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118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docx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课件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教师邢华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三、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

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四.实验现象:

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的细胞,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细胞小,视野明亮,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少,细胞较大,视野较暗。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教师邢华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

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四、仪器、试剂

1.仪器:

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

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

苹果:

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研磨成浆:

加石英砂,加5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过滤:

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

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

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

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斐林试剂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③在鉴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还能用其他那些鉴定方法?

学生回答:

还可以用斑氏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及糖尿试纸据糖的由少到多产生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二)、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

制片

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

去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结论:

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脂肪的鉴定实验:

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②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③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

1、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结论: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g/ml的NaOH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g/ml的CuSO4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六、实验现象:

1、还原糖的鉴定: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3、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紫色反应

4、淀粉的鉴定:

呈现蓝色。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师邢华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目的:

证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实验器材

1.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根尖细胞,蛙或蟾蜍的血细胞,果肉细胞。

2.用具 400mL烧杯,250mL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及配制方法

(1)试剂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

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A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

 

(2)染色剂的配制

①染色剂A液的两种配制方法

第一种方法:

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第二种方法:

取甲基绿2g溶于98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5g溶于95mL蒸馏水中。

取6mL甲基绿溶液和2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②染色剂B液的配制方法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

先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备用;再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备用。

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稀释的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

四、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1.取材

①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

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

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

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六、实验现象

可在高倍镜下看到被染成红色的细胞质和染成绿色的细胞核。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教师邢华

一、实验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半透性

二、实验材料:

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三、实验用具:

蒸馏水、试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用试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并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四、实验现象:

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师邢华

一、实验目的: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特点。

二、实验器材:

新鲜的藓类叶片(或菠菜叶、黑藻叶等),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

C,使其充分溶解)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三.实验步骤

取材

制片

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体验(描述、评价)

四.实验现象:

1、可在高倍镜下看到许多绿色的椭球形的叶绿体,随细胞质在进行缓慢的流动。

2、可看到活细胞中看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几乎无色。

高倍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般地讲,在低倍镜下调节清晰后,可直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但若高倍镜不是原配的,则应先稍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后再换高倍镜,然后下降镜筒进必须从一侧注视物镜下降到一定距离。

换高倍镜后因镜头与装片间的距离很小,切记不可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以防损坏镜头与或装片。

应该一面从目镜里观察,一面逆时针方向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清晰为止。

在高倍镜下若要换装片,必须升高镜筒后才能进行。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师邢华

一、实验目的:

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二、实验原理:

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扩散。

三、实验器材: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洋葱根尖、菠菜叶、水绵、干燥的红枫叶;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0.5g/ml的蔗糖溶液;清水;0.9%NaCL溶液;酒精、显微镜。

1、应选择哪些材料进行实验呢?

启发学生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讨论如下问题:

(1)材料选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材料选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还是洋葱根尖?

(3)材料选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还是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创设比较:

如部分同学做活细胞、部分做死的表皮;部分同学做根尖分生区细胞、部分做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部分同学做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部分同学做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在比较中得出本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是:

(1)材料必须是完整的活细胞。

(2)材料必须是成熟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中才有较大的液泡。

(3)材料选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液中带有色素,最好带红色或紫色的花青素。

并分析白色的材料有何缺点。

2、用什么试剂可以达到细胞失水、吸水的效果?

学生分析得出:

蔗糖溶液,清水

老师强调:

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用哪种浓度蔗糖溶液最好?

引导学生回忆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通过设计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对照实验来探究确定0.3g/ml的蔗糖溶液最好。

3、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并得出:

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的对象是什么?

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讨论得出: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老师介绍自身对照实验:

自身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设计目的: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究,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学生设计实验

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指导学生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6、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两个学生一组,分28个小组进行实验

强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取材的厚薄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让学生比较,再探究!

表皮撕取太薄,容易撕破液泡,色素外溢,只能观察到细胞壁,无法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表皮撕取太厚,细胞层数重叠,不方便观察,并且分离试剂渗入到细胞中需要较长时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速度慢。

只有表皮细胞撕得恰如其分,实验效果才能既好又快。

因此在撕取表皮时可以多取几次,选择较好的一块进行观察。

(2)“引流法”时不要移动装片。

用引流的方法,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或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三次。

在引流的过程中移动了装片就会影响到对特定细胞的观察。

(3)在观察时选择低倍镜即可。

观察时要善于移动装片,选择材料中只有一层细胞又带色素的部位进行观察。

(4)观察的对象。

主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位置

7、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8、表达交流

组织学生组间交流,体验实验成败。

将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并解决个别质疑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内化。

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常会受到时空的限制。

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加强课后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学实验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有着更大的作用。

布置课外作业: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教师邢华

一、学习目标

学习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知道酶在什么部位获得;能用科学术语表达生物现象,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个实验需要你尝试着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同时试着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

二、观察与思考

生活中因外伤造成伤口时,可以用双氧水进行消毒,你知道什么是双氧水吗?

它就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看起来像水一样无色透明,当你把它涂在伤口上时会出现白色的泡沫,这些白色的泡沫就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Fe3+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得无机催化剂,动物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谁的催化效率更高呢?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交流、讨论(对猜想与假设进行交流讨论)

三、设计与交流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仪器和药品),列出具体实验步骤,设计自己或小组的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案

◆我的设计②实验器材(仪器与药品)

③实验步骤

①实验方案

◆小组设计②实验器材(仪器与药品)

③实验步骤

四、实验解析

(一)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将。

温馨提示:

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主要实验材料:

①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②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③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④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三)方法与步骤(按下表添加试剂)

步骤

试管编号

1

2

3

4

H2O2溶液

2ml

2ml

2ml

2ml

温度

常温

90℃

常温

常温

FeCl3溶液

-

-

2滴

-

肝脏研磨液

-

-

-

2滴

气泡释放量

卫生香燃烧

(四)注意事项

1.H2O2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用量筒量取H2O2溶液时请小心,切勿将H2O2溅在皮肤上或者衣服上,一旦发生要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

2.实验过程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者同学,以免反应太剧烈,气泡冲出试管冒到脸上产生危险。

3.由于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所以使用的动物肝脏必须新鲜,此为实验成功之关键。

4.不要使用滴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以免互相干扰。

5.向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尽量往下,直到接近液面,但不要插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五)实验变量分析

在本实验中,H2O2溶液的浓度,使用剂量,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等为无关变量。

五、实验结论及分析

1.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的比较

试管编号

反应条件

预期实验现象

实际观察到的现象

误差分析

1

2

3

4

2.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马铃薯或胡萝卜的块茎可以吗?

(2)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3)在细胞内,可以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因素

教师邢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酶的概念和本质;

说明酶的特性,举例说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举例说出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有关酶的最新发展

(二)能力目标:

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通过对日常生物现象的讨论,发展主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

通过设计方案的讨论交流和评价,发展思辨、交流和评价能力;

通过小组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操作,并尝试改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

乐于观察生命现象并主动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探究未知事物;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

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形成客观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二、教学过程设计

原理:

酶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活性也会增强;当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活性反而下降。

1、取三支试管标号1、2、3,分别注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将三支试管依次放入冰块、60ºC热水和沸水中,放置5分钟。

2、另取三支试管标号4、5、6,同时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溶液,依次置于冰块、60ºC热水和沸水中放置5分钟。

3、将4、5、6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依次加入相同温度的淀粉溶液试管中,放置5分钟。

4、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碘液,观察试管内的溶液颜色变化。

预测结果:

4号试管溶液呈现蓝色,5号试管溶液无蓝色,6号试管溶液呈现蓝色。

※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行吗?

※改用斐林试剂检测因变量可行吗?

 

原理:

酶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PH,一定范围内随PH升高,酶的催化活性也会增强;当超过最适PH后,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活性反而下降。

1、取3支试管标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2、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PH为2,7,10的缓冲溶液

3、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过氧化氢溶液

4、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

C温水中5分钟

5、观察三支试管中的气泡情况

※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可行吗?

※实验中2、3步骤可否颠倒?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师邢华

一.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

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用具

材料: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的绿叶)。

无水乙醇,层析液,SiO2、CaCO3

用具:

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小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盖,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绒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铅笔

四.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

用天平称取5g的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向研钵中加入少许SiO2、CaCO3,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过滤: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绒布)中进行过滤。

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细线。

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烧杯口。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几分钟以后,打开培养皿盖,取出滤纸条,干燥后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6.观察结果分析结果:

 

五、实验现象:

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

叶绿素a(蓝绿色);

最窄:

叶绿素b(黄绿色);

相邻色素带最近: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

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教师邢华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也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册书中典型的引导式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学会模拟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通过模拟探究过程的进行,体验细胞必须要保持一定的体积,并认同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停止生长,细胞进入分裂增殖。

同时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思维品质,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次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观察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生活中吹气球的时候,气球的体积在缓慢增大,能一直增大么?

同理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体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无限增大么?

(二)猜想与假设

气球吹到一定程度是,橡胶的膨胀系数达到最大时,可能就会爆裂。

细胞也一样可能有同样的遭遇,或许不增大,停止生长,或许进入下一次分裂,也可能萎缩。

假设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

(三)交流、讨论

可以分组实验,在实验室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无限增大?

也可以构建细胞模型,来验证细胞生长状况,以及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三、设计与交流

①实验方案:

用含有酚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