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积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261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经典诵读积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积累.docx

《经典诵读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积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诵读积累.docx

经典诵读积累

经典诵读积累

一、第一期

1、         wéi    tì hào     xiǎn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hào     hào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wéi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大意】有子说:

“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2、          xiǎn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意】孔子说:

“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3、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大意】曾子说: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祖先,就会使百姓道德归于纯厚了。

4、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大意】孔子说: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5、

《金缕衣》

朝代:

唐代    作者: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一作:

有花)

鉴赏: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

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第二期

1、            xǐng      wèi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Chuán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大意】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      dǎo shèng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shǐmínyǐshí

使民以时。

【注释】道:

同“导”,治理。

千乘(shènɡ)之国:

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

千乘,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

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大意】孔子说:

“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3 、                  tì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xíng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大意】孔子说:

“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家便敬重兄长,谨慎寡言,说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

4、   子曰:

君子不器。

【注释】器:

器具,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

此处用来比喻人知识范围狭窄,只能有某一种技艺。

【大意】孔子说:

“君子不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5、杂诗

朝代:

唐代  作者:

佚名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赏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的游子思乡之情的

;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

第三期

1、                 jié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

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

之学矣。

【注释】易:

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大意】子夏说:

“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献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dàn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大意】孔子说:

“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巩固。

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就别怕改正。

3、子贡问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大意】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

孔子说:

“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再讲出来。

4、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周:

团结周围的人。

比:

原义指并列,这里指的是因共同利害而勾结。

【大意】孔子说:

“君子是用道义来团结人,而不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小人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而不是用道义来团结人。

5、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1、六朝:

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台城:

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第四期

1、        huìrǔzhī  zhī wéizhī  zhīwéi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zhī  zhì

不知,是知也。

【注释】诲(huì):

教导,教育。

女:

同“汝”,你。

【大意】孔子说:

“由,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2、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hào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大意】孔子说:

“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大意】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

“现在所谓的孝,总说能养活爹娘就行了。

至于狗马都还能得到人的饲养呢。

如果对父母不是诚心诚意敬重、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4、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zhuàncéng

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大意】子夏问怎么做是孝。

孔子说: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

仅仅是有事情的时候,子女去为父母做;有酒饭了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5、      《贾生》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第五期

1、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

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远:

用作动词,使……远离。

【大意】有子说:

“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

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

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jì   chǎn      wéi

2、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大意】孔子说:

“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是谄媚。

遇到符合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就是怯懦。

chǔ      zhì

3、子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意】孔子说:

“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好。

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怎么能算明智呢?

                  Chǔ        chángchǔlè

4、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zhěānrénzhìzhělìrén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约:

穷困,俭约。

乐:

富裕,安乐。

知:

同“智”。

 

【大意】孔子说:

“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过俭约的生活,也不能长久地过富足安乐的。

5、《赠别其二》  唐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

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

应首句。

第六期

hào   wù

1、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大意】孔子说: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gǒu        è

2、子曰: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大意】孔子说:

“假如立志于实行仁德,就不会做坏事。

3、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注释】过:

过错。

党:

这里指意气相投的人。

仁:

同“人”。

【大意】孔子说:

“人犯的过错与各自那一类的人相同。

观察他犯的过错,就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4、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注释】刑:

法度典范,刑罚。

【大意】孔子说:

“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田土乡宅;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5、《乌衣巷》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注解】:

1、乌衣巷:

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

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

?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自有其深意所在。

 

第七期

zhāo

1、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

指某种真理,即儒家之道。

【大意】孔子说:

“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è è

2、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士:

读书人,一般的小知识分子。

【大意】孔子说:

“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3、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注释】适、莫:

有多种解释。

有认为人情亲疏厚薄;有认为敌对、爱慕。

这里解释为可与不可。

比:

挨着,靠拢,靠近。

【大意】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没有规定要怎样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样干,怎样干合理恰当就怎样干。

fǎng 

4、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注释】放:

同“仿”,依据。

【大意】孔子说:

“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来很多的怨恨。

5、《夜上受降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品赏析【注释】:

受降城: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

回乐:

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

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

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第八期

shēn

1、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贯:

贯穿。

   唯:

是的,表示应答。

  忠:

忠诚,诚挚。

  恕:

对别人宽容。

【大意】孔子说:

“参啊!

我主张的道贯穿了一个基本概念。

”曾子说:

“是的。

”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问曾参说:

“那是什么意思?

”曾子说:

“夫子主张的道不过是忠恕罢了。

2、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喻:

明白,懂得。

   义:

合乎正义和道义的事情。

  利:

私利,财利。

【大意】孔子说:

“君子懂得义,小人只知道利。

                         xǐng

3、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贤:

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

用作动词,向……看齐,与……等同。

省(xǐnɡ):

反省,内省,检讨自己的思想行为。

【大意】孔子说:

“看见有贤德的人,就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没有贤德的人,就该反省自己是否有他那样的错误。

xiǎn

4、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释】约:

约束,谨慎节制。

这里指用一种立身处世原则约束自己。

 失:

过失,犯错误。

【大意】孔子说:

“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事很少。

5、《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品赏析【注解】:

1、李龟年: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

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

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评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蘅塘退士评为:

“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第九期

1、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

wǎngzémínfújǔwǎngcuòzhūzhízémínbùfú

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何为:

怎么做。

对曰:

《论语》中臣对君的回答用“对曰”。

孔子回答鲁国国君的问题,因此用“对曰”。

 举:

选拔,提拔,推举。

 直:

正直的人。

 错:

放置。

  诸:

“之于”的合音。

【大意】鲁哀公问:

“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

”孔子回答说:

“提拔正直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而提拔邪恶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

2、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信:

守信用。

輗(ní):

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大车指的是牛拉的车。

軏(yuè):

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小车指的是马拉的车。

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何以:

即“以何”,靠什么。

【大意】孔子说:

“作为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能行呢?

如同大车没有安横木的,小车没有安横木的,靠什么走呢?

3、zǐyuēbúhuànwúwèihuànsuǒyǐlìbúhuànmòjǐzhī

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注释】立:

站住脚。

  莫己知:

即“莫知己”,没人知道自己。

【大意】孔子说:

“不担忧没有官职,只担忧没有胜任官职的本领。

不担忧没人知道自己,去追求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4、zǐyuēgǔzhěyánzhībùchūchǐgōngzhībúdǎiyě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释】古者:

古代的人,往往指古代有地位的人。

耻:

以……为耻。

躬:

亲自,亲身。

逮(dài):

赶上。

【大意】孔子说:

“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认为说出来了却做不到是可耻的。

5、秋词

朝代:

唐代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及注释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①悲寂寥:

悲叹萧条。

②春朝:

春天。

③排:

推开。

④碧霄:

青天。

第十期

1、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惧:

担忧,担心。

这里指担忧父母年事已高,会衰老死亡。

【大意】孔子说:

“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而为之担忧。

2、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讷(nè):

语言迟钝。

这里指说话谨慎,有分寸。

行:

行动,行为。

【大意】孔子说:

“君子要谨慎地说话,却要敏捷地行动。

3、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

zhūrénzǐyuēcìyěfēiěrsuǒjíyě

诸人。

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加:

欺凌,凌辱。

  诸:

“之于”的合音。

  尔:

你。

【大意】子贡说:

“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

”孔子说:

“赐呀,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注释】季文子:

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行父,“文”是他死后的谥号。

他世故太深,行为过于谨慎,对于利害过于计较,容易起私意而徇私情。

孔子的话是针对于此的。

再:

再次,第二次,它后面省略了“思”字。

【大意】季文子逢事考虑三次才行动。

孔子听了这个说:

“想两次就可以了。

5、月夜忆舍弟

朝代:

唐代 作者: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

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第十一期

1、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邻:

邻居。

这里指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大意】孔子说:

“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

2、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释】有:

同“又”。

【大意】子路听到一些道理,还没有按照去做,只怕又听到另一道理,来不及实行。

3、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足恭:

态度卑曲,过分恭敬。

左丘明:

春秋时鲁国人,任鲁国太史(史官),相传为《左传》作者。

 匿(nì):

隐藏起来。

【大意】孔子说:

“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表现出过分的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孔丘也认为可耻。

内心对人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4、子曰:

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注释】已:

罢了,算了。

  讼(sònɡ):

责备,争辩是非。

【大意】孔子说:

“算了吧!

我没见过能看到自己的错误就在心里自我责备的人啊。

5、子夜吴歌·秋歌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注释

1.一片月:

一片皎洁的月光。

2.万户:

千家万户。

捣衣:

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3.吹不尽:

吹不散。

4.玉关: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5.平胡虏:

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6.良人:

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第十二期

1、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迁怒:

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迁,转移。

贰:

二,再次,重复。

亡:

同“无”。

【大意】鲁哀公问孔子:

“你的学生里哪个好学?

”孔子回答说:

“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迁怒于别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再没有听说过有谁好学了。

2、子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三月:

约数,长期意思。

日月:

一天一月,指短期,偶尔。

至:

做到。

【大意】孔子说:

“颜回呀,他的心能长久地不违背仁德,其余的学生们只能短时间里做到仁德而已。

3、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语(yǔ):

动词,告诉,讲,说。

(应为去声)

【大意】孔子说:

“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给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讲给他高深的学问。

4、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注释】智者乐水:

水流动而不板滞,与智者相似。

知,同“智”。

仁者乐山:

山巍巍屹立,厚重不迁,与仁者相似。

【大意】孔子说:

“有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

有智慧的人好动进取,有仁德的人沉静寡欲。

有智慧的人成功常乐,有仁德的人恬淡长寿。

5、秋夜曲

朝代:

唐代作者: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注释秋夜曲:

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

桂魄:

即月亮。

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轻罗:

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

已觉单薄。

筝:

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

频频弹拨。

空房:

谓独宿无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