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241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docx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

中药不再是物美价廉的代表

 曾几何时,中药就是物美价廉的代表,一付汤药几毛钱、几块钱解决问题,如今不同了,一付汤药几百块、上千块的并不缺乏,治疗感冒七天的汤药花费高达700余元,花费一点不比西药少。

另外中药已成为假冒伪劣的重灾区:

假中药、冒牌中药、以次充好、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激素超标、微生物超标、有毒增重剂等等,已经使得中药疗效大打折扣。

现在的中药可谓是“物次价高”。

“简、便、验、廉”不仅是中医药的特色,也是中医药相对于西医药的显著优势。

中药价格飞涨,必然影响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如何打通资源短缺瓶颈,成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中药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证实:

去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至180%。

其中28%涨幅超过51%;有6%逾181%,2%超过300%。

冬虫夏草、水蛭、松贝母、青贝、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等位列上升榜首。

中药材持续涨价明显增加了医院中药制剂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也给中药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日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方网站发布了《2011年4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

报告显示,在所监测的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升价品种有399个,占总量约74%。

其中,涨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五加皮、太子参、白前,涨幅均超过了400%。

  中药材涨价进入高峰期中药变成“贵族药”“由于价格上涨比较厉害,一付煲汤的药就得四五十块,最近来开药煲汤的人都比以前少了。

”广州五羊新城一药房销售人员说。

眼下,各大药房20元以下的药方已不多见,有些中药从原来的几十元一服上升到上百元一服,原本以“简、便、廉、验”著称的中医药变成了“贵族药”。

  

“以前开一服中药六七元钱,现在20元钱以下基本开不出来了……”近日,省城有中医医师向记者慨叹。

3服感冒药将近160元,3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将近200元……面对日益高涨的中药费,原本“简、便、验、廉”的中药,咋一下成了普通百姓吃不起的“贵族药”?

医生

抓服中药少说得20元

“我们原来都说农产品涨价厉害,但和中药材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日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呼吸科主任医师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他给患者开一服药基本在六七元钱,现在20元以下的中药基本开不出来了。

“中药材出现10年来最疯狂的涨价时期,我粗略算了算,常用的中药材70%-80%价格上涨2倍以上,今年相对于去年涨上来的价格回落的品种,只有很少几种。

”张伟说。

相比于西医西药,中医中药“简、便、验、廉”。

如今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医中药的这一特性被当做一项缓解措施广泛推广,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

我省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书文日前告诉记者,现在中药材这么贵,能享受中药服务的只有城市里那些经济条件较好、保健意识又强的人群了。

平均每张方子涨了30%-40%

“我感觉今年一季度中药材没怎么涨价,涨价的压力是从进入4月份才感受出来的。

”我省一家开设中医坐堂的连锁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曾拿着十几张方子对比,发现现在每张方子和去年同期的价格相比,至少涨了30%,高的能涨到40%。

原来20元出头的一服药,现在都在30元以上。

“党参每公斤从28元涨到了70元,双花每公斤下不来320元,麦冬每公斤从80元涨到了180元,太子参从不到200元现在涨到了560元,而且还在涨,真是太离谱了!

”这位连锁药店的负责人称。

这位负责人坦承,日益高涨的中药材费用,让药店正陷入一种危机:

卖得太贵,病人就少了;卖得便宜,又挣不出来费用。

虽说同样的中药材分三六九等,价格也相差不少,可是便宜的中药材疗效大打折扣,药店树立起来的信誉不能毁于一旦。

很多常见病治疗西药现在反比中药便宜

“原来是谁有钱谁看西医,现在成了谁有钱谁看中医!

中药成了贵族药,这种情况太令人费解了。

”张伟说。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如果患者每天服用阿奇霉素,5天差不多好了,每天最多10元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要想效果好,再加点中草药化痰,这一服就将近30元钱,这样1天就需要花费40元钱。

“顶上西医5天的治疗花费了。

丁书文老先生也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感冒开三服中药,现在双花这么贵,三服药需要160元,但患者同样可以选择吃几片阿司匹林退热,这才多少钱?

“治疗冠心病,三服药看不好,至少要坚持一个月,可是3服药就将近200元,城市里坚持吃半年可能也行,农村人呢?

根本吃不起。

”“原来是谁有钱谁看西医,现在成了谁有钱谁看中医!

中药成了贵族药,这种情况太令人费解了。

”在城关医院,记者碰上了前来看病的张阿姨。

 张阿姨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她以自己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如果每天服用阿奇霉素,5天差不多好了,每天最多10元可以解决问题;如果要想效果好,再加点中草药化痰,这一服就将近30元,1天就需花费40元。

“顶上西医5天的治疗花费了。

   一位姓李的老先生也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

感冒开三服中药,现在双花这种中药材太贵,三服药需要160元,但患者同样可以选择吃几片阿司匹林退热,这才多少钱?

“治疗冠心病,三服中药看不好,至少要坚持一个月,可这3服药就将近200元,城里人坚持吃半年可能还行,农村人呢?

根本吃不起。

 为让病人少花钱医生被“逼”换便宜药材

下来20元的中药几乎没有了,每服药这么贵下去,势必影响中医药的发展。

张伟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每次在开方之前,都在思考能不能用别的药材代替。

“川贝实在太贵了,我有时就用平贝或者用浙贝,这一味药一服就要下来好几元钱。

同样是清热解毒的,双花太贵,我就用鱼腥草代替,但是它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大一些。

有些病人身体好,服用可以,有些病人就不能用鱼腥草。

”张伟说,这样一改,价格是降下来了,但是“疗效打了折扣”。

采购

麦冬比去年同期

涨了近10倍

“我刚从河南白癜风医院回来,中药几乎全都涨,一路飘红。

”这是济南市建联中药有限公司采购总监樊庆龙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

4月19日至23日,他和采购部经理刚刚采购了大宗中药材。

樊庆龙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一直在跑市场,从安徽亳州到河北安国,这是国内两个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些品种吓我一跳,涨得太离谱了!

”以感冒药里常用的川贝(止咳平喘)为例,樊庆龙说,川贝有三种:

松贝母、青贝母和炉贝母,其中松贝母最好,价格也最高,目前市场上一等品不含税的价格(以下均是)是每公斤2800元到3000元。

“而在去年同期,每公斤也就在1500元到1600元。

”青贝母的价格是每公斤2000元,去年同期同样品质只有1200元每公斤;炉贝母目前是每公斤1500元到1600元,去年同期只有七八百元。

一年时间,这味止咳平喘药就涨了一倍。

“如果一个感冒方子里用川贝6克,这是取中,一般一个方子要用到3-9克,如果选松贝,仅这味药就差不多20元了。

樊庆龙告诉记者,一般感冒的方子里,离不开麦冬,这种药材有滋阴的作用,目前市场价是每公斤200元左右,而去年同期还是每公斤不到20元,涨了将近10倍。

而每一个感冒方子,一般有12-15味药。

“我刚才说的都是不加税的进货价格,如果加上税,医院、药店再加成,那就更高了。

老中医说开三服感冒药将近160元,一点都不虚。

”樊庆龙说。

太子参、黄芪、桔梗

都卖出了天价

560元、200元、80-90元,单看这些数字,可能没觉得怎么样。

樊庆龙和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药饮片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现在每公斤太子参、麦冬和桔梗的价格。

“这都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价格,是天价!

樊庆龙告诉记者,在2006年、2007年,太子参每公斤不超过20元,2009年每公斤不超过100元,去年就到了三百七八,现在到了四百五六。

而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最近采购的最好的太子参,到了每公斤560元。

“太子参卖出了人参的价格,人参最少5年一产,而太子参每年都产新。

这个价格让人看不透,而且这个价格还有抬头的趋势。

“最近黄芪涨得太离谱了,我记得2008年以前每公斤是二三十元,2008年我们集中采购最高价格是每公斤33元,现在七八十元都买不到好货。

”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

“桔梗也是感冒药方的常用药材,以前每公斤不过六七元钱,现在因为韩国做泡菜用,好的桔梗都出口了,剩下的现在的价格也到了每公斤八九十元。

”樊庆龙说。

 目前,临床常用的102种中成药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本药物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最高零售价,这意味着原料涨价,但中成药价格不能涨,中成药企业夹杂其中很受伤。

集中采购,各地容易出现“低价取向”。

以2毫升/支的清开灵注射液为例,国家发改委最高限价为0.63元,地方中标价仅有0.36元。

药材原料价格“虚高”与成药价格“虚低”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中药行业面临生存危机。

有人认为,中药材涨点价问题不大。

因为它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周期性,一旦市场供给恢复充足,价格会自然回落。

其实,相当一部分中药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据统计,中药年需求量高达70万吨,而栽培药材仅占常用药材品种的20%―30%。

因无序采猎、生态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粗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已趋于衰退或处于濒危灭绝状态,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

中医药的发展,可能陷入“无药可医”的尴尬局面。

到那时,中药才真正变成“要你命”。

中药资源的短缺和濒危,还与中药材被大量出口贱卖有关。

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的态势,即提取物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逐年缩小。

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用来开发植物药。

哪种药材价格越贵,破坏就越严重,如此恶性循环,直至灭绝。

在出口的中药材资源中,多数属于我国独有的稀缺资源。

由于缺乏有效保护,药材资源日渐枯竭。

长此下去,无疑是自掘坟墓。

  中药材价格回归理性,不能光靠市场调节,还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

只有从战略上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医药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药材短缺问题,周恩来同志当年曾提出了“先饮片,后成药;先治疗,后滋补;先国内,后国外”的“三先三后”原则。

鉴于此,我国的中药出口不能再走“把中药当草卖”的老路了。

当务之急是转变中药的发展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走一条从“卖草”转向“卖药”的新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4月份对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下称“蜀中制药”)进行了突击的飞行检查(即针对生产企业的突击现场检查),发现蜀中制药在中成药的生产中存在违法行为。

目前,蜀中制药的中药生产线因涉嫌虚假投料而被停产。

业内专家表示,上述事件在业内并非个案。

北京科贝源医药科技公司总经理程增江指出,因中成药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来,从而出现了“合格的假药”。

  

  程增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举例说,复方丹参片由三七和丹参组分而成,其检查方法就是检查丹参酮含量,但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一些中药提取物合成,也能达到成品中丹参酮含量合格的目标。

“而且中成药是按照君臣佐使组方的,一般也只检测君药的含量指标,臣药等物质的检测方法更为简单,这就为中成药的造假提供了条件。

  “以前,虫草全国一年可以产100多吨,现在全国一年只产5吨左右。

换句话说,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五吨以外的虫草几乎都是假货。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高三,她想给正在备战高考的儿子补补身子,听邻居说离家不远的药市上有卖人参、虫草、鹿茸之类的名贵中药材,于是花了300元到药市上买了一株人参回家。

等到家打开包装,王女士发现,自己买的人参气味有些异常,她也没太在意,还是把这棵人参切成2厘米的小段,准备炖汤。

可把人参放到锅里开始炖的时候,却发现炖出来的“人参”有股白萝卜的味道,并且煮的时间越长,这种味道越强烈。

王女士尝了一口,发现人参汤有很浓的白萝卜味,王女士怀疑,自己买的人参是假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第二天,王女士赶紧来到药检所想请专家来鉴定一下自己所买人参的真假,最后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果然不出所料,王女士所买的“人参”原来只是普通的白萝卜。

 “以前,中药的造假一般只是原药材在等级分类上造假,比如把二等货的中药材作为一等货来卖。

还有就是在药材中增加水分,比如国家规定部分药材只允许有10%到12%的水分,但为了降低成本,造假者就在药材中加水,让水分占到15%左右,这样药材的分量就少了。

”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司长骆诗文告诉《北京科技报》:

“可是现在的造假手段却是多种多样,在中药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层层造假。

像王女士买到的,用白萝卜冒充的‘人参’不过是造假中药材的一种情况而已,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废物’利用等等造假方法在中药市场屡见不鲜。

 “中药造假,最为常见的就是用一些替代物代替真正的药品,或者通过某种工艺制造出外形与药材相似而几乎难以分辨的东西,而通常造假者制造的也都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峻山告诉《北京科技报》,天麻用麻薯或土豆代替,冬虫夏草用与其外形、颜色非常相似的亚香棒虫草代替,用菊科红花冒充藏红花,用老鼠皮、羊皮、鹿皮等包裹鹿角粉、猪血粉、蛋清等物质伪制鹿茸等等,可以说凡是能够找到的、与一些中药材外形相似的物质,现在大多都被不法商贩用来制成假药。

 “天麻的做法可谓是最独具匠心的了。

天麻的块茎是中医利用的药材,椭圆形,颜色和土豆类似。

造假者一般会先把土豆煮软,之后挤压成型,再精雕细刻,加味染色,冒充野生天麻。

” 杨峻山说。

  猪皮熬制驴皮阿胶也是人们所熟知的造假手段。

一位从事药品经销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科技报》,目前真正的驴皮阿胶在市场上仅占10%。

驴皮阿胶主要是用驴皮经过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一般制作一公斤的阿胶需要2公斤至2.5公斤的驴皮。

而驴皮的市场价是90元一公斤,比较昂贵。

猪皮的胶质含量虽然也很高,但它的价格连驴皮价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对于造假者,用猪皮取代驴皮做阿胶,利润可想而知。

“猪皮不仅能做假阿胶,还能用来冒充燕窝,胶质多,颜色也相似。

”这位药业人士说。

 “最绝的是用面粉做冬虫夏草,造假者有专门的模具”,这位药业人士说:

“用面粉做出的虫草有头有尾,加点颜色,与真的相比从外观上完全无法分辨。

此外,还有的把形状跟麝香差不多的东西,放进取出麝香的香囊里,再冒充麝香等等。

有一次我买鹿茸,买回来之后总觉得不太对,结果仔细地看它的根部,才发现,上面的毛皮和里面的骨胶有明显的粘缝,一剥就下来了,而真的鹿茸很难剥离。

我们这的老师傅看后说这假鹿茸外面粘的皮可能是老鼠皮,很韧。

以假乱真毕竟容易露出破绽,更容易蒙混过关的办法就是以次充好。

造假者通常会用家养的药材冒充野生药材,在品质差的药材中添加其他的成分,从重量、成色上冒充好的。

杨峻山说,比如,造假者会在天麻刚刚长出块茎时,把一根金属小棒插入块茎里,等到天麻长成后,从外观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但“体重”却大大增加了,而且,插金属留下的小孔早已长拢,天衣无缝。

 很多名贵中药材,种植和野生二者价差很大,唯外观的差别很小,杨峻山说,因此不法商贩就会用家种人参代替野山参,家种天麻代替野天麻,家种灵芝代替野灵芝……

 此外,杨峻山说,如果麻黄的碱性不够,造假者还会在麻黄的外面撒上一层麻黄碱。

还有银杏叶,造假者会在里面加点芦丁来提高黄酮的含量。

为了增加药材的重量,造假者会在红花里加红砖面,在金银花里加盐等。

更有甚者,造假者会把活蝎子先用沸腾的水煮死,再用注射器向它的腹内注射淀粉浆,很快蝎子们就全都变得大腹便便。

 还有一种以次充好的造假办法,就是将萃取后的废料重新拿到市场上出售。

天津中医药的主任医师郭兰声告诉《北京科技报》:

“药厂在制药的过程中,会用酒精萃取药材,按照规定,萃取后所余下的剩料应该销毁,但是有些药厂为了赚钱,会把余下的废料、剩料又以原价格的一半卖给商贩,而商贩再以原价使其进入市场,最后卖给消费者。

 郭兰声说,比如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冬虫夏草,至少有70%都是经过萃取过的。

没有经过萃取的虫草给人是很湿润、油性的感觉,但现在市场上所卖的虫草大多都是干巴巴的,并且颜色较浅。

这些还能从外观上辨别,但如果是经过萃取的人参,不论外形、质地、色泽都没有半点改变,根本无法识别。

 “部分中药采集回来以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和炮制。

” 郭兰声说,因此那些认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都太麻烦的造假者干脆从加工环节上做文章。

 拿熟地为例,郭兰声说,熟地又称为九地,意思是要经过九蒸九晒,并且还需要用黄酒泡过后才可以使用。

但现在造假者为了省事,直接用水来泡,并且连蒸、晒的次数也变少了。

少了工序也就少了成本。

再比如首乌,传统炮制方法是使用黑豆煮,而造假者会以锅底灰取而代之,甚至用墨汁染色。

 郭兰声说,现在市场上的药材大多都是由药农自行种植的,而以前大部分的药材都是野生的。

野生药材与种植药材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野生药材的生长时间比较长,很难人为干扰其生长。

而人工种植的药材,药农就可能会自由决定它们的生长期,比如本来应该是三四年才能成材的药,一些造假者为了赚钱在药材的生长过程中添加很多激素类物质,不到一年就收了。

 骆诗文告诉《北京科技报》:

“目前市场上像燕窝、冬虫夏草、藏红花、野山参等名贵中药材由于数量有限,它们的造假市场相当的大。

我曾经做过七次的暗访调查,有一次在荷花池药市,我问一位靠近市场门口经营冬虫夏草的摊主:

‘哪儿产的虫草?

’他说是西藏。

我就跟他开玩笑说,这不可能吧,你卖的虫草这么小,又黑又瘦,尾巴那么长,明明就是阿坝州产的嘛,商户就不吭声了。

等我再走到其他摊位的时候,我听到后面有人在议论说来了个懂行的,很快相关的门店就陆续关闭了。

中药是我国所特有的资源,尤其天然的中药材都是非常贵重的,它们的生长地也都是固定的,比如全国只有三个地方能长出冬虫夏草——西藏、青海的榆树地区、四川的甘孜地区,其中,品质最好的是产自西藏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虫草。

虫草是一种天然的菌类,人工是无法种植的,虽然现在甘肃、湖南等地也在产虫草,但是这些地方的虫草不是菌类,而是茅草的根上长的东西。

 骆诗文说,以前,虫草全国一年可以产100多吨,现在全国一年只产5吨左右。

换句话说,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五吨以外的虫草几乎都是假货。

正因为冬虫夏草的数量正在逐步缩减,所以现在一公斤货真价实的虫草可以卖到85万元人民币的价钱。

而根据他的了解,麝在1988年时国内还有200万只,1995年统计时全国就只剩下不到5万只。

穿山甲的甲壳以前一年国内可以产200多吨,现在也就只产两三吨。

正是这些珍贵药材的稀少,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对这些中药进行造假以赚取高额利润。

 骆诗文说,“除了这些天然的中药材外,其他中药材的造假数量也是根据市场某一阶段供需的情况而变的。

也就是说,越紧缺的药材,假货越多。

现在市场有120多种中药都紧缺,比如蟾抽(癞蛤蟆)、蠖蚧(广西产的)、川贝等中药材,所以大家在购买这些药品的时候都要格外小心。

 此外,管理的缺乏,也是中药市场发生鱼目混珠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兰声说:

“在我国,医药是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药监局这三家机构来共同管理的,权力太过分散。

正是由于疏于管理,中药在药品的采购、加工、储存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

 北京羲黄文化研究中心、从事中医学研究的吕嘉戈告诉《北京科技报》,以前我国的中药采集、收购是由国家供销总社的医药公司集中负责管理的,他们会派出专门的技术员来指导农民进行药品的种植。

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撤销了这类医药公司。

目前,全国大部分药材都是由民间的药材公司在负责采购、收购。

而民间的药材公司很难有专人负责对药农进行技术指导,农民没有种植中药的专业知识,又缺乏相应的监管部门,因此很容易在这个环节出现造假现象。

 骆诗文也告诉记者说,从种植中药开始,药农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够而对中药的产地、种植、生长周期造假。

在流通过程中,药商从药农手中收购中药,一些不法商贩会把手中的药材经过再加工或者找一些形似的动植物来替代真正的药材,再把药材卖给药厂。

中国目前有两大药材集散地,一个是安徽亳州,另一个是河北安国县。

大部分的药厂、药材中间商都是从这里批发药材。

集散地的药品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三等品的药材很多都是真药材、假药材掺在一起售卖的,一些小药商、药店甚至是一些医院为了图便宜,就会选择三等品,回去后又当一等品卖给消费者。

 郭兰声说:

“中药的管理包括产地、炮制、加工、仓储、流通等方面,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规范,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才进行专业的管理,只有这样严格地把好中药的各个环节,假药才会无所遁形。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认为,中药之所以造假泛滥,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盈利,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很多人开始盲目使用贵重中药材来保健。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验积累,人们对它的传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盲目使用贵重药材,可能并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助长造假之风。

解决造假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仍在普及科学,使普通的消费者能用科学的眼光来检视传统,分清真伪。

 “我认为,总是想要依靠各种滋补的药材保健,其实是一种偷懒行为。

”纪小龙说,想要强身健体,不是一副药就能做到的。

对于保健养生,不同年龄的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适合的保健方法,而不是盲目追风。

 中药饮片质量低下是全国通病

  有数据显示,除中国外,全球目前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中药和针灸,有5万个中医医疗机构。

难以想象的供需差异,催生着中药价格飞涨,造假现象也不时抬头。

  国家药监局药品质量公告显示,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和中成药。

药品稽查查出的案件中,48%涉及中药饮片。

  禹州药商杨侑才(化名)受访时称,中药饮片加工环节掺假是潜规则,造假饮片集中在常用药和名贵药两块,比如全蝎中掺盐、山茱萸掺果核,白参造假西洋参,用僵虫造假冬虫夏草。

  3月9日,在省内一家中药材市场内,一位药商指着陈列架上12种大小不一的云南产三七说,光看个头从190元到990元共有12种价格,想真正细分其品质和药效,“恐怕博士毕业也不行”。

“一袋70元一斤的三七粉,里面完全就是叶子和须磨成的粉末。

10年前虫草全国一年才产100多吨,现在一年只产5吨左右。

你说,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5吨以外的虫草是真是假?

”他说。

  据了解,多年来,药监部门多次清理整顿中药饮片市场,但奏效不大,中药饮片从加工、批发、分销早已形成利益链。

  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中药饮片质量低下是全国通病,江苏省不合格率为30.59%,甘肃省不合格率为55.4%,天津市为2.2%,北京去年公布的中药饮片合格率是80%。

炮制技术标准至今仍不统一

  河南本草国药馆董事长宫沛霖在受访时称,中药是典型的一分价钱一分货,他认为乱就乱在没有一套统一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标准,再就是政府多头管理导致责任界定模糊。

  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祖光曾公开说,“九五”期间我国就已开展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但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出台。

  记者从河南省药监局得知,目前处理中药饮片问题,主要依据的是《药品管理法》,尚无针对中药饮片的具体管理办法。

国内有《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炮制规范三级标准,河南也有自己的《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但现实中,各地炮制标准严重不统一,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

相同药材有多种炮制方法,在生产、经营、使用、检验上没有明确规定,操作性不强。

各地中药饮片的切制方法繁多操作也混乱,即便同一品种操作方法和浸泡时间也不相同,切片厚度超标。

有些地方对该炮制的药不炮制,甚至使用原药生熟不分,随意更改辅料改变片型规格,更有不少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原药材,随着加工炮制成中药饮片,被大量应用于临床。

   GMP认证任重道远,获认企业生存艰难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已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