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222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docx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

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比较分析

自2013年起,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中国玉米产量仍低于美国,是玉米的第二大生产国。

同时中国也是玉米消费大国,2016年中国玉米消费量达到21504.5万t。

随着近年国内玉米价格走高、玉米品质差、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中国玉米进口量逐渐增加,到2010年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进口量为157.2万t,2012年进口量最高达到520.7万t。

尽管2013、2014年有所减少,但进口量依然有326.5万t和259.9万t。

2016年中国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目前的中国玉米市场存在着去库存问题,但这只是阶段性的,未来玉米需求仍然呈增长趋势。

据FAO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预测,到2022年中国粗粮(主要是玉米)进口量将为1320万t[1]。

毛爽等(2012)认为未来中国仍需要通过进口来填补玉米产需缺口,玉米净进口将成为常态[2]。

另外,中国农业生产还面临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

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防止过度依赖,对于玉米种植、饲料生产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玉米进口整体趋势及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的分析十分必要。

1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现状

1.1中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2013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超过美国,成为玉米播种第一大国。

如图1所示,2014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3715万hm2,分别约是美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玉米播种面积的1.1倍、2.4倍、5.3倍和7.7倍。

中国玉米产区集中在由东北至西南呈对角线分布的“玉米带”上。

近年来,北方春播玉米区玉米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而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规模呈下降趋势,北方地区已经超越黄淮海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玉米主产区,生产中心明显北移[3]。

就玉米总产量来看(图1),中国玉米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远高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

但是,中国玉米产量与美国的差距仍然较大,且2013和2014年差距拉大,2014年美国玉米产量比中国高14527.9万t。

尽管播种面积超过美国,但是中国玉米生产效率仍然较低,单产水平与美国差距明显。

2014年美国玉米单产达到10.7t/hm2,是中国玉米单产的1.8倍。

1.2中国玉米消费分析

如图2所示,2001—2016年,中国玉米消费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消费总量从2001年的11292.41万t提高到2016年的21504.5万t,增长率达到90%,仅2013和2014年出现小幅度下降。

从消费结构上看,饲用玉米消费占比最高,2001—2016年饲用玉米消费占比均超过60%。

2016年饲用玉米消费总量达到13200万t。

玉米作为“饲料之王”,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家畜的上等饲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奶制品类等畜禽产品的需求增长。

玉米作为精饲料用于饲喂,同时玉米也可以连同鱼粉、骨粉等加工成配合饲料综合运用,因此饲用玉米消费量不断增长。

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饲用玉米消费占比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从2001年的79.63%下降到2016年的61.38%。

这主要是由于食品加工技术和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

随着玉米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玉米被用于更多的食物制作中,成为糕点和小吃的原料。

另外,玉米是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所有原料中转化效率最高的。

这一能源的开发也对玉米的供需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玉米供需仍存在区域结构失衡的问题。

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玉米产量仅有全国总量的20%,但该地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达,消费了全国50%的玉米。

该区域玉米产量无法满足自身需求,只能通过“北粮南送”和进口来满足。

2中国玉米的贸易现状

2.1进口规模增大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贸易呈现顺差,2007年顺差额为86752.37万美元,2008和2009年中国玉米出口急剧下降,到2009年顺差额仅1121万美元。

如图3所示,2010年是中国玉米贸易的分水岭。

2010年中国玉米的进口量激增,当年玉米进口额是2009年的18倍,成为玉米进口大国。

自2010年起中国玉米进口量大大超越出口量,玉米贸易从顺差转变为逆差,其中2012年逆差额最大,达到15.88亿美元。

2.2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除了玉米进口量的激增,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如表1所示,2010—2012年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于美国、老挝和缅甸,自这3个国家玉米的进口额占玉米进口总额的98%以上,其中美国为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的第一位,3年里占比均在94%以上。

老挝、缅甸等国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玉米贸易伙伴国,但进口占比相对美国较小。

2013—2015年乌克兰成为中国玉米进口重要来源国,且占比增长迅速。

2013—2014年中国自乌克兰的玉米进口占比由2.80%增长到35.39%,而自美国玉米进口占比则出现大幅下降,2014年降至40.25%。

2015年乌克兰更是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玉米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地,占比达到79.16%。

自乌克兰玉米进口的飞速上涨,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玉米的进口依赖。

3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分析

3.1中国玉米进口相对依赖系数指标构建

考察中国在粮食供应中可能遭遇的供给风险,不仅要考虑自某国玉米进口占中国玉米总进口的比重,同时要考虑这些玉米进口来源国对中国进口市场的依赖。

朱再清等(2014)根据相对依赖系数测算了中国油菜籽对进口来源国的依赖程度[4]。

本文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依据以下3个步骤来测算中国玉米进口对主要进口来源地的依赖程度。

第一步:

计算中国自j国的玉米进口额占中国玉米总进口额的比重(P1),公式为:

式中,IAj为中国自j国的玉米进口额,∑nj=1IAj为中国玉米进口总额,n为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个数。

从P1可以看出某玉米进口来源地对中国的重要程度。

第二步:

计算j国对中国的玉米出口额占j国玉米出口总额的比重(P2),该数值越大,说明该出口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性越强,越依赖中国市场,公式为:

式中,EAjc为j国对中国的玉米出口额,EAj为j国玉米出口总额。

第三步:

将P1除以P2得到相对依赖系数I1,公式为:

若相对依赖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玉米供给对中国的重要程度大于该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相反,若相对依赖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玉米供给对中国的重要程度小于该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一般来讲,相对依赖系数越大,说明中国对该国玉米供给的依赖程度越高。

3.2相对依赖系数测算结果分析

由I1的测算结果可知,中国对美国、阿根廷和乌克兰的相对依赖系数较高。

如表2所示,2015年分别达到6.15、5.16和4.38。

其中,中国对美国玉米进口的相对依赖系数最高。

2010—2014年,中国对美国玉米的相对依赖系数从最高的33.17下降到6.15。

在这一时期中国自美国的玉米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额的比重显著下降,从94.87%下降到10.91%,表明美国玉米供给对中国的重要程度在降低,而美国对中国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在2013年及以前出现明显上涨,从2.86%增长到2013年的14.38%,而后由于中国自美国玉米进口的大幅缩减,该比重也出现了下降,2015年为1.77%。

但美国是玉米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影响着世界玉米生产的布局和产业发展,因此仍是中国玉米进口的重要来源之一。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寻找其他进口来源。

2012年中国开始自俄罗斯进口玉米,进口额从2012年的105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437万美元,增长较快,尤其是2015年,与2014年相比,增长率达到194%,在中国的玉米进口来源中排名第五位。

但是中国对俄罗斯玉米的依赖系数一直并不高,除2014年以外,其他年份都维持在0.53~0.84。

这主要是由于在俄罗斯玉米出口中,出口到中国的比例,即P2增长较快,因此导致相对依赖系数较低。

P2的增长也可以看出在俄罗斯玉米出口中,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逐渐增强。

2013年中国开始自乌克兰和保加利亚进口玉米,当年进口规模分别占中国玉米总进口比例的2.8%和0.01%。

如表2所示,总体看,自保加利亚的玉米进口规模较小,相对依赖系数也较低,到2015年,对保加利亚的相对依赖系数仅为0.58。

但中国自乌克兰玉米进口规模较大,且增长十分迅速。

2013—2015年,中国自乌克兰玉米的进口额增长了8.51亿美元,占中国玉米进口的比重也从2.8%增长到79.16%,成为中国玉米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

同时在乌克兰玉米总出口量中,中国市场仅占其玉米出口量的0.68%~18.07%,因此,中国对乌克兰玉米的相对依赖系数较高,2013—2015年分别为4.11、3.59和4.38。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对阿根廷玉米的相对依赖系数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自阿根廷玉米进口规模较小,即P1值较低,且对中国的玉米出口额占阿根廷玉米出口总额的比例更小,即P2值更低,因此导致相对依赖系数较高。

但这并不能表明中国玉米进口高度依赖阿根廷,中国自阿根廷玉米进口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除上述国家以外,中国对智利、德国、印度、秘鲁和泰国的玉米进口相对依赖系数均较低。

尽管在2014年中国自泰国的玉米进口量占到中国总进口量的11.69%,但是泰国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当年出口到中国的玉米占泰国总出口额的21.83%,因此当年相对依赖系数为0.54,中国对其依赖程度并不高,相反泰国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

3.3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对乌克兰、美国的相对依赖系数较高,但据此无法得出玉米进口来源地可依赖度的高低,无法判断中国玉米进口风险的大小。

因此本文进一步结合该国玉米出口产出弹性、该国玉米出口占世界玉米出口的比重、玉米产量对可依赖度进行综合分析。

美国玉米产量全世界第一,远远高于乌克兰,但仅从产量得出美国可依赖度高于乌克兰是不合适的。

因为玉米的需求来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方面。

如果某国玉米国内需求增加的趋势大于产量提高的趋势,那么未来该国玉米的出口是难以持续的。

因此为了明确玉米贸易的真实趋势,需要判断一国增加的产量中用于出口和满足国内需求的比重。

如果当年该国玉米产量的增加部分更多的用于国内消费,则认为该国玉米供给的可依赖度较低;反之则认为该国玉米供给的可依赖度较高。

本文利用出口产出弹性测算某国玉米供给的可依赖度,公式为:

式中,Ex表示出口产出弹性,xi表示第i年出口量,x表示基期出口量,pi表示第i年产量,p表示基期产量。

如果出口产出弹性大于1,则说明玉米产量增加的部分中有更多的玉米用于出口,可依赖度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出口产出弹性小于1,则说明产量增加部分中有更多的玉米用于国内消费,可依赖度较低。

本文在计算时,以2007年为基期。

美国和乌克兰出口产出弹性测算结果。

如表3所示,2008—2014年乌克兰玉米的出口产出弹性均大于1,说明乌克兰玉米产量增加中,更多的玉米用于出口,可依赖度较高。

赵明正(2015)也对自乌克兰进口玉米的出口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得出2004—2011年乌克兰的玉米进口可依赖度较高[5]。

这与本文结论基本一致,但该文数据截至2011年。

本文测算结果显示,2012—2014年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玉米的可依赖度明显增加,2012—2014年出口产出弹性均在4以上,2014年增加到4.79,表明其可依赖度在逐步提高。

相反,美国玉米的出口产出弹性仅在2008年大于1,为1.02,其余年份均小于1,表明美国玉米产量增加部分,更多的玉米用于国内消费,可依赖度较低,且美国玉米出口产出弹性呈现下降的趋势,2014年为0.58,表明其可依赖度在逐步降低。

美国增产的玉米更多的用于国内消费,也表明美国较强的玉米产能消化能力。

2015年中国自乌克兰玉米进口占中国玉米进口的近80%,且乌克兰玉米供给的可依赖度较高,因此可以初步判断,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玉米的风险较低。

不过,乌克兰玉米产量仅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左右,最高时为2.51%。

如果中国过度依赖乌克兰玉米的供给,也可能带来供给不足的风险。

为了稳定玉米进口,避免风险,中国还需寻找其他玉米供给来源地。

在其他主要的玉米生产国中,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印度的产量较高,2015年这4个国家玉米产量分别占世界玉米产量的6.37%、1.86%、2.64%和1.89%。

如表4所示,在这4个国家中印度2008—2014年出口产出弹性平均值最高,为2.15,墨西哥的出口产出弹性也较高,为1.54,说明印度和墨西哥可依赖度较高,可以适当增加自印度和墨西哥的玉米进口。

而巴西的玉米出口产出弹性近几年平均值接近1,为1.02,可依赖度相对较低,但是自2012年开始其出口产出弹性增长较快,表明该国玉米增产中更多用于出口,出口增长趋势明显。

阿根廷玉米出口产出弹性较低,近几年平均值仅0.98,可依赖度低。

虽然俄罗斯、缅甸、泰国玉米产量占比较低,2015年分别仅占世界玉米产量的0.9%、0.14%和0.38%,但其出口产出弹性较高,说明其增产玉米主要用于出口,且这3个国家均是中国近邻,运输成本低,可以适度提高自上述3国的玉米进口,满足中国企业对玉米的需求。

同印度、乌克兰一样,俄罗斯、缅甸、泰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加强玉米贸易合作有利于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秘鲁、智利、保加利亚、德国和老挝可依赖度低,应控制进口规模,降低自这4个国家的进口风险。

赵明正(2015)认为保加利亚和老挝的可依赖度亦较高[5]。

但是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保加利亚和老挝玉米出口产出弹性绝大多年份均低于1,因此笔者认为保加利亚和老挝可依赖度并不高。

另外,尽管加拿大和南非出口产出弹性数值较高,但中国自这两个国家的玉米进口极少。

2015年为0。

这两个国家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产量比例较低,且与中国地理距离远,运输成本高,自其进口玉米并不具备价格优势。

因此从现实意义来看,这两个国家玉米的可依赖度亦较低。

4对中国玉米自给和贸易政策的建议

4.1采取合理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2013年中国开始按照中乌粮食贷款协议从乌克兰进口玉米。

2014年根据粮食贷款协议条款,乌克兰向中国出口了大约100万t玉米。

通过与高质量、高产量、低价格地区的玉米商进行合作,引进不同来源地的品种,拓宽了贸易渠道,加强了地区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与这些国家签订粮食贷款协议时,需在协议中注意价格和合同的时间跨度。

同时中国玉米进口企业可以通过海外投资获得对农产品进口供应链的控制,获得更多利润,国内市场获得可靠供应,并提高对国际玉米价格的影响力。

4.2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

2016年3月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开始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

短期来看,中国玉米市场存在去库存问题,玉米库存释放可能会带来玉米价格下调的趋势,但这只是阶段性的。

由于玉米应用广泛,需求增长是长期趋势。

因此中国应着力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

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对玉米实施的补贴按667m2发放,各省份制定具体的补贴实施方案,确定本省份的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等。

针对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应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利用物联网技术,跟踪玉米生产成本和种植情况,防止国家补贴被套取,从而使玉米实际生产者的收益得到保障。

4.3加大玉米生产、加工中的投入,提高科技水平

中国玉米尽管播种面积世界第一,但是与美国相比,玉米单产水平较低,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中国首先在耕种上需要加强对良种的研发,提高玉米的综合品质,提高玉米的营养含量、增加适口性;玉米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旱涝等灾害事件,要有计划、科学修建水利设施进行抗灾,加强对灾害的预防和监测。

中国玉米产区的仓储设施不足,需要积极建设粮食仓库并且引进发达国家的玉米储藏技术。

中国还需不断提升工艺水平,改善陈旧的设备,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率。

4.4加快推动玉米产业化发展

中国应继续建设和壮大玉米产业集团,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玉米产业,加快推动玉米的产业化发展。

鼓励玉米产业集团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玉米的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环节间的连接效率,形成较为完整的玉米产业链。

同时鼓励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在专项资金、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延长玉米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毛学峰,刘冬梅,刘靖.中国大规模粮食进口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软科学,2016

(1):

59-71.

[2]毛爽,高庆鹏,朱丰超.未来国际市场对中国玉米进口的适应性分析[J].世界农业,2012(5):

57-62.

[3]陈欢,王全忠,周宏.中国玉米生产布局的变迁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8):

165-171.

[4]朱再清,袁圣弘,徐涛涛.中国油菜籽及菜子油进口依赖性与进口安全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

253-2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