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64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意图,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2、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主旨。

3、个性品读,交流感悟,让学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4、辨析讨论,品味语言,对科学小品文有较完整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一)创设情景

  1、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有血有肉、爱我们的母亲,除了这个母亲,还把什么也叫做母亲?

(老师、祖国、大地、黄河、地球……)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一见地球妈妈。

2、播放课件,认识地球的美丽可爱。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地球妈妈的笑容消失了!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教师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二)读文质疑

  1、自学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一边读课文一边用“——”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用“~~~”划出写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3、感知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活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

  1、学生组成小组,提出自己要探究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研讨。

  2、师生共议,归纳中心议题。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二)合作探究

  1、了解地球的“可爱”。

(播放地球“可爱”的课件)

  

(1)地球妈妈可爱吗?

体现在哪些方面?

  

(2)朗读、品读、挑战读,体会地球的可爱。

(3)小结:

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心目中的地球是多么美丽可爱,我们应该怎么做?

(热爱、保护)

2、了解地球的“易碎”。

(1)播放地球遭破坏的课件,让学生直接感受。

(2)让学生把查找到的地球遭受破坏的资料读一读。

(3)默读课文内容,地球的“易碎”体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自己的理解,找出课文的片段,理解“本来”的表达作用。

(5)接着在感情朗读中,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后,师出示课件,显示人类破坏地球资源及遭受生态灾难的触目惊心画面,教师情境描述:

“是的,不仅仅如此,你们知道吗?

平均每天,有1500方的废气排入大气层,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每天,有1200吨石油泄入大海,造成海洋污染,使鱼虾大量死亡;每天,有150公顷的森林被破坏……人们的无知和贪婪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洪水来了,土地沙化,战争、饥饿、贫穷……多么可悲而又可怜的画面!

这是愚蠢的人们对地球母亲犯下的罪行。

3小结:

看到这些图片,听到同学们这些感受,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

“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看到地球这样遭受自己女儿的破坏,我们是不是可以袖手旁观呢?

为什么?

(因为“只有一个地球”)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体会作者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目的原因。

(引读出示:

“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三)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我们的另一位妈妈——地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话想对地球妈妈说,请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吧!

2、结语:

听了同学们的自我表白,老师很受感动,有我们这些有志的女儿,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妈妈会再变得更美丽可爱。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警示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说一声:

地球妈妈,祝您早日康复。

三、拓展延伸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中国国情设例,再设悬念,激发兴趣。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共鸣。

3、跳读课文,探究关键内容,在对比中加深印象,深化认识。

4、回顾全文,分析写法,体会效果,指导自己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

鹿和狼的图片问:

你喜欢谁?

为什么?

2、导题:

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板书:

鹿和狼的故事

二、对比质疑,确定重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

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

而到了1942年,情况大不一样,那里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听了老师的讲解,现在你心里面最想知道什么呢?

(总结学生质疑:

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

)(板书:

罗斯福:

增鹿灭狼)

三、自读自悟,探究结果

1、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或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哪些地方不懂的,你就在那里写上批注,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

四、张扬个性,深入评明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

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

(3)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

(指两个学生回答)

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请再仔细读课文,找一找。

还有,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汇报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

(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

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4、指导朗读(个别读,指导后个别比读,齐读)

5、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

五、深究课文,拓展理解。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

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

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

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人类(罗斯福)护鹿——屠狼——鹿增——林毁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2、探究神圣,理解感情,引发共鸣。

3、领略神圣,品读语段,感悟想象。

4、深化神圣,联系生活,引导行为。

5、回味神圣,配乐诵读,升华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并懂得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的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导入“神圣”

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

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2、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

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

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

(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

3、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梳理内容,定位“神圣”

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它们)

(2)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

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

(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①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

②交流朗读的感受。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

投入感情,诵读“神圣”

1、引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提示语:

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

学生不必回答,随即引导全班齐读课文前三自然段。

2、各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同学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读“神圣”,回想画面

1、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

悟“神圣”,探究段落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自由读文章第3~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①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

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②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

(读第5自然段)

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因为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

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土地)

②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明“神圣”,凝聚情感

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

(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的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2)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

(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长、延续)

(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全文,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2、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3、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农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背景,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从下面的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课件播放:

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场面。

2、谈话: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课件出示: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引导学生把握句中的重点点词语,如“绿色的波浪”、“涛声”、“粼粼的波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课件出示: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

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课件出示:

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图片和文字。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

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课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生齐读)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

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奇迹           造福人类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  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

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

(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二、小结:

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三、自读“口语交际?

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1、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

(一):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

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

(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

(二):

“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  习作四作文教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

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

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

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

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

他要揭露什么?

讥讽什么?

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

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

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

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

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

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