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626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docx

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

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各类型复习题

00绪论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 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

2.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3.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4.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 

5.“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

6.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 美国

7.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

8.“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

10.汉斯用的研究方法:

因素分析法

11.汉斯代表作:

《比较教育:

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12.诺亚与埃克斯坦的代表作:

 《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13.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 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14.学前比较教育的三个特征:

  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

15.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 跨学科性   

16.“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这是贝雷迪的观点。

17.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整体研究 

18.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

19.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现场研究法  

20.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

21.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

22.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纵向比较

23.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

 

【浙江试题】

24.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一书中,对波斯和希腊教育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25.“比较教育是外国教育史向现在的延伸。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26.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当代学前教育

27.“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这是康德尔观点

28.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法

29.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

30.首次在大学里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国家是美国

31.汉斯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因素分析法        

32.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称为问题研究

33.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称为局部研究

34.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称为参观访问法

35.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称为总体比较

 

二,名词解释:

1.朱利安(P2):

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

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

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02全国 2004年10月试题】

2.康德尔(P4):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

代表作:

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

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       

3.学前比较教育(P13):

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

4.区域研究 (P21):

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01全国 2003年10月试题】

5.整体研究  (P21):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教育现状,又追溯历史根源,展望发展前景。

【05全国 2006年1月试题】

6.局部研究 (P21):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如对日本幼儿园教学大纲的研究。

7.问题研究 (P22):

对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

按比较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8.专题比较 (P22)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如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始。

【03全国 2005年1月试题】

9.总体比较 (P22):

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治;探索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二,简答题:

1.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P13-14,P23-24)

1.研究目的:

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2.研究对象:

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时间来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

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3.研究方法:

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

2.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P19-21)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学前教育自身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研究时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其关系。

1.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

研究必须适当追溯历史,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1.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判读问题。

实践原则:

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学分析;二是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

外国的新的学前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

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

三,论述题

1.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09全国 2008年10月论述题,11分】(P16-19)

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通过探讨教深层次的学前教育规律等问题,掌握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1.吸取国外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作为改革学前教育的工具,学前比较教育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优化的理想的教育选择。

改革和创新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永恒理念,通过比较作出选择,是学前比较教育的当然职能。

1.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的方法本身就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使用比较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作出研究判断,学会用哲学的、逻辑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熟悉并掌握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培养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的科研工作打下最初比较教育的基础。

1.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如今比较教育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一己之利,很多比较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问题和教育方面国际关系研究,都以促进世界和平,谋求人类未来福祉为主要目的。

      在现代性和国际化的全球背景下,比较教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生命力就在于:

通过教育的比较研究,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提供另类思想。

(每点一分,展开后每点酌情给1至2分)

 

1.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06全国 2006年10月简答题,5分】(P22-24)

1.调查法。

参观访问法:

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

现场研究法:

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长期观察研究。

问卷法:

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

1.文献法:

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

要注意材料的客观性(真实可靠)、代表性(选择典型)和充足性(丰富多彩)。

1.比较法。

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2.分析法。

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对材料分析,由表及里,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

 

 

 

 

 

 

 

 

01英国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 1816年,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的是欧文.英国第一个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欧文

 2. 对英国的幼儿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怀尔德斯平

3.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

 4. 在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法律文件是《费舍法案》

 5.《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又称《哈多报告》

6.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的文件是《普洛登报告》 

 7. 在英国,下列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日托中心B.游戏小组C.幼儿班D.亲子小组

8 在英国,下列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

A.社区中心婴儿室                    B.日托中心   C.幼儿学校                 D.儿童保育中心

 9. 在英国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1∶10   

10.在英国的日间托儿所中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成人和儿童比例为1∶4 

11.英国多数想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的考试  

12.英国家庭开端计划的创立人是哈里森

13.英国的幼儿教育通常指7岁前的儿童教育

14.在英国,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学前教育通常指5岁前的儿童教育

15. 在英国,儿童看护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是临时保姆

 

【浙江试题】

16.1820年在伦敦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怀尔德斯平 

17.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

 

二,名词解释:

   1.《费舍法案》[05全国2006年01月]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2.《哈多报告》[03全国2005年01月]

            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

   3.《普洛登报告书》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

    4.《教育白皮书》

           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提出要扩大学前幼儿教育。

要在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

5.幼儿凭证计划[06全国2006年10月][07全国2007年01月]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品质的学前教育。

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公立、私立或民办的学校。

其局限性为不能帮助4岁以下儿童。

 

三,简答题

1.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举办机构和类型。

[10全国2009年01月][02全国2004年10月](P29)

  

(1)社会福利部门举办:

托儿所、日托中心、社区中心婴儿室。

  

(2)教育部门举办:

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小学附设托儿所。

  (3)卫生保健部门举办:

日托中心、游戏小组。

  (4)私人或团体举办:

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

 

2.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概况评述(P32-33)

         

(1)英国大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

         

(2)课程目标是:

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3)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4)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

英语、数学、科学

          (5)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

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3.简述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

[09全国2008年10月](P33-35)

   

(1)教师。

凡年满18岁的青年人,有两门功课成绩达到A级以上已就业人士或将要就业的成人有三种途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最普遍的是:

经过任何学科3年学位学习,再加1-2年的本科学位后的教师就业教育资格证书学习。

二,大学4年教育学本科学习。

三,3年教师证书学习班学习。

大多数人选择教育硕士课程后,作为实习生工作一年,才能取得教师资格。

          

(2)托儿所保姆。

              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举行的考试以获得资格。

              托儿所保姆训练课程强调实践,占40%时间。

              训练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工商硕士课程。

         (3)英国师资培训手段先进,除教师口头讲述外,还广泛采用电化教学。

重视实践。

 

4.英国学前家长参与与家长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P35-37)

   

(1)最广泛形式:

学前游戏组运动。

家长参与儿童游戏小组,使其更好地了解、满足儿童的需要。

    

(2)1976年建立的旨在帮助家庭自助的组织:

斯寇普。

它为有学前儿童的家长建立邻里间的联系,互相帮助;鼓励母亲们倾诉喜悦和忧愁,自己解决问题。

    (3)1951年建立的寇普,作为家庭经验指导中心,交给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

     (4)家庭为基础的方案,是家长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

最成功的是:

雷卡斯特家庭开端计划,1974年由哈里森创立。

志愿者是家长。

            总之,所有家长教育项目的目标都集中于帮助家长建立自信,相信自己在孩子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5)3岁以下,“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

包括将要第一次做母亲的人、祖父母等任何需要帮助的人。

特点是:

孩子的家长或其他找卡孩子的人必须在场。

多数每周聚会一次。

 

 

四,论述题。

1.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利弊。

(P38)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简答题[01全国2003年10月]

  特点:

 

(1)英国幼儿教育仍存在双轨制,一轨为上层子弟开办,目的在于升入预备学校的私立幼儿园;

另一轨是幼儿班和幼儿园。

       

(2)一般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领导下的日常活动,如唱歌跳舞、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教育幼儿。

        (3)非常重视优良的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训练以及身体发育,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培养。

        (4)英国幼师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5)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

      弊端(问题):

              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家长参与的意义,也没有为有关活动指定相应计划。

有一些家庭仅仅处于成人自己的血药,如他们到家长室只是为了和咖啡。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简答题)[10全国2003年10月]

 

2.英国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P38-43)

 

(1)保育教育

          状况:

英国政府的态度是:

有入学前儿童的母亲,最好待在家中。

目前的教育制度只能为44%的3-4岁的儿童服务,但母亲需要更长的看护时间。

由社会服务部门赞助的州立日间看护所只能为1.8%的出生到5岁的儿童服务。

          趋势:

对私立看护所得需要正在增加。

为5岁以下儿童的服务最近呈现出更为综合的趋势,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服务。

 

(2)幼儿学校的发展趋势。

          幼儿学校和小学低年级呈现出合并的趋势。

人们试图以保育中心的形式将教育和保育结合在一起。

它们提供全年服务,家长也积极参与其活动

 (3)   学前游戏小组,已成为英国学前教育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公立机构一样,为儿童提供廉价的、灵活的服务,使家长可有真正的选择。

  

 

 

 

 

 

 

 

 

 

 

 

 

 

 

 

 

 

02法国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

2.柯夏创办了法国第一所日间看护中心

3.凯果玛是法国.“母育学校”的先驱

4.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的时间是1881年 

5.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方法传入法国,这主要归功于别劳夫人

6.19世纪中叶,法国倡导并推行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领导人是别劳夫人

7.法国学前教育的幼教机构除承担教育、保育功能外,还承担诊断和治疗功能 

8幼教机构承担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并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的国家是法国

9.法国母育学校中的“适应班”不招收(   ) A.生理有障碍的儿童 B.发展中暂时遇到困难的儿童

C.智力超常的儿童   D.与他人关系上表现困难的儿童

10.  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一目标是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11. 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三目标是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

12.法国母育学校的活动:

体育活动、艺术与审美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和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

13. 1990年前,培养法国母育学校教师的机构是省立师范学校     

14. 把学前教育师资和小学师资培养统一起来的国家是法国 

 

【浙江试题】

15.凯果玛具体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成为

母育学校                                                

16.法国母育学校与小学幼儿班招收的儿童年龄为2~6岁

 

其他可能的选择点:

17.1835年,《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开端。

18.1836年,布雷文件,标志法国日间看护中心性质由面向平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事业。

19.1844年,马尔波设立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

20.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

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

21.1975年《阿比改革法》、1989年《教育方针法》、1990年《教育法案实施条例》中都提出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二,名词解释

1.▲编织学校[08全国2007年10月](P44)

     1770年,法国奥柏林创立。

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

训练课程有:

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2. 凯果玛(P45)

是法国“母育学校”的先驱,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3.母育学校(P45-46)

      1881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统一为“母育学校”。

以“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

招收2-6岁儿童,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保育内容包括:

道德教育的初步原理、语言训练等。

教学方法强调利用实物。

三,简答题

1.法国近代学期教育制度的建立=1881年政令在法国学前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P46)

  

(1) 它统一了各种幼教机构的名称,将母语学校纳入公共教育系统,使其目的由慈善性质的看护机构变为看管加照顾的国民教育机构。

  

(2) 以年龄编班取代封建色彩的性别分班,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教育。

        1881年政令,意味着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

2.法国母育学校课程的具体目标与内容。

[04全国2005年10月](P51)

      总目标:

在于使儿童的各种可能性得以发展,以便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人格,并且为他们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最佳机会。

具体目标有三个方面:

⑴第一目标是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⑵第二目标:

使儿童社会化

⑶第三目标:

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

3.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功能及管理体制述评(P49-51)

 

(1)类型:

母育学校和小学幼儿班。

招收2-6岁儿童。

 

(2)智能:

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

 (3)管理体制:

归教育部学校学校司管辖。

4.战后法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P47-49)

   

(1)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

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强调须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

其原则影响战后几十年法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2)1969年,“三分段教育法”(三分制教学):

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启蒙知识科(历史、地理等)和体育。

克服分科教学的绝对性,使各科有机联系,使儿童统一、协调和整体地去认识世界。

   (3)1989年,《教育方针法》强调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四重作用:

启蒙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作用。

   (4)20世纪90年代,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阶段”。

其意义: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幼小衔接,并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5.法国幼师培训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