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001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

理科政治

命题:

古景春审定:

杨本亮校对:

杨本亮

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1分)

1.中国古代有许

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

A.产生于寓言故事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

哲学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B.哲学总是悬于空中的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  )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马克思说: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习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主动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的重

要作用。

据此回答6~7题。

6.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主动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是因为(  )

A.来自于实践的理论是科学理论

B.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可以获得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C.只有善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才能丰富哲学知识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实践,又在服务实践中发挥作用

7.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B.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C.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D.丰富人们具体的科学知识

8.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及有无同一性

B.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相互关系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相互关系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军对垒还是四军对垒

9.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确定为哲学基本问题,理由是(  )

①它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③它是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④它决定着一切哲学体系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关系的问题而形成的。

A.物质和运动B.运动和静止C.物质和意识D

.实践和认识

1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依据是(  ) 

A.存在能否决定思维B.思维能否决定存在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D.思维能否等同存在

12.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

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这种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4.从下面漫画可以看出(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这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B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7.恩格斯认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这句话表明()  

A.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D.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8.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A.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B.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

C.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D.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19.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可以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1.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科学性B.阶级性C.实践性D.革命性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

识论

23.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性。

”()

A.特殊性B.联系性C.物质性D.创造性

24.下列能够充分说明

上一题论述的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27.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静止概念

理解正确的是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永恒的 ③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与一定阶段上根本性质未变 ④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客观存在

29.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肯定了物质的运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

30.2013年3月1日,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玉兔号探月船准确落于预定地点,我国探月三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表明

A.科学知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D.意识对改造世界都有积极作用

31.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

①不断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意识活动具有

①客观性和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目的性和计划性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3.意识的作用是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意识能够创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意识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在下列四种关于意识的提法中,哪种提法才是正确的()

A.意识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

在在人脑中能动的反映D.意识是人脑自行产生的

35.意识的内容是________,形式是_______.()

A.客观的客观的B.主观的主观的

C.客观的主观的D.主观的客观的

36.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

据此回答:

这两

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D.物质的反作用

37.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飞天”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  )

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

观映象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38.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  )

A.目的性 B.自觉选择性C.主动创造性  D.计划性

3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40.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可是在几十年前,通讯只能靠电话和书信,古代的人要通过烽火狼烟,这体现出实践的()

A.社会历史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物质性D.主观性

4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2.“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43.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A.条件性B.相对性C.具体性D.客观性

44.下列能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三思而后行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依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45.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可是在凸面或者是凹曲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不等于180度,可见,真理是()

A.有客观性的B.有主观性的C.具体的有条件的D.有反复性的

46.下列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种草放牧B.行政体制改革

C.科学实验D.省实“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

47.《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

庄子说:

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

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

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

请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8.谬误和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因此,真理(  )

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谬误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D.和谬误不存在严格的界限

49.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50.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世界是不可知的,人们无法认识事物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

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

51.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静止与运动

C.对立与统一、绝对与相对D.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

52.诗词讲究“意境”。

意境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D.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53.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D.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55.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

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

这件事说明()

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

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

5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57.就其根源讲,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58.银行利率是各国政府进行调控经济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2007年为防止经济过热,控制通胀压力,央行曾6次上调银行利率;而2015年为促进经济增长,防止经济衰退,中国人民银行又连续下调利率。

央行的做法体现了()

①符合实际的认识才具有能动作用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④客观符合主观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59.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 

①进一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性在于其物质性②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

③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说明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0.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双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每题都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只选一项且选对得一分,两项全对得3分,选两项时错选一项或两项全错均不得分)

6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世界观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

62.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表述准确的是(  )

A.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63.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

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  )

A.电脑也会产生意识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64.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从哲学上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65.周文王告诫臣民: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自然资源可以充分利用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D.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6.专家认为,虽然日前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有限,对地震的准确预测难以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震的一些前兆,及时地作出预防措施。

这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不可能的D.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67.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C.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8.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应该(  )

A.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B.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在实践中否定和推翻真理D.在实践中改变和动摇真理

69.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八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A.真理都是具体的B.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D.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70.据报道,我国20%的垃圾是由产品过度包装造成的。

为此,新修改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规定,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应减少包装性废物的产生,不得进行过度包装,从而将过去对减少产品过度包装的倡导性规定修改为强制性规定。

这一变化说明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运动是圆圈式的循环D.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理科政治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2

D

3

C

4

B

5

D

6

D

7

A

8

A

9

D

10

C

11

C

12

A

13

B

14

C

15

B

16

C

17

C

18

D

19

D

20

D

21

C

22

B

23

C

24

A

25

D

26

B

27

C

28

C

29

B

30

B

31

A

32

C

33

B

34

C

35

C

36

B

37

A

38

C

39

B

40

A

41

A

42

B

43

D

44

B

45

C

46

A

47

C

48

B

49

B

50

B

51

A

52

A

53

A

54

A

55

C

56

B

57

B

58

B

59

C

60

C

61

AB

62

AC

63

BC

64

AC

65

CD

66

AB

67

AD

68

AB

69

AB

70

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