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466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doc

2010年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

一、单选[共40题,每题1分,总计40分]

1、认识一个随机现象首要的是( )。

A.罗列出它的一些可能发生的结果 B.罗列出其中出现可能性大的结果

C.罗列出它的一切样本点         D.理解它的概念意义

2、判定点估计优良性的标准有( )。

A.简易性与准确性 B.准确性与有效性  C.无偏性与有效性D.无偏性与简易性

3、随机事件不用( )表示。

A.D             B.A      C.B       D.C

4、设事件A=“轴承寿命<5000小时”,事件B=“轴承寿命<8000小时”,则A与B间的关系是( )。

A.AB     B.BA            C.A=B          D.互不相容

5、( )检验就是从检验批中只抽取一个样本就对该批产品作出是否接收的判断。

A.一次抽样           B.二次抽样    C.多次抽样    D.序贯抽样

6、在使用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表时,只要给出( ),就可以从中求出样本量n和接收数Ac。

A.p0,P1       B.σ,β       C.P0,α         D.β1,β

7、在GB/T2828.1的检验水平中,判别能力最强的是( )。

A.特殊检验水平S-1     B.特殊检验水平S-4       C.一般检验水平Ⅰ  

 D.一般检验水平Ⅲ

8、对于产品具有多个质量特性且分别需要检验的情形,只有当该批产品的( )被接收时,才能判定该批产品最终接收。

A.一次抽样方案检验结果                B.二次抽样方案检验结果

C.多次(五次)抽样方案检验结果          D.所有抽样方案检验结果

9、在生产过程质量变坏时,只有通过转为( )检验才能保护( )的利益。

A.加严 生产方      B.放宽 使用方    C.正常 使用方     D.加严 使用方

10、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是( )。

A.区分必然因素与正常因素          B.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

C.区分必然因素与异常因素          D.区分正常因素与异常因素

11、3σ公式不是( )。

A.UCL=μ+3σ          B.CL=μ     C.LCL=μ-3σ    D.VCL=μ+3

12、QS-9000提出( )的好处是:

可以反映出系统当前的实际状态,而不要求在稳态的条件下进行计算。

A.Pp和Ppk       B.Ppv和Ppk            C.Ppk和PpL        D.Pp和PpL

13、用于控制不合格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等的控制图是( )。

A.c控制图        B.U控制图        C.p控制图        D.np控制图

14、( )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不合格数目。

A.np控制图        B.c控制图         C.n控制图      D.p控制图

15、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1)计算r图控制线并作图

(2)确定控制对象

(3)计算图控制线并作图

(4)延长-R控制图的控制线,作控制用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

(5)将预备数据点绘在r图中,并对状态进行判断

(6)计算,Ri

(7)计算,

(8)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9)取预备数据

A.

(2)、(9)、(6)、(7)、

(1)、(5)、(3)、(8)、(4)

B.

(2)、(7)、

(1)、(6)、(5)、(9)、(8)、(3)、(4)

C.(9)、

(2)、(7)、(6)、

(1)、(5)、(8)、(3)、(4)

D.(9)、(7)、

(2)、(6)、(5)、

(1)、(8)、(3)、(4)

16、关于建立p图的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P0或很小,则需选样本量n充分大,使得np≥1通常取,或

B.当ni不全相等;则p控制图的LCLp和UCLp是凹凸状。

C.若P0或很小,则要选择样本量充分大,使得每个子组平均有一个不合格品,通常取:

D.p控制图的统计控制状态是指过程的不合格品率为一常数p,且各个产品的生产是独立的

17、下列有关判异准则1的恰当说法是( )。

A.准则1不能对参数μ的变化或参数σ的变化给出信号

B.准则1不能对过程中的单个失控作出反应

C.在3σ原则下,准则1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β0=0.0027

D.准则1可对计算错误,测量误差,原材料不合格,设备故障等单个失控作出反应

18、( )受外部资源的影响。

A.使用可用性  B.固有可用性         C.基本可靠性       D.任务可靠性

19、危害性分析(CA)是( )。

A.定性分析    B.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    C.定量分析    D.模型分析

20、为了验证开发的产品的可靠性是否与规定的可靠性要求一致,用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所作的试验叫( )试验。

A.环境应力筛选        B.可靠性增长      C.可靠性鉴定     D.可靠性测定

21、水平对比法的应用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确定对比的对象;②收集数据;③实施改进;④归纳对比分析数据;⑤选择用来进行水平比较的项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⑤②       C.⑤①②④③      D.⑤③②④①

22、流通合格率RTY旨在( )。

A.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           B.衡量企业的“制造能力”

C.提高企业的“过程质量”能力       D.衡量企业的“过程质量”能力

23、质量改进过程中,“确认效果”时将效果换算成金额的好处在于( )。

A.活动效果可比            B.说明该课题的重要度

C.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      D.让大家重视经济效益

24、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说明质量具有( )特性。

A.经济性       B.相对性         C.广义性         D.时效性

25、顾客不包括( )。

A.委托人     B.相关方       C.零售商         D.消费者

26、石川馨全面质量管理(TQC)具体内容不包括( )。

A.所有部门都参加的质量管理,即企业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学习、参与质量管理

B.质量意味着免于不良,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障、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

C.全员参加质量管理,即企业的经理、董事、部课长、职能人员、工班长、操作人员、推销人员等全体人员都参加质量管理,并进而扩展到外协、流通机构、系列公司

D.综合性质量管理,即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同时推进成本管理(利润、价格管理)、数量管理(产量、销量、存量)、交货期管理

27、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标准尤其突出了( )。

A.顾客满意      B.组织的过程成本    C.顾客利益      D.组织利益

28、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

A.GB         B.GB/T          C.JB        D.JB/T

29、复审的结果不包括( )。

A.确认标准继续有效        B.予以修订   C.重新制定    D.予以废止

30、( )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供应商的质量数据不全、定量和定性指标都需评价的场合。

A.不合格评分法      B.合格评分法      C.综合评分法 D.模糊综合评价法

31、企业必须明确自己与不同的供应商之间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对于第( )类供应商,通常可采用最简单的合作方式,即直接采购。

A.Ⅰ          B.Ⅱ       C.Ⅲ           D.Ⅰ、Ⅱ、Ⅲ

32、大批量生产时的特点错误的是( )。

A.批量大  B.产品质量稳定甚至免检 C.价格比较高   D.有一定的库存以便周转

33、( )是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A.记录   B.程序       C.文件        D.清单

34、( )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变更的需要。

A.管理评审         B.内部审核        C.外部审核      D.多方审核

35、系统地识别并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 )。

A.管理方法    B.过程方法     C.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D.管理的系统方法

36、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标准应是( )。

A.GB/T19000      B.GB/T19001        C.GB/T19021      D.GB/T19011

37、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称之为( )。

A.监视      B.检验      C.验证             D.证实

38、软件测试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白箱测试和( )。

A.回归测试    B.路径测试      C.黑箱测试     D.程序测试

39、( )是分析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重要质量特性与产品适用性的关系和主要影响这些特性的过程因素的技术文件。

A.质量功能分析表       B.质量特性分析表     C.质量适用性分析表

D.质量技术分析表

40、以下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构成了我国计量法规体系

B.它简称《计量法》,是调整计量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制定《计量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D.它调整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凡是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进口、使用计量器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开展计量认证,实施仲裁检定和调解计量纠纷,以及进行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

二、多选[共30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41、事件的运算关系有( )。

A.对立事件   B.事件的并     C.事件的交   D.事件的差  E.事件的补

42、概率的统计定义的要点为( )。

A.与事件A有关的随机现象是可以大量重复实验的

B.若在n次重复实验中,事件A发生Kn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fn(A)=Kn/n频率fn(A)能反映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C.频率fn(A)将会随着重复实验次数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这个频率的稳定值就是事件A的概率

D.实际中人们无法把一个试验无限次的重复下去,只能用重复试验次数n较大时的频率去近似概率

E.只要概率统计工作做的精确,统计结果可以和事实完全相符

43、以下关于相关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个点基本在一条直线附近,但又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则可用一个统计量来表示它们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这就是相关系数

B.可以根据r的绝对值的大小去判断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的程度,|r|愈大,线性相关就愈强

C.线性相关系数r=0时的两个变量一定相互独立

D.如果两个变量不相关,则求出的相关系数r一定为零

E.线性相关性我们用r来表示,r是理论推导出来的

44、关于P0、P1选取说法正确的有( )。

A.P0、P1值(P0<P1)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作为选取P0,P1的标准,取α=0.05,β=0.10

B.确定P0时,应考虑不合格或不合格品类别及其对顾客损失的严重程度

C.P1的选取,一般应使P1与P0拉开一定的距离,即要求P1>P0,P1/P0过小,会增加抽检产品的数量使检验费用增加

D.通常A类不合格或不合格品的P0值要选得比B类的大

E.B类不合格或不合格品的P0值应选得比2类的要小

45、在下列( )情况下,所选的AQL值应小些。

A.产品复杂程度大或缺陷只能在整机运行时才发现时

B.产品对下道工序影响越大时

C.产品越贵重,不合格造成的损失越大时

D.对同一种电子元器件,一般用于军用设备就比用于民用设备

E.一般产品,不合格造成的损失越大时

46、为了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质量的课题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两个课题组分别为过程控制组和质量控制组

B.过程控制组的学术领导人为休哈特,而产品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道奇

C.道奇与罗米格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抽样检验表

D.休哈特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和控制过程的具体工具--控制图

E.休哈特与道奇是统计质量控制的奠基人

47、在控制状态下,生产的好处有( )。

A.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

B.生产也是最经济的

C.在控制状态下,过程的变异最小

D.推行SPC能够保证实现全过程的预防

E.推行SPC不能够保证实现全过程的预防

48、质量管理人员应在质量管理中起到( )作用。

A.管理       B.协调     C.监督     D.鉴定        E.当好领导参谋

49、-R控制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控制图,它用于控制对象为( )等计量值的场合。

A.长度      B.重量、强度      C.纯度   D.时间、收率和生产量

E.以上各项不完全正确

50、有关两类错误的恰当描述有( )。

A.过程异常,由于点子偶然超出界外而判异,就犯了第一类错误

B.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记为σ,第一类错误将造成寻找根本不存在的异因的损失

C.过程异常,但仍会有部分产品,其质量特性值的数值大小仍位于控制界限内。

如果抽取到这样的产品,点子仍会在界内,从而犯了第二类错误,即漏发警报

D.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记以β,第二类错误将造成不合格品增加的损失

E.用3σ方式来解决减少两类错误所造成的损失,在多数情况下,3σ方式都接近最优间隔距离

51、在过程能力指数CP值的评价参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CP≤1.67时,过程能力过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B.1.33≤CP<1.67时,过程能力充分,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好,应继续维持

C.1.00≤CP<1.33时,过程能力充足,但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应设法提高

D.0.67≤CP<1.00时,过程能力不足,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差,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

E.CP<0.67时,过程能力严重不足,表示应采取紧急措施和全面检查,必要时可停工整顿

52、产品保障性与( )有关。

A.保障的设计特性  B.计划的保障资源  C.性能设计特性  D.可靠性 E.维修性

53、分析现象用排列图与( )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质量  B.机器     C.原材料     D.交货期       E.安全

54、DMAIC过程中M测量阶段常用工具和技术有( )。

A.头脑风暴法   B.因果图    C.树图      D.回归分析    E.失效模式分析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产品质量已满足规定要求时,质量控制的作用是致力于满足比规定要求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B.质量改进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C.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

D.质量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E.没有稳定的质量改进,质量控制的效果也无法保持

56、在我们使用的现有技术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

A.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对原有的技术提出了改进要求

B.技术与不同企业的各种资源之间的最佳匹配问题,要求技术不断改进

C.顾客质量要求的变化,致使技术不断改进

D.企业员工素质的变化,要求技术不断改进

E.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要求技术必须不断改进

57、质量改进中要了解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其活动内容有( )。

A.抓住问题的内部因素         B.抓住问题的外部因素

C.抓住问题的特征

D.如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环等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E.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上层管理者按计划定期对质量改进的成果进行检查是持续进行年度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内容

B.检查的目的之一是对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评定只针对项目,而不包括个人

C.质量改进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质量改进是组织质量管理的一项新职能,对原有的文化模式造成了冲击,对公司保持其竞争力至关重要

D.进度检查的大部分数据来自质量改进团队的报告

E.根据不同的结果,应该安排不同的检查方式,有些项目非常重要,就要查得仔细些,其余的项目可查得粗些

59、软件质量特性包括( )。

A.功能性     B.可靠性    C.易使用性      D.效率性       E.保证性

60、质量策划包括( )。

A.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B.产品实现策划       C.产品生产过程策划

D.产品流通策划            E.过程运行策划

61、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包括( )。

A.根据目标展开的要求,对目标和措施所规定进度的实现程度及其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的考核

B.根据为实现目标而建立的规范和规章制度,对其执行情况的考核

C.对方针及其执行情况的考核

D.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协调工作的考核

E.对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考核

62、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主要有( )。

A.英国石油学会标准(IP)            B.日本工业标准(JIS)

C.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NSI)        D.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ASME)

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标准

63、根据对供应商的业绩评价,可以将所有供应商划分为( )。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E级

64、根据ISO/TC176的规划,ISO9000族标准/文件的结构由( )组成。

A.会议报告      B.五项标准     C.核心标准    D.其他标准和小册子

E.技术报告

65、按审核委托方分类可将审核划分为( )。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C.第三方审核    D.外部审核   E.多方审核

66、软件测试方法中的白箱测试是基于软件结构和代码的测试方法,目前主要有( )方法。

A.逻辑覆盖测试       B.域测试和路径测试

C.软件变异体测试        D.程序插装测试

E.数据驱动测试和功能测试

67、通过环境试验认定的基本条件有( )。

A.经试验后的产品仍保持其完好性,可直接交付使用

B.产品的技术性能符合技术标准或试验的作业指导性文件规定要求,产品功能正常,无任何故障和缺陷

C.产品及可解体组成部分检查不应有脱落、松动、裂纹、折断、损伤、变形、非正常磨损及其他不应有的缺陷

D.产品组成部分外观检查,金属件表面涂层不出现剥离、起泡锈蚀,变色等

E.非金属件表面不出现膨胀、起泡、开裂、脱落、麻斑等

68、以下关于示值误差的表述中( )是正确的。

A.示值误差本质上反映了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即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

B.示值误差大,则其准确度低;示值误差小,则其准确度高

C.指示式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示值-实际值;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标称值-实际值

D.确定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的大小,是为了判定测量仪器是否合格,并获得其示值的修正值

E.测量仪器示值误差,通常简称为测量仪器的误差,该误差只可用绝对误差形式表示

69、10mm2/s等于( )。

A.10-5m2/s  B.10-3cm2/s     C.10-7m2/s   D.10-1cm2/s   E.107um2/s

70、被测量是标称值为100g的标准砝码质量ms,以下( )可以作为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表达的测量结果。

A.ms=100.0215g,u(ms)=0.7mg(k=2)

B.ms=100.02147g,u(ms)=0.35mg

C.ms=100.02147(35)g,括号中的数是u(ms)的数值,与所说明结果的最后两位数字相应

D.ms=100.02147(0.00035)g,括号中的数是u(ms)的数值,用所说明结果的单位表示

E.ms=(100.0215±0.0007)g,其中±后的数是扩展不确定度u(ms),k=2

答案:

第1题:

C

第2题:

C试题解析:

用来判定点估计优良性的标准有两个,即无偏性和有效性。

第3题:

A试题解析:

随机事件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第4题:

B试题解析:

由于事件A发生必导致事件B发生。

第5题:

A

第6题:

A

第7题:

D

第8题:

D

第9题:

D

第10题:

B试题解析:

休哈特控制图即常规控制图的实质是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两类因素。

第11题:

D试题解析:

3σ原则即是控制图中的CL,UCL及LCL中下式确定:

UCL=μ+3σ CL=μ LCL=μ-3σ

第12题:

A

第13题:

C

第14题:

B

第15题:

A

第16题:

A

第17题:

D试题解析:

一点落在A区外是准则1出现的现象。

在许多应用中,准则1甚至是惟一的判异准则。

准则1可对参数μ的变化或参数σ的变化给出信号,变化越大,则给出信号越快。

准则1还可对过程中的单个失控做出反应,如计算错误,测量误差,原材料不合格、设备故障等。

3σ原则下,准则1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α0=0.0027。

第18题:

A

第19题:

B

第20题:

C

第21题:

C

第22题:

C试题解析:

流通合格率RTY旨在提高企业的“过程质量能力”,过程合格率则是衡量企业的“制造能力”,故正确答案为C。

第23题:

C

第24题:

D试题解析:

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要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第25题:

B试题解析: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相关方是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第26题:

B

第27题:

A

第28题:

A试题解析:

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用“国标”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和“B”表示。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第29题:

C

第30题:

D试题解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对供应商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

第31题:

C试题解析:

对于第Ⅰ类供应商,企业应倾向于与之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往往不限于单纯采购供货,还包括以项目方式提供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