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108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统练37理综化学试题

 

7.涤纶广泛应用于衣料和装饰材料.合成涤纶的反应如下:

n+nHOCH2CH2OH涤纶+(2n

﹣1)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涤纶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对苯二甲酸和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C.1mol涤纶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molNaOH

 

D.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8.固体酒精因储存和运输方便而被广泛使用.其制备方法之一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

B.上述过程中,有酸碱中和反应发生C.上述过程中,加入NaOH发生皂化反应D.常温下,硬脂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9.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

为:

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

2Li2S6+2Li+2e

=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10.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X中试剂

Y中试剂

A

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

干燥的CO2

饱和NaHCO3溶液

浓盐酸

B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

净干燥的CL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C

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

干燥的NO

浓硫酸

D

验证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

成的气体的性质并收集

CUSO4溶液

KMnO4溶液

11.25℃时,下列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3

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CHCOONa②NaCLO③NaCL溶液中的c(H)+:

②>①>③

++-2--

B.NaHC2O4溶液中:

c(H

)+c(Na)=c(OH)+c(C2O4

)+c(HC2O4)

+

C.Naoh溶液和NH4CL溶液混合后至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NH3·H2O)

2--7

D.PH=6NaHSO3的溶液中:

c(SO3

)-c(H2SO3)=9.9×10

mol/L

12.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乙烯:

2CO2(g)+6H2(g)⇌C2H4(g)+4H2O(g).0.1MPa时,按n(CO2):

n(H2)=l:

3

投料,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OB.曲线b代表H2O

C.N点和M点所处状态的c(H2)不一样

D.其它条件不变,T1℃、0.2MPa下反应达平衡时c(H2)比M点大

 

25.高分子化合物V()是人造棉的主要成分之一,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

Ⅱ.R1COOR2+R3OH

R1COOR3+R2O

Ⅲ.

(R、R1、R2、R3表示烃基)

(1)A的名称是。

(2)试剂a是。

(3)F与A以物质的量之比1:

1发生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H,H的结构简式是。

(4)I的结构简式是。

(5)G中所含官能团是;E与J反应生成M的化学方程式是。

(6)M与C反应生成V的化学方程式是。

(7)E的同分异构体N也可以和J反应生成M,N可能的结构简式是(写一种)。

26.工业上由N2、H2合成NH3.制备H2需经多步完成,其中“水煤气(CO、H2)变换”是纯化H2的关键一步.

(1)水煤气变换:

CO(g)+H2O(g)⇌CO2(g)+H2(g),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如表:

温度/℃

200

300

400

K

290

39

11.7

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0b.增大压强,可以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c.增大水蒸气浓度,可以同时增大CO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

②以氨水为吸收剂脱除CO2.当其失去吸收能力时,通过加热使吸收剂再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再生”两个过程:

(2)Fe3O4是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常用催化剂,经CO、H2还原Fe2O3制备.两次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Ⅰ

实验Ⅱ

通入气体

CO、H2

CO、H2、H2O(g)

固体产物Fe3O4、FeFe3O4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H2O(g)的作用:

(3)2016年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透氧膜,一步即获得N2、H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空气中N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按4:

1计)

①起还原作用的物质是.

②膜Ⅰ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③膜Ⅰ侧所得气体

=3,CH4、H2O、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7.电力工业所需的钢制构件在镀锌前需要经过酸洗,其基本原理是用盐酸除去其表面的Fe2O3•2H2O及FeO等杂质。

回收废酸同时生产含铁产品的流程如图:

已知:

i.酸洗钢制构件后得到废酸的主要成分如表所示。

成分

Cl﹣

游离HCl

Fe2+

Fe3+

含量g•/L﹣1

130﹣160

50﹣70

60﹣80

0

iipH<4时,Fe2+不易被氧气氧化。

2

(1)酸洗钢制构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FeO=Fe2++HO、。

(2)过程II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FeCl2(s)十H2SO4(aq)⇌FeSO4(s)+2HCl(aq)。

①加入过量H2SO4的作用是(至少写出两点)。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鼓入空气的目的:

(3)过程III中,FeSO4隔绝空气焙烧得到的尾气中含有两种可用于生产硫酸的氧化物,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过程IV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过程V:

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将FeCl4

选择性吸附分离,其过程可表示为ROH+X

RX+OH

.当树脂吸附饱

﹣3+﹣

和后可直接用水洗涤树脂进行脱附,同时脱附过程发生反应:

FeCl4

⇌Fe

+4C1。

①吸附后溶液酸性下降的原因是。

②洗脱液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

28.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S0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

1.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

实验一:

将SO2分别通入0.1%品红水溶液和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实验二:

 

试管中的溶液

现象

a.0.1mol/LSO2溶液(pH=2)

溶液逐渐变浅,约90s后完全褪色

b.0.1mol/LNaHSO3溶液(pH=5)

溶液立即变浅,约15s后完全褪色

c.0.1mol/LNa2SO3溶液(pH=10)

溶液立即褪色

d.pH=10NaOH溶液

红色溶液不变色

e.pH=2H2SO4溶液

红色溶液不变色

(1)SO2水溶液中含

的微粒有.

(2)NaHS0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3)实验d的目的是.

(4)由实验一、二可知:

该实验条件下,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Ⅱ.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性

(5)甲同学:

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pH=10时,溶液颜色不变.乙同学:

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填“甲”或“乙”).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

(6)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

该褪色过程是可逆的.

步骤一:

 

 

步骤二:

2.骤一,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

理综试题答案

1.【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解答】解:

A、胰岛B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胰岛素基因,在细胞质中翻译形成胰岛素,A正确;B、唾液腺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唾液淀粉酶,则内质网中加工唾液淀粉酶,B正确;C、传出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得下一个效应器的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

D、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另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考查转录和翻译、分泌蛋白的合成、兴奋的传递、物质运输的方式,考题比较综合,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场所,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识记物质的运输方式,对于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A错误;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C、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D、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

故选:

D.

【点评】以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的体温、血糖调节为命题切入点,综合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3.【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突变基因pers、per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pers)、29h

(perL)和无节律(per01),根据图中曲线可判断:

突变体l为per01,突变体2为pers,突变体3为perL.

【解答】解:

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多方向性导致pers、perL、per0l出现,A正确;

B、由于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突变体1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无节律,所以突变体1

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有的为24h,有的无节律,B错误;

C、突变体2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所以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C正确;

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为19h和29h,与野生型24h不同,D正确.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如:

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

如:

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解答】解:

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即合欢树→羚羊→野狗,A正确;B、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故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B正确;C、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因此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C错误;

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D正确.故选:

C.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能结合所给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适中.

 

5.【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Ⅰ组中转入的是空质粒,Ⅱ组中转入的是蛋白G基因,Ⅲ组转入的是蛋白C基因,结果Ⅰ组的葡萄糖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增加没有发生改变,而Ⅱ、Ⅲ组葡萄糖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且Ⅲ组的转运速率大于Ⅱ组.

【解答】解:

A、Ⅰ组中转入的是空质粒,其目的是排除空质粒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由图可知,Ⅱ、Ⅲ组葡萄糖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B错误;C、Ⅰ组中转入的是空质粒,Ⅲ组转入的是蛋白C基因,对比Ⅰ组与Ⅲ组结果可推知蛋白C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C正确;

D、Ⅱ组中转入的是蛋白G基因,Ⅲ组转入的是蛋白C基因,结果Ⅲ组的转运速率大于Ⅱ组,这表明蛋白C的转运功能强于蛋白G,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纵坐标上的数据,明确纵坐标向下的

数据是逐级增大的,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答题.

6.【分析】A.由原子结构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ⅥA族元素;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的酸性越强.

【解答】解:

A.由原子结构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ⅥA族元素,电子层数为4,则Se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

Se>Br>P,故B错误;C.非金属性Cl>Br>Se,则热稳定性:

HCl>HBr>H2Se,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的酸性越强,则酸性:

HClO4>HBrO4>H2SeO4,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7.【分析】A.﹣COOH、﹣OH发生缩聚反应;B.对苯二甲酸有2个﹣COOH,苯甲酸有1个﹣COOH;C.链节含2个﹣COOC﹣;D.酯化时羧酸脱﹣OH,醇脱H.

【解答】解:

A.﹣COOH、﹣OH发生缩聚反应,则合成涤纶的反应为缩聚反应,故A错误;B.对苯二甲酸有2个﹣COOH,苯甲酸有1个﹣COOH,二者官能团数目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C.链节含2个﹣COOC﹣,则1mol涤纶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molNaOH,故C正确;

D.酯化时羧酸脱﹣OH,醇脱H,则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8.【分析】A.温度升高,可增大硬脂酸的溶解度;B.硬脂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C.皂化反应为油脂的碱性条件下的水解;D.离子化合物一般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小.

【解答】解:

A.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硬脂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故A正确;

B.硬脂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C.皂化反应为油脂的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没有油脂参加反应,不是皂化反应,故C错误;D.离子化合物一般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小,则硬脂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D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以及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难度不大,

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

 

﹣++

9.【分析】由电池反应16Li+xS8=8Li2Sx(2≤x≤8)可知负极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Li﹣e

=Li,Li

﹣2﹣2﹣++﹣+﹣

移向正极,所以a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S8+2e

=S8

,S8

+2Li=Li2S8,3Li2S8+2Li+2e

=4Li2S6,2Li2S6+2Li+2e

2424

=3LiS,LiS+2Li++2e

﹣=2LiS,根据电极反应式结合电子转移进行计算.

22

26

【解答】解:

A.据分析可知正极可发生反应:

2LiS+2Li++2e

﹣=3LiS,故A正确;

24

B.负极反应为:

Li﹣e﹣=Li+,当外电路流过0.02mol电子时,消耗的锂为0.02mol,负极减重的质量为0.02mol×

7g/mol=0.14g,故B正确;C.硫作为不导电的物质,导电性非常差,而石墨烯的特性是室温下导电最好的材料,则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

D.充电时a为阳极,与放电时的电极反应相反,则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就会越少,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新型电池,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离子的流向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题目难度中等.

10.【答案】A

11.【答案】D

12.【分析】A.由曲线变化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

B.可知a为CO2的变化曲线,结合计量数关系可知b为水,c为C2H4的变化曲线;

C.M点和N点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M点和N点n(N2)相等,据此进行分析;D.已知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T1℃、0.2MPa,由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n(H2)增大,所以n(H2)比上图中M点的值大.

【解答】解:

A.由曲线变化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故△H<O,故A正确;B.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因氢气为反应物,则另一条逐渐增多的曲线为CO2,由计量数关系可知b为水,c为C2H4的变化曲线,故B正确;

C.M点和N点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M点和N点n(N2)相等,故C错误;

D.已知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T1℃、0.2MPa,由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n(H2)增

大,所以n(H2)比上图中M点的值大,故D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图象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曲线,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3.【分析】绝热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压强变大,体积变小.

【解答】解:

M向下滑动,压力与位移同方向,即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同时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气体内能一定增加;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问题,同时要能分清绝热过程.

 

14.【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

【解答】解:

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a、b、c、d)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由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偏折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偏折程度最小.故屏上a处为红光,屏上d处是紫光,D正确.

故选:

D

【点评】从中发现,可见光是复色光,同时得出在介质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

 

15.【分析】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出a点的振动方向,读出波长,求出周期.分别得到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从而进行比较.

【解答】解:

A图中,波长为2s,周期为T=

=

.a点正向上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tA=

=

B图中,波长为s,周期为T=

=

.a点正向下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tB=

T=

C图中,波长为s,周期为T=

=

.a点正向上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tC=

=

D图中,波长为

s,周期为T=

=

.a点正向下振动,质点a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tA=

T=

;故D图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

故选:

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确定波长与s的关系,求得周期.能熟练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16.【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分析公转周期的关系.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分析加速度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分析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由v=

分析第一宇宙速度关系.

【解答】解:

A、由表格数据知,火星的轨道半径比地球的大,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大,故A

错误.

B、对于任一行星,设太阳的质量为M,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

根据G

=ma,得加速度a=

,则知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故B正确.

C、在行星表面,由G

=mg,得g=

由表格数据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

=

×

<1

故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小,故C错误.

D、设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G

=m

,得v=

.代入可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小.故D错误.故选:

B.

【点评】对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类型,与卫星类型相似,关键要建立运动模型,掌握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两条基本思路.

 

17.【分析】滑块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滑块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关系,然后判断摩擦力大小关系,再比较滑块的运动时间.

【解答】解:

在AB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

,滑块受到的支持力:

F=mg﹣m

,则速度v越大,滑块受支持力F越小,摩擦力f=μF就越小,

在BC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

,滑块受到的支持力:

F=mg+m

,则速度v越大,滑块受支持力F越大,摩擦力f就越大,

由题意知从A运动到C相比从C到A,在AB段速度较大,在BC段速度较小,所以从A到C运动过程受摩擦力较小,用时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滑块运动时间关系,分析清楚滑块的运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摩擦力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8.【分析】小环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列出表达式,得出v2与h的关系.

【解答】解:

小环在下落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