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597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docx

第一章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第一章重点提示

劳动力和劳动力需求

企业进行物质产品的生产、提供各种服务,必须有生产要素的投入,这其中既包括土地、资本,也包括劳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下劳动力这个概念。

劳动力的概念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的定义

人的资本是一个1带若干个0,失去了健康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会失去意义,这都说明劳动力所必须依赖健康的身体为基础属性。

复旦大学陆铭的定义

伊兰伯格的定义

这个定义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具体。

为什么说16岁以上,因为我们知道美国规定的劳动年龄下限是16岁,因此,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是达到了年龄的下限要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劳动力,而不用管你是否正在工作。

我们的定义

关于劳动力的定义肯定不止这么几个,就我个人通过对这些定义的解读、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这样给出一个劳动力的定义: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人口和劳动力的关系

在了解了关于劳动力这样一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劳动力和人口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刚才我们讲了,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就这个定义我们就不难看出,劳动力和人口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人口是什么样一个概念,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从本质上来说,人口是全部社会行为的主体,是一切社会生活的起点和基础。

人口既包括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同时也包括所有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就是说劳动力只是总人口中的一部分,当然,劳动力的来源就是人口,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劳动年龄人口又可以称为劳动适龄人口,指的是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划分呢,因为按照前面的定义,我们知道,并不是任何人都是劳动的承担者,只有在一定的成熟程度的范围内的人才是劳动力的承担者,这种成熟程度的基本标准就是年龄。

就是说人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到了具备劳动能力的年龄,是劳动年龄的下限(我国是16周岁)。

而当人逐渐衰老,从而到了开始丧失劳动能力的年龄,就达到了劳动年龄的上限(我国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处于劳动年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人口即是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分为劳动力人口和不在劳动力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

军人、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愿工作的人,这些人要么是不具有劳动能力,要么是没有就业的要求)。

当然,劳动力人口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劳动力资源

刚才我们讲了,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它主要是从数量的特征上来进行表示。

而劳动力资源这个概念则和劳动力的概念有所区别,它不仅有量的意思,还有质的意思。

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它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体,可以用数量和平均素质的乘积来表示。

劳动力资源可以分为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和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所谓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是指可以动用的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的劳动力资源,所谓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是指虽然具有劳动能力,但是暂时还没有劳动要求的劳动力资源,比如说在校学生,在自家从事家务劳动的人。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劳动力资源和我们学人力资源管理所谈到的人力资源的区别。

我们知道,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讲,只要具有工作能力或者将会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视为人力资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劳动力资源只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

以上是关于劳动力的一些基本概念,当然这些概念我们只要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去死记硬背。

劳动力需求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和个体对物质产品的需求相比,雇主需要多少劳动力并不是由其主观意愿所完全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需求。

见教材Page4.

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关于这一点我们等下要简单介绍一下。

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联系HRP的内容)

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一样都是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劳斯莱斯、法拉利的车好,都知道LV、爱马仕的包好,都知道劳力士、江诗丹顿的表好,对于他们,我们也都不缺少强烈的购买意愿,但关键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缺少足够的支付能力,所以形不成有效的需求。

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如此,。

,但是,和消费品需求的直接目的是获得某种满足不同的是,劳动力的需求通常来讲,是为了获得生产剩余。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1、按层次分:

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市场需求

2、按功能分:

短期需求、长期需求;所谓短期需求是指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长期需求则是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可变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比如说,一家企业从单一化步入多元化,这种调整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完成,这种情况对劳动力的需求是长期需求,而另一家企业仅仅是从手工操作转换成电脑系统操作,调整的时间可能很短,但也归入长期劳动力需求,也就是说,短期与长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

见教材Page6

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在研究劳动力需求时,对于企业组织的目标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假设组织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我们会将其作为基本的假设固定下来,并以此为基础来考察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行为。

1、生产技术的假设:

假设技术条件不变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否则问题会复杂化;

2、组织目标的假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是以此为基本假设,但事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正如教材page10所指出的那样,。

不过,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我个人认为,书中这段话所描述的目标是一个短期目标的概念,就是说在企业的某个发展阶段,或者是某种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可能并非是利润最大化,比如说为了要打压竞争对手,从而采取低价格低利润甚至是亏损的竞争策略。

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基本目标我认为还是如何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3、市场环境的假设:

在进行劳动力需求分析时在市场环境方面的假设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这里面我们需要再简单回顾一下关于市场结构方面的话题。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

市场集中度(卖者和买者的数目和规模分布,比如说cpu目前来讲只有Intel和AMD,集中度相对就比较高)、产品差别化程度(产品的差异程度,同样一个市场里,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另外一家企业生产产品的差异程度,如果是无差异,那么你的产品定价高,别人可能就不买;但是如果你的产品被认为有独特之处,就很有可能卖个好价,比如说,同样是汽车,劳斯莱斯一辆可能卖近1000万人民币,但是富康也就是不到10万块钱)和市场进退障碍(比如说芯片行业进入障碍是不是就比较大,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及核心技术)是影响市场结构或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

(1)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competition

不存在垄断,竞争程度最高的市场

特征:

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方和卖方,企业规模小,以致不能影响市场价格;所有企业都提供同质的标准化产品,产品无差异;企业能自由进入退出市场,没有任何限制资源流动和价格变化的障碍;所有买方和卖方都能获得完备信息,不存在由信息产生的交易成本。

农业或农产品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perfectmonopoly

指只有唯一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类型,不存在任何竞争。

有三个假设条件或者特征:

产业内只有一个企业,企业就是产业,即只有一个供给者,而消费者众多;完全垄断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接近的替代品;其它企业难以进入完全垄断产业与垄断企业竞争。

电力、自来水

完全垄断的原因有:

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部分资源的供给;②独家厂商拥有了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③政府的特许。

政府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政策如邮政、铁路运输等;④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即生产的规模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内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只有在整个行业的产量都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才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多家生产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当然这种理论有了变化。

(3)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competition

是垄断和竞争并存的市场。

特征:

(1).市场上企业数量多。

他们对市场可以施加有限影响,但不能控制价格;

(2).产品有差异但差别不大。

产业内各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商标、外观、广告及销售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别,产品是相似而不相同,有差别但差别又不是大得不能互相替代;(3).市场进退障碍比较小。

企业能自由进入退出市场。

比如,图书市场、电影市场等。

(4)寡头垄断市场oligopoly

指少数几家企业或销售者占支配地位的市场类型。

特征:

(1)产业内只有少数企业,企业间既依赖又竞争。

(2)各企业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能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3)市场进退障碍相当大,新企业进入市场和老企业退出市场都相当困难。

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的市场类型。

寡头垄断企业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等产业中普遍存在,还有像中国的电信行业。

4、劳动力是否同质假设:

通常在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问题时,我们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有相同的质量。

但是,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尽管如此,由于大量的工作并不排斥对劳动力相对微小的异质性,因此现实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劳动替代另一种劳动的可能性,尤其是当训练、教育和经验得到充分利用时。

所以,经济学家通常是在劳动力同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生产函数的概念:

对于生产函数,我们一般可以用。

来刻画,x1、x2。

代表投入的不同的生产要素,Q代表不同生产要素组合下的产量,生产函数可以有不同的类型,而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两种。

生产表:

对于生产关系的描述,除了生产函数,我们还可以用生产表的形式。

这个生产表中的数据显示三种重要的关系:

(1)生产一定的产量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比如说要生产75的产量,可以使用a那样的资本密集型生产过程,也可以使用像b那样的劳动密集型过程,这就意味着,生产要素之间具有替代性。

(2)如果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加倍,产量也加倍。

产量变化和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同比例变化之间的关系称为规模收益(returnstoscale)。

当由于一个投入要素发生变化,其他的投入要素不变,而引起产量的变化,这种产量的变化称为要素收益(returnstofactors)。

(3)表中显示的仅是因投入量的离散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如果考虑投入量连续变化的情况,生产函数就是一个平滑而连续的曲面。

了解生产函数的概念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边际生产率的相关理论: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短期内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我们之前讲过在研究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时,会对企业的目标进行一个假设,就是假设其目标是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那我们来看一下,如果从企业利润最大化原理出发,企业是如何决定其劳动力需求量的。

假设企业的利润用∏来表示,那么:

那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最大化,那么就得对其求导,并求得导数值为零的点。

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如何计算呢?

我们假设企业所处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在这样的竞争市场中间,单个企业产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并不会对整个市场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或者减少并不会对整个市场的工资率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工资.

由于边际成本就是固定不变的工资,所以边际成本曲线呈水平状态,而边际收入因为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而呈现向右下放倾斜的状态。

如果劳动投入量是连续可变的,那么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力数量将是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相交的点A。

劳动力需求曲线

见page9

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劳动力的价格,将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描述出来就可以得到企业劳动力需求表。

进一步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无限可分,就可以描述出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其它条件不变)

需求量的变动(沿着曲线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曲线的移动):

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变动。

比如说较高的收入。

等产量曲线概念:

等产量曲线性质:

(1)于较高位置上即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出,因为,一般投入较多的要素,厂商就能得到较大的产出。

(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组合的投入要素不可能生产出两个不同的产量。

(3)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保持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它所表示的是在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时,减少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之比,(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PL=dq/dl;mpk=dq/dk;mpl/mpk=dk/dl=mrts

等产量曲线形状:

理论上,等产量曲线可以如图中所示有四种不同的形态,但考虑到现实中的企业基本上不存在在生产或服务的过程中只使用资本或者劳动作为全部生产要素的情况,所以A、B两种形态是没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就剩下C、D两种形态,这又牵涉到一个技术系数的概念

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往往由特定的技术条件确定,劳动和资本投入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人数或资本少于技术要求,生产无法运转,超过要求则只能造成浪费。

等成本线。

对于等成本线而言,成本支出增加会使得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成本支出减少会使得其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而当要素价格发生改变时,比如说劳动力价格下降,等成本线会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斜率变大,而当劳动力价格上升时,等成本线会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斜率变小。

生产要素组合

了解完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概念及性质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如何通过这两个曲线来分析企业长期的劳动力需求。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出发,企业确定资本与劳动力需求组合的情形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成本既定的情形下如何让产量最大化,另一种是产量既定的情形下如何让成本最小化。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在成本既定的情形下,我们用L1来表示等成本线,用Q1、Q2、Q3来表示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在这样一个组合系统中,有几个有代表性的点:

A、B、C、E,c这个点,位于产量水平较高的Q3等产量曲线上,说明其产量最大,但是,这个点和L1没有交点,意味着现有的成本支出无法获得Q3的产量;A、B两个点呢,和L1都能相交,就是说L1的成本支出能够满足Q1的产量要求,但是Q1的产量却又比较低,E这个点,和L1相切,说明L1能够满足Q2的产量要求,同时其产量又相对较高。

因此,能够在成本既定情形下,获得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组合就是点E所对应的资本及劳动投入组合。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点有什么特征:

点E是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我们前面讲过等产量曲线的切线也就是其斜率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用。

表示,等成本线的斜率呢则是。

而它们两个又是相等的,也就是。

,也就是在成本既定情形下,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应该是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第二种情形,在产量既定为Q0的情形下,我们可以看到,位于L1等成本线上的生产要素组合虽然成本低,但却达不到产量要求,达到产量要求的A、B两点,位于成本较高的L3等成本线上,只有E点能在产量既定的情形下做到成本最低,因此E点所对应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为最佳选择,而此点的特征和我们第一种情形中的分析相同,也就是在产量既定情形下,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应该是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结论:

通过上述两种情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

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了解完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工资的上升和下降两种情况,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因为刚性(工资的升降并非完全由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受到(人们预期、工会、合同、最低工资标准)的存在,其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所以,我们经历的几次工资改革都是涨工资,很少听说过将工资,当然,一些特殊行业的特殊补贴除外,包括移动公司、电力公司确实也出现过收入下降的情况。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存在着两种效应:

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假设现有的产量为Q2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水平,对应的成本为L所代表的等成本线,两者的切点为E,如果工资上升,我们知道等成本线的斜率为pl/pk,那么意味着等成本线斜率上升,就会由L的形状变化成CD的形状,新的等成本线和Q2的切点会从E上移到F,相应地,劳动力需求量会从L1减少到L2。

规模效应:

工资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并通过产品价格反映到产品的需求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会出现从Q1向Q2位移的情况,产量减少,与此相伴随的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会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劳动力需求量进一步的减少。

决定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幅度的是:

总体上来看,当工资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会在两种效应的叠加下产生减少的结果,一种是短期内,企业会通过资本对劳动力的替换减少劳动力需求,另一种是长期内,因为产品成本、价格的上升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进一步减少。

第四节劳动力需求弹性

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类型及决定要素,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特殊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

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大小,可以用两个变化的百分比之比例来表示。

劳动力需求弹性通常指的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

)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

)变化1%所引起的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

)发生变化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即为:

/

·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类型

由于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工资率变动方向同劳动力需求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因而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值为负。

不过,由于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所考察的主要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敏感性,因此经济学通常重视的是弹性的绝对值。

(1)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富有弹性的情况。

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时,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也就是说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而这条曲线是一条相对扁平的曲线。

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的升降变化敏感程度较高。

像一些低端的劳动者,企业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如果工资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企业可能会寻求其它形式的替代或者缩减雇佣数量。

二是缺乏弹性的情况。

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小于1时,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小于1%,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这条曲线是一条较为陡峭的曲线。

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小,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的升降变化不敏感,比如说向一些特殊的职业,保险精算师、国有资产评估师等。

三是单位弹性的情况。

即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下降同样为1%。

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单位弹性的需求曲线。

除了这三种情况,劳动力需求弹性还有两种特例:

一是劳动力需求弹性为零,如果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任何影响,也就是说△L=0,此时劳动力需求弹性称为完全无弹性。

曲线和横轴垂直。

二是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如果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上,企业乐于雇佣市场所能供给的全部劳动力,而当工资略有上涨时却一个不雇佣,也就是说被雇佣者只能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此时的劳动力需求称为完全有弹性,其几何形状是一条水平线。

图形见教材page35

(2)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在前面我们讲劳动力需求的概念时,曾经做过一些假设,其中有一个假设是劳动力是否同质的,我们假设所有劳动力都是同质的。

但实际上,我们也知道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往往是使用多种类别的劳动力,其中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会受到其他类别劳动力价格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PAGE37公式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的值是正还是负有着不同的意义。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增加,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替代关系。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互补关系。

互补商品,例如,手电筒和电池,汽车与汽油等。

互补商品之间,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替代品,例如,苹果与梨,煤与石油等。

替代商品之间,价格和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

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为四条,通称派生需求定理,或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这些定理是以两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约翰·希克斯的名字命名的,他们与这些定理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些法则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在下述四种情况下,某种劳动力需求具有较高的弹性:

(1)使用该类劳动力进行生产的产品富有价格弹性;

(2)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力很容易;(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富有弹性,无须大幅度提高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就能很容易地获得其供给量的增加;(4)该种劳动力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

因此,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1)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产品价格变动1%所导致的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产品需求量变动就越大。

由于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必然影响到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因此在工资率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引起产品需求量减少,进一步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过程中,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减少的幅度就越大。

换言之,产品需求弹性越大,生产此种产品的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要素替代的难易度

当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时,企业倾向于用相对便宜的其他生产要素(可以是资本,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对其进行替代。

但是如果替代的难度很大,如某工作必须要由人来做,任何机器都无法代替人工,因而生产单位产品就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那么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就很难发挥作用,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只会来自规模效应。

但是,在替代很容易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就能发挥作用,从而和规模效应共同促使劳动力需求量因工资率上升而更大幅度地下降。

因此,若其他条件相同,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类似于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是指某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