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480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docx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八年级(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中,古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错误的是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B.“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一一摘除侧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是因为侧芽的生长能抑制顶芽的生长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

D.“坐并观天,所见甚少”一光在传播过程中沿直线传播

2.雾霾的元凶就是PM2.5,它的直径仅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造成伤害。

它的直径约为2.5()

A.微米

B.毫米

C.厘米

D.分米

3.某同学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0cm,26.1cm,23.2cm,26.3cm,则练习册的真实长度较接近下列哪一个值

A.26.1cm

B.26.15cm

C.26.2cm

D.26.3cm

4.如图是人工智能产品小度与听音神童孙亦廷在合唱团演唱过程中进行语音识别比赛的情景,比赛中所涉及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度发声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现场观众能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播

C.合唱团所有成员发声的音色相同

D.孙亦廷说话时不是声带振动而产生声音

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6.2018年世界杯在俄罗斯进行,其比赛用球如图所示,其直径约是22

A.m

B.cm

C.mm

D.nm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形成的原因是光的色散

B.电视遥控器和验钞都应用了红外线

C.电视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的

D.星光闪烁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8.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

B.真空网

C.磁性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

9.小明想通过实验来研究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他准备用LED灯制作一个下列字形的光源进行研究,关于光源的形状最适合的是

A.

B.

C.

D.

10.一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8℃,若未经下甩便用它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当时气温是35℃),则测量结果为()

A.35℃

B.36℃

C.37℃

D.38℃

11.一定质量的水结冰后(ρ冰=0.9×103kg/m3),则()

A.密度减小了

B.密度减小了

C.体积增大了

D.体积减小了

1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D.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力的大小

13.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

14.在马航失联搜救中,我国某搜救小组为看清海面情况,飞机急速下降,在这一过程中,其中一名搜救队员看到大海向他迎面扑来,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远处的白云    

B.他乘坐的飞机    

C.海面的巡逻舰   

D.大海

15.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16.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

日食的形成

B.

水中的倒影

C.

海市蜃楼

D.

光的色散

17.如图所示是某天文爱好者在大雁塔拍摄并整合的月全食天文奇观的情景,结合实际,请你判断下列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月全食形成的光学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B.我们能够观察到不同颜色的月亮借助了光的反射

C.只有当月球在近地点时才能观察到超级大的蓝血月亮

D.从组合图中就能发现月球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18.要用托盘天平测量一个订书钉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将一个订书钉放在天平托盘上仔细测量

B.多次测量同一个订书钉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C.测出100个相同订书钉的质量,然后计算平均值

D.测出一个订书钉和橡皮的总质景,再减去橡皮质量

19.关于物理量的单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年、光年都是时间单位

B.

读做“5米除以秒”

C.1ms比

D.1nm比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2.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A.是等大实像

B.是放大虚像

C.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二、实验题

2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蜡烛位置固定不动,当凸透镜向左移动5cm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4.如图甲所示是仪征捺山“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该类石头的密度为2.8~3.3g/cm3,小明想准确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该石头的质量为_______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g/cm3.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5.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_____;

(2)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

(3)在第6min后,____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吸热;

(4)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B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_____(选填“a”“b”“c”“d”);

(5)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C,其中图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6)在装水的大烧杯中(如图D),浮着一个盛适有量水的试管,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水的温度_____达到沸点(填“能”或“不能”,下同),试管中的水____沸腾.

(7)实验中发现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_______保持不变

三、计算题

26.一个瓶子质量是1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是1000g.ρ水=1.0×103kg/m3,则

(1)瓶子的容积多少毫升?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27.甲、乙两车都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甲的速度大小为20m/s,乙的速度大小为15m/s.a.若甲和乙的速度方向都向西,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向哪个方向运动?

速度为多大?

b.若甲的速度方向向西,乙的速度方向向东,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哪个方向运动?

速度为多大?

四、作图题

28.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9.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乙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五、综合题

30.“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已于2016年10月11日在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刘贺玉印是确定海昏侯墓主人身份决定性证据,它只有大拇指般大,如它的宽度只有约2.1cm.

如图所示,a是玉印的上部,b是玉印的底面.江西省博物馆为了观众能同时欣赏到该国宝的a、b两部分,没有采用高科技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普通的光学知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所示,在展览时除把它放在水平的透明玻璃支架上外,在这支架下方还放有A,它是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利用____特点能看到印的底部,观众能在A中看到玉印正立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虚像,

如A中玉印的像与水平面恰好垂直,则A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是___度.

B是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利用B和玉印的距离满足小于______条件时,观众能从B的上方透过B看到玉印正立放大的___像(选填“虚”、“实”).

3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如图)碑身高

,由48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约

、宽约

、厚约

.小明想知道它的质量多大,于是查找有关资料.并在开采此花岗岩石的大山附近找到一些与碑心材料相同的小石块.回来后,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得其中一块石块的质量为

,然后将其投入盛有

水的量筒中,水面升至

(1)花岗岩的密度为多少

(2)碑心石的质量约为多少

(3)通过

(2)的计算,关于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你有什么发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实验题

1、

2、

3、

三、计算题

1、

2、

四、作图题

1、

2、

五、综合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