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921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四S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

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6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

调查访问:

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

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出示: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

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

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桓景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内容补充具体?

3、过渡:

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

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题:

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

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三)总结课文。

1、填空: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____、____、____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

____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____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

说说为什么。

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读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

3.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主动努力做事,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1.会认读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成语的含义以及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故事导入。

1.(出示插图)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

故事的种类可多了,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等。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成语故事。

请你看看图中有谁?

他在干什么?

结果怎样?

2.谁能用简短的句子或词语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3.借助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守株待兔。

4.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守株待兔”这个词语的意思?

5.你们看图后的猜想和给故事起的名字对不对呢?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圆圈画出来,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

①指名读字词,同学间互相正音。

②去掉词卡上的拼音再读词。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③全班齐读生字词。

3.请小朋友们再次轻声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4.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兔子是怎么死的?

5.看图,进行发散想象。

农夫越想越高兴,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想想,他心里在想什么?

又在为什么高兴?

6.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7.再次读课文,回答问题:

什么叫“守株待兔”?

成语中的“株”指什么?

“待”是什么意思?

8.师生边读边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

①农夫是怎么做的?

②农夫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③再次运用读书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到成语的意义。

④揭示成语含义。

三、朗读全文,感悟成语意义。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通过手势和板书点拨意义。

3.小结: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

今天的读书水平很高,你们满意吗?

老师要奖给每位同学一颗红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提取要写字再读一读。

3.你能给生字组成什么词语。

二、识字写字。

1.分析字形。

2.指导写字。

(1)学生拿出写字本,先进行描写,初步感受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本上试写一个请同学评评写得如何。

(3)老师进行巡视,对同学写字的情况进行适时表扬。

(4)学生练习写字。

三、巩固练习。

1.摘苹果游戏:

从苹果树上摘下苹果,读一读写在苹果后面的词语。

2.我的词语库:

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本上。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

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说说描写声音的词:

丁零丁零,铛铛。

出示铃铛。

在“铃铛”中“铛”读轻声。

读一读。

2.引出故事:

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

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

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掩耳盗铃,读题。

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

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

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和新词新朋友。

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

放课件:

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呢!

你们愿意同它们交朋友吗?

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读给同桌或授课老师听听。

3.指名读。

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

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

四、再读感悟。

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

思考:

那个盗铃人是怎么想的?

他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还可以怎么说?

哪句好?

读一读再说说:

他认为谁听不见?

你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那偷铃铛的人知道吗?

你是从哪句话看出的?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两个“会”字,前一个能去掉吗?

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

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五、表演明理。

1.在表演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

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

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你会怎么说呢?

3.欣赏表演。

六、深化理解。

讨论: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

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

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七、联系生活。

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说一说。

八、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读寓言吗?

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从哪儿知道的?

2.你们学了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

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3.选择作业:

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快乐王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这个童话剧本。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

2.通过分角色演童话剧,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进行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以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的方式。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组内相互交流,进行改进。

2.反馈。

3.各组互相叙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得通顺、连贯、正确。

3.出示学习提纲。

(1)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快乐王子”吗?

“快乐王子”快乐吗?

(2)“快乐王子”究竟帮助了哪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3)你喜欢那只小燕子吗?

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4)把使你最受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谈谈你的体会。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

6.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7.展示朗读,其余学生评价朗读。

8.教师评价朗读。

9.那么,最后小燕子们为什么说“快乐王子”最英俊呢?

10.此时的你会怎样想呢?

11.学生自由发言,抓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12.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总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或者你有什么感想?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啊?

同学们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

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

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这可跟它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

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六、分析探究。

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2、长大后,牛郎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3、牛郎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七、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九段:

指名朗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十段:

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

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

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六、回应上节课的导入。

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

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

对了!

就是“拜月乞针线”。

七、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啊?

同学们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

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

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这可跟它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

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六、分析探究。

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2、长大后,牛郎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3、牛郎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七、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九段:

指名朗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十段:

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

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

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六、回应上节课的导入。

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

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

对了!

就是“拜月乞针线”。

七、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