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799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docx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大考试

电大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2034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7.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8.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19.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0.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1.课堂学习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

(2分)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分)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

(1分)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

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2分)

23.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

(1)前习俗水平。

(1分)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

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阶段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

(1分)

(2)习俗水平。

(1分)它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与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阶段。

(1分)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

(1分)它也可以分为两阶段:

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阶段。

(1分)

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

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2分)

24.为了保证有效的复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及时复习。

(1分)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2分)

(3)试图回忆。

(1分)

(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2分)

(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1分)

(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1分)

25.按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哪几类?

按学习的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联系实际论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

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1.5分)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1.5分)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1.5分)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1.5分)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1.5分)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1.5分)

(对以上每个要点,联系实际分别展开论述另加6分)

27.论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1分)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

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

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分)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分)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1分)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1分)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

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

(1分)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1分)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1分)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分)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

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

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1分)

(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

(1分)对于那些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而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应该进行相应的辅导。

(1分)

(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1分)对于那些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

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辅导。

(1分)

1.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2.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

即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3.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4.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5.他律是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二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儿童是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行为的正确指导,合理组织他们的各种活动,并注意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研究的特点是: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分)

(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2分)177

(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2分)(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分)

2.简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

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

(2分)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

(2分)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于知识的迁移实现的。

(2分)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2分)

3.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分)。

成就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两种:

掌握目标(也叫自我卷入、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和成绩目标(也叫任务卷入、能力目标)。

(1分)掌握目标是指从事成就活动的意义在于掌握、理解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往往根据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2分)成绩目标是指以证明或显示自身能力为目标,努力完成任务的理由是要证明自己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根据常模标准评价自身的表现,认为比别人做得好才算成功。

(2分)

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

(1分)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分);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2分)

(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2分)(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2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阐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习策略是一种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同时,学习策略存在适应性问题,不同的策略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材料,所以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一个标志是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学习策略。

(3分)

在策略学习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特定性(1分)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其对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

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策略。

(2分)

(2)生成性(1分)

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这就是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

(2分)

(3)有效的监控(1分)

教学生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策略非常重要。

尽管教师都清楚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去实践。

策略执行监控是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

有效监控强调学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

(2分)

(4)个人效能感(1分)

个人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

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只要自己使用某一策略就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影响。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

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

(2分)

2.联系实际,阐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维持课堂学习秩序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要做到这一点可参考以下建议。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

(1分)引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

为了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作业难度适中等。

(1.5分)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

(1分)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专心听讲,当发现某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以一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

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1.5分)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

(1分)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

(1.5分)(4)赞扬其他学生。

(1分)当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时,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

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教师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表现,他应控制不当行为。

(1.5分)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1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

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

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教师在对学生施行了必要的惩罚后,还要开展细致的工作,防止学生产生敌对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

另外,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的惩罚。

(2分)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

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

(2分)

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

(2分)

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

(2分)

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已做决定。

(2分)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2分)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1)认知阶段;(1.5分)

(2)分解阶段;(1.5分)

(3)联系定位阶段;(1.5分)

(4)自动化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

(1.5分)

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

(2分)

(2)兴趣,它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2分)

(3)愉快,它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

(2分)

(4)焦虑,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

(2分)

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

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

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

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

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1个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

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分)

(1)学习的主动性,即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即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3分)

(2)学习的情境性,即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3分)。

(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3分)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其中包括:

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

(3分)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论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

目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系统性不够强,还没形成独立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进●步的发展与完善。

(1分)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创造性由多种成分构成,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也就有很多。

既涉及认知因素、人格因素也涉及环境因素。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

(1分)

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1分)

要克服一些不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的教育观念。

比如过分追求高分数,不鼓励学生提问,

过于强调权威的教学等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性发展。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

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

(1分)

(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分)

创造性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了不同以往的

新思想、新产品的过程。

广开思路就是要鼓励和培养小学儿童遇到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1分)

(3)发展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

(1分)

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

快速联想的能

力,是保证思维流畅性的基本条件。

(1分)

(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

(1分)

原型是指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

题的途径。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1分)

(5)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

(1分)

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基本做法是:

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学生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1分)

(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1分歹

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

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有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

(1分)

(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1分)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丰富多彩,重视在这些学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是

非常有意义的。

(1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短期的研究,也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性研究。

2.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

3.高原现象指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在总的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练习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4.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5.趋一避式冲突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

在各种心理冲突中,有一种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一种冲突。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1.×2.√3.√4.×5.×6.√

四、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命题网络、图式三种(1分):

(1)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言语形式,是用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它由一个关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起来而成。

(2分)

(2)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包含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用来表达一个复杂的事实。

(2分)

(3)图式用来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概念。

(2分)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

第一,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

(2.5分)第二,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2.5分)第三,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但所有这一切措施,都应针对儿童的年龄特

点进行。

(3分)

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2分)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2分)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2分)(4)建立课堂规范。

(2分)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1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评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分)

(1)意义学习:

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分)

(2)自由地学习:

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2分)

(3)学习者中心:

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分)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

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

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展。

(2分)

(5)学习的促进: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

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2分)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

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

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2分)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分)

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1分)

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外在与内在的原因。

从学校中一般学科的教学来看,多数知识性学科的学习动机,是要靠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正诱因特征来引发的。

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如何设计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活动,使之具有正诱因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然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

外在学习动机获得适度满足之后,也有可能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

(2分)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1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基本需要(如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成长需要才会产生。

因此学校应设法先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为成长需要的产生奠定基础。

(2分)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1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应适应并选择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给予适度满足,使其产生价值感,进而自发地去追求。

(2分)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1分)

成功的学习结果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助力。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自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使他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时,不宜只按团体标准,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以进步作为成功的指标。

(2分)(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1分)

教师的反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

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或是负面的(批评或训斥),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根据,进而成为学生建立自信的依据。

(2分)

二、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