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717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0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docx

建筑施工QC小组成果报告

附件:

 

二O一四年度南京工程建设优秀

QC成果申报资料

 

单位名称(盖章):

南京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课题名称:

怎样提高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

工程名称:

课题正、副组长;

联系电话:

56205699()

 

 

怎样提高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

一、小组概况

为实现公司质量目标——确保“金陵杯”争创“扬子杯”奖,2014年8月1日组建了本QC小组,小组为为攻关型,注册号TQ-14-03,活动时间为2014.8.1-2014.11.5,小组成员人均TQC专业知识培训48小时,小组人员搭配合理,个人能力强。

二、小组简介

我QC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小、实、活、新”作为活动宗旨,充分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敬业奉献、勇创一流的精神。

小组简介

小组名称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注册编号

TQ-14-03

成立时间

2014年8月

活动时间

2014.8.1-2014.11.5

平均年龄

38岁

接受QC教育时间

160小时/年

成员简介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组内职务

公司职务

45

高级工程师

组长

项目经理

44

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

36

工程师

组员

技术负责人

28

工程师

组员

技术员

37

助工

组员

工长

38

助工

组员

技工

42

助工

组员

技工

41

助工

组员

技工

29

工程师

组员

技术员

40

助工

组员

工长

三、先题理由

1、后浇带的渗漏,裂缝直接影响工程验收,以往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不高,常规的施工方法存在弊病,施工质量需要提高;

2、改进其节点做法能有效减少后浇带封闭前的清理困难、用工多的这一问题,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本工程为公司管理重点工程,体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公司的管理目标为“扬子杯”。

四、现状调查

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调查统计表

序号

名称

项目

溧水

工程

南京

工程

频数

(处)

频率

(%)

累计

频率(%)

1

后浇带渗漏

10

10

20

70

40

2

后浇带处积水、积浆

9

10

19

38

78

3

表面裂缝

2

1

3

6

84

4

接缝不顺直

2

1

3

6

90

5

表面平整度差

1

1

2

4

94

6

其它

1

2

3

6

100

合计

25

25

50

 

我们小组根据以上调查统计表,作出了影响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问题的排列图,见下图: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影响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止水后浇带处渗漏;后浇带处积水、积浆,其累计频率已达到78%,属A类问题,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

五、设定目标及可行性论证

1、目标:

通过QC小组集体讨论,确保止水后浇带无渗漏,减少后浇带处积浆、积水,每百点不合格的控制值如下:

①止水后浇带渗漏0

②后浇带处积水、积浆1

③表面裂缝1

④接缝不顺直1

⑤表面夹带度差1

⑥其它1

2、可行性论证

①公司领导对本工程的质量非常重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开会,公司技术部人员参加,决定派驻公司总工督导;

②针对该工程体量大、质量要求高、工期短等特点制定措施,公司有创“金陵杯”、“扬子杯”的成功经验,只要领导重视,员工有信心、措施得当,就一定能够实现质量目标;

③QC小组拥用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工作严谨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操作技工,全员到位,创新创优意识强,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可靠保证;

④在资金的安排上,公司、项目部给予充分的保证。

六、分析原因、确定要因

1、我们小组成员对上述主要问题,采用关联图进行了原因分析。

见下图:

 

从关联图查出九个未端因素,经明过QC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分析、调查、验证、并进行确认;

序号

因素名称

确认

方法

确认情况

时间

负责人

确认

结果

1

过程检查

验收不严

调查

分析

止水后浇带中伸出钢筋,在砼凝固过程中受到撞击,砼振捣仅靠振动棒而表面未用平板振动器,砼养护时间不够。

14.8.20

袁小平

要因

2

未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

现场

验证

止水后浇带顶石与基础底板之间未设止水凹槽缝,易引起渗水,止水后浇带中间未设排水槽,对日后清理带来一定难度。

14.8.23

袁小平

要因

3

负标高

呈凹形

现场

验证

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砼结构,施工期间设置的变形缝,放置一段时间后采用高一级的补偿性砼进行浇筑封闭,故必须是负标高。

14.8.23

袁小平

非要因

4

钢丝网固定不牢,层数少

调查

分析

发现后浇带侧面钢丝网固定不牢,层数少,导致浇底板砼时,砼或砂浆从侧面流入止水带部位给清理带来一定难度。

14.8.23

袁小平

要因

5

后浇带两侧、顶面未封闭

调查

分析

在底板后浇带两侧未砌筑止水埂,上部未用胶合板封闭,日后保养用水、雨水及上部浇筑砼时坠落砼或杂物均落入后浇带内。

14.8.23

张雪峰

要因

6

技术交底

不细

调查

分析

有30%人接受交底不详细

14.8.20

张雪峰

非要因

7

不熟悉图集

调查

分析

发现图集不熟悉所占比例较小,可通过交底来加强。

14.8.20

张雪峰

非要因

8

坍塌度大

调查

分析

止水带砼坍落度大,对抗渗有一定影响,控制即可。

14.8.23

张雪峰

非要因

9

有接头

调查

分析

橡胶止水带下料时,认真熟悉图纸,如使用橡胶接头止水带,请厂家来人负责,容易解决。

14.8.20

张雪峰

非要因

通过QC小组的活动确定出如下4个主要原因

①过程检查验收不严;

②未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

③钢丝网固定不牢、层数少;

④后浇带两侧、顶面未封闭。

七、制定对策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完成

时间

负责人

1

过程检查不严

加强过程检查验收控制

增加砼密实度,提高砼抗渗性

加强二振捣、派专人看护钢筋及砼养护

施工

现场

2014.8

2

未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

加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

无渗漏积水

对止水后浇带节点进行细化,并书面交底,使施技人员懂得凹槽、排水槽的作用

施工

现场

2014.8

3

钢丝网固定不牢、层数少

加固钢丝网片,加设多层钢丝网

确保后浇带位置和几何尺寸准确

采用顶与拉的措施以保证侧模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选用三层不同规格的钢丝网作侧模

施工

现场

2014.8

4

后浇带两侧,顶面未封闭

对后浇带两侧,顶面进行封闭

无杂物、污水淌入

后浇带两侧砌筑止水埂,上部用胶合板封闭

施工

现场

2014.8

 

八、现场实施

1、加强过程检验控制

过程检验是工序交接质量检验的基础,也是消除质量通病的重要手段,按照公司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加强过程检验,实行分级检查:

①先行施工超前止水后浇带混土时,从橡胶止水两侧同时下料,不准将混凝土直接对着中部的橡胶止水带下料,振动棒距橡胶止水带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避免橡胶止水带、木质纤维沥青板填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搁置偏移,影响止水效果;②混凝土地振捣采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操作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10-30S为宜,在振捣过程中视混凝土地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不宜。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回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衷力。

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

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温养护,养护期14天。

④超前止水后浇带中配置¢16@200钢筋锚入底板中的长度必须符合03G101-1第34页中相应的锚固长度,具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浇筑完好,3天内不准撞击¢16@200的钢筋,提高了混凝土抗渗效果。

通过全过程跟踪检验控制,经现场检查,橡胶止水带位置准确,防止了人为撞击钢筋现象,达到预期效果。

2、加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

底板止水后浇带处理的重点在基础底板与板底与超前止水后浇带顶面接触处的防水渗漏和减少清理用工。

按设计理念板止不后带部位的混凝土与基础底板混凝土整体浇筑,但考虑到基础上方、垫层、钢筋绑扎施工时间较长且超前止水后浇带部位标高低,易造成积浆、积水(杂屑):

整体浇筑时极易造成止水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上翻到结构后浇带内,难以清理,故将底板止水后浇带先行施工,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均同底板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①在止水后浇带顶面后浇带的两侧留50×100MM水平止水凹槽,防止施工缝渗漏。

②在底板止水后浇带顶面中间位置留一条混凝土凹槽作排水槽,排水槽最浅处50MM按0.5%的坡度由中间坡向两端:

排水槽两端各设置一个小集水坑,放置小型潜水泵。

排水槽和集水坑的作用是在底板浇筑混凝土时用于排除底板内的积水和混凝土的泌水、后浇带留置期间用于排除积水、后浇带封闭前便于杂物的冲洗清除。

见下图

通过加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大大方便了积浆、积水的排除,有效地减少了清理用工。

实施完成后,小组成员对照对策目标现场检查,未发现渗漏、积水,达到预期要求。

3、顶拉加固、加设多层钢丝网

①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时后浇带的侧压力大,钢丝网侧模固定采用“顶”与“拉”的措施以保证后浇带的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

“拉”即设斜拉筋反作用于侧模板,对侧模板产生拉力,以抵消部分侧压力。

“顶”即在后浇带处加设支撑,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见下图。

②底板后浇带的两侧面、处墙后浇带的三面采用10目、5目和3目钢丝网各一层,绑扎在钢筋骨架上;钢筋骨竖向立筋采用¢20@400;水平筋为¢14@150-200,钢筋骨架不宜焊于底板、外墙板结构钢筋上。

③实施完成后,小组成员现场进行了检查:

后浇带位置和几何尺寸准确、无漏浆、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

4、对后浇带两侧、顶面进行封闭

①后浇带旋转期间,为防止杂物、污不淌入,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砌筑120MM宽、120MM高的砖带,砖带与底板面转角处用1:

2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作止水埂,上部用胶合板覆盖:

墙体后浇带在楼面部位采用胶合板覆盖,见下图。

②后浇带浇筑前,拆除后浇带两侧与顶面的封闭设施,进行检查:

后浇带内无杂物,污水淌入,达到了预定目标要求。

 

图:

止水后浇带施工节点

九、效果检查

经过3个月的实施,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QC小组成员会同业主、监理人员对非沉降后浇带进行了检查,后浇带部位无渗漏;且后浇带部位无积浆、积水、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实测情况统计见下(表5)

指标名称

目标

实测

超前止水后浇带渗漏水

0

0

后浇带处积浆、积水

1

0

表面裂缝

1

1

接缝不顺直

1

0

表面平整度差

1

1

其它

1

1

由于预防工作到位,工程一次施工合格,避免因后浇带处渗漏、积浆、积杂物而造成不必要的抽排水及清理费用,减少清理用工计35680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