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625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docx

专题九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6-2017学年度?

?

?

学校12月月考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6上海卷.23)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

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

2.(2016海南卷.23)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A.先天性愚型B.原发性高血压C.猫叫综合征D.苯丙酮尿症

3.(2016海南卷.24)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

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D.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4.(2016海南卷.2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5.(2016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6.(2016江苏卷.14)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7.(201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0

突变型

不能

100

注P:

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8.(2016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9.(2016届江西上栗高三第五次周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

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

10.(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十次适应性理综生物卷)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

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基因型为Aaa子代的概率为1/9

11.(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一只XXY的白眼果蝇。

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该白眼果蝇能够形成4种精子,比例为1:

1:

1:

1

C.母本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D.该变异一定是发生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12.(2016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下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某植物根尖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基因,数字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的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D.该细胞分裂时A与a、B与b、C与c会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13.(2016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摩尔根用白眼雌果蝇(XaXa)和红眼熊果蝇(XAY)进行杂交,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

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雌果蝇。

下表是果蝇性染色体和性别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Y

XX

XXX

XXY

XO

XYY

果蝇性别

雌性

雄性

超雌性(死亡)

雌性

雌性

雌性

A.亲代白眼雌蝇发生了基因突变,后代产生了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雌果蝇

B.亲代红眼熊果蝇X染色体上的红眼基因丢失造成的

C.亲代雌果蝇的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开造成的

D.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进行验证

14.(2016届海南省海口第一中学高三高考模拟(三)生物试卷)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5.(2016届海南省海口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图示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16.(2016届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下图表示某种组织细胞癌变过程与相关基因突变的关系,结合癌变的原理以及特点判断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见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本质原因是一系列基因突变的结果

B.若第1处突变使原癌基因激活,2-4处的突变可能导致抑癌基因激活

C.恶性细胞不仅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其生理功能也不同于正常细胞

D.导致癌变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并且具有随机性

17.(2016届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已知控制卵色的B基因(黑色)对b基因(白色)为显性。

雄性(ZZ)家蚕利用饲料效率高,茧丝质量好,但是在卵期很难分辨雌雄,育种工作者经过下图过程获得新品种丙,实现了通过卵色直接分辨雌雄。

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经①处理形成乙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

B.由乙发育的成熟个体能产生2种卵细胞

C.丙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全部为黑色

D.丙与bb雄蚕交配后所产白色卵发育的为雄蚕

18.(2016年湖北沙市中学、沙市五中高考仿真模拟联考生物试卷)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由于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以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

19.(2016届江苏淮安高三5月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卷)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方法直接利用卵细胞培育具有新性状的二倍体金鱼,其中有一关键步骤:

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种育种的原理都是诱变育种

B.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如果方法一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

D.方法二产生杂合体原因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

20.(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5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

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

A.线粒体DNA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容易诱发突变

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容易保留下来

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

21.(2016届天津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叙述正确的是

A.某DNA分子中丢失1个基因,则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细胞分裂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其它分裂时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C.二倍体水稻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较小

D.无子西瓜及无子番茄的培育过程中都有生长素参与

22.(2016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理综生物试卷)CFTR基因编码跨膜蛋白(CFTR蛋白冤,CFTR基因发生突变,使CFTR蛋白缺少第508位的氨基酸,导致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肺功能受损袁引起囊性纤维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FTR基因缺失1个碱基对使mRNA少一个密码子

B.CFTR基因突变后袁该DNA片段不再具有遗传效应

C.该基因突变前后分别以不同模板链控制合成CFTR

D.翻译时,核糖体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时终止

23.(2016届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生物试卷)将某生物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相差悬殊的两个区域A和B中,若干年后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A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80%,Ss=18%,ss=20%;B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2%,Ss=8%,ss=90%;下列基因频率结果错误的是

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A地s基因的频率为11%

C.B地S基因的频率为6%D.B地s基因的频率为89%

24.(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卷)可遗传变异有三种类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关于这三种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可遗传变异产生的变异个体都是可育的

B、黑藻和颤藻都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

C、利用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可遗传变异的三种类型都可能发生

D、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部分重复

25.(2016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冲刺(3)生物试卷)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B.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

26.(2016届江苏省四校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卷)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27.(2016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显性基因

B.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结构一定不同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一定不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8.(2016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C.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方向

29.(2016届江西上栗高三第五次周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

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30.(2016届海南中学高三第九次月考生物试卷)人类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人群中发现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正常男性中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B.XX男性可能是亲代产生精子过程中Y染色体片段转移到X染色体上所致

C.XY女性可能是SRY基因突变或Y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D.XO女性可能是父方或母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二、综合题

31.(2016新课标Ⅲ卷.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32.(2016北京卷.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_。

33.(2016上海卷.一)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9分)

图11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

图12显示其中的S鸟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

31.图1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的鸟_______多样性减小。

32.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现型,当S鸟迁至Y岛后,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1%,Y岛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

估算Y岛S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

3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鸟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________。

34.据图12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

A.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

B.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

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

D.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

35.除自然因素外,影响鸟类群体数量的人为因素有______(多选)。

A.栖息地开发B.烈性病毒的出现C.栖息地污染D.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

34.(2016届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模拟理综生物试卷)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

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AA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说明生物性状受________共同控制。

单独种植一株浅绿色成熟植株上结出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2)一批浅绿色植株,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再随机交配得到F3,那么在F3代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

(3)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如右图)中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p。

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且胚囊中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有人推测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你认为他的推测正确?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F1___________,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位于p上,基因a位于q上。

35.(2016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冲刺(3)生物试卷)野生型果蝇(全为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

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

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如下图乙所示(I为XY同源区段,Ⅱ为X特有区段,Ⅲ为Y特有区段)。

请据图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F2中,能直接反应基因型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

(2)与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相比,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有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乙中,Ⅲ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4)若F2中的圆眼:

棒眼=3:

1,且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既可能位于I区段,也可能位于Ⅱ区段。

请从野生型、F1和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来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即可确定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应位置。

其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蝇。

②用该果蝇与___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个体出现。

参考答案

1.D

【解析】①中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dc基因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染色体上基因组成的不同判断染色体变异的种类。

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观察变异类型①和②和原类型的不同,区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不同。

2.A

【解析】先天性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

(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

(5)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主要手段。

(6)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D

【解析】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亲代,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为0。

【考点定位】遗传病

【名师点睛】速判遗传病的方法

4.

【解析】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碱基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1)确定突变的形式:

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

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有一个碱基存在差异,则该碱基所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就为替换的碱基。

5.C

【解析】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生物进化、生殖隔离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变异和进化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示理解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抗药靶位点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杀虫剂作用后的结果,杀虫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可根据两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6.B

【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常;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

【考点定位】缺失,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据图正确判断出染色体缺失、倒位,同时理解缺失和倒位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染色体倒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