中心,视文学为心灵的产物。

3、作品中心(二十世纪上半期)

o☐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等把作品作为研究的中心,认为文学与作家和自然无关,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在文学自身,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就认为文学研究的重点在文学性,即文学的内在肌质和肌理。

4、读者中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o☐代表性文论:

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

认为读者是创作的延伸,甚至极端的认为读者才是真正的作家。

o☐以自然为中心、作家为中心、作品为中心的文论认为文学有终级的意义,只是其终级的意义的赋予者不同,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认为文学没有终极的意义,文学的意义因为读者而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高扬了读者的主动性。

5、非中心(多元化)

o☐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学者不再固执的以某个要素为中心进而研究,他们以博大的胸怀来容纳不同的文学思想和观念,文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四、中西文论的显著性区别

o☐西方中国

o☐1、哲理性1、诗性

o☐2、认知性2、感悟性

o☐3、先验性3、经验性

o☐4、体系性4、非体系性

o☐5、创新性5、继承性

五、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分期

o☐

(一)、古代文论(公元前六世纪到16、17世纪)

o☐1、古希腊文艺理论(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

o☐2、古罗马文论(公元前一世纪到三世纪)

o☐3、中世纪文论(五世纪到十五世纪)

o☐代表人物:

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阿伯拉。

o☐4、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十四到十六世纪)

o☐5、新古典主义文论(十七、十八世纪)

(二)近代文论

o☐1、启蒙主义文论

o☐2、德国古典美学

o☐3、浪漫主义文论

o☐4、现实主义文论

o☐5、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文论

(三)、现代文论

1、唯美主义文论

o☐代表人物:

戈蒂叶、佩特、王尔德。

戈蒂叶《莫般小姐·序言》:

“任何美的东西都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是真正美的”

o☐“我一生最感兴趣的是酒瓶的形式,而不是装在里面的内容”

o☐艺术意味着享受、自由和放浪。

阳光、美女和骏马是幸福三要素。

王尔德《谎言的衰落》,《批评家即艺术家》

“不是艺术模仿自然,而是自然模仿艺术”.

“人生是破坏艺术的毒剂,是毁灭艺术之宫的仇敌”。

 

2、叔本华的意志主义文论

o☐代表作: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o☐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作为自在之物是自由的。

个体的人不是意志本身,而是意志的现象,是不自由的。

意志是本,认识是末,不能通过认识而获得自由。

意志的核心是生存的强烈欲求,因为欲望永无止境,因此,人生充满挣扎和痛苦。

o☐艺术是对求生意志的否定,是意志的暂时休歇。

o☐艺术无利害,超功利。

o☐艺术是直觉的最好方式,挣脱痛苦要靠非理性的直觉。

 

3、尼采的悲剧美学

o☐《悲剧的诞生》、《卡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偶像的黄昏》、《瓦格纳事件》

o☐不幸是真理,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

o☐日神艺术(造型艺术)、酒神艺术(音乐),两者统一(悲剧)。

o☐“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o☐“只有作为审美对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

 

4、柏格森的生命美学

5、克罗齐的直觉主义文论

o☐6、象征主义诗论

o☐7、意象派诗论

o☐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o☐雅各布森:

建构文学语言学

o☐文学性问题

o☐诗的功能研究。

文学语言以自身为目的,日常语言以交流为目的。

o☐施克洛夫斯基:

艺术是独立的世界。

“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

o☐“艺术就是各种手法的总和”;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为自己创造内容。

o☐文学性来自于“陌生化”。

“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觉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o☐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文学研究的科学化。

10、英美新批评

o☐瑞查兹:

新批评之父。

语义分析学。

区分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

o☐艾略特:

《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

o☐非个人化理论。

“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o☐艺术是整体构成物,只有在有机整体的联系中才能获得意义。

艺术当抛弃自身以外的目的。

批评要抛却外部权威。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

《意图谬见》、《感受谬见》

o☐燕卜荪:

《复义七型》

o☐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

o☐兰色姆:

《新批评》,新批评的总结性著作。

 

11、法国结构主义

o☐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明凯译)

o☐罗兰·巴尔特:

《写作的零度》、《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导论》、《S/Z》

o☐写作即风格,风格即写作方式。

o☐可读的作品和可写的作品。

o☐文本叙事结构分析。

考察叙述者、接受者、作者、读者以及功能和行动等问题。

o☐“作家已死”。

文本的能指和所指并非一一对应,能指指向多个能指群,能指在所指的岩层表面自由的飘移,文本没有中心,就像一个葱头,只有一层层包膜,没有心。

任何文本都不孤立,它周围是文本的海洋,总是相互取舍、涵纳。

文本终极意义只是神话。

 

 

 

12、存在主义美学

o☐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艺术作品的本源》(收入《林中路》)、《荷尔德林的解释》等。

o☐存在和存在者,重视此在,即我的存在或人的存在;

o☐批判主体性原则,认为这导致技术统治人的现实。

o☐艺术是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

o☐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真理是存在的无遮蔽,是存在自己显现自己。

“艺术品以特有的方式敞开了存在者的存在”,“人民历史性生存的创造和保存就是艺术”;

o☐世界与大地。

大地在世界的敞开中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世界使大地成为大地。

大地因为艺术融入世界的敞开之中。

o☐“语言是存在的家。

人以语言之家为家。

思的人们与创造的人们是这个家的看家人”。

o☐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上。

 

1萨特:

《什么是文学》(程晓岚译,其中《什么是写作》最为重要)、《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o☐存在观。

o☐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的想象美。

现实恶心,不美,因而美不在现实而在想象中。

“美的东西不可能是作为感觉经验到的东西,就其本性,是世界之外的东西”;“我害怕和事物发生关系”;“我们称之为美的东西就是那些非实在的东西的形象表现”。

自然和现实只有虚化即变成现实中不存在的虚象才美,不是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而是使她成为想象物。

o☐“自然美在任何方面都不能与艺术美相比较”。

o☐艺术肯定人的自由。

召唤自由。

既肯定了自己的自由,又肯定了读者的自由。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召唤。

o☐文学介入原则。

“文学以未来的名义对现实进行审判”。

(四)、后现代文论

o☐1、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复调小说理论

o☐《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

o☐狂欢化世界观和狂欢化诗学;

o☐对话理念;

o☐独白小说和复调小说;

o☐“兼顾内外,综合研究”的文学研究;

o☐狂欢化文学的艺术原则,即拿权威、等级和中心开刷,动摇其地位;民间话语、小人物和边缘人物的合法性;用狂欢节的眼光看世界;杂语性。

狂欢化艺术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拒绝独白式的话语霸权。

 

2、解构主义诗学

o☐德里达:

《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李河、高地译),或《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李自修译)。

o☐

(1)、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

o☐

(2)、消解文本中心,“中心并不是中心”

o☐(3)、消解文学与哲学的二元对立。

o☐任何语言符号构成的文本都没有中心,其结构的内在规定并不明确,界限并不分明,更像是无限展开的“蛛网”,各个网结都相互连接和牵制,相互影响并不断变动游弋、不断循环和交换,因此,符号需要保持自身的连续性,以便被理解,而实践上,它又时时被分裂,无法永远同自身保持一致。

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其意义也总是超越文本范围而不断变化、滑动,在有限的构成中不断的解构自己而具有提供多种含义的可能性,阅读或者说对意义的把握,也就是对原有文本的破坏和解构。

文学和哲学都是隐喻,不同的在于文学承认是虚构和隐喻,而哲学则以为在同真实的世界打交道,在传递世界的真理,不承认隐喻

3、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o☐沃尔夫冈·伊塞尔:

《文本的召唤结构》、《阅读行为—审美反应理论》(周宁、金元浦译)等

o☐作品产生于本文和读者的相遇和交流中。

克服了作品本意为可靠意义的客观主义极端和读者决定作品意义的相对主义极端。

文本是有待具体化的潜在结构,即召唤结构。

o☐暗隐的读者。

文本隐藏的有待读者具体化的多种可能性。

o☐“空白”类似于英伽登的“未定点”。

o☐赫伯特·尧斯:

《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科学的挑战》(周宁、金元浦译)

o☐期待视野:

阅读文学作品的先行结构。

包括伽达默尔所谓个人视界和历史视界两方面。

文学史是期待视野不断对象化的接受史.

o☐费希:

《文学在读者中:

感受文体学》

o☐“一个文体事实就是一个反应事实”。

读者决定一切。

 

4、女性主义诗学

o☐美国女权主义批评。

o☐60—70年代初期,消解男性作家文本中的男权思想;70中期,重新评价女性作家作品,试图构建女性文学史;70末以后,重视理论建设。

o☐凯特·米丽特:

《性的政治》,两性间的权力关系,批评女性歧视。

o☐肖瓦尔特:

《她们自己的文学》、《迈向女权主义诗学》、《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等。

提出“妇女批评学”

o☐法国女权主义批评。

o☐露丝·伊利格瑞《他者女人的反射镜》(博士论文)、《精神错乱者的语言》。

o☐艾来娜·西苏,提出女性写作理论,认为写作是女性用身体突围的重要形式。

肯定女性欲望,重视女性身体书写,这样既有快感,又能激发反压迫的力量,具有革命的意义。

 

5、新历史主义诗学

o☐出现于70年代的美国,80初期获得正式命名。

它的出现是为了克服形式主义的流弊,试图重视批评的历史维度,但不同于传统的历史批评,不再把历史作为文学得以出现的可靠背景,认为文学参与历史的重构,强调文本的历史性时,也强调历史的文本性,强调历史文本也具有文学叙述的性质,没有人为的叙述就不可能有历史文本和历史学,文学与历史都是生成的,否定决定论色彩的历史观,不再把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个人才能等看做决定历史的主导力量,而把历史的各种要素看做相互影响的塑造关系,偏重对历史的文化性阐释。

o☐格林布拉特: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

从莫尔到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协商》等。

o☐海登·怀特:

《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历史主义·历史与修辞想象》。

历史叙述与文学叙述像似,都有主观色彩。

而且叙述也具有文学性。

 

6、后殖民主义批评

o☐

o☐兴起于70年代,盛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

后殖民主义是指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帝国主义。

o☐赛义德:

《东方学》。

 

7、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本杰明、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阿尔都塞、马契雷、歌德曼、伊格尔顿、詹姆逊、希里斯·米勒等

 

西方古代文论

o☐第二章古希腊文论

o☐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代表了古希腊文艺理论的最高水平,是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标志着古希腊文论的独立和成熟。

一、古希腊文论的主要内容

o☐1、艺术本质论

o☐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但对自然的理解各不相同。

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所谓艺术模仿的自然主要指人的外部世界,苏格拉底所谓模仿不单指人的外部自然,也包括人的心灵和精神,他所谓自然所指并不明确。

柏拉图所谓自然指理式的模仿或影子,艺术就成了理式的模仿的模仿或影子的影子,还有一种艺术即回忆的艺术,是灵感的创造,他对此给予肯定。

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模仿人的行动,把艺术和人生结合起来。

2、艺术起源论

o☐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3、艺术功用论

4、艺术创作论

5、艺术类型论

o☐艺术分类依据;不同门类艺术的特征;悲剧论。

二、古希腊文论的重要性

o☐1、奠定了西方文艺理论的言路、理路和思路,形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路径和西方学人的学术人格。

o☐2、形成了西方诗学的基本理论架构,有一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概念系统。

o☐3、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分别是唯心主义诗学和旧唯物主义诗学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开拓者,亚里斯多德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完成者。

o☐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标志着古希腊文论的独立和成熟。

三、古希腊早期的文艺理论思想

o☐1、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前500)

o☐美在数的比例与和谐;

o☐模仿说;

o☐艺术功用论,音乐有两种:

勇武激昂者和温文尔雅者,前者使沮丧者振奋,后者使急躁者温和,因此,音乐能陶冶情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赫拉克利特(约前540——约前480)

最早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美的相对性。

3、德谟克利特(约前460——约前370)

模仿说;灵感说;美育论,“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

4、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美在效用;美是相对的;发展了模仿说。

四、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文艺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o☐他的著述涉及面宽,其文艺美学思想散见于诸多对话体写作中,讨论美学和伦理学的有:

《大希庇阿斯》、《会饮》、《墨诺》、《莱西斯》等;讨论文艺问题的有:

《伊安》、《斐德若》、《理想国》(卷十)等篇;讨论哲学政治和文艺政策的有:

《政治家》、《法律》、《理想国》卷二和卷三等篇。

o☐后人把他有关文艺美学问题的写作结集为《文艺对话集》,除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外,全部是对话体写作。

这种写作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又具有诗性和幽默性。

 

(二)、柏拉图的理式说

 

1、理式:

世界的最高本体,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超时空的、非物质的、唯一真实可靠的,是世间万物生灭变化的最终根源。

一事物对应一理式,又有创造一切的最高理式,即创世主和神。

2、三个世界

理式世界和感觉世界(经验世界、现象世界),前者由理智领悟的普遍概念组成,不生不灭、永恒不变,是绝对存在的客观的真实体,是感觉世界的原型和理想。

感觉世界由感官感知的个别事物组成,流动不息、变幻不定,既存在又不存在,是理式世界的摹本和影子。

还有艺术世界,是感觉世界的模仿或影子,是理式世界的模仿的模仿或影子的影子,远离本体世界,不真实。

3、理想国:

理想化了的奴隶主专制国家

人分三等,哲学王、军人或叫武士、百工即从事农工商的自由民,模仿的诗人没有席位。

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这扼杀自由,为等级制立法。

“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国家中的国王,或者我们叫做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能够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一般说来,一个人属于哪一种,他所生下来的子女也就属于哪一种”

个人灵魂包括:

理性(理智)、信念(意志)和情欲,这与公民的三等对应,形成四种德性,即智慧、勇敢和节制,以及三者统一的正义。

 

(三)、美论

 

1、美的本质:

美在理式。

“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上或者为它所‘分有’,不管它是怎样出现的或者是怎样被‘分有’的……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由于美本身”。

首次区分美本身和美的东西。

前者是本质,后者是现象。

他批判此前各种美论,美在“恰当”、“有用”、“有益”、“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等都被批判。

否定了美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解释。

“美是难的”

2、审美:

回忆说。

灵魂对前世审美经验的回忆

(四)、艺术本质论

 

1、模仿的艺术:

理式的模仿的模仿或影子的影子。

启示:

最早喻艺术为镜子,开镜子说之端;在否定的意义上强调艺术要真实。

2、回忆的艺术:

艺术是人们对前世审美经验的回忆。

重要性:

艺术与技艺不同;艺术是灵感的创作;暗含了审美经验积淀的思想。

(五)、艺术功用论

政治功用;教育作用;情绪感染作用

(六)艺术批评论

1、批评标准:

政治标准。

2、诗人的三大罪状:

A.艺术不真;

B.亵渎神灵,丑化英雄;

C.摧残理性,放纵情欲。

启示:

重视艺术内容;注意到艺术的类型特征。

(七)、艺术创作论

1、回忆的艺术的创造:

灵感说

源泉:

神灵凭附;

表现:

迷狂;

过程:

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2、模仿艺术的创造:

照镜子。

(八)、门类艺术研究

(九)、评价

唯心主义诗学的奠基人;提供了重要的诗学概念:

理式和灵感;艺术不同于技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艺术的政治功用;艺术内容的重要性;对话体写作泽及后世;审美经验积淀的重要性;美的普遍性等。

不足:

神秘性;贵族性;否定模仿的艺术;否定艺术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定俗世情感等

五、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

百科全书式学者,旧唯物主义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奠基人。

他著述甚丰,大多佚失,后人编辑整理的多保存下来。

现存著作凡48种,他把知识分为三种,即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作科学,逻辑学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手段,逻辑学著作共六篇,统称《工具论》。

理论科学的有:

《形而上学》、《物理学》、《天象学》、《论灵魂》、《动物志》。

实践科学的有:

《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家政学》。

创作科学的有:

《诗学》和《修辞学》。

1、实体论和原因论

●实体论:

第一实体:

感性个别的事物,真实可靠。

第二实体:

个别事物对应的属与种,基于第一实体。

永恒实体:

●原因论:

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可相互转化。

后三者又称为形式因。

形式主动,质料被动。

两者结合,构成事物。

有纯粹形式,即神,即最高形式,是事物的最初动力,是事物追求的最终目的。

2、艺术本质论

●艺术模仿人的行动,模仿是艺术的本质。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双管萧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诗学》第一章)

●重要性:

所有艺术都是模仿;艺术与技艺不同;艺术模仿人的行动;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模仿的艺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3、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诗人在遵从可然律和必然律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虚构和想象。

●创作方法问题:

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他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那么,他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

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诗学》第十五章)

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偏于再现,如史诗。

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偏于表现,如颂歌。

应当有的事,偏于再现与表现相统一,如悲剧。

他最重悲剧,柏拉图最重颂歌。

4、悲剧思想

悲剧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的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为净化)”

六要素:

情节、性格、言辞、形象、思想和歌曲

情节是必备的要素,情节第一,性格第二,无情节不成其为悲剧,无性格同样可以是悲剧。

悲剧人物

比一般人好,又与我们相似;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出身高贵,名声显赫。

悲剧冲突(悲剧根源):

过失说

悲剧人物“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从人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把不幸归之于天。

卡塔西斯(katharsis)作用

朱光潜译为净化,罗念生译为陶冶.净化,指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陶冶指的是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得以疏导,过弱的情绪得以激发,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综上,可以解释为通过悲剧观赏,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5、艺术功用论

●教育功能,通过传授知识,培养理智德性;

●陶冶或净化作用,通过形成习惯,培养伦理德性;

●提供精神享受,即使人快乐、享到快感,使人在紧张劳动之后得到安静和休息。

6、人物性格论

《诗学》视人物性格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统一体中更强调共性;《修辞学》中把人物当作某种类型。

7、艺术类型论

从模仿媒介、模仿方式和模仿对象等方面区分艺术。

如史诗、悲剧和颂歌,史诗用客观叙述,悲剧用动作叙述,颂歌用主观叙述,“用自己的口吻,而始终不变”。

8、艺术批评论

艺术是创造,可以写不可能发生的事。

“衡量诗和衡量政治正确与否,标准不一样”,就“合情合理的不可能”和“不合情合理的可能”而言,诗表现前者更好。

9、《诗学》的历史地位

●古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