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61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docx

六枝特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

六枝特区有机产业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加快我区新农村建设,根据《六枝特区委办公室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六特办通字〔2010〕21号)等文件精神,我们组织编制了《六枝特区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区,辖5个镇5个乡9个民族乡25个居民委员会(其中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20个村。

全区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2009年底耕地面积25630公顷(合38.45万亩,农业区划数据近80万亩,约为1:

2.28),人均耕地面积约0.63亩。

其中水田9826公顷(14.74万亩),占38.34%;旱地15804公顷(23.71万亩),占61.66%。

常住人口61.13万人(半年口径),人口密度341人/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主要指标完成比预期好,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

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801万元,年均增长11.29%。

其中:

农业产值55459万元,牧业产值20819万元,渔业产值45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5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881元,年均增长13.29%,提前超过“十一五”规划2636元的预期目标。

(二)种植业持续增长,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种植业持续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20万吨,年均增长2.24%。

其中:

水稻7.14万吨,玉米8.39万吨,小麦1.48万吨,马铃薯1.86万吨。

油菜籽产量5283吨。

蔬菜产量13.73万吨。

茶叶产量307吨。

  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科技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区把“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产创收,发展农村经济,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面迅速扩大,科技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良种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推广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脱毒马铃薯、水稻旱育稀植、油菜育苗移栽、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等技术。

同时,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特别是稻田油菜免耕、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因其省工、省力、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推广前景看好。

  此外,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也得以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通过合理施肥、合理用药等无公害技术的示范推广,在确保作物产量增长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和提高土壤肥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近年来,按照“品种调优、产业调特、规模调大”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粮经作物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二是粮食作物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率有所提高。

三是结合地方实际,找准优势,扩大了马铃薯、蔬菜、油菜播面。

四是涌现了一批结构调整典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了落别的优质稻、岩脚的冬瓜、大用镇的大蒜和胡萝卜、折溪生姜、牛场的辣椒等一批结构调整典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

为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示范项目实施效果良好。

  加强了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

为提高农民素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各级农业部门以科技下乡、办集中培训班、开现场培训会、“阳光工程”培训、农广校教学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科学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技推广体系及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严格执行程序和办案程序,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村级实行了政务公开。

(三)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2009年全区大牲畜存栏114347头。

其中:

牛存栏95614头。

羊存栏30638只,猪存栏194282头,家禽存栏1214413只。

出栏生猪167871头,出栏牛16095头,出栏羊12694只,出栏家禽991802羽。

肉类总产量19106吨。

  几年来,我区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建成了种猪繁育场4个,商品猪养殖场(小区)23个,50头以上规模联户示范养牛场2个,山羊养殖示范村10个。

全区现以建成猪改点95个,牛改点48个。

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9700亩。

县乡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站建设项目,完成30个村兽医室建设,19个乡镇兽医站已全部配备疫苗冷藏冰箱和防疫员冷藏包。

畜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强,推动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渔业持续稳步增长和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区渔业产量、产值、养殖面积,养殖单产平均水平、养殖渔民平均收入等保持了持续稳步增长和提高。

2009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为40.47 公顷(607.05亩),年均增长7.7%;渔业总产量达380 吨,年均增长7.36%。

生产鱼苗0.42亿尾,规格鱼种14吨。

全区淡水养殖水域面积从2295亩增至20334亩(其中阿珠库区4200亩)。

  苗种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区投入资金13万元;多次从广州、重庆国家级水生生物研究所引进优良鱼种及亲鱼到六枝特区渔种场进行繁殖更新鱼种,保证了全区鱼苗鱼种投放的需要。

  稻田生态渔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先后建成了龙场、岩脚、郎岱、落别稻田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区,在全区推广了高标准稻田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近几年来,累计实施稻田生态渔业2500亩,带动了1059户,5463人脱贫致富,人均增收390元;稻田生态渔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我区在三岔河流域和北盘江流域开展了禁渔期工作,在开展珠江流域打击非法捕捞、整治水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行动中,对非法电、炸、毒鱼进行了查处,保护了我区渔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五)农业机械装备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区各类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2009年农机总动力达21.50万千瓦,各种农业机械20657台(套)。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51台(套)、小型拖拉机692台(套)、配套农具19部、耕整机1247台(套)、插秧机1台、收获机械877台(收割机11台、脱粒机866台)、提灌机械2270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9663台、其它机械3625台。

我区农机拥有量尤其是各类田间作业机械保有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几年来全区共争取到位中央和省、市、特区各级购机补贴资金近千万元,补贴农户购置拖拉机、耕整机等各类农机具4000余台(套),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1200余万元,以此调整和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有力促进了我区机耕、机灌等田间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

  水稻育插秧等农机化适用技术及机具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推广应用,显著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

2006年起我区农机部门通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获得成功,我区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县之一,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机部门还重点推广应用大棚蔬菜种植和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着重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随着大量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促进了我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机经营效益逐步提高。

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县级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县级农机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管理服务机构日益健全;乡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机供应、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农机从业人员逐年增加,催生了部分农机大户、种粮大户。

他们利用农业机械开展跨区域的代耕、代种等有偿作业服务,不少农机户在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回报,成为农村率先致富的带头人,已逐渐成为活跃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全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

2009年,资产总额已达6855万元,固定资产394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067万元,实现税收346.7万元。

二是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2009年,1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联系带动农户达3万余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3%。

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达770余万元。

三是品牌化建设有了新突破,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区“乌蒙”牌天然富硒茶、郎岱酱、廻龙溪牌岩脚面条、西山系列杂交玉米种、夜郎贡米、滴水滩牌大米、苦荞系列产品、优质三元仔猪等已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定逐步扩大。

目前,落别乡优质稻和苦荞、洒志乡肉牛、陇脚乡鸡鸭鹅、郎岱、大用蔬菜等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到2009年底,全区有农民专业协会60家,会员5116人,带动农户36408户。

组织了“土鸡”、“大蒜”“杂交油菜”、“优质肉猪”、“郎岱酱”、“优质水稻”等区域特色产品的生产。

通过协会的运作,有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中,郎岱养猪协会、岩脚养鸡协会被列为省级示范专业协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

二、机遇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区的农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农业生产本身受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大,它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新的形势,我区的农业如何在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中求得持续稳步的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机遇方面。

首先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自2004年以来,又连续不继地发出了关于农业的中央一号文件,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区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

  其次,我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受益地区之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5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进一步推进,一些关系农业发展和民生的项目将会得到进一步实施,注入大量的资金和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快农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在挑战方面。

农业虽然有许多发展的优势,但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农业本身受自然灾害和动植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它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新的形势,给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影响六枝农业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春旱、冰雹、倒春寒、洪涝、秋季低温等。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还未得到有效遏制,致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如2007年底至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2009年至2010年的特大干旱天气等自然灾害天气,给我区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表明我区的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还有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也严重地危害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六枝人多地少,2009年人口密度为341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约0.63亩,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全区喀斯特面积1288.8公顷,占总面积的71.9%,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石漠化现象严重。

耕地瘠薄,土质差。

草场难以利用,天然牧草质量差。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文化教育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

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管理,创建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低毒)、环保、循环的农业系统。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把握好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几个相结合。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创建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环保、循环的农业系统,促进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

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2.市场导向原则

  在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顺应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健康食品的市场需求,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发展优质化、多样化的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

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搞活流通,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3.科技先导原则

  科学的认识和严格地遵循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结合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依托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单位,加强农业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全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4.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农业规划的重点也不一样。

因此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使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5.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原则

  保持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严格生产技术规程,逐步通过公司+基地+农民协会+农户的方式,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公司的统一管理下,组织农户按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实行标准化种养,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进产业化经营,以适应农业产业发展要求。

  6.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发展农业生产要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三)发展目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5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其中农业产值9亿元,牧业产值3亿元,渔业产值0.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2%。

  ——粮食总产量达21.5万吨以上,年均增长1.5%。

其中水稻7.8万吨,玉米9.5万吨,马铃薯1.7万吨,小麦总产保持在1.5万吨左右。

油菜籽产量达7000吨,年均增长5%。

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7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4%和3.5%以上。

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和设施蔬菜生产。

  ——茶叶产量近350吨,年均增长2%。

  ——肉类总产量2.5万吨以上,年均增长5.5﹪。

禽蛋总产量近1750吨,年均增长2﹪以上。

  ——淡水养殖面积达60公顷(900亩),年均增长7%以上;水产品产量达480吨,年均增长近3%;良种覆盖率达60%,名、特、优水产品占渔业总产量的20%以上。

  ——农机总动力增加到33.75万千瓦,农机拥有量发展到3万台(套),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近8.5%和6.8%。

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到18%左右。

发展乡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修筑田间机耕道,建设大棚及喷灌、滴灌等农业设施,争取国家投入各种农机购置资金补贴。

  ——进一步加强种养业基础设施、加工和市场建设,建立健全植物推广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繁育和疫病防治体系、水生动物服务体系等。

四、项目规划布局 

(一)粮油生产

  1.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

在牛场、新场、堕却、新华等乡建设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1.3万亩。

马铃薯种植保持在26万亩。

  2.优质稻推广项目:

推广应用宜香优10号、中优608、内香优8518等优质稻,积极引进其他品种的优质稻示范,推广生态育秧,旱地两段育秧和无公害栽培技术,确保稻米品质,努力提高单产,到2015年,郎岱、平寨、岩脚、木岗、新窑、落别、折溪、中寨、洒志、龙场、陇脚等乡镇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

在木岗、龙场、落别、陇脚、洒志等乡镇推广种植特优航1号、准两优527等超级稻面积2万亩。

一是着力抓好中长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陇脚乡是一个纯农业乡,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达53.7%,土质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紫色土,根据这一特色,六枝特区党委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将“高端”、“绿色”定位为农产品发展的目标,在此基层上产生了“3+1”发展战略(三条经济带、一个特色产业:

主要实施种植1万亩油茶、8千亩弥猴桃、2万亩茶叶、8千亩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实施2万亩有机优质稻为主的种植业,实施蛋禽养殖为主的养殖业;一个具布依特色的旅游业。

),并将这一发展战略作为2020年前农业发展的主打产业,通过产业实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优质杂交玉米推广项目:

我区常年种植玉米在15万亩以上,年推广优质杂交玉米达12万亩以上。

  4.推广“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

推广黔油18号、黔油28号、油研10号等“双低”杂交油菜品种,规范化的油菜育苗移栽面积5万亩。

  5.优质小麦栽培:

推广优质小麦栽培5万亩。

  6.农业综合技术推广:

推广平衡配套施肥3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达65万亩/次等农业综合技术。

(二)蔬菜

  沿“一片两线”发展蔬菜种植。

即“一片”是以郎岱蔬菜基地为重点,沿水黄公路线发展为蔬菜产业带;“两线”是沿六纳公路、安水公路两线的乡镇新窑、木岗、大用、平寨、岩脚、龙场等。

在种蔬菜区发展,扩大面积,形成产业。

  1.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

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5万亩。

在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乡镇继续申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具体以郎岱蔬菜基地为核心,巩固或扩展木岗、折溪、龙场、牛场、大用、岩脚等乡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逐步发展为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2.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

以产值较高的蔬菜品种为主,在郎岱镇、大用镇、平寨镇、岩脚镇、龙场乡、陇脚乡、新窑乡发展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3万亩。

  3.设施蔬菜生产:

以郎岱镇为重点,兼顾木岗、平寨、龙场、陇脚等地发展,发展设施蔬菜种植0.2万亩,实现周年生产供应。

  4.特色品种蔬菜生产:

在大用镇、平寨镇、岩脚发展优质大蒜种植面积1万亩。

在大用镇、平寨镇、岩脚镇发展胡萝卜种植面积1万亩。

在牛场乡、新场乡发展优质辣椒种植面积1.5万亩。

在郎岱坝子水生蔬菜种植0.3万亩。

在折溪发展生姜种植1万亩。

(三)经济作物

  1.茶园基地建设:

新建茶园3万亩,其中在六枝东部建无公害优质茶园7000亩,在中部建优质高档茶生产基地9400亩,在北部建旅游观光的有机茶园5000亩,在南部建名优早茶基地8600亩。

  2.茶树良种苗圃基地建设:

选择较具育苗条件的木岗抵簸村金家坝和龙场乡林场村建设苗圃基地2000,按每亩育合格出圃苗15万株进行计算,满足茶园种植面积30000亩的供苗需求。

  3.猕猴桃基地:

在折溪乡、洒志乡、龙场乡、木岗镇、岩脚镇、陇脚乡、新华乡、新场乡、落别乡、大用镇、中寨乡建设猕猴桃基地1万亩。

  4. 优质西瓜种植:

在木岗镇、岩脚镇种植优质西瓜1000亩。

(四)畜牧业

  1.优质猪基地建设:

在平寨、大用、新窑、木岗、落别、龙场、陇脚、郎岱、洒志、岩脚、折溪等乡镇建优质肉猪基地,新增基础母猪1.5万头,发展养猪专业户3万户,5年出栏优质肉猪100万头,实现猪肉产量86250万吨。

人工种草1.6万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0个、实施生猪良种补贴15万头、选留关岭猪群300头、培训农户10000人次。

  2.家禽基地:

在岩脚、陇脚、平寨3个乡镇建家禽基地,发展养禽专业户600户,饲养家禽60万羽,5年出栏家禽300万羽,实现禽肉产量2250吨。

人工种草0.1万亩、改扩建禽舍5万平方米、培训农户600人次。

  3.肉羊养殖基地:

在堕却、箐口、洒志、中寨、新场、郎岱、平寨、新窑等乡镇建肉羊养殖基地,饲养基础母羊71500只,发展养羊专业户4470户,5年出栏山羊4.6万只,实现羊肉产量662吨。

人工种草10.87万亩、改扩建羊舍1.087万平方米、培训农户4470人次。

  4.肉牛养殖基地:

在新窑、洒志、堕却、梭戛、新场、牛场、龙场、岩脚、箐口等乡镇建肉牛养殖基地,建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50个,发展养牛专业户1万户,5年出栏商品肉牛6万头,牛肉产量6000吨。

人工种草1万亩、建青贮氨化池2万立方米。

培训农户4000人次。

(五)渔业

  1.渔种场原苗资源保护和扩场引种更新项目:

特区渔种场面积50亩,新修渔池30亩,引进名、特、优亲鱼进行繁殖培育苗种,然后将培育的苗种投放到网箱内进行科学饲养管理,达到商品鱼后出售。

年生产水花8000万尾,培育乌仔500万尾,大规格鱼种(15厘米以上)15吨。

扩大种畜场和良种场规模达35亩,年培育大规格(15厘米以上)苗种14吨。

  2.名、特、优鱼类养殖项目:

在大用镇黑晒、平寨镇河峰、落别乡水塘寨、可布、折溪乡折溪村、堕却乡的中坝村、洒志乡的花蛇村、毛口乡的半坡村建名、特、优鱼类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

总规模为30亩,年均培育冷水性苗种(寸片)200万尾,年均生产优质冷水性商品鱼15吨。

在东风水库、直榴水库建水库名、特优鱼类养殖基地650亩,年生产商品鱼497.5吨。

水库养殖名、特、优鱼类97.5吨。

在岩脚镇高桥村,平寨镇五龙村,落别乡坝湾,堕却乡中坝建名、特、优池塘养殖基地。

养殖规模为100亩,年均生产商品鱼50吨。

  3.冷流水养殖和库塘科学养鱼项目:

在大用镇黑晒、平寨镇河峰、堕却乡中坝建冷流水养殖基地,规模10亩,修建冷流水鱼池10亩,待鱼池修建完工后引种投放,科学饲养,同时建办公用房及饲料加工房300平方米。

在岩脚高桥村、青杠村新建池塘养鱼基地,修建渔池60亩,引种投放,科学饲养管理。

年可产鱼30000公斤。

在折溪乡直榴水库和平寨镇雾峰冲水库开展人工种草养鱼,引进优质苗种100万尾投放,年产商品鱼100吨,人工种草500亩,其中种植黑麦草300亩,奇可利200亩。

  4.大鲵养殖项目:

在平寨镇、新窑乡建原生态大鲵良种基地2个,总面积1万平方米,饲养大鲵亲本200对(400尾),年繁殖大鲵幼苗2万尾。

建设仿生态繁殖基地8个,总面积4.0万平方米,饲养大鲵亲本500对(1000尾)。

年繁殖大鲵幼苗8万尾。

建设大鲵人工繁育场4个,面积4万平方米,三年内培育大鲵亲本3000尾,五年后实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