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438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专题8.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1、成人排尿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当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髓。

在排尿中枢的控制下,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进人后尿道,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于是完成排尿。

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A.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反射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膀胱壁的逼尿肌

C.排尿反射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使尿液顺利排出

D.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3、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消化酶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4、运动性低血糖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血糖降低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冷汗等不适的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或者死亡。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形成与胰岛素有关,与胰高血糖素无关

B.出现运动性低血糖轻微症状时,可通过饮用糖水得以恢复

C.当内分泌紊乱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时,易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

D.为防止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应避免在饥饿时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5、2017年三个美国科学家成功揭秘生命的“生物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脑干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

B.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

C.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

D.若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一段时间后小鼠会出现高血糖

6、某人出现了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以及体重减少等等多种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代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T3

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3.28

1.8-2.9 nmol/L

T4

血清总甲状腺素

191.54

65-155 nmoL/L

FT3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7.89

2.0-6.6 pmo/L

FT4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35.71

10.3-31.0 pmo/L

TSH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0.050

0.3-5.0 mU/L

A.TSH减少的原因可能是T4或FT4抑制垂体的结果

B.此人可能患了甲亢,因为出汗增多增加了人体散热可能导致体温偏低

C.病人出现体重减少的原因可能是T4或FT4促进细胞氧化分解作用加强的结果

D.病人出现心悸的现象可以推测T4或FT4有促进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功能

7、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8、适当增加光照可以增加母鸡下蛋的机会。

这个原理和光照可以影响雄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周期相似。

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B.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C.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D.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降低,原因是I.H可促进雄性激素的分泌,血液中雄性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9、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激素、神经递质以及抗体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吞噬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异物参与人体第二、第三道防线

C.血浆中K+浓度的突然降低会导致反射活动不易发生

D.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二者相互拮抗

10、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胸部的脊髓损伤丧失功能后,针刺足部会产生痛觉

B.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细胞可消耗肌糖原供能

C.下丘脑与水平衡的调节有关,若部分损坏可能导致多尿

D.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受反射弧传出神经支配

1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跳水运动员做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

C.激素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D.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B.饮食过咸会导致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病原微生物入侵可能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13、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是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的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能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减少

14、脑中风在我国疾病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而存活的中风患者又有近半数有偏瘫、行走困难、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残疾。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在脑缺血损伤或受到刺激后,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神经元凋亡。

研究还发现胶质细胞可以释放ATP,调节神经元活动,胶质细胞还可以通过直接释放谷氨酸等物质,调控神经元信号传导,主控学习记忆过程。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风患者虽有偏瘫、行走困难等现象,但患者膝跳反射正常,膝跳反射的中枢在,中风患者行走困难的原因是,若脑中风后表现为运到性失语症,表明脑缺血损伤了。

(2)缺血脑保护过程中,需要(填“促进”或“抑制”)胶质细胞增殖。

胶质细胞释放的ATP、谷氨酸等物质相当于神经调节中的,其释放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特点。

(3)中风患者记忆力下降,表明脑缺血损伤了大脑皮层下的。

认知过程离不开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结构)的传递,从这一结构分析,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

15、科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该方法利用的是一种快速诊断免疫试纸,可根据检测结果是否呈“阳性”来进行初步诊断。

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模式图.请冋答有关问题:

1.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变化是,引起该种变化的原因是。

2.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电流表B发生次偏转。

3.若刺激丙图①时,⑥处没有出现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递质。

4.丙图中③内的神经递质以的方式从④释放,与⑥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5.某人因体内含有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神经系统异常:

若给其注射乙酰胆碱(填“能”或“不能”)有效缓解该异常,在免疫学上该类型的疾病被称为。

16、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 图中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__.

(2)除图示途径外,胰岛素还抑制__________,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浓度。

(3)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随___________运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_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着___________机制。

(4) 现有一只小鼠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某司学欲通过实验探究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

如果给小鼠注射__________溶液后症状得到缓解,则说明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是血糖偏低,此种情况下,除图中所示激素外,还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来缓解此症状。

(5) 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着抗体1、抗体2等异常抗体,这些抗体是由________合成分泌的,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抗体1、抗体2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病。

由图可知,仅仅由 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17、酒驾是一种危险行为,2019新交规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

对饮酒后的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

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交通信号作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2)乙醇会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测试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处的传递。

(3)若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变化,使兴奋增强,这种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以上过程中,尿的形成受调节,尿的排出受调节。

18、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人一次性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细胞通过____________(填运输方式)分泌的神经递质使相关细胞的膜电位产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最终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下丘脑某区域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组织细胞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此时胰岛素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

3.在寒冷条件刺激下,下丘脑能够促进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使人体产热增加。

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

4.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是机体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所致,则该病是一种____________病。

19、图1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物质①作用是__________,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__。

细胞二和细胞三受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__________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

人体感染HIV初期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__________等过程使机体中的HIV浓度下降的。

3.为探究某种草药PP是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修复与调节有关,某研究小组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组1(免疫抑制剂灌胃+生理盐水灌胃),组2(免疫抑制剂灌胃+PP灌胃),检测两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胸腺的萎缩程度。

实验表明组1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低于组2,胸腺的萎缩程度高于组2,这一结果能不能说明PP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能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原因是__________。

20、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注:

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由图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体液运输如抗体、激素、_________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

2.图中C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分泌出来的抗体能否进入宿主细胞?

__________。

3.A控制垂体,垂体通过②过程控制B的过程体现了机体的______________调节。

4.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_______________,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位于脊髄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故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反射,A正确;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膀胱壁和尿道,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遥尿肌和括约肌,B错误;在排尿中枢的控制下,尿液进入尿道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直至尿液排空为止,此过程为正反馈调节,C错误;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故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胰液是外分泌液,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不进入内环境,B错误;促胰液素由小肠分泌,作用于胰腺,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由图可看出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D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人体血糖含量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故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形成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关,A错误;出现运动性低血糖轻微症状时,可通过饮用糖水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B正确;内分泌紊乱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时,会使血液中血糖含量降低,易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C正确;饥饿时,血液中葡萄糖含最会降低,若饥饿时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则可能会引起运动性低血糖症,D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钟”的调节机制。

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也存在,主生物钟与局部生物钟的产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影响血糖含量,因此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C正确;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会受到影响,小鼠会出现低血糖,D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甲状腺激素存在反馈调节,故TSH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原因可能是T4血清总甲状腺素或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抑制垂体的结果,A正确;此人T4含量偏高可能患了甲亢,但是散热等于产热,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动物的新城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病人出现体重减少的原因可能是T4或FT4促进细胞氧化分解作用加强的结果,C正确;病人出现心悸的现象可以推测T4或FT4有促进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功能,D正确;故选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1、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性的,电流流动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膜外是相反的。

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性的。

3、肾上腺素作用:

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又被称为“情绪激素”。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正确;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感受器,B正确;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D错误。

故选:

D。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A正确。

由图可知,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B正确。

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该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

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则会促进雄性激素的分泌,而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降低,D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类或者多肽类的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可作为神经递质,其不在核糖体上合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错误;神经细胞内外K+的浓度与静息电位有关,血浆中K+的浓度突然降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将导致反射活性不易发生,C正确;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痛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胸部的脊髓损伤丧失功能后,不能将足部的刺激传到大脑皮层,故不会形成痛觉,A项错误;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可以分解肌糖原,用于细胞呼吸,释放一定能量,B项正确;下丘脑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部分损伤可能会导致多尿,C项正确;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受反射弧传出神经支配,D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跳水运动员做出复杂的动作,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共同来完成的,A错误;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如下丘脑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B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C错误;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能成为抗原,如癌变的细胞等,D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A项正确;饮食过咸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B项正确;抗体的作用对象不是靶细胞,而是特定的抗原,C项错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一旦突破人体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就发挥作用了,D项正确。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在人体与生态系统当中,稳态的维持主要是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的,B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进行的,C错误;人体饥饿时,血糖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当血液流经肝脏时,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流经胰岛后,部分血糖被胰岛细胞分解利用,使血糖降低,D正确。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脊髓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的S区

(2)抑制神经递质流动性

(3)海马区突触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的种类

解析:

(1)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脊髄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是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会导致患者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

(2)由题干分析可知,缺血脑保护过程中,需要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

胶质细胞可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ATP和谷氨酸,它们相当于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该区域被称作海马区。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来实现的,兴奋通过突触传递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的种类。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Na+内流

2.膜内1

3.抑制性

4.胞吐

5.不能自身免疫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1.刺激④处,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

2.兴奋的传递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刺激④,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B的左侧,右侧不能接受到兴奋,因此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3.刺激丙图①时,兴奋能传到突触前膜,但突触后膜没出现动作电位,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使后膜处于抑制状态。

4.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5.该病人体内含有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说明乙酰胆碱不能与相应受体正常结合,因此给其注射乙酰胆碱不能有效缓解该异常;由于该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故在免疫学上该类型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葡萄糖、神经递质、胰岛素

(2)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3)体液(血液)拮抗(负)反馈调节(4)葡萄糖肾上腺素(5)浆细胞自身免疫抗体1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下丘脑参与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葡萄糖是初始信号,且有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使其分泌胰岛素,而最后由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从而实现血糖调节,故涉及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2)根据图示可知,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人组织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和搪原的合成。

除了图示途径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浓度:

(3)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内环境中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

(4)若小鼠是低血糖引起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则给小鼠直接注射葡萄糖溶液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图中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可以升高血糖浓度,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注射肾上腺素来缓解低血糖症状

(5)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