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98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docx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上课、游戏、劳动等。

这里着重探讨有目的有计划地按集体形式组织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拟定活动目标及策划活动过程几个部分。

设计则是将以上思考的过程文字化,即写成教案。

一份完整的社会教育活动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几个部分。

活动的指导则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方式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实施文案的过程。

下面分别阐述。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拟定

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最直接的依据是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一般是根据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本园同年龄班教师一起讨论制定的。

通过哪些课题的活动来实施这一目标,也是各班基本统一的。

而具体的每个教育活动目标,则需要每位带班教师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包括近来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来拟定。

一般要考虑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发展几方面的情况。

当然,根据具体活动,目标会有所侧重,有的是潜在隐性的。

表述时应做到简洁、明了,可操作。

如中班活动“我们的国旗”目标的设计,可依据总目标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及分类目标中“引导幼儿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激发幼儿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制培养幼儿初步的尊重国旗、“让幼儿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定为

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里主要表述为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的目的,社会行为的目标是潜在的,即通过类似主题的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能做到尊重国旗,升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等。

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幼儿能掌握有关的社会认知,从而激发出初步的社会情感。

二、活动的准备

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

幼儿社会认知的增加,社会情感的激发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空口说教就能达到的。

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

因此,活动的准备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不是一个辅助的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实现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有力保证。

在中班“我们的国旗”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准备,包括一面国旗、有关升国旗仪式的资料、图片或录像;当然幼儿如有参加升旗仪式的经验则更好。

活动准备中的有些材料是现成的,有些则需要教师进行绘制,有的情景表演准备需要教师事先安排好,保证能为活动所用。

三、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活动的指导

(一)在活动的目标确定后,就要思考通过哪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来实施目标。

活动过程的设计则是将这种思考书面化与细致化,一般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活动的开始部分,是引导幼儿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起到初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的作用。

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一般有讲故事、引导幼儿看图片、欣赏录像资料、情景表.

演等。

如是外出参观活动,则在开始部分告诉幼儿参观何处,提出参观的要求等。

2.活动的基本部分。

这是完成目标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学习和练习。

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应放在这里。

3.活动的结束部分。

教师可改变原先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通过其他符号系统的参与(如音乐、美术、身体动作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结束。

如要在结束部分对活动进行小结评价,应做到简洁、精练,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宽容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对问题本身应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使得活动能够有效地延伸,幼儿能够保留对活动的兴趣,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以企盼的心情和态度等待下次活动的到来。

(二)活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应是实实在在地为达到目标服务的。

活动过程的设计只是静态地保证了活动目标的实现。

真正能够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作用,还有赖于对活动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关键。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各个活动步骤、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灵活地运用。

通常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以发挥其综合作用。

活动过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的或大组的集体活动,也可是教师指导下的比较松散的小班活动和个别活动。

通常是几种组织形式交替综合使用。

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大班的“今天我是值日生”活动中,第一步骤是引”是全班集体活动;第?

应该怎么做?

导幼儿“说说值日生该做哪些事

二步骤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当好值日生?

”则可以按固定小组活动;第三步骤是“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值日生的职责”,又是全班集体活动;第四步骤是“分组练习做值日生,体验为班级服务的快乐”,则可以让幼儿自选活动内容,以自选小组的形式活动。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时“有环顾左右而言他”的现象,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活动的目标把握不透,在设计时心中无目标。

这种缺点是务必要克服的。

在活动步骤的安排中,要十分重视前一步骤向后一步骤环节的过渡,使内容和目标自然连贯,促进幼儿的学习从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发展,保证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活动的延伸。

符合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社会行为技能的产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情感上是不够的。

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的产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通过某一个活动就能形成的。

为此,社会教育活动的活动延伸的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延伸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游戏或其他形式的活动,让幼儿继续学习巩固活动中所了解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利用家庭、社区条件,帮助幼儿学习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技能等。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包括哪几个层次?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

3.选择和组织社会教育活动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应如何具体运用?

4.学习重点运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特殊方法,设计2~3个活动。

本章附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总目标

(一)引导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二)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规则,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技能。

(三)引导幼儿初步接触、观察和关心周围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活动。

(四)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产生初步的爱集体的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初步的爱好和平的情感。

(七)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优秀文化,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分类目标

(一)人际关系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自己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2.初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性,以及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和应变的能力。

3.使幼儿逐渐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激发幼儿初步的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的情感。

4.引导幼儿积极地同他人交往,并培养幼儿合作、交往、分享、谦让等方面的基本社会技能。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使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初步产生对集体的关心、喜欢之情。

6.初步培养幼儿的诚挚、勇敢、守纪律等基本品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社会环境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家庭、幼儿园,初步认识主要的生活机构和设施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主要自然景观,初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名称。

4.引导幼儿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初步了解我国几个主要的民族及几个主要的风景名胜区。

激发幼儿初步的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和重大的社会事件。

6.使幼儿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激发幼儿爱和平的情感。

(三)社会行为规范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并初步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公共交通规则。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各种学习活动的规则。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6.引导幼儿初步懂得要保护环境。

7.引导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劳动的情感。

8.引导幼儿初步懂得正确与错误,激发幼儿初步的是非感、爱憎感。

(四)社会文化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文化。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和民间节日等。

3.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发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三、阶段目标

(一)小班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分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初步学会自我保护。

2.使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

3.引导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中的同伴和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初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4.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与他人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使幼儿初步学会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见了老师和长辈会鞠躬、问好。

6.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7.使幼儿初步懂得最主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8.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初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9.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

10.使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11.教育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时不争夺或独占玩具。

中班二()

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异同。

1.

2.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3.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初步懂得不侵犯同

伴的道理。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社区设施,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最初步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与同伴或成人交往时,学习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学会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鼓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学会克服困难;鼓励幼儿坚持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

10.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评价自己与同伴,并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11.引导幼儿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晶。

(三)大班

1.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成人为此付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及其他长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初步懂得应为幼儿园做有益的事;培养幼儿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引导幼儿主动、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5.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关心中班和小班的小朋友。

6.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初步了解各社会机构成员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尊敬、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7.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物产,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8.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引发幼儿爱好和平的情感。

9.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初步懂得应向好的榜样学习,激发幼儿初步的爱憎感。

10.使幼儿能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初步学会以规则的要求对照自已或他人的行为;使幼儿喜欢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初步懂得爱惜劳动成果,爱惜公物。

1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的初步意识。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艺术精晶,培养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教育内容

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

1.自己

自己的姓名、性别及年龄;眼睛、耳朵的作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在家里及在幼儿园的不同活动;不说谎,不怕困难,遵守规则,说话算数。

2.同伴及同伴交往

同伴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同伴的外貌特征;同伴的爱好;同伴的优点和缺点;与同伴愉快地从事共同的活动;与同伴友好地讨论和商量事情;同伴间轮流游戏、阅读、玩玩具;同伴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关心有困难的同伴或比自己小的同伴;能用礼貌的语言与同伴交谈,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话;与同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会讲道理,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会帮助同伴改正缺点。

3.集体

自己所在的小组、班级及幼儿园的名称;小组成员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小组长及值日生的姓名及职责;小组经常进行的集体活动;自己小组的优点和不足;班级的环境特点;幼儿园的环境特点;幼儿园其他班级的名称;幼儿园里工作人员的称呼以及他(她)们的活动。

(二)社会环境

1.家庭

家庭的住址、电话;有关自我安全保护的知识;家里主要的生活用品、娱乐工具和学习用品;家庭成员与自己、邻里的关系。

2.幼儿园

幼儿园的名称、地址;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集体活动的基本规范;自己的班级和小组,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

3.社区

社会主要机构(如银行、商店、邮局、政府部门、消防站、体育馆文化站、图书馆、农贸市场、学校、敬老院等)的名称、工作人员、主要活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社区的交通设施,包括码头、桥梁、车站等。

4.行政区划

所在省(市)、区(县)、街道(乡、镇)、街(村)的名称,家庭和幼儿园的门牌号。

5.祖国

国名、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我国的人种特征;主要的民族,如汉、藏、蒙、维吾尔、回、满族等;一些主要的风景名胜,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一些主要的特产,如茶叶、文房四宝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等。

6.世界知识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有关世界和平的最粗浅的知识。

7.重大节日和重大社会事件

知道一些重大节日的名称、时间、意义及庆祝方式,如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以及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及其影响,如抗洪救灾,大型运动会等。

(三)社会行为规范

1.公共规则

公共惜物规则,如爱护公共财物、节约粮食和水电、保护植物、动物及环境等;公共卫生规则,如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等;公共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看红绿灯等。

2.集体规则

集体活动的一般规则,如服从集体意见、遵守集体指令、愿为集体服务等;学校活动规则,如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会同他人合作、勇于发表意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3.交往规则

使用礼貌用语;对老师、长辈行鞠躬礼;礼貌待客,礼貌做客;注意倾听他人说话,不无故打断他人说话,会合作和谦让。

4.甚本道德准则

知道别人的和集体的东西不能占为已有;能分清是非;诚实、守信;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四)社会文化

1.社区人文景观

所在社区著名人文景观的名称、特征及有关的故事、传说。

.民间节日2

一些重要的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名称、时间、主要特点。

3.民间艺术

本地的一些主要工艺品,它们的名称、用材及简单的制作方法;本地的一些天然工艺品;本地主要的地方剧种及其韵调;一些健康有益的民间歌谣、故事等。

4.文化精品

本民族的文字,中国书法;我国的1~2个主要剧种;有关中国民乐、国画等方面的最基础知识。

5.世界文化

世界主要著名文化胜地,如敦煌莫高窟、金字塔、凡尔赛宫等;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艺术形式,如油画、雕塑等;世界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等。

以上四方面内容,大部分被系统组织在社会教育课程中,也有一部分渗透在语言、音乐、美术等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