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428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docx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历史

2020年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二十六)

历史试卷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学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答案为B;丞相在行政上辅佐皇帝,太尉管理军事,郡守为地方行政官员,均不是负责监察,排除ACD。

2.清朝军机处设置之初“只传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其职能是()

A.辅佐皇帝,训练将士B.主导决策

C.跪受笔录,上传下达D.监督官员,整顿吏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军机处没有训练将士的职能;B选项错误,军机处不能主导决策;D选项错误,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没有监察权。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氏族贵族会议

C.公民大会

D.四百人议事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应该是公民大会,故选C项;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执行机构,而非最高权力机构,排除A项;到公元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因此氏族贵族会议不可能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排除B项;四百人议事会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公民大会常设机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4.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创造性。

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A.邦联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制的特点是分权,主权由联邦和各州分享,这既尊重了美国各州长期以来就拥有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的传统,又适应了美国急需扩大中央权力的要求,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没有实权,无法有效管理地方,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不是邦联制,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没有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并且材料内容中无法得出君主立宪制的内容,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创造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联邦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故D选项错误。

5.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

这主要是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仅以一票赢得

B.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C.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窗口爬进来的”是指法兰西共和之路十分的艰难,共和的大门即将关上,最终一票赢得共和,故A项正确;法国有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也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大革命进程,故排除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仔细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形势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清陆军/海军进攻路线”、“日陆军\海军进攻路线”、“黄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战争,与日本无关;B选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是英法联军与清政府之间的作战,与日本无关;D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是陆上战役,没有海上战役。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7.毛泽东指出:

“(双十协定)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

”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国民革命

B.日本投降

C.抗战胜利

D.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

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年到1927年,故A错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标志着十四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故BC错误。

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双十协定》,结合所学可知,其直接相关事件是抗战胜利前夕,国共两党就国家未来采用何种国体政体而在重庆举行的谈判,即重庆谈判,而《双十协定》即是谈判成果,故D正确。

点睛:

本题的关键信息“双十协定”,结合所学,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

8.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B.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选项A正确;“和平统一”方针不是两岸确定的,排除B;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台湾民进党不认同“一国两制”,排除D。

9.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中美正式建交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故B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加入社会主义阵营,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列宁说:

“假如没帝国主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C.一战教育了人民,使革命运动高涨

D.俄国爆发革命必须具备“战争”这个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重在强调战争是革命爆发的催化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俄国军事上不断失利加剧了国内危机,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俄国,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提供了条件,故B项正确。

一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和战争条件,故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并没有教育俄国人民,使革命运动高涨,故C项错误。

11.历史学家使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等词汇来表述

A.新兴力量兴起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欧洲走向联合

D.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形成,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新兴力量起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多极化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欧洲走向联合”无关,排除C。

12.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态势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消除了战争威胁

C.世界政治走向一体化

D.实现了永久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排除C;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依然存在地区冲突。

13.《明史·舆服志》记载: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

D.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反映明洪武年间商人不得穿绢,棉布;如果一家中有一人为商贾者,家中人都不得衣绸、纱,这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只是对商人的限制加强,A错误;C、D与材料无关。

14.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引进,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相比传统农业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故D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明清江南农业生产的衰退,排除A项;明清时期人地矛盾突出,粮食需求增加,排除B项;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排除C项。

15.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

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

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A.耕作技术进步

B.新航路开辟

C.工厂制建立

D.欧洲价格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结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故选B。

耕作技术在历史上就一直处于一个进步的过程,不可能在16世纪突然爆发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排除A;工厂制度建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欧洲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与物种交流速度加快没有太大关系,排除D。

16.“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1819年去世一位伟人讣告中的一句话。

这位伟人是

A.瓦特B.哈格里夫斯C.法拉第D.爱迪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故A项正确;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不是机械动力,故B项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为电力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故C项错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个中心发电站,故D项错误。

17.1872年,商人陈启沅筹集资金,从国外购进锅炉一座,招收男女工数十人,仿西人缫丝之法,在南海简村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该厂属于

A.洋务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商人陈启沅”“国外购进锅炉一座”“继昌隆缫丝厂”,可见属于民间私人投资

采用机器大生产的近代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符合题意;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兴办,官僚资本主义企业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垄断政权的官僚资产阶级兴办,外商企业是由外商兴办,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1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在甲午战争后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此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废除科举

B.农业衰退

C.重利轻义

D.实业救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投身于近代工商业反映了实业救国的社会现象,故D正确;张謇和废除科举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而非农业衰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重利轻义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9.观察如图,从1980年到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我国从1980-1997年期间的粮食人均产量逐渐增加,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人民积极性有直接的关系,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于1953-1956年期间进行,故B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开展,并且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故C选项错误。

20.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农村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84年是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差距的最小年。

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时间是1992年10月,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确立于20世纪90年代;D选项错误,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与最小年出现的时间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1.“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

A.电报电信业

B.航空运输

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举头铁索路行空”“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与传播信息有关,分析选项可知A正确;BCD均属于交通运输业,不符合题意,排除。

22.1906年《大公报》刊载广告“本号聘请旁通泰西化学饼师,选买上等洋面,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用外国糖浆推凸,食之爽心,观之悦目。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B.崇洋媚外成为主流

C.饮食风尚发生变化

D.社会习俗完全西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是西饼店的广告,推荐西饼的制作方法和材料,表明西式餐饮影响上海,表明饮食风尚发生变化,故选C;1842年上海就成为通商口岸,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崇洋媚外成为主流,B错误;“完全西化”过于绝对化,D错误。

23.有学者指出: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

”作者意在强调新政

A.消除了经济危机根源

B.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C.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故答案为B。

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达过于绝对,排除A。

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4.某学者认为,在苏联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

下列政策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国家资本主义

C.固定粮食税

D.农业集体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通过实行农业集体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故选D。

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固定粮食税均是列宁执政时期推行

经济措施,没有体现出把小生产者当做“殖民地”,排除ABC。

【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的能力。

25.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一体化;进人新世纪,欧洲一体化不断倒退(英国脱欧、意大利准备脱欧公投)。

导致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国奉行建立单极世界

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欧洲从一体化到一体化不断倒退,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盟各国为了自己国家

利益而寻找有利于国家发展的道路,答案为D。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政治形态的变化,与材料题意不符,排除A。

材料内容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没有关系,排除B。

材料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经济危机冲击关系不大,排除C。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2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很大的实权,故最高统治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7.伴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拓展,公民法逐步形成,最终取代了万民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伴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拓展,社会经济日益复杂,万民法逐步形成,最终取代了公民法。

故判断为错误。

2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因此有人说:

这实际上是一场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正确。

29.长征结束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是党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是在长征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因此材料中“长征结束后召开的遵义会议”错误,故B选项正确。

30.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并主张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用和平选举的方式夺取政权,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3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崛起,多极化趋势逐步凸显,到了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级对峙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该说法是正确的。

32.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3.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象征。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象征。

故答案为正确。

3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中国民族资水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是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此获得了初步发展,故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理解,在做判断题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心细,一定要关注到细节,最好能将句子按逗号分句看。

35.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货币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属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内容,而不是货币体系,故错误。

36.政协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不是在野党,故本题说法错误。

37.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纷纷实行新的经济政策,比如发展国有企业等,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故本题正确。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18世纪来临的时侯,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的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生产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

(1)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等。

(2)生产力提高;工业化;城市化。

(3)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成就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中“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应当联系所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等方面来回答。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生产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的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等信息分析得出包括生产力的提高、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3)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方面来回答。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