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586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docx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4)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

(1)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信仰共产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2)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3)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从我们青少年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2)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共同理想

2.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学习难点:

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

3.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梳理:

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近共同理想。

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社会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4.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

5.在现阶段,我们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二、同绘小康蓝图。

1.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然而,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在21世纪的头20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共创和谐伟业。

1.“和谐社会”的思想源远流长。

2.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1.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艰苦奋斗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2.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3.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4.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5.伟大的事业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6.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经典例题:

1.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全面小康的建设,其总体的目标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

对此题的正确理解是()

A.全面小康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B.全面小康的建设必将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并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全面小康的建设必将使我过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全面小康的建设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考查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内涵非常丰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推进中国特色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小康的建设必将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并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案:

ABD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②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我国是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⑤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

材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使人民逐步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地位,实现经济上的温饱富裕,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这会制度,也证明在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而把我国说成是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中国的国情,是错误的。

因此,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

D

3.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新形势下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构建和谐社会是()

1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2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3我国公民的最高理想

4需要我们艰苦努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时政热点的掌握。

从多角度设置题肢,综合性强,有一定的迷惑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是整个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在21世纪,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就需要有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但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的艰苦努力和长期奋斗。

答案:

C

4.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实现这一理想,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山川秀美的西部将成为一片充满希望和辉煌的宝地,而西部大开发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下列关于艰苦奋斗的正确认识有()

A.艰苦奋斗只是战争年代应该发扬的一种精神

B.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C.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因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在战争年代需要发扬,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需继续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离开了这一精神,再美好的理想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答案:

BCD

5.2009年春节前,杭州一家餐厅向社会推出预订豪华年夜饭,其中价格最贵的一桌竟达19.8万元,近年来大城市里兴起了一股铺张浪费、华而不实之风,而且呈蔓延态势。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十分富裕的国家来说十分重要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艰苦奋斗精神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我们鼓励合理适度的消费,绝不是骄奢淫逸

D.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艰苦奋斗、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

解析: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艰苦奋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虽然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因为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答案:

B

成果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曾说:

“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

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

”“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

”朴实的话语表明他()

①只讲奉献,不讲索取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仆意识③言行不一致,缺乏责任感④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乐于奉献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诗句,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是()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我们的最高理想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构建和谐社会D.实现共产主义

4.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

①我们的第一步战略目标②我们的第二步战略目标③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④建党一百年目标

5建国一百年目标⑥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⑦全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⑧最高理想

A.①④⑥B.②④⑤C.③⑤⑦D.⑤⑥⑧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传统格言共同反映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

A.忧国忧民B.开拓创新C.艰苦奋斗D.坚强意志

6.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艰苦奋斗集中体现为()

A.创业精神B.创新精神C.民族精神D.传统美德

7.下列这些内容能体现艰苦创业的有()

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④开垦南泥湾⑤红军长征⑥载人航天精神⑦追求富裕生活

A.①②④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8.一位初中学生向《江城晚报》写信说:

“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后的理想,我说当科学家,真可谓童言无忌,天真烂漫。

现在,我不敢说了,因为在校园里,要是谁谈理想,就会被人嘲笑。

”我认为,这种现象()

A.很正常,现在大家都讲求实际,不讲空话B.不正常,没有理想就不可能考上好学校

C.不正常,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D.很正常,理想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

9.被人们誉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于他敢于冲破经典遗传学的理论禁区。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加强自身修养B.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C.要树立崇高理想D.要有创新精神

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徐本禹于200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放弃了公费读研究生的机会,到贵州省一个山区支教。

尽管他支教的地方不通电、不通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支教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徐本禹从全局出发,以祖国需要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②我们应该学习徐本禹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③徐本禹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④徐本禹是为了个人利益去支教的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他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

①当代青年应该勇敢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②选择成才的目标要把社会需要与个人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③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只有在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的环境里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12.下列能体现“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的是()

①公安部门大力开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②某地方政府对企业制假售假的行为视而不见③环保部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④某电视台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3.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这段话表明()

A.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B.艰苦奋斗是凝聚党心、民心,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取得的

D.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4.在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

A.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达到了全小康的水平

C.正由贫困向温饱过渡D.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15.爱因斯坦说:

“成功=艰苦奋斗+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这个公式说明()

A.若有正确的方法,即使不付出艰苦努力也可以成功B.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少说空话

C.科学研究要靠艰苦奋斗,搞经济建设不需要艰苦奋斗

D.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二、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反之打×。

16.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

17.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我们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

18.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人生就是立足理想、不断追求理想实现的过程。

()

19.由于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局限,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真正把理想变为现实是不可能的。

()

三、简答题

20.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最早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

创建中国共产党的13名“一大”代表中,何叔衡1935年在福建上杭壮烈牺牲;陈潭秋被反动军阀杀害于天山脚下,时年46岁;邓恩铭1931年就义于山东济南,年仅31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千多万名革命者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之中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请你从理想的角度谈谈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1.到2020年,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呢?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呢?

 

 

22.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主题吗?

 

 

(2)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

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四、辨析题

24.关于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这样两种观点。

观点一:

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

观点二:

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分析说明题

25.材料一:

2003年中、美等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单位:

美元)

 

 

美国

日本

法国

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万亿)

10.9

4.3

1.7

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37610

34510

24770

1100

材料二:

 

 

材料三:

 

表一: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项目区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

1998年

1978年

1998年

东部

1765元

9522元

东部是西部的1.5倍

东部是西部的4倍

西部

1349.8元

4031元

表二:

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差距

 

 

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差距

城镇

9422元

1983年为1.82∶1

农村

2936元

2004年为3.2∶1

 

结合上述图表回答:

(1)上述图表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上述图表说说你所在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如意的地方。

 

 

 

26.看图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状况?

当时我军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2)以上述事件为典型的这种精神,在当时被称为什么精神?

 

 

(3)广大军民是如何发扬这种精神克服困难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还必须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六、透视自我

27.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回答。

 

 

《“难”》

(1)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2)有人说:

艰苦奋斗是大人的事,与学生无关。

这一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七、为我加油

28.看漫画《小康路弯弯》,并回答问题。

 

 

(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图中四代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你觉得图中儿子的生活还会发生变化吗?

你理想中的变化是怎样的?

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这一变化呢?

 

 

参考答案: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D4.C5.C6.A7.D8.C9.D10.B11.A

 12.B13.B14.A15.D

二、判断题

16.×17.√18.√19.×

 三、简答题

20.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或者答: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过程是统一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的感召和激励之下,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大潮之中的;共产主义既是一种远大的理想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为了祖国和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激励下,前仆后继,奋斗牺牲,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谱写了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奏响了共产主义的嘹亮凯歌;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

21.可以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健全、对外更加开放等方面列举。

实现美好理想需要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奋斗,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2.

(1)这些格言警句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艰苦奋斗这一主题。

(2)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还有许多,如“君子以俭德辟难”,“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

我国古代有许多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如神农氏“制耒耜教民作农”、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

2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辨析题

24.我不同意观点一。

(1)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追求正常的物质生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主张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我们讲艰苦奋斗,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生活追求和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勤劳节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2)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富强起来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要加以改正的。

我同意观点二。

从内容上看,艰苦奋斗包括三个方面:

在生活方面,艰苦奋斗是指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不追求名牌,自觉抵制贪图享乐、相互攀比的不良思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在工作方面,艰苦奋斗是指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在学习方面,艰苦奋斗要求刻苦钻研,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考试不作弊等。

所以,我们讲艰苦创业,除了包含物质消费方面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五、分析说明题

25.

(1)上述图表共同说明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答题要求:

能结合当地实际谈即可。

26.

(1)这幅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状况,当时我军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2)这种精神,在当时被称为延安精神。

(3)①广大军民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

②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六、透视自我

27.

(1)这幅漫画说明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一事无成。

(2)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在不同年代,艰苦创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

我们中学生虽然年龄小,却正是培养艰苦奋斗品格的关键时期。

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追求名牌、不思进取的做法是有害的,这样的学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此,艰苦奋斗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注意积累,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在物质消费方面艰苦朴素,不奢侈浪费。

在学习生活方面,发愤图强、勇于吃苦、知难而进、全面发展。

在思想境界方面,乐观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