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76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

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应对海西战略的发展形势,抓住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白沙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等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白沙镇的实际情况,编制《白沙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08-2007);

(4)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

(5)《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6)闽侯县城镇体系规划;

(7)福建省、福州市和闽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8)国家、省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白沙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在区域规划指导基础上,分析白沙镇的地位与作用,培育和完善城镇功能,保持其本身发展和特色的前提下,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土地与资金的统筹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3)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出发进行城市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镇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使城镇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合理分布人口,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

(5)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借鉴相似城镇的有益经验和规划手法,使之与白沙镇的自然、历史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4条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从白沙镇与闽侯县和周边城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协调白沙镇与闽侯县及周边城镇的资源利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协调镇区与各村及各村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实现白沙地区社会经济的整合发展。

(2)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原则

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涵养镇区生态,造福城乡人民。

统筹生态涵养与生态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3)旅游文化开发与保护协同原则

既要加强保护,同时也要适应市场以展规律,开发资源的旅游价值。

(4)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近期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节点及重点项目开发开发为突破口,对旧区进行整治和新区开发;远期确定控制区域,分期分段逐步实施。

第5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11-2015年

远期:

2016-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1)白沙镇域范围

即白沙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区域(用地面积面积176平方公里,含2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

重点在空间上落实白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完善镇村空间布局结构,以及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共建,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镇区范围

即白沙镇镇区区域(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规划根据城镇性质、规模,完善城镇功能,优化镇区空间布局,突出制造业主导型城镇特色。

第7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有下划线的部分表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第8条战略指导思想

抓住海西战略的发展形势、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建设闽侯县中部的工业城镇。

依托交通资源,建设制造与加工产业和物流基地,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的工业城镇;依托闽江白沙滩的地理文化优势,提高城镇知名度,发展成为福州市域的旅游目的地;依托山地和丘陵等良好的生态资源,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宜居城市

第9条战略目标

战略总目标

将白沙镇建设成为与福州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工业型城镇,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重作为闽侯县工艺品生产基地的地位,积极建成以制造工业为主的工贸型中心城镇,努力实现闽侯县生态旅游城镇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延长第一、第二产业的产业链,调整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产业发展的高速;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的技术含量。

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强。

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扶持福州延福橄榄加工企业和绿百合、老虎湾、嘉永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橄榄、脐橙等优势产业,解决橄榄等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带动农副产品向农副食品转化,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

提高工业产业高度有待提升。

加强引进科技含量高、上规模的项目,引导镇办企业集中化、规模化。

大力发展传统批发零售业,积极促进产业发展的交易市场与物流业。

近期(2011-2015):

完善工业投资环境,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突出第二产业的核心地位,使工业业成为汤口镇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产业。

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

20:

2,实现产业的飞速发展。

远期(2011-2030):

拓展工业产业链,形成完善的工业产业体系,以物流业为龙头,提升第三产业的地位,协调支持第二产业。

至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三次产业调整为1:

30:

7。

社会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镇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接近中等收入城镇的水平;促进就业岗位持续增加。

建设目标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人均绿地公共绿地超过14平方米/人。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各项大气排放物浓度限值达到1级标准。

实现镇区水域的治理,达到地表水水域Ⅴ类的保准标准。

严格控制工业区、居住区、马坑区度假区的噪声级。

(5)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继续坚持缺德加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大力支持抓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围绕工业促进物流业发展。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0条镇村体系发展战略

(1)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品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引领地方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要素集聚,形成服务镇域的磁力中心。

(3)完善镇域的交通网络,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4)合理布局和组合行政村的职能和等级,以达到职能明确、等级合理,共同发展的目标。

(5)保护自然,治理环境,增强抗灾、防灾能力。

(6)通过规划达到等级合理,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网络均衡的具有现代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镇村体系格局。

第11条经济区划

(1)东南部经济区——以手工艺品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集商贸旅游于一体。

南部乡村重点发展生态农业。

(2)中西部经济区——橄榄生产与加工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旅游。

(3)北部经济区——以特色生态农林为主,发展特色果品业。

第12条人口规模

镇域总人口:

近期(2015年)镇域总人口为万人;远期(2030年)镇域总人口为万人。

镇区总人口:

近期(2015年)镇区总人口为万人;远期(2030年)镇区总人口为万人。

城市化水平:

近期,规划按年均增长个百分点预测,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25%。

远期,白沙镇城镇化速度加快,规划按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2%。

第13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规划逐步引导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结构。

第一级:

镇区1个,即白沙镇区,规划期末人口为27000人。

第二级:

中心村4个,包括上在村、梧桐下村、上岐村和大目埕村,人口规模2000-3500人。

第三级:

基层村11个,包括林柄村、新坡村、汶溪村、洋石村、大目溪村、井下村、联坑村、院埕村、汤院村、大濑村和唐举村,人口规模800-1500人。

第14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1)镇区职能——白沙镇区(包括中心组团、马坑组团和孔元组团)

中心组团——白沙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和生活居住为主;

马坑组团——主要承担旅游服务职能和农业生产职能;

孔元组团——是中心组团职能的延伸,规划为工业园区和仓储基地。

(2)中心村职能——上在村、梧桐下村、上岐村、大目埕村

中心村发展种植及服务业,承担服务本村和周边基层村的职能

(3)基层村职能

其余十一个基层村,主要在满足自身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努力发掘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第15条镇村体系空间结构

规划在整个镇域形成“一主多点,一横一纵四片区”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为白沙镇区。

“多点”为4个中心村和11个基层村。

“一横”为沿江发展轴,以外福铁路和115、116县道为依托。

“一纵”为沿115县道纵向发展轴。

“四片区”分别为汤院--洋石--大目埕发展片区、梧桐下--大目溪发展片区、上岐--唐举发展片区和上在--林柄发展片区。

 

第四章城乡协调发展与空间管制规划

第16条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原则

白沙镇城乡协调发展规划贯彻“以人为本、以空间为重点、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原则”,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居住小区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第17条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策略

白沙镇城乡协调发展规划贯彻“以人为本、以空间为重点、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原则”,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居住小区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第18条镇域空间管制与利用原则

(1)开发和保护并重原则

空间管制和利用必须为必要的开发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资源和空间储备,同时必须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其他重要资源的保护。

(2)集约利用原则

积极引导、推动白沙镇空间资源利用走上集约利用的道路,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益。

(3)可持续利用原则

空间资源管制和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下一代的需求,为未来的发展留足余地。

(4)有序利用原则

按照空间资源的区位特点,空间资源需求的时间变化特征,确立由近及远、有序开发的空间序列,同时对不同的功能空间按照相互关系进行有机组合,提高空间利用的协调性。

第19条空间管制分区

将镇域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用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协调建设区四类空间管制分区。

(1)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风景区核心景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主要行洪通道等,该类地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各类建设活动。

(2)控制建设区

各类建设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地区,该类地区应对各类建设活动加以严格控制,其中现有的各类城镇、农村居民点应严格按照规划适度开发建设。

(3)适宜建设区

是指镇域范围内所确定的重点建设地区,包括白沙镇区及四个中心村。

该类地区是镇村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应根据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4)协调建设区

是适宜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之间的空间缓冲与过渡,可以进行适度建设。

该类地区应优先进行能源、交通、水利以及重大公共设施的建设,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第五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20条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1)规划目标

为了支持镇域城市空间拓展,响应福州市试点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

在镇域内建设以高速公路、县道为主骨架,城市主干道为主体,以铁路为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高效交通体系。

在镇域内形成贯通农村社区村庄的道路和公交网络,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2)规划布局

由于白沙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修建道路困难较大,应以提高道路等级为主,改善其线型,加强主要道路的联系作用。

规划通过改造干线,外接内联,形成树枝状为主的道路网结构。

1.提高镇域内115、116县道公路技术标准为二级。

镇区主干道的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36米。

2.在京台高速公路即将通车的情况下,抓紧建设相应的交通设施配套。

3.进一步加快村村通公路的建设,实行乡道的道路拓宽和路面整治政策。

4.村庄内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道路硬化,从基础上解决村民出行问题。

5.在镇区建设中小型停车场以满足城镇发展需要,在中心村可根据需要建露天汽车站点,基层村应建有汽车停靠站。

同时加强客货运输市场管理,使公路运输达到“客便其行,货畅其流”。

第21条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原则

1.坚持节水、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

2.宣传推广节水技术,农业实施滴灌、喷灌,工业实现循环用水、污水资源化,降低地下水开采量。

3.注重拦截雨水,提倡使用地表水,无地表水资源的村庄,农业灌溉应利用中浅井,限制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

4.全面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逐步封闭自备井,实施集中给水工程,对水资源实施集中管理。

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调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供水设施规划

1.镇区

考虑到白沙镇未来的发展情况,在湖仔坑水库新建水厂。

镇区规划供水管网为环状与枝状管网相结合,解决现状供水方式给居民和工企业用水带来的不便。

2.村庄

各个村庄因为空间距离较远,规划均独立建设供水设施。

上在村和新坡村与镇区联系紧密,远期规划并入镇区集水管网系统,铺设给水管线。

第22条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确定合理的排水体制,污水处理要实现面源治理和点源治理相结合。

2.雨水要充分利用现状管渠并结合自然地形,做到分区就近排放。

3.分区域结合地形建设雨水集水设施,拦截并储存雨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

(2)污水规划

1.规划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率均达100%。

2.规划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在镇区外东南部,处理能力远期应达到服务区域生活用水量的90%以上,远期建设规模达到万立方米/日。

实现污水全部重复利用。

(3)雨水规划

1.镇区雨水的排放,支路可采用暗沟,干管通过管沟排出。

镇区雨水顺地势排向镇区河道内。

2.新区建设最好保留现状冲沟,也可改造为暗沟,暗沟断面能通过20年一遇洪峰。

3.村镇建设规划,应进行科学的竖向设计,维护现状的自然水系系统(沟、坑、渠等),节省工程量,确保雨水排放及时、顺畅。

(4)集水工程规划

由于地形的优势,规划结合现状水库及规划雨水排放方案,分区域设置雨水截流设施和储水工程,收集雨水作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用水。

第23条供电工程规划

(1)电源规划

规划远期白沙变电站升压至110千伏,容量2×63兆伏安。

(2)电网规划

35千伏、110千伏线路走廊按20米控制。

完善镇区供配电设施建设,主供配电网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根据负荷要求,配套10千伏开闭所。

镇域内以10千伏电网结构为主,完善10千伏网架,严格按照低压500米供电半径进行配变布点,农村按架空方式敷设线路,采用变压器降压供电。

加快中低压配电网及设备标准化、系列化、自动化建设,使设备容量与线路分段合理。

第24条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大力发展管道天然气供气,在镇区新建配气站。

(2)农村生活用气规划

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电等清洁燃料,加强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沼气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加快生态节能灶建设,推广桔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燃气供应统筹兼顾农村居民点,距气源近、用户集中的村庄依托镇区供气管网;农村社区居民用气以罐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散居农户提倡使用沼气,逐步淘汰烧柴和燃煤方式。

第25条邮政电信规划

(1)规划目标

1.合理规划邮政、电信设施用地,形成安全、快捷、方便的“用邮、用讯”环境。

2.建立集语音、数据和图像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3.邮政网,形成以实物传递类、金融服务类、集邮类、电子邮政类业务为主体、多种业务互为补充、整体具有较大规模的邮政综合体系。

(2)电信工程

加快光纤联网建设,发展数字移动通信,逐步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抓好宽带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络建设。

镇区电信线路采取逐步下地,在各种通信线路建设过程中宜采取综合管道的建设模式。

其它地区及村级原则上架空敷设。

(3)邮政规划

加快网点建设,并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进一步改善营业环境,提高科技含量,在条件成熟的网点开办更多的邮政业务。

加紧镇区报刊亭建设和“户箱工程”的推广,社区及新村居民点设置邮政代办点。

(4)广播电视规划

有线电视形成完整的双向化的光纤传输网,每300-400户为一个光接收点。

将光缆架设到大楼,有条件的架设入户,电视节目频道实现数字化播出,并开通高清晰度电视节目。

规划近期数字电视实现100%覆盖。

 

第六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26条规划原则

(1)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原则

公共设施规划需要强化公共资源属性,在设施布局中坚持人文关怀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切实保障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用地和服务供给。

(2)整体性原则

公共设施规划需要具备整体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3)规模效益原则

设施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或部分设施成组集中布置,以形成公共配套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设施的规模集聚效应。

(4)适度超前原则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存在的很多不确定性,在公共设施布局及规模论证上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原则,以国标为基础,适度超前,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公共设施。

第27条规划目标

公共设施规划的总体目标为:

提升白沙镇城镇化服务水平,建设高效能的城市管理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与白沙镇作为闽侯县中心镇的发展目标和工业重镇的基本策略相适应的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超前均衡的公共设施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生存和多样化发展需求。

第28条教育设施规划

(1)幼儿园、托儿所规划

根据人口预测,规划期末全镇有52000人,其中农村人口25000人,幼儿园按照23生/千人、30生/班计算,农村共有幼儿约575名、需20个班。

中心村设置幼儿园、托儿所,基层村根据需要配置,可将幼儿园与托儿所合并设置,也可考虑与小学合设。

农村托幼(儿)园规划生均占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

(2)中小学规划

农村小学生按照66生/千人、40生/班计算,规划期末共有小学生1650名、42个班。

根据白沙镇教育现状,将部分农村小学进行拆并,以利于整合学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精简人员,提高教学质量。

第29条文体科技设施规划

(1)根据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加强镇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镇区规划1个室内体育活动中心,按200平方米/千人标准配置。

根据新城建设和旧区发展的需要,规划1处室外活动场地,同时规划2个居住小区级体育活动中心,2个居住小区级文化站。

(2)中心村规划图书室和全民健身设施场地(含篮球场),有条件的基层村也可规划图书室和全民健身设施场地。

第30条医疗保健设施规划

(1)进一步调整和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形成多层次的预防、医疗网络,使医学科技水平、卫生服务质量、防治疾病能力、镇村卫生和人民健康的各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

(2)对镇区的卫生院加强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使之能够更好的为当地居民服务。

同时各村都要设立卫生室,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

第31条商业金融设施规划

镇区配套经营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经营连锁超市、农贸市场、邮政所、信用社、酒店、旅馆等。

中心村配置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中心,包括便民超市、邮电代办所等基本商业服务场所。

基层村主要规划便民店、邮电代办所等商业性服务设施。

至规划期末,将全镇的商业服务和消费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适应福建省试点小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

第32条集贸市场规划

(1)规划在镇域内共设三个集贸市场,其中镇区新建一个,保留原来的闽兴集贸市场,并加以完善,为周边村民服务。

在大目埕村规划一个集贸市场,主要为镇域西部各村服务。

(2)在其他中心村设置一定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便于周边居民购买化肥、饲料等农业基本用品。

基层村规划期内不建设集贸市场。

第33条社会保障规划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

(2)镇区加强福利院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心村可根据具体情况设敬老院,以完善“五保”供养制度。

同时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第7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第34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保护原则

1.原真性原则:

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是其价值的根本所在,在保护整治中应防止不合理的开发使用对遗存造成的真实性损害。

2.整体性原则:

散布白沙镇各处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文化等元素的统一整体,所有组成元素都与白沙镇历史文化演进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在保护中不能将其批次分割分别对待,应从整体上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白沙镇文化文脉的完整性。

3.重点保护原则:

对永奋永襄厝、韩公庙、倪曙故居遗址、溪头遗址以重点保护,设立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的保护层次。

4.形无形相结合原则:

在保护有形的、实体的历史文化遗产同事,还应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有形的遗存和无形的传统相互遗存、共存共融。

5.史保护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原则:

白沙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要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2)保护措施

1.落实领导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2.划分遗址保护区,设置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3.历史遗存应与周边环境及特色空间相结合,充分挖掘现存历史一场的利用价值,恢复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形成“一江、多存、多点”的保护框架。

4.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机制。

5.对现有文化场地与设施进行配套完善,通过创造与整理以适应各种活动仪式,构筑有意义的地方性生活,引导传统文化的复兴。

第35条旅游发展规划

(1)白沙旅游发展战略思路

1.休闲游沙。

以民俗文化、养生文化为魂,充分融入健康养生度假要素,建设以城镇休闲体验、水上运动、购物消费、森林游憩,融养生保健、度假疗养、综合接待服务功能于一体,,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悠闲游憩特征的山岳型健康养生度假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2.乡土游沙

依托先进的农业技术与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发展乡村度假,农业观光,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成为闽侯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目的地。

(2)旅游发展定位

1.白沙镇域旅游发展定位

白沙镇总体旅游发展定位为海峡西岸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和观光农业,将旅游业作为城镇动力行业。

2.白沙镇区旅游发展定位

白沙镇区旅游定位为白沙镇旅游服务中心,闽越旅游重要节点。

(3)旅游路线

1.白沙湾温泉休闲度假游

规划结合:

昙石山—云堡寨—永襄永奋厝—大穆溪—汤院温泉。

设置专有旅游路线,连接云堡寨风景名胜区、古建筑群主、温泉养生中心。

特色为森林、山水、休闲、文化之旅。

2.白沙民俗文化游线

通过自行车及徒步径等慢性交通系统及自驾车旅游路线串联白沙镇及周边孔源村、联坑村、院埕村等文化旅游景点。

 

第8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36条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质量目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H3838—2002II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达到GB/T14848—93I类标准。

(2)大气环境目标:

镇域规划区内除工业区外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工业区可执行三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目标:

噪声环境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