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466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1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完整版要点详解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职业的内涵和特征。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职业素质的含义和特点

难点

突破

1、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

3、职业素质的构成。

相关

内容

素材

课件《职业及职业素质》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演变

导入新课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其事业成功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职业?

什么是职业素质?

如何培养自己的素质呢?

这些都是本章要探讨的问题。

讲解新课

【资料阅读】从机修工到旅游公司经理

一、职业

(一)职业的内涵

1、什么是职业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通常又称为工作岗位。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如,售货员、推销员、秘书、技术员、警察、教师、司机、会计、厨师,等等;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就像一台大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职业则是劳动者“扮演”的社会角色,他因此而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报酬。

【注】关于职业内涵,不宜教条式的下定义,而仅从一般理解的角度讲解即可,通过举例来说明什么是职业。

2、职业的作用

(1)职业是播种劳动果实的土壤。

(2)职业是劳动者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是实现生活理想的桥梁,事业活动使理想插上翅膀,是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二)职业的特性

1、专业性。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专门业务,一个人要从事某一种职业,就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能力和特定的职业道德品质。

2、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职业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3、技术性。

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规范要求。

4、时代性。

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原有的职业也获得新的时代内容,某些职业会消失。

二、职业的演变

(一)职业的产生和历史演化

【本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二)当代职业的多样性

(三)职业演化的内在动力

1、社会经济结构对职业结构的演化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2、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职业的演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本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完成“

(一)职业的产生和历史演化”和“

(二)当代职业的多样性”后,作为总结,分析职业演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自由展望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

(四)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职业越来越向高科技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归纳总结

在本节内容中,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职业,掌握关于职业的作用和职业的特性的内容。

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把握职业演化的规律,展望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从今天开始为明天的职业做好准备。

第二节职业与专业

复习回顾

在上一节介绍了什么是职业,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职业对劳动者具有哪些作用,职业具备哪些特性。

【资料阅读】行行出状元

结合案例想一想,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所在行业的“状元”?

在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和主人公所取得的成绩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问题我们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一、认识专业

(一)专业设置的依据

1、什么是专业

所谓专业,是指高等院校或者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学科分类或者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2、专业设置的依据

专业设置的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

(2)专业设置的现实性与前瞻性

(3)专业设置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

【注】此处要介绍一下三大产业的知识

产业是国家经济部门按照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划分的,通常分为三大产业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人们衣食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

它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流通部门。

第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第三,为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部门。

第四,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1、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

2、学好专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二、职业资格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也就是基本的标准。

执业资格是指国家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者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要标准。

2、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达到职业资格规定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劳动者发给证明。

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必须经过考试、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对劳动者取得什么证书、怎样取得证书、取得证书后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所作的规定而形成的制度。

从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达到从业资格的劳动者发给证明。

执业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某些承担较大责任,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专业岗位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证书、注册有效和政府监管。

【在了解基本概念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

3、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学历证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年限、所具有的文化程度或者学业程度的证明,是由教育部门颁发的。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人能否能否胜任某一职业的证明,是由劳动、人事部门或由其委托的部门颁发的。

正确对待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第一,学历并不等于能力,在校生要实现学历和能力的统一。

第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相互包含的,“双证书制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作用

1、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

2、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

3、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

三、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

(一)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

一个具体的专业,它与职业的对应关系是:

它可以是社会上一个具体的职业,更多的情况是,一个专业可以对应一个职业群,甚至是几个相关的职业群。

(二)增强职业意识

第一,要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关心这些职业或职业群的变化情况。

第二,要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根据自己和家庭的实际状况决定考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计划什么时候考取。

第三,积极收集有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学会准确地判断和分析。

第四,注意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有关的招聘人才的信息,学会运用现代媒体求职。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一定要学会分析判断这些招聘广告的真实性,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行行出状元

在这一节,了解到什么是专业,同学们要结合上一节关于职业的知识,将专业和职业联系起来掌握,特别要注意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职业的准备要从学好专业开始。

第三节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上一节介绍了“专业”,请同学思考一下,专业设置的依据是什么,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职业演化的动力有哪些关联?

面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应该对专业学习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如何将专业学习与职业准备结合起来?

【资料阅读】从水电工到首席董事

在这个案例中,展现了主人公良好的职业素质,什么是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由哪些素质构成的?

职业素质度对从业者的作用有哪些?

从现在起怎样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一、职业素质

(一)素质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可以把素质划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

生理素质既包括生理解剖特征,也包括生理机能特征。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它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是一个人的遗传因素和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

社会文化素质包含一个人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法律、道德,以及宗教等知识与能力等诸方面的素质。

(二)职业素质及其特征

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2、职业素质的特征:

(1)职业素质的专业性是指劳动者具有专门的业务能力。

(2)职业素质的稳定性是指职业素质一经形成,便会在劳动者的个性品质中稳定的表现出来。

(3)职业素质的内在性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和专业知识的内化,它一经形成就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

(4)职业素质的整体性是指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和其他个性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5)职业素质的发展性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劳动者不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素质就可能失业。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

(一)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人们在政治上的信念或信仰,包括世界观、价值观。

简言之,就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它对其他素质起着统帅作用,规定着其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

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它是推动和鼓舞劳动者不断进去的精神动力。

我们的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知识等人类文化成果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

具体包括:

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四)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时,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与水平。

它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五)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器官的技能状态和水平。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状态和水平。

三、职业素质的提高

(一)社会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1、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知识经济的出现对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提出职业素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3、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生涯的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在了解了职业素质及其特征以后,要重点把握职业素质的构成,特别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平时生活、从点滴小事开始积累、培养,逐步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思考题

1、什么是职业?

它对人生有哪些作用?

2、由于下列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哪些职业兴起,那些职业衰落:

(1)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

(3)汽车的发明和应用;

(4)电视的发明和应用;

(5)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3、为什么说与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将得到发展?

这对你将来就业或创业有影响吗?

4、按照职业的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时代性,分析一下你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特性。

5、根据所学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你打算将来选择什么职业?

6、你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

7、你还了解那些“行行出状元”的故事?

在故事中他们是如何进行专业学习的?

课后练习

8、你能说出下列概念的涵义吗?

素质、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9、对照本章资料阅读中几位主人公的事例,将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自身的职业素质进行比较,你受到了那些启发?

10、为什么说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是新世纪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要求?

11、分析一下自己现有职业素质中的优势与不足。

12、根据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从业者职业素质的要求,根据自己分析的不足之处,制订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计划,要有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第二章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知识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

道德与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职业道德的特点;

各行各业对职业道德的不同要求。

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

道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的涵义;

职业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

职业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

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

职业道德五条基本规范的涵义、意义、基本要求;

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要求。

第二,能力要求

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活动能举例说明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对他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行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原、观点进行分析:

讲职业道德与不讲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没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实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座谈、采访.搜集、整理所学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职业体验,陶冶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品质,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觉悟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敬业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不要讲职业道德,怎样讲职业道德,讲职业道德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清楚明白这些问题。

1、职业道德及其核心和基本原则。

2、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

3、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要求。

课件《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和基本原则

古人云:

“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

”意思是,道德和正义,人有了就很宝贵,而且最受人尊敬。

同样,一个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也是深受人们尊敬的。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

职业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是什么?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及其要求有哪些?

怎样把职业道德规范变成职业道德行为?

对他人的职业活动怎么评价?

这些是本章要探讨的问题。

现在先看本章的第一节“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和基本原则”。

【资料阅读】真情服务、真诚奉献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故事中主人公在工作中获得荣誉、得到肯定的原因之一。

本节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职业道德。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神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它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既是人们的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又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的标准。

【注】道德的概念较为抽象,应结合具体事例使之形象化。

几位中外名人的道德形象

姓名

道德形象

鲁迅

比埃尔·

居里

陀螺

华罗庚

人梯

玛丽亚·

雷锋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牛顿

小孩子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1、行业性

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紧密相联的,一定的职业道德规则只适用于特定的职业活动领域,带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鲜明地体现着对社会某种具体的职业活动的特殊要求。

2、广泛性

职业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只要有职业活动,就体现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渗透在失业活动的方方面面,比一般道德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道德风貌。

3、实用性

职业道德是根据职业活动的具体要求,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用条例、章程、守则、制度、公约等以简明的形式做出规定,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简便易行,具体实用,易于从业人员理解和遵行。

4、时代性

职业道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行业诞生,新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也将应运而生。

二、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一)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既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的本质

3、为人民服务贯穿于职业道德的各条基本规范中

(二)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2、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使之共同发展

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本节从整体上介绍介绍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职业道德,特别是要掌握什么是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和基本原则。

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们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这些内容。

第二节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资料阅读】王涛:

新一代产业工人的楷模

案例中的主人公展现了他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

想一想他在职业道德活动中的执业行为体现了职业道德的哪些基本规范?

这些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面就在本节的学习中来找一找答案。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核心、原则指导下形成的。

它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们应当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

它既是调节执业活动中人们的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执业活动和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

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有明确并掌握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在职业活动中把职业道德要求变成职业行为,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解决好各种矛盾,才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的涵义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

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专心致志。

2.爱岗敬业的意义

(1)爱岗敬业的服务社会、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

(2)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生存的根本。

(3)爱岗敬业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3.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1)要乐业。

乐业就是从内心里热爱并热心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把干好工作当作最快乐的事,做到其乐融融。

(2)要勤业。

勤业是指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刻苦勤奋,不懈努力。

(3)要精业。

精业是指对本职工作业务纯熟,精益求精,力求使自己的技能不断提高,使自己的工作成果尽善尽美,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乐业、勤业、精业,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乐业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是一种职业情感;

勤业是爱岗敬业的保证,是一种优秀的工作态度;

精业是爱岗敬业的条件,是一种执著的完美的追求。

(二)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的涵义

诚实守信是真心诚意,实事求是,不虚假,不欺诈;

守信就是遵守承诺,讲究信用,注重质量和信誉。

2、诚实守信的意义

(1)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道。

(2)诚实守信是维系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

3、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要诚信无欺。

(2)要讲究质量。

(3)要信守合同。

(三)办事公道

1.办事公道的涵义

公道就是公平、正义。

其涵义是“给人以应得”,或恰如其分地对待人和事。

也可以说。

公道就是不偏不倚。

2.办事公道的意义

(1)办事公道有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办事公道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有效保证。

3.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1)要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就是要求人们在办理事情、解决问题时,要客观地判断事实,重视证据,采取客观的态度,公正的对待所有当事人,不偏袒某一方,更不能作为某一当事人的代表去介入。

(2)要照章办事。

照章办事就是严格按照章程、制度办事,不折不扣,不徇私情。

(四)服务群众

1.服务群众的涵义

服务群众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这一职业道德核心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事业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

2、服务群众的意义

(1)人生价值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

(2)市场经济呼唤服务精神。

(3)社会文明需要服务精神。

3、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1)要热情周到。

热情就是主动、耐心、热心;

周到就是周全、细致、实在。

这是服务群众的手段。

(2)要满足需要。

满足需要就是心中装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以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工作需要,满足群众提出来的合理、正当的要求。

这是服务群众的根本目的。

(3)要有高超的服务技能。

这是服务群众的基本条件和手段。

服务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关系到国家、集体的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包括每个人自身的利益。

每位从业者要勤学苦练,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五)奉献社会

1、奉献社会的涵义

奉献社会就是把自己的知识、才能、智慧等,毫无保留地、不计报酬地贡献给人民,贡献给社会,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奉献社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