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881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docx

《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茎、推、吱、拆、旧”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种子变成木地板的过程。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资料库

课前搜集:

有关流火的资料(生平、故事、作品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新课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导入语:

老师手里拿了一粒树种,大家都知道它可以长成一棵大树。

那么,它还可以成为什么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那一定会很好》,让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答案吧。

(二)资料分享

有关流火的资料(生平、故事、作品等)。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

借助课文中标注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词语每个读两遍。

新词如下:

努力、根茎、手推车、吱嘎、旧木料

容易读错的:

写一写:

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

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题目是《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写了一颗种子长成大树后被依次做成、、的过程,告诉我们每一种生存状态都有不足之处,没有绝对的舒服状态,要懂得知足。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默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

“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四)出示自学清单二

“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中的“那”分别指什么?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提示:

缩:

声母是s,不是sh;

吱:

声母是zh,不是z。

点拨:

结合字义学习“推、拆”。

预设2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预设3

“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中的“那”指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第二次中的“那”指做一棵会跑的树;第三次中的“那”指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第四次中的“那”指能躺下。

四、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

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都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也肯定不错。

请小组内先自测一下!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努力(nǔnǚ)根茎(jīngjìng)手推车(tuītūi)

2.用加点词语造句。

那一定会很好。

五、本课小结

人们总是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状态,想着换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生活状态,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种生存状态。

学生能梳理自己的收获或反思自己的不足。

六、拓展阅读

《木马快递》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9* 那一定会很好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历程,感受其中的情感。

2.体会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所说的“那一定会很好”所体现的服务精神和种子对价值的追求。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揭题,引导质疑(用时:

6分钟)

1.课件出示,了解童话。

出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的图片,了解童话。

2.课件出示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并猜想种子的理想。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你什么时候会感觉到“会很好”?

4.引导学生再次读题,学会设疑: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看图片,由认识童话主人公开始了解童话,说出童话人物的名字。

2.看图片认识种子,猜一猜种子的理想是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时候,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的时候,渴了喝到清凉的水的时候,饿了吃到美食的时候……

4.思考,提出问题:

“那”指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很好”?

谁“会很好”?

1.可以让学生交流知道的童话故事,以脍炙人口的童话人物入手,感知童话的趣味。

2.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想象生活中“会很好”的场景,如果交流有困难可以出示一些生活图片,例如“吃饱了拍拍肚子,很美的样子”。

3.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朗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

26分钟)

1.引导学生展开默读活动:

(1)默读课文并圈画生字及不理解的词句,再借助工具书或同桌交流来理解。

(2)把含有“会很好”一词的句子画出来。

读一读,思考针对题目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理清文章的脉络:

种子有哪些奇特的经历?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读生字和词语。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互相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学生思考:

种子追求的“会很好”是什么?

(2)课件出示小草芽,小草芽上出现词语:

缩成、努力、细茎。

组织学生认读词语。

(3)课件中去掉辅助的生字,只剩下“缩、努、茎”,组织学生读,并商议识字的方法。

(4)课件将“缩、努、茎”补充成词语“缩小、努嘴、球茎”,再将生字回文,指名朗读,巩固字音。

(5)引导学生结合种子的成长体会种子愉悦的心情,想象画面,朗读第1、2自然段。

5.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3、4自然段。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种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追求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2)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5~8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第5~8自然段,注意圈画树的变化和它新的追求。

(2)引导学生识记“锯、斧、推、吱”等字,并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7.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9、10自然段。

8.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11、12自然段。

(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种子最后的变化。

(2)引导学生交流种子是怎样变成木地板的,随机学习“拆”这个字。

1.展开默读: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圈一圈,可以记一记,查一查,问一问。

(2)读一读画好的含有“会很好”的句子,再想一想课前质疑时产生的问题。

2.小组交流:

由种子(第1、2自然段)→大树(第3、4自然段)→手推车(第5~8自然段)→椅子(第9、10自然段)→木地板(第11、12自然段)的奇特的经历。

3.展开小组识字活动:

(1)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和带有生字的词语。

(2)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轮流认读生字,针对错误读音提出自己的建议。

4.朗读并交流:

(1)读第1、2自然段,种子追求的“会很好”是站起来,并画出相应的语句。

(2)准确认读词语,先自由认读,读准字音,再指名认读,及时纠正同伴读错的字音。

(3)逐一认读生字,针对读不准的生字,商议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4)朗读: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

(5)带着好奇、渴望的心情朗读第1、2自然段。

5.学习第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树的追求的语句。

了解树的追求是会跑。

(2)要读出大树的渴望,“那一定会很好”要“重音轻读”,还要读得慢一些。

“一定”读重一些。

6.学习第5~8自然段。

(1)逐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并大声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用图片识记“锯、斧”;换部首,“堆”的提土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推”;记字串,带有口字旁的字都和“口”有关,像“啊、呀、哼、吐”等。

“吱嘎”的“吱”是模拟事物的声音,所以带口字旁。

7.指名朗读,说出种子变成椅子的过程。

8.朗读并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1、12自然段,重点读描写种子变成木地板的句子。

(2)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识记“拆”。

1.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由生活实际出发,了解“会很好”是一种满足的体验,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并充分交流。

 

3.既要让学生找到种子的不同经历,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经历对应的段落,让学生学会在默读中抓住文章的主干,了解文章的线索。

 

4.“茎”这个生字是生活中常见的字,也是容易读错的字,一是注意声调是一声,二是注意是后鼻韵母。

教师可以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规律,再举出一些词语或句子帮助学生识记。

 

5.教师要努力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再现,增加生字出现的频率。

 

6.识字方法是多元的,教师要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思考识字方法。

 

7.“缩”可以用动作体验法识记。

“茎”可以运用联想法识记:

小京经常去看茎上长叶的花。

 

8.督促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并学会在书上做标记,尝试批注式的阅读体验。

9.形近字辨析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方法,例如,“推”表示手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堆”表示把沙土等物体聚集在一起,与“土”有关,所以是提土旁。

三、朗读提升,拓展表达(用时:

8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课题,再齐读带有“会很好”的句子,说一说种子所说的“会很好”指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种子变成地板后的变化。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交流:

有价值、有作用就“会很好”。

2.想象并围绕“为别人做事”自由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朗读中理解“会很好”的意思。

2.学生由于个体差异,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说得准确到位,只要引导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那一定会很好人教(部编版)

9*那一定会很好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童话故事。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

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作为略读课文,本文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

教师可以围绕“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设计“自主学习卡”,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表达交流的热情,产生对比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大致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从整体、细节上比较《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大自然树木的图片,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导入:

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

同学们,谁能说说大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美化环境,释放氧气,让小鸟安家,做成火柴,做家具,做玩具……)哇!

大树的作用这么多呀!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树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1)你能在“那一定会很好”前面补充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愿望吗?

(要是我有一件超人披风,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今天爸爸能陪我一起吃晚饭,那一定会很好。

(2)文中这句话是谁说的?

他有什么愿望?

(种子,树,手推车,椅子……)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义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suō缩成一团nǔ努力jīnɡ茎jù锯子fǔ斧子手tuī推车zhī吱zhī吱嘎嘎chāi拆

(2)指导归类识字、识词。

◆部件归类:

茎(块茎)劲(使劲)径(小径)经(经过)颈(颈项)

泾(泾渭分明)

支:

吱(吱嘎)枝(树枝)肢(肢体)技(技术)歧(分歧)

伎(伎俩)

隹:

推(推倒)堆(土堆)难(困难)淮(淮河)锥(锥子)

稚(稚气)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

难受——难过调皮——顽皮舒服——舒适费力——吃力

美丽——漂亮舒展——伸展暖洋洋——暖乎乎

反义词:

缩——放细——粗旧——新推——拉

高大——矮小费力——轻松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与同桌合作读,选择读不流利的段落大声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默读思考,初步感知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和质疑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卡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3)在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

你从何得知的?

(4)你喜欢这棵树吗?

说说你的理由。

你从他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预设:

提示学生根据画出的句子,根据“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并梳理归纳。

明确:

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从种子到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状态,而每一次它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

(3)在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

你从何得知的?

过渡:

在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

(舒服、愉悦。

)可是,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作为一棵自由生长的树,被砍,被迫离开森林,还被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供人使用,生命不断被消耗,多么不幸啊!

你们又是从何得知它的感觉是舒服而开心的呢?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点拨、评价)你们真善于发现!

是的,除了“真舒服、舒服极了”这些短语直接表明愉悦的心情外,它每次许下心愿,在不久之后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诚如题目和它的想法所言,“那一定会很好”。

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会很好”的句子。

(4)出示句子,品评体会。

“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预设:

①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种子被泥土紧紧包裹的“难受”,指导朗读,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和渴望。

②交流:

种子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一边……一边……)鼓励学生运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③交流:

过了些日子,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成树以后,它会看到些什么?

会有什么感受?

(啊!

真轻松,真自由啊!

阳光暖暖的,风儿柔柔的,雨点润润的,花儿香香的,小草绿绿的,小溪流淌着,动物们奔跑着……)④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努力过后、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预设:

①虽成长为大树,但它又有了新的渴望,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句子。

②思考:

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它高兴吗?

引导学生比较第5、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

(它虽然被砍伐,离开了自己的家,但是因为变成了手推车,可以四处跑和看,它的愿望实现了。

它也很享受为人们服务的状态。

)③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④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读出快乐、享受的感觉。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预设:

①很多年后,当它慢慢变老了,跑得越来越费力了,它的想法发生变化了吗?

指名读句子。

②引导学生从第8自然段感受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和慢慢流露出的疲惫。

③指导朗读。

“很多年”读重音,“慢慢变老……跑来跑去”语速放慢一些。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预设:

①思考:

大树如愿以偿地坐着休息了吗?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②想象:

变成椅子的它又会经历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③几年之后,挺直腰背坐着越来越吃力的它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读句子。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大树深深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5)读最后2个自然段。

思考: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这是为什么呢?

过渡:

大树后来有没有如愿躺下来呢?

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2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读出满意、舒服的感觉)最终,大树被拼成木地板,铺在阳台上,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想一想,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明确:

因为此时椅子变成了木地板,实现了自己希望能躺下的美好愿望。

这一生它都实现了自己的所想,所以感觉很舒服。

木地板此时的心情同最初自己为了实现愿望,经过努力终于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的心情是相同的。

(6)续编童话。

故事到这里是不是就结束了呢?

木地板还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示例:

我觉得它还会有新想法的。

天长日久,木地板渐渐翘起来了,表面也不再那么光滑。

“我不能继续留在这里晒太阳了,人们很容易在我身上摔跤的。

”木地板想,“如果我能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一定会很好。

”农夫的儿子把木地板拆了,把它投进炉膛,一家人围着炉子烤火。

“真暖和。

”木地板想。

它慢慢化成了灰烬,被撒在了一棵大树底下。

小结:

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的想象感动了!

这真是一棵富有爱心又乐于奉献的大树啊!

它重新回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变成肥料去滋养一棵新的大树,这真是“木头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树”呀!

(7)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你喜欢这棵树吗?

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乐观,有追求,为他人服务,奉献,经历丰富……

小结:

从一颗种子到最后成为木地板,树经历了站起来、跑起来、坐下来、躺下来的一生,这像不像人的一生?

不管在哪个阶段,树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

真是一棵乐观向上、不断追求的树啊!

四、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出示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回顾内容。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小组内交流讨论。

思考:

比较《那一定会很好》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篇文章,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跟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归纳。

相同:

都是童话;课文标题或标题中的字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比如本课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卖火柴的小女孩》以“火柴”为线索;情节上不断重重推进……

不同: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人公是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是一粒树种子变成的多种形态的树。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愿望一次次破灭了,直到最后的死亡到来;《那一定会很好》中的种子一直是按照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变化的,一次次的愿望都实现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有点哀伤,《那一定会很好》的结局是幸福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那一定会很好》主要赞美大树的奉献精神和不断的追求……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丰富积累。

2.推荐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一些作品。

3.创编童话故事。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

仿照课文的手法,自己编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

“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让学生有独特的体验。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他们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无法预设,全凭学生自然生成。

这时老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体验,并引导好他们用这些体验去理解文本和中心。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了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板这一段变化历程,读起来生动有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谈话导入,质疑激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由朗读文本,有所感悟。

然后分小组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快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学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首先,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

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限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带着组员们一起学习。

其次,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最后,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活力,让其成为学习的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