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0963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docx

主要行业环境监察指南

 

 

前言

本指南适用全省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实施现场监察工作,供环境监察人员现场执法参考使用,不具强制性。

指南包括造纸、印染、电镀、制革、水泥、火电、铅蓄电池、化工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等行业,简要介绍了上述各个行业的主要工艺、设备等情况,分析了主要产污节点与污染处理工艺,提供了现场监察的要点与检查技巧,给出了有关定性检查和定量测算方法,列举了常见环境违法行为情况等。

另外,本指南所列参考数据为各地区统计数据汇总而成或编写人员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得出,个别地区由于地域、经济、技术等因素,可能会与本指南所列参考数据有所出入。

本指南首次发布,为试行阶段,欢迎各地监察人员对指南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本指南由浙江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组织编写,主要编写人员:

胡晓林、高祥、徐志锋、钱贵龙、汤华、李珊珊、李腾、包崇志、徐京、陈小强、沈贵方、方宏锋、陆雪锋、陶全明、俞建春、金路阳、黄健、冯锋强。

在执行过程中碰到有关疑问,由编写单位负责解答。

 

环境监察主要程序

(试行)

一、监察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和信息,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各类环保标准;辖区内同类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数量、地理位置、基本工艺、生产规模、群众投诉等;拟检查企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评审批文件、“三同时”验收报告和验收意见、排污申报登记表、排污费核定及缴纳通知书,以及现场检查历史记录、环境违法问题处理历史记录等基本环境管理信息。

根据一般企业环保执法的具体任务,环境监察人员应当选择配备必要的装备,主要包括:

记录本及执法文书,通讯器材,全球定位系统,录音、照相、摄像器材,现场采样设备,快速分析设备,便携式电脑等。

二、制定方案

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制定相应监察方案,确定检查重点、步骤、路线等,必要时,邀请专家或其它部门配合监察。

同时,根据本地区企业的特点,采取暗查、突击性检查等。

三、执法人员

现场监察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环境监察人员必须取得环境监察资格证书,检查时出示中国环境监察执法证或浙江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等执法证件,按制定的监察方案进行现场检查。

四、现场监察

1、查看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审批文件、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材料等环保手续情况,重点关注企业环评审批规模、主要工艺和设备、主要污染治理措施等。

2、调阅企业的物耗和能耗相关报表以及生产销售台账、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危险固废处置和转移联单、在线监测数据报表、企业日常环保管理记录、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环保应急预案等相关资料。

3、检查企业生产规模、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是否合理性、卫生防护距离是否符合已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规定要求、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与环评审批是否相符,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各类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雨污分流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偷漏排情况,环保污染应急设施是否完善等。

4、核算企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所收集的材料和现场检查情况,采用产污系数法、物料衡算等方法,估算企业排污量,核查企业有无擅自扩大规模,有无超标或超总量排放。

5、走访车间及周边居民,与车间操作工人进行随机性访谈,了解企业生产概况,寻找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线索,走访周边居民,了解企业环保治理措施是否到位,日常环保管理是否到位,有无对附近居民造成污染。

对检查中发现可能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关键设备、物品、工具、参数等应拍照取证,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应及时取样监测。

五、视情处理

检查中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应进行现场取证,制作相关的调查询问笔录和现场勘验笔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程序,视情进行现场处理或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现场责令改正。

违法事实确凿、情节轻微并有法定依据的,企业违法行为属环境行政处罚简易程序范围的,按照《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属于环境行政处罚一般程序范围的,按照《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一般程序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

六、监察报告

现场监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重点就项目建设情况、环保审批验收手续情况、生产设施运行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查实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所在环境监察机构依法处理。

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职责的,应依法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或处罚;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和时限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七、总结归档

按期总结各类企业环境保护执法情况,注明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等内容,将监察报告及所有的原始记录、材料分类归档备查。

废纸制浆造纸行业监察简要指南

(试行)

第一章行业概况

1.1生产工艺

废纸制浆造纸是指以废纸为原料生产纸浆,再由纸浆生产纸张、纸板,生产工艺主要分制浆工序(车间)和造纸工序(车间)。

造纸浆料分为面浆→衬浆→芯浆→底浆,

制浆工序分为碎纸→除砂→分离→磨浆→筛选→成浆;

造纸工序分为脱水→成形→压榨→烘干→涂布→卷取→包装。

1.2生产设备

主要设备有碎浆机、磨浆机、浓缩机、网辊、烘缸等。

1.3纸品与原辅材料

主要纸类品种有白板纸、牛皮纸、箱板纸、瓦楞纸、生活用纸以及其他用途特种纸等。

主要原辅材料有废纸、碳酸钙、淀粉、各类助剂等。

1.4污染物排放因子

废水污染物排放因子主要有pH、COD、BOD5、SS、NH3-N等。

废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供热锅炉,其排放因子主要有烟尘、SO2、NOX;废纸拆包分解及辅料添加环节产生少量粉尘,一般可自然沉降;烘干及污水处理环节产生的废气一般是无组织排放。

噪声排放主要来自制浆和造纸工段生产设备正常运行时的噪声。

固废污染物主要有制浆工艺产生的废塑料、沉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

1.5污染治理工艺

废水治理:

格栅-斜网收浆-初沉池-气浮池-曝气池-二沉池(或纳管集中统一处理)-出水。

锅炉废气治理:

分脱硫除尘、湿法除尘及大锅炉脱硝等。

固废污染物治理:

废塑料、沉砂、污泥等综合利用、焚烧、填埋。

第二章材料审查

2.1环保手续

环评审批:

审查所有生产线与环评审批意见是否一致,重点关注纸机机型、纸类品种及产能、主要设备型号及参数(如门幅宽度、烘缸数量)等。

竣工验收:

审查新建企业试生产情况、竣工验收文件是否齐全、一致。

排污许可证:

查看年度排污申报表合理性,审查排污许可证排污总量、审批允许总量与实际排放量是否一致。

纳管企业的签订纳管协议情况,及其所规定的排放标准。

2.2产业政策

禁止新、改、扩建低档纸及纸板生产项目。

新建、扩建造纸项目单条生产线起始规模要求达到:

新闻纸年产30万吨、文化用纸年产10万吨、箱纸板和白纸板年产30万吨、其他纸板项目年产10万吨。

2.3环境敏感区

禁止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新建、改建、扩建制浆造纸项目。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制浆造纸项目,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禁止在风景名胜区、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内新建排污口。

2.4卫生防护距离

符合已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

2.5环保管理台账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台账、污泥运输处置台账、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维台账、其他一般固废台账。

第三章现场勘验

3.1检查方法、技巧与关键点

“问”:

企业规模、生产情况,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大致排污情况;

“望”:

对锅炉烟气排放瞭望,排放是否稳定、有否冒黑烟现象;

“看”:

及时查看污水、废气(锅炉)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时采样,记录在线监测数据,初步判断排污量与生产规模是否符合;

“查”:

治理设施废水进出管路是否规范、清晰,进出水量是否一致,回用管路是否有标识,用水量与排水量、回用量是否一致;

“走”:

对企业周边环境(特别是厂外四周)走一遍,查看是否有明显排放痕迹或倾倒工业固废而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

3.2主要产污环节、工序、设备情况的监察要点

记录生产车间的造纸生产机型或纸机大小(宽幅、烘缸数量),查看纸张品种(白板纸、牛皮纸、箱板纸、瓦楞纸、生活用纸以及其他用途特种纸),调阅生产车间的日生产报表(用于记工时用);对照审批文件的造纸生产机型或纸机大小(宽幅、烘缸数量),纸张品种(白板纸、牛皮纸、箱板纸、瓦楞纸、生活用纸以及其他用途特种纸)是否一致,审批产能与当日生产能力换算的全年产能(一般按250-300日计)是否一致(特殊情况除外),产能计算公式为:

产能=干燥能力×车速×幅宽。

废水主要集中在制浆工序(车间)和造纸工序产生,其中制浆工序(车间)排水在除砂、分离和筛选过程产生,造纸工序(车间)排水在抄纸、脱水、压榨过程中产生。

废气主要集中在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

废塑料、沉砂主要集中在制浆工序(车间)排水除砂、分离和筛选过程产生,污泥集中在污水治理过程中产生。

3.3主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察要点

一是看曝气池,正常情况下表面颜色为黄褐色,表面漂浮物体为少量泡沫和浮渣,异常情况下表面颜色为黑或红色,池面出现大量白色或棕黄色等其他颜色气泡;二是看二沉池,正常情况想表面清澈、有少量浮渣,异常情况下表面有发黑腐败大块上浮,或者呈块状上浮现象,泥块中含有大量小气泡,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无异味,或者发生污泥膨胀,呈浅褐色,伴有大量细微泡沫,不易打散。

通过运行台账、在线监控流量计数据、经验判断系数进行比较,若初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偷排行为,经验判断系数是行业平均污水排放量为20吨水/吨纸。

3.4在线监控等重要数据监察要点

在线监测因子应包括pH、COD、NH3-N等,现场监察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硬件设施建设是否符合规范,如防雷接地、室内恒温、站房钥匙保管、取样口设置等;

二看是否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台账,开展日常维护工作,是否定期比对监测及监控数据的有效性审核情况;

三看监测指标是否全面,在线数据是否与环保部门联网,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调阅历史数据查看是否完整,数据是否存连续出现恒值、超低值等异常情形;

四看可能导致数据不真实的人为因素,如仪器量程设置过高,通过稀释、吸附、过滤等方式处理监控样品,改变采样点水流状况规避采样监控等。

3.5污染物收集、处理、外排等环节监察要点、采样技巧

污染物收集环节:

一是看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污水收集管道是否做好防渗漏措施,污水收集管道最终去向是否明确;二是看雨水收集管道及排口是否有油污,雨水、循环水、污水是否分流,厂区污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等各类污水管线设置是否清晰;三是看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有多余管道、可移动潜水泵等设备。

污水处理环节:

一是看处理设施设备如风机、压滤机等能否正常开启运行;二是看药剂添加量是否合适、沉淀时间是否充足等;三是结合纸品种类、回用工序、原水浓度等因素看中水回用量是否合理。

外排环节:

一是检查污染物排放口的数量和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污去向,与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环评批复文件的一致性;二是检查是否存在偷排漏排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废水现象,是否有偷排口或偷排暗管,是否存在将废水稀释后排放,是否将高浓度废水(主要是污泥)利用槽车或储水罐转移出厂、非法倾倒。

采样主要是在标排口、非正常排口及雨水排口等位置,若企业存在清污不分、雨污混排、管路混乱等情况,则应重点检查其清水收集管道及收集池、雨水收集系统等,在雨水总排口及可能存在的非正常排口处实施采样。

3.6企业原料、产品、污染治理药剂等使用情况监察要点

原料方面主要是对照环评当中的主要原辅材料与实际使用的种类、数量,以此判断生产规模、产品种类、污染物因子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产品方面主要通过现场查看其类型和产量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污染治理药剂主要查看加药桶中药剂添加是否正常,备用药剂存量是否足够。

3.7企业台账查看,操作人员、车间工人询问要点与技巧

主要查阅原辅材料及产品台账、生产运行记录、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装置日常运行状况和监测记录、污水处理药剂添加台账、在线监控设施运维保养记录、污泥处置台账等,查阅时应注意原始凭证数据与统计数据是否对应。

询问操作人员的生产方面内容应包括生产工艺、生产时间、单位产量等;询问污水处理方面的内容应包括处理工艺、实际处理量、药剂添加量、用电量、污泥产生量等。

3.8其他需要注意的情况

检查企业一般固废(主要是污泥)转运、处理处置协议,现场检查固废是否专门放置,是否由专人负责,固废堆场是否设置围堰,固废若企业未能综合利用,应作为工业固废处理,应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采用无害化处置措施。

第四章技术核算

4.1企业生产规模核算、产污量核查

生产规模核算:

根据纸张成型宽度(由造纸生产机型或纸机大小决定)、纸张品种克重、平均车速、生产天数,即能核算实际生产量。

产污量核查:

废水排放量可通过在线数据统计值或通过进水泵功率来确定进水量,污水泵功率来确定处理量,回用泵功率来确定回用量后核算,再计算吨纸排放量和全年排污总量。

废气排放量可通过在线数据统计值或通过锅炉吨位及型号、耗煤量等经验数据测算。

废塑料、污泥、煤渣等固废可通过经验系数测算。

4.2企业原材料消耗、药剂使用情况反推测算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相关调研数据,废纸造纸行业所用废纸量约为产能的1.2倍,废纸造纸所需原料废纸一般都是进口废纸(特别是产能大的企业),废纸进口数量由环保部审批许可,因此可根据此数据推算实际产能。

污水治理药剂使用方面,一般是纸品越差、回用水量越大,单位废水排放量所需药剂量越少,纸品越好、回用水量越少,单位废水排放量所需药剂量越多。

4.3该行业平均污染治理水平与企业排污情况比较

废水原水浓度与纸品种类及回用水量有关,一般情况纸品越差可回用水量越大,则原水污染因子浓度也就越大,在治理设施运行稳定、去除率一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浓度也就越大。

一般情况,原水COD浓度可达数千毫克每升,引入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无生化处理工艺的去除率要低于该水平。

回用水与工序、废水处理工艺有关,工序不同水质要求也不同,如破碎工序回用水质要求最低,其他工序则要求较高;废水处理引入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其处理后水质较好,故可回用水量较大,一般可达到80%,其他处理工艺回用水量低于该水平。

第五章常见违法行为

5.1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标排口水质超标,不正常使用的形式通常是设施故障、加药量不够、沉淀时间不足等。

5.2稀释排放,通常是增设清水管道从隐蔽处接入二沉池或标排口前的位置,以达到采样监测不超标的目的。

5.3私设暗管或超越排放,通常是采用预埋好的管道或移动潜水泵等隐蔽方式将未处理完全的废水排出,甚至将造纸污泥排出厂外。

5.4擅自扩大产能违反环评“三同时”制度,通常是利用停产维修的机会加宽纸机门幅,而不是另起炉灶重新引入更大产能的生产线,故一般较为隐蔽不易察觉。

印染行业环境监察简要指南

(试行)

第一章行业概况

1.1印染企业典型的生产工艺

织物→退浆→煮练→漂洗→染色/印花→水洗→轧光→拉幅→预缩→成品。

其中退浆、煮练、漂洗称为前处理,水洗、轧光、拉幅、预缩称为后整理。

此外,染色/印花前还要进行烧毛、丝光、碱减量等工序。

1.2主要生产设备

烧毛机、退煮漂机、丝光机、碱减量机、轧染机、染色机、印花机、定型机、预缩机、水洗机、锅炉(或热媒炉)等。

1.3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

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pH、CODcr、色度、氨氮、SS等。

不同织物染整废水水质各不相同,染整废水氮、磷一般含量很低,蜡染和部分使用尿素的工艺废水含氮量较高。

废气一是来源于锅炉或热媒炉烟气;二是定型机废气,主要是树脂有机挥发组分(甲醛)、印花浆中的丙烯酸、均染剂溶剂、印染助剂氨、醋酸、染料分解产物等挥发产生;三是污水处理站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气和硫化氢。

固废主要来源污水或中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燃料产生的煤渣以及定型机废气处理后产生的废油等。

1.4主要污染治理工艺

污水处理主要工艺:

混合废水→格栅→PH调整→调节池→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物化处理→进城市截污管。

第二章材料审查阶段

2.1企业环保审批、验收手续等

环评制度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主要染整设备及锅炉(热媒炉)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审批一致。

“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审查项目竣工验收手续是否齐全,配套环保设施落实情况,验收意见是否落实到位。

2.2产业政策符合性、卫生防护距离、周边敏感点等

产业政策符合性:

技改、搬迁项目棉、化纤机织物印染设计年生产能力应≥3000万米/年,麻、丝绸机织物设计年生产能力应≥2000万米/年,毛机织物印染设计年生产能力应≥200万米/年,针织或纱印染设计年生产能力应≥2000万米/年。

高科技和特种产品印染项目不存在规模准入条件限制。

另外,根据2010浙江省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年生产能力小于3000万米的印染生产线、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

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形机属于淘汰目录。

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是否符合已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要求。

周边敏感点判断:

企业周边有没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城镇人口集中区域、疗养院等环境敏感区。

2.3企业各类污染物台账

察看各类污染物台账和生产报表,审查污水产生和处理量、药剂投放量、污泥产生量、固废产生和处理量、煤炭等能源消耗量等数据,重点审核污染物排放浓度有没有超标,排放量有没有超过排污许可证限量。

检查危险固废处置协议、管理台账、转移计划和转移联单,对产生、处置、转移、贮存数据进行核查。

第三章现场勘察环节

3.1检查方法和关键点

1、收集相关企业信息。

检查前,收集拟检查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成立时间、地理位置、基本工艺、生产规模、群众投诉等,查找拟检查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及审批文件、“三同时”验收报告、排污申报登记表、排污费核定及缴纳通知书、现场检查历史记录、环境违法问题处理历史记录等基本资料。

2、询问核实企业资料。

到企业后,通过听汇报或询问等方式,向企业核实相关信息,同时请企业出具相关项目的环评及审批文件、验收资料、设备清单和生产报表。

同时,要求企业提供各类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危险固废处置协议、转移计划、转移联单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3、现场实地踏勘检查。

对厂界四周及附近河流、沟渠水质进行巡查,有没有偷排或跑冒滴漏痕迹;对污水排放口管线进行梳理,有没有旁路软管;对烟气处理装置和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进行检查,有没有正常运行;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对比在线监测和企业采样分析数据,分析污水处理量、浓度和药剂投放量、污泥产生量间的逻辑关系;清点企业主要印染设备,核算生产能力和规模,有没有少批多建;检查危险固废堆场,核查现场量与台账记录的符合性,有没有非法处置;检查燃煤和煤渣堆场是否符合要求,下雨时这些堆场的冲洗水是否会进入雨水口而外排环境;检查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措施是否到位,重点为是否有应急预案,应急池和应急物质是否配备,应急阀(闸)是否安装。

3.2主要产污环节、工序、设备情况

废水产生环节:

主要为退浆、煮练、漂洗、丝光、碱减量、染色/印花、漂洗等工序,相对应的设备为退煮漂机、丝光机、碱减量机、轧染机、染色机、印花机、水洗机等。

废气产生环节:

锅炉燃烧烟气;定型机废气;污水处理站废气。

固废产生环节: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锅炉产生的煤渣。

3.3主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察要点

1、污水处理设施监察要点

一是水量:

检查企业取、用水量与污水处理站进水量是否一致。

辨别方法:

可通过水泵参数及运行时间进行取、用水量估算,也可通过水费缴纳记录获得取水量数据,再排除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水、生活用水,与废水处理站排水量进行比较,若水量出入较大,则存在偷排的可能。

二是处理工艺:

检查企业污水处理每个流程和工序,调节池、沉淀池、生化池的大小。

辨别方法:

通过污水处理初步判定采用物化沉淀、生化厌氧、生化好氧等哪种类型和几级处理工艺。

通过调节池、沉淀池、生化池的大小判断污水停留处理时间。

根据处理工艺和时间,对照不同生产工艺产生污水的特点,判定是否能达标排放。

三是运行状态:

检查主要工序表现状态及运行参数,包括污水处理量、进水浓度、耗电量(污水站独立电表)、药剂投用量、污泥产生量等。

辨别方法:

查阅企业运行台帐,对比耗电、药剂投用、污泥产生情况与废水负荷波动情况,若有较大出入,则存在污水站没有进行正常运转的可能。

2、锅炉(热媒炉)废气处理设施监察要点

检查锅炉台数、吨位是否与环评一致;热媒炉有没有采用无毒或低毒、无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型导热油,严禁使用联苯—联苯醚混合物;烟气处理设施在运行中是否故意开启烟气旁路通道直接排放;检查脱硫、除尘效果。

辨别方法:

通过查阅企业锅炉相关材料,包括环评及审批文件、验收资料内容,与实际核对锅炉台数、吨位。

根据企业锅炉台帐,通过检查运行台帐,查阅脱硫剂购买发票(视情况而定),检查烟气的黑度、水膜除尘(进)出水PH值来大概判定脱硫除尘设施运行情况(如已明确要求锅炉上除尘脱硫设施的,则应看是否已安装独立的布袋除尘设施和独立的脱硫设施,查看脱硫设施的进出水是否呈碱性)。

可通过现场(在线监测)监测锅炉进出口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浓度来计算脱硫除尘效率。

3、定型机废气收集处理装置的监察要点

定型机废气治理通常有水喷淋处理工艺和静电式处理工艺两种,检查定型机是否安装有废气收集处理装置,运行是否正常。

辨别方法:

通过检查运行台帐,检查现场电机运行状况(静电式处理工艺主要看电场电压状况)、废油产生情况(水喷淋处理工艺的主要看油水分离箱状况,循环喷淋水泵是否开启),车间内和厂界下风向能否闻到异味来判断收集处理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处理效果如何。

4、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装置的监察要点

有些企业的污水处理要求较高,在废水处理时需要采用A/O处理工艺,故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异味(恶臭)气体逸出,主要产生部位包括初沉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等。

检查上述废气产生部位有没有加盖密闭并集气收集,通过收集装置风机开启状况和池壁附近闻到气味浓度来判断收集的有效性,有没有泄漏点;通过吸收处理塔水泵开启状况、吸收洗涤水的PH值、污水站周边下风向能否闻到气味,来判定吸收塔运行是否正常,处理效果如何。

5、固废处理监察要点

检查企业固废处理处置协议,现场检查固废是否专门放置,是否由专人负责,危险废物是否具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污水处理站污泥、锅炉产生的灰渣应按照一般工业固废妥善处置;检查转运、销售、代处理合同或协议,必要时对接收单位的资质、现场一并检查;对堆放场地的防雨、防漏、防渗进行检查;定型机废气收集处理后的废油是否妥善处置。

3.4在线监测监察要点

检查在线设施安装、运行、联网情况,相关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采样点是否合理,有没有擅自移动,检查排放浓度、排放量达标情况。

3.5污染物收集、处理、外排等环节监察要点、采样技巧

废水通过沟渠、管道汇集到污水站集水池,车间地面有没有渗漏现象,污水管与冷却水管有没有贯通,管道间有没有跑冒滴漏现象。

初期雨水必须得到有效收集并接入污水集水池。

污水站进出管线必须清晰,不能有不必要的管线和设备存在(如三通、软管、移动泵等)。

在排放口取样前,必须检查排放口后有没有多余管线,有没有逃避监管和稀释排放的可能。

3.6企业自行台账查看,操作人员、车间工人询问

1、看各类污染设施运行台账。

通过翻阅原始记录台账,查找、比对处理量、浓度、耗电量、药剂投用量、污泥产生量等参数的内在逻辑关系,判定处理效果,企业有无违规排放行为。

如污水处理,可根据处理前浓度,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好氧生物处理池等容积、停留时间来判定污水处理实际能力(规模)是否符合要求。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