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0743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教案

课外文言文复习

课题

课外文言文复习

课型

复习课

课时数:

12课时

使用者

初三语文组

课时序数

55--56课时

学目标

1.理解常用的实词、虚词;

2.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3.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

重点

1.解释“尝”“大”“具晓”“谄”“啮”“薪”等词语

2.翻译重点的句子。

难点

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对文章中人物的评价

学习过程

旁注与补充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

“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叩头谢曰: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作用。

(1)欲杖之

(2)具晓所言

(3)叩头谢曰

(4)大要教咸谄

 

2翻译下列句子

(1)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2)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3.评价一下陈万年的做法。

《芒山盗》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

盗对母曰:

“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

“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

”呜呼!

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因告刑者

(3)以至不检

(4)夫语“教子婴孩”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夫语“

教子婴孩”,不虚也

 

 

3.《芒山盗》这则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勤训》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莫尚乎勤

(2)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且惜寸阴

(4)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2.翻译句子

(1)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2)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3.文中表明了什么观点?

 

4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用意何在?

 

《王质独饯范仲淹》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若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范文正公贬饶州

(2)朝廷方治朋党

(3)独扶病饯于国门

(4)若为范公党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2)若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2.简要评价王质这个人。

 

《何岳得金

不昧》

秀才何岳,号畏斋。

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

“俟他日来取。

”去数

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1.解释下列词语

(1)何利此数金乎

(2)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3)因托以寄去

(4)俟他日来取

2.翻译下列句子

(1)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3.结合社会现实,你是如何看待何岳这一拾金不昧的行为的?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君将何之?

”汤曰:

“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

“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

“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解释下

词语

(1)彭氏之子御

(2)则耳加聪

(3)彼受赐

(4)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2.翻译句子

(1)君将何之

(2)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3.这则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国君商汤?

 

《杜子谏楚庄王》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

“王之伐越何也?

”曰:

“政乱兵弱。

”杜子曰:

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硚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杜子谏曰

(2)臣愚患之

(3)智之

如目

(4)自见之谓明

2.翻译句子

(1)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3.杜子用什么方法说服楚庄王不攻打越国的?

 

4.这则故事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

而不止。

  晏子见,公曰: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

“君使服之于内,

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

“善!

”使内勿服。

不逾月而国莫之服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国人尽服之

(2)裂其衣、断其带

(3)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4)不逾月

2.翻译句子

(1)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2)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3.本文可以看出灵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满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况生马乎

(4)于是不满期年

2.翻译句子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于是不满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头?

 

《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

“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

“臣能呼。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

“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对曰:

“无有。

”公孙龙曰:

“与之弟子籍!

”后数日,往说燕王。

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衣褐带索

(2)公孙龙顾谓弟子

(3)故有能呼者

(4)往说燕王

2.翻译句子

(1)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2)与之弟子籍

3.公孙龙接受了善呼者,分别从二人身上谈谈给你的启示。

 

《皇后谏太宗》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

“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

“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恒于宫中养饲

(2)无病而暴死

(3)皇后庶事相启沃

2.翻译句子

(1)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

(2)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3.皇后引述晏子的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皇后为什么不直接劝太宗不要杀人?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

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

可食乎?

”曰:

“可。

”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1.解释加点的词

(1)因夺而食之

(2)中射之士使人说王

(3)而明人之欺王

(4)是客欺王

2.翻译句子

(1)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3.从文中可以看出中射之士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真假魏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解释加点的字

(1)不足雄远国

(2)令间谍问曰

(3)魏王雅望非常

(4)魏武闻之

2.翻译句子

(1)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2)魏王雅望非常

3.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曰:

“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居无几何,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客有过主人者

(2)曲其突

(3)不弗牛酒

(4)乡使听客之言

2.翻译句子

(1)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且有火患

(2)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两点)

 

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短文,

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并校正答案。

答案:

解词

(1)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棍打

(2)具同俱:

全部,、都

(3)认错,道歉

(4)谄媚

翻译句子

1.召唤他的儿子陈咸到床前教育训诫

2.(我)都知道你所要说的话,大都叫我如何讨好献媚的

 

3.我觉得陈万年做得不对。

首先教育的内容不对:

应该教育儿子如何做一个正派的人

教育的方法不对:

说教时间太长,说教和受教育者都身心疲惫;应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出让他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巩固这篇短文的相关知识,理解记忆。

 

学生通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

出示答案

1.

(1)吮吸

(2)于是

(3)约束、检点

(4)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

 

(1)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母亲看见了却非常高兴,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了今天的下场。

(2)俗话说:

“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开始”,(这一点)也不假。

 

3.从儿子的角度:

“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人的欲望是一点点膨胀的,“积小错,酿大祸”就是这个道理。

从母亲的角度:

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要从有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学生对知识识记,巩固。

 

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短文,

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并校正答案。

(1)超出

(2)计划、打算

(3)尚且

(4)何况

 

(1)这些话虽然说的浅近,但是意义却深远。

(2)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治生之道,莫尙乎勤

 

用他们的具体事例来劝解别人要珍惜时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巩固这篇短文。

学生通

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

出示答案

(1)降职或远调

(2)正要

(3)带着病

(4)如果

(1)侍制王质独自带着病到国门外(为范仲淹)送行。

(2)如果能够成为范公的同伙,您赏赐给我王质的太厚重了。

 

王质正直坦荡,光明磊落,不随波逐流。

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短文,

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并校正答案。

1.

(1)以……为利

(2)曾经

(3)于是

(4)等到

(1)我拾到银子而别人都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

(2)(对那个官员)寄存了多年的金子,却一点也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超过普通人太远了。

3.学生可以结合社会现实从正面来谈即可。

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短文,

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

讲解并校正答案。

 

1.

(1)驾车

(2)听觉灵敏

(3)恩赐(4)说通悦,喜欢

 

(1)您要到哪去

(2)伊尹,是天下出身贫贱的人

 

3.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等

 

学生修正答案并理解识记。

 

学生通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

出示

答案

(1)下对上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2)担心

(3)见识

(4)明智

 

(1)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米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2)因此,认识的困难不是难在认识别人,二是难在看清自己。

3.比喻、说理、摆事实,分析楚国的弱势,让楚王清晰的认识楚国的形式。

4.知人易,知己难,真正的明智是有自知之明。

学生结合自己的作业改正,并识记。

 

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短文,

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并校正答案。

 

(1)穿

(2)撕烂

(2)为什么(4)超过

 

(1)您让在内宫的女子着男装,却在宫外禁止(这种情况)

(2)撕裂衣服,扯断衣带(的事,随处可见,但这种女扮男装的现象)却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

3.虚心纳谏,知错能改

 

学生通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

 

共同归纳确定答案

(1)派遣

(2)白白浪费

(3)何况(4)一年

 

(1)我要的是活马,怎么为了一只死马而白白浪费了五百两金子?

(2)此后不满一年,国君得到了好几匹千里马。

 

3.‘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学生修正答案并理解识记

 

学生通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

出示答案

(1)穿

(2)回头看

(2)原来

(4)游说、劝说

 

(1)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要与他交往的

(2)给他弟子的身份

3.公孙龙:

知人善用,充分利用一个人的长处。

善呼者:

要想立足社会,要有一技之长。

 

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短文,

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并校正答案。

(1)平时

(2)突然

(3)浇灌,引申为感染影响

 

(1)让景公因为马的缘故杀人,老百姓知道这件事,一定怨恨我们的国君。

(2)皇后用普通的事来启迪感染我,这很有好处呀。

3.劝诫

太宗不要杀养马的人,依照来老百姓的怨恨,敌人的轻视;担心太宗在气头上不能接

受,达不到劝解的效果。

学生修正答案并理解识记

 

学生通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

出示答案

(1)于是

(2)解释

(3)证明(4)这

 

2.这是我没有罪,罪在进谒的人身上。

 

机智勇敢、临危不惧、机敏应变破除迷信

 

学生自主阅读这篇短文,

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并校正答案。

(1)称雄

(2)暗中打探

(3)高雅(4)听说

2.

(1)他担心自己的形象丑陋,不足以威慑住远方的匈奴,

(2)魏王形象高雅不同凡响

3.相貌不够雄武,但很有气魄,为人

奸诈。

4.真诚坦荡。

要努力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不可虚荣掩饰,弄虚作假。

学生修正答案并理解识记

 

学生通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做相关的练习

教师讲解,确定答案

 

(1)路过

(2)使……弯曲

(3)通“费”,浪费,破费

(4)通“向”从前

 

2

(1)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会有火灾。

(2)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得到恩惠,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

3.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

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教后记:

初中阶段有相当篇幅的文言文,由于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今天的学生距离较远,文中使用大量单音节词,加之句式较特殊,语言大组合规律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均感枯燥无味。

但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它悠久的文化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是我们的瑰宝。

很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教学古文成了我教学的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