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87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山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学位模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没有什么大的差别D.长期分离的

12.“蓝”和“难”两个音节在普通话里的读音是有区别的,但是在有的方言里读音并没有差别,即使刻意读出差别来,听的人也不觉得有什么区别。

这种现象是语音______的表现:

A.物理性B.生理性C.民族性D社会性

13.汉字传入日本、朝鲜和韩国、越南,产生了等受汉字影响的文字符号______:

A.假名、谚文、字喃B片名、韩文、越书

C日文、朝鲜文、越南文D.假名、朝文、字书

14句中的焦点属于对比焦点的句子是______

A.这本书我五天就读完了,他却读了八天。

B.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C.上海是1949年解放的。

D.我们那天是在学术讨论会上认识的。

15.耳语时声门的状态是______

A.声门紧闭B.声门大开C.声门关闭,气门敞开

D.声门关闭,气流从声带中挤出,使声带颤动而发音

16下面各项不属于“小学”的是______:

A音韵B.文字C.经学D.训话

17.提出“语言是形成思维的工具,思维和语言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论断的人是______:

A亚里士多德B.笛卡尔C.赫德尔D洪堡特

18.语义最基本的性质是______:

A概括性B.民族性C.模糊性D.稳定性

19.下列语法范畴中,属于句法范畴的是______:

A时范畴B.体范畴C.关系范畴D.数的范畴

20.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一反应”学说影响产生的外语教学方法是______:

听说法B.翻译法C.对比法D.规则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说明汉语拼音中“y..和“w”的使用规律,并说明这两个字母的性质。

2.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有哪些?

3.汉语从日语借词和从英语借词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4.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5.什么是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请举例说明。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先看例子:

(1)Godbewithyou.>

Goodbye.>

Bye.(“>

”表示演变的方向,从左到右)

(2)“在不在?

”“在。

我在哪里见过你?

(3)把酒言欢。

醉把茱英细看。

我把这事给忘了。

问题:

请分析以上事实反映了什么样的语言演变规律?

语言演变有什么特点?

结合例子说明。

2.先看例子:

(1)茶咖啡果汁汤

(2)高大帅好红

(3)矮瘦丑奸诈惭愧

(4)喜欢愿意希望想

以上每一组词在语义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反映在句法组合上,每组词有什么共同表现,每组词之间又有何差异?

3.先看例子:

(1)<

北京话>

我鱼,这次就算了,下次再说。

雾霆嘘,雾里把人给埋嗤o

茶你就不用泡了。

(2)<

上海话>

老吴是,勿会赞成格。

(老吴啊,是不会同意的。

老李倒,作兴会同意。

(老李呢,可能会同意。

侬茶鱼就用不着冲了。

(你茶就不用冲了。

问题:

以上北京话和上海话的例子中,划线的成分是什么成分,反映了两地方言的哪些差异?

有人说,方言研究可以对普遍语法理论做出贡献。

可结合以上例子和你熟悉的外语谈此观点,也可以举其他案例来谈。

4.先看以下汉语和英语对应的例子:

(1)他开飞机。

-Hefliesaplane.

(2)开飞机容易。

-Flying/Toflyaplaneiseasy.

以上用例说明汉语和英语有哪些差异?

该如何理解这些差异?

请结合例子论述。

一、请用国际音标(宽式)记录以下普通话句子。

(20分)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分析和简答题(40分,每小题10分)

1.举例说明义素分析的作用及不足。

2.“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一场争论”中的“出版”是什么词性的词?

为什么?

3.试对“关于李明这个人,我根本不愿意再多谈”作层次分析和框架核心分析,并说明分析结果的共性和差异。

4.试说明“小李搬去了”的歧义,并举出类似例子说明如何区分这种歧义。

三、论述题(40分,每小题20分)

1.看下面的例子:

(1)这些措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一这些措施使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

(2)这事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一这事使他的信心更坚定了

试举出更多的类似例子,并说明两种句式的共性和差异。

2.“你跟着他!

”“你跟他学习语言学?

”“你跟他都到我办公室来!

”中的“跟”与“你”“他”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差异?

既然有差异,为什么又能用一个“跟”来表示不同的关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25分)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

问之曰:

“南冠而繁者,谁也?

”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税之。

召而吊之。

再拜稽首。

问其族。

对曰:

“冷人也。

”公曰:

“能乐乎?

”对曰:

“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使与之琴,操南音。

公曰:

“君王何如?

“非小人之所得知也。

”固问之。

“其为太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

不知其他。

”公语范文子。

文子曰:

“楚囚,君子也。

言称先职,不背本也;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称太子,抑无私也;

名其二卿,尊君也。

不背本,仁也;

不忘旧,信也;

无私,忠也:

尊君,敏也。

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

事虽大,必济。

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

”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1.解释上面材料中加点的词语。

(15分)

2.解释材料中虚词“于”、“而”和“以”

五、名词解释。

(12分,每题3分)

1.《说文解字》 

2.右文说 

3.同谐声者必同部 

4.古今字

六、把下面的文言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徐子曰:

“仲尼亚称于水曰:

‘水哉!

水哉!

’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荀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洽皆盈;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阿英认为,“李伯元的《_》在维新运动期间,是一部最出色的小说。

一般人谈起李伯元来,总会强调他的《官场现形记》,而我却不作如此想”,在阿英看来,这部小说应该得到比《官场现形记》更高的评价。

这一小说原载《_》半月刊第1-56号(1903年5月至1905年9月),共六十回,又楔子一篇,署南亭亭长著,自在山民加评,每回有插图和评语。

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册,未收插图和评语。

2.晚清小说《负曝闲谈》三十回,由_著,1903年开始刊发。

3.周氏兄弟译印《域外小说集》一、二册先后于_年2月、6月出版,译售地为东京和上海,半年以后在东京结账,“计第一册卖去了二十一本,第二册是二十本,以后可再也没有人买了”,“至于上海,是至今还没有详细知道。

听说也不过卖出了二十册上下”,未售出的样书及书板在上海遇火灾,付之一炬。

4.胡适与陈独秀倡“文学革命”后,钱玄同诸君响应。

钱玄同称拟古骄文和散文为“_,桐城谬种”。

民国七年二月十五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登载傅斯年的《_》,文章对“废文词而用白话”深信不疑,倡导以白话为本,革新语言。

5.鲁迅《故事新编》所录《补天》,原选题作《_》,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神话。

《铸剑》篇中替眉间尺复仇的黑色人参见国王时,自报家门,称“臣名叫_;

生长泣坟乡。

6.“美哉!

美哉旦/天体于我,/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

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

爱!

’’出自于郭沫若题为《_》的诗作。

7.田汉的第一个剧本是1920年发表的四幕剧《_》,他自称“此剧是通过了现实主义熔炉的新浪漫主义剧”。

8.茅盾写于1929年的《虹》,着重写了知识女性梅女士的“解放”历程,梅女士的名字是_。

9. 

1954年3月至7月,胡风写成《_》,即俗称的“三十万言书”或“意见书”。

1955年1月,未经作者同意,《文艺报》第1. 

2期合刊用《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为题,以单册形式公开附发了该《报告》的二、四部分。

10. 

1958年,文艺“大跃进”03月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_,第二条,_,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11.对“新写实小说”的宣传及定位起主导作用的是文学杂志《_》。

1989年第3期开始,该文学杂志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着重提倡这一类小说。

12.杨绛的《干校六记》包括下放记别、凿井记劳、_、_、冒险记幸、_。

13.被当代评论家喻为“谍战小说之王”的小说家是_。

14.2009年,莫言发表了长篇小说《_》,反映中国计划生育史,叙事风格与其“红高梁”系列有所区别。

二、问答题(四选三,每题40分,共12。

分)

1.请从具体的作品及文论入手,谈谈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及其得失。

2.试概括学术界所谓“新历史小说”这一写作现象,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新历史主义是否适用于这一写作现象——是与否,请结合具体的文论及作品论述其理由。

3.请就具体的作品及写作现象,论述“寻根文学”与先锋小说家“集体转向”这一写作潮流之间的联系。

4.唐弢先生曾说,做现代文学研究的人要有古代文学的底子和外国文学的基础,你如何理解?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刻舟求剑”寓言出自《_________》

2、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者是_________。

3、《水浒传》中“天呈星”是_________。

〔包括外号及姓名)

4、“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此句出自剧作《_________》.

5、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

6、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_________。

7、鲁迅在其文章《_________》中发问:

“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8、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是根据香港作家___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

9、将巴尔扎克的名言“我能摧毁一切障碍”改为“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的作家是_________。

10、福柯在其著作《_________》中描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古典时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知识型的演变过程.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江西诗派 

2、拟话本 

3、布莱希特体系 

4、卡拉马佐夫性格

三、赏析题〔共20分,要求不少500字)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四、阅读翻译题(20分)

把下面这段文字抄在答题纸上,再断句标点,并将全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敬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日此为何器守庙者日此盖为青坐之器孔子曰吾闻肴坐之器者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日注水焉弟子艳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敬孔子唱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日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绝而损之之道也

五、论述题(以下三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

若三题都答,仅计前两题。

1、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和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同为19世纪法国青年野心家的典型,试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2、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复古思潮及意义。

 

3、请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

一、写出下列著作作者名称(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伊翁》

2、《汉堡剧评》

3、《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4、《迫害与写作艺术》

5、《诗经原始》

二、谈谈你对刘腮“神思”的认识?

(40分)

三、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真实”?

(50分)

四、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为何批评“苏格拉底主义”?

——————————————————我是分割线————————————————

2014中山大学804文学理论(含中西文论)考研真题

一、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名称。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蛙》

2、《斐德若》

3、《论科学与艺术》

4、《诗集传》

5、《沧浪诗话》

二、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艺术特性及其批评标准的?

三、阐释黑格尔的悲剧观并评述其在艺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四、列举20世纪西方两种文本解释理论,对它们分别进行阐述并比较两者异同。

(60分)

笔试(100分):

1、“重写文学史”对近二十年来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2、评价三十年代社会剖析小说。

面试(400分):

1、有人觉得《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写得比梁生宝好,你的看法。

2、为什么阿q是无业游民?

3、好像是有关晚清小说现代性的问题。

4、还是有关《创业史》的

5、鲁迅和沈从文小说中的“乡土”书写的差异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尔雅》2.声训

3.古无轻唇音4.段玉裁

一、名词术语释义(每题5分,共30分)

1.四始

2.主文而橘谏

3.游仙诗

4.西昆体

5临川四梦

6主脑

二、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古人尝云:

“文至《国策》始以气相胜,其雄奇瑰丽之作,自成文章矩规,然读之足以坏人心术。

”试结合《战国策》例文予以评析。

2.分析下一段文字中的理论内涵。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

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

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

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文心雕龙》)

3.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标点,结合其内容谈一谈苏轼词的创作特色。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碎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晃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遗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轩乐府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论晚唐体及其影响。

2.你如何评价冯梦龙“情始于男女”之说。

3.桐城派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

一、2014年,诗人北岛编选的《给孩子的诗》出版。

接受记者采访时,北岛认为,“诗歌教育到博士阶段已经晚了,最好‘从娃娃抓起’。

让孩子们从阅读的源头获得启迪,可谓正本清源。

”请谈谈你对“诗歌教育”的看法(30分)

二、请评论下面这首诗(30分)

我们准备着

冯至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婿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三、请结合你熟悉的作品比较“兴趣”和“意境”两种批评观念。

四、阅读下面的这段论述,请你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其立场,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或理解。

“不管这种情形究竟是怎样,艺术却已实在不再能达到过去时代和过去民族在艺术中寻找的而且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寻找到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至少是宗教和艺术联系得最密切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

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以及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现代生活的偏重理智的文化迫使我们无论在意志方面还是在判断方面,都紧紧抓住一些普泛观点,来应付个别情境,因此,一些普泛的形式,规律,职责,权利和规茂,就成为生活的决定因素和重要准则.但是艺术兴趣和艺术创作通常所更需要的却是一种生气,在这种生气之中,普遍的东西不是作为规则和规咸而存在,而是与心境和情感契合为一体而发生效用,正如在想象中,普遍的和理性的东西也须和一种具体的感性现象融成一体才行。

因此,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

至于实践的艺术家本身,不仅由于感染了他周围盛行的思考风气,就是爱对艺术进行思考判断的那种普遍的习惯,而被引人歧途,自己也把更多的抽象思想放入作品里,而且当代整个精神文化的性质使得他既处在这样偏重理智的世界和生活情境里,就无法通过意志和决心把自己解脱出来,或是借助于特殊的教育,或是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去获得另一种生活情境,一种可以弥补损失的孤独。

从这一切方面看,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

因此,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己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

现在艺术品在我们心里所激发起来的,除了直接享受以外,还有我们的判断,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以及二者的合适和不合适都加以思考了。

所以艺术的科学在今日比拄日更加需要,往日单是艺术本身就完全可以使人满足。

今日艺术却邀请我们对它进行思考,目的不在把它再现出来,而在用科学的方式去认识它究竟是什么。

”(【德】黑格尔:

《美学》第1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