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776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试卷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

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养包含相对完善的精神和心灵、增强了的自我意识及对不同阶段生活的认识。

B.真正的教养没有功利的企图,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

C.真正的读书人是一个热爱阅读、对知识心存敬重、以完善精神和心灵为追求的人。

D.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拥有作品的所有财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第一段中用体育类比教养,以说明“真正的教养”不追求某些狭槛的目标。

B.文章指出“获得教养”的前提是可教养的客体,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空。

C.文章列举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书籍的现象,论证读书才是真正的生活。

D.文章鼓励大家研读世界文学,论证过程按照先说道理后联系现实阐述的顺序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教养从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其本身没有意义,追求的过程才有意义。

B.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道路,但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C.活着不仅仅为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读书能集中心智、充实人生、提升境界。

D.虽然书读得太多有害,但作者仍然倡导人们通过读杰作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17年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

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

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事实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

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2017年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

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

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一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

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日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

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C.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

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轮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D.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

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

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

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可实现。

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家园如梦

山 珍

夜很深,也很静。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

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显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

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课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

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

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

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

只是母亲已经故去,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

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是鸟的乐园。

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丫间,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

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外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做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

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

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

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

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

怀念我茹苦一生而今天人永隔的母亲,怀念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从夜写起,写到了“浅浅的月光”,使人自然地联想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传世名句,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B.“饲养”一词原指喂养动物,作者在文中“把乡愁饲养在井中”,表明作者如同喜爱宠物一样把乡愁时时挂在心头,从而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C.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古井、莓子、枫树、山路等一系列的景物,通过这一切写出了对父母的怀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相思之情。

D.文章第九段描绘了父亲在古枫树前数鸟巢的情景与“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的细节,这段描写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8.这篇散文题为《家园如梦》,文章写了哪几个“梦境”?

请写出其中的三个,每个不超过12字。

(6分)

9.请赏析文章最后一段。

(6分)

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昷之字景山。

进士及第,补乐清尉,润州观察推官,校勘馆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知温州。

蔡齐荐其材可用,擢提点淮南路刑狱。

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

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徙广南东路转运使。

夷人有犯,其酋长得自治而多惨酷,请一以汉法从事。

权度支判官,为京西转运使,加直史馆,徙河北。

被边诸州发卒斩西山木,卒逃入契丹者岁数百人,敌既利其所开地,又得亡卒,故不急。

昷之戒斩伐毋得深入北地,卒亦不敢逃。

还,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保州、广信、安肃军自五代以来别领兵万人,号缘边都巡检司,亦曰策先锋,以知州、军为使,置副二人,分所领卒为三部,使援邻道。

太祖尝用之有功,诏每出巡别给粮钱以优之。

其后州将不复出,内侍为副,数出巡,部卒偏得廪赐,军中以为不均。

通判保州石待举言于昷之,请合三部兵更出入,季一出即别给钱粮,余悉罢,仍请以武臣代内侍。

时杨怀敏方任边事,尤不悦巡检司。

云翼卒恶石待举,遂杀之以作乱。

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城开,除户部副使。

王则反贝州,有言昷之在河北捕得妖人李教不杀,使得逸去,今乃为则主谋,事平,无其人。

会冀州人段得政诣阙,自言“尝为叔父屯田郎中昙赇免缘坐”,且言“昙以书属昷之”,乃下御史按劾,虽不得书,犹夺三官,监鄂州税。

知汉阳军,稍迁刑部郎中,复待制、知湖州,徙扬州。

以光禄卿致仕,卒。

(节选自《宋史·张昷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B.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C.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D.昷之自魏驰至城/下召诸将部分攻城/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当以军法/从事既至/又以兵自卫/昷之曰/诸将方集/独敢以兵随将/欲反邪/叱去卫者/

1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宋时行政区划名,为加强中央集权,仿唐代的道制而置相当于明清的省。

B.契丹,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因地处辽河上游曾改国号为“大辽”。

C.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

诣阙,文中指入朝觐见皇帝。

D.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也可提前。

也称“解褐”、“秩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昷之中举入仕。

他考中进士后,补任乐清县尉;曾被蔡齐推荐,得到提拔做了刑狱提点,之后担任过京西转运使、天章阁待制等多个职务。

B.张昷之善于政事。

他经过查访得知王申冤屈,释放了王申,惩罚了奸吏;夷人犯罪,酋长处罚过于残酷,张昷之便请求朝廷用汉人的法律处置。

C.张昷之擅长谋划。

在河北时,边界各州垦荒士卒逃往契丹,他到任后警诫各州;军中认为保州等三军得到额外赏赐不公,他建议三军统合轮流派出。

D.张昷之遭人诬陷。

王则在贝州叛乱时,有人诬陷张昷之没有杀害妖人李教,还让逃走了,而且做了王则的主谋,叛乱平定后,查实没有李教这个人。

1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箴:

规诫。

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D.这首诗是为规诫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过度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15.诗的最后一联是何含义?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两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抒情主人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3)曹操在《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悬的明月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每题3分,共9分)

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____________的柔性人造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的出现____________。

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有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溫度、位置等信息。

(    )。

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新技能,进而令操作人员____________地进行操作。

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

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

徐文涛称,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这无疑是____________,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

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冠绝一时    指日可待     随心所欲     锦上添花

B.首当其冲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画龙点睛

C.冠绝一时    唾手可得     为所欲为     画龙点睛

D.首当其冲    指日可待     为所欲为     锦上添花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B.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C.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逐级传送

D.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逐级传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B.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具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C.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具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的作用。

D.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从而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20、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适”的意思是“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C.六合:

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等十二天干;支,地支,指子、丑、寅等十地支。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D.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___________。

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___________。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

因此强调___________,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③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张载)

⑤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考试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D(错在“拥有作品的所有财富”)

2、(3分)C(“文章列举······现象”,旨在论证读书也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3、(3分)C(A错在“其本身没有意义”;B错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D错在“书读得太多有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4、B 原文为“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

5、AB项,“具体问题”不对;C项,“120亿”是每年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D项说法绝对。

6、(6分)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