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539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星球版2018初二地理结业考复习总结提纲(广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赤道为0°

与9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从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

北纬 N

南纬 S

经度

本初子午线为

与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东经 E

西经 W

5.重要的经纬线:

(1)0°

经线:

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只有一条。

(2)180°

只有一条

(3)20°

W和160°

E: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

纬线:

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5)23.5°

N与23.5°

S: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66.5°

N与66.5°

北极圈与南极圈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习惯上将纬度0°

—30°

称为低纬度,30°

60°

称为中纬度,60°

—90°

称为高纬度。

7.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

向西到东经160°

为西半球。

说明:

南北半球判断方法:

字母为N的是北半球,S是南半球;

东西半

球判断方法:

小于20°

都为东半球,大于160°

都为西半球,20°

至160°

之间看字母,W为西半球,E为东半球。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

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这天称为春分日。

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天称为夏至日。

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

季。

5.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这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7.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

冬季正好相反。

8.四季的变化(北半球)

二分二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地理现象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识图:

在图中正确填写地球公转二分二至: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9.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划分。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山峰:

中间高,中间低,等高线闭合。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山脊:

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缓坡、陡坡:

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运动形式

含义

方向

周期

结果及影响

特征

自转

绕地轴转

自西向东

一天或

24小时

昼夜交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各地时间的差异

公转

绕太阳转

一年

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变化;

获得热量不同、形成五带

1、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66.5度夹角

2、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10.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

识图:

根据右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该图等高距为 。

2、甲和乙处表示 .C处比D处坡度 (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密集,坡度 ,等高线稀疏、坡度 )。

3、A处表示 ,B处表示 。

C处表示 (凸低为脊),D处表示 (凸高为谷)。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成设色图上绿色--平原,黄色--丘陵,褐色--高原山地,蓝色—海洋,白色—冰川。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 海陆的分布

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

极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从大到小排列)

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表示方法:

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4.大小比较:

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5.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

6.图例与注记:

(1)图例地图上的符号。

(2)注记是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第二节 地图的判读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

特征:

平原:

海拔低于200米,地面平坦广阔。

高原:

海拔高于500米,地面起伏和缓。

山地:

海拔高于500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海拔低于500米,相对高度小,坡度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

将水

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3.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5.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在正确位置填写七大洲、四大洋

太平洋板块( )

2018年结业考试地理复习提纲(第2张)

1、在正确位置填写七大洲、四大洋。

2、在图中正确填写大洲分界线:

亚洲、非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最主要)、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2.大陆漂移学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

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

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3.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七大板块名称:

亚欧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认为七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5.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请把代表七大板块的字母填入正确的位

置。

亚欧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参考资料: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相关知识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如:

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以非洲最典型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亚和东南亚。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

以撒哈拉沙漠最典型

2.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纬度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中纬度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

中纬度大陆内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类型

4.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

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

5.常见气候降水柱状图及气温曲线图

(4)海洋湖泊:

L 海K 海、M 湖。

(5)半岛:

H 半岛、I 半岛、J 半岛。

(6)地形区:

E 高原。

(7)山峰:

S 玛峰。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

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第六章亚洲

二、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亚洲的气候类型)

1、亚洲气候的特征:

一是气候复杂多样;

二是季风气候显著;

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季风气候的影响:

有利影响: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影响: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如图:

(3)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4)相对位置:

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毗连,西南与非洲相接,东北与北美洲相望。

注:

分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

③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二、面积最大的大洲

1、亚洲的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2、南北跨纬度最广、东西跨经度160多度.

3、亚洲的分区:

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个地区。

(中国在东亚)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42亿,占61%)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3个,亚洲7个。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

亚洲人口的分布:

2、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日本是亚洲唯一发达国家,中国印度发展中的大国,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有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老挝,阿富汗等。

3、亚洲的民族和文化亚洲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形成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亚洲的地形特点

(1)、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2)、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亚洲地势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亚洲的世界地理之最(P7)

1、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2、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6、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7、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8、世界陆地的最低处—死海 9、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

10、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识图(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1)临海:

A 、B 、C 、D 。

(2)山脉:

喜马拉雅山、F天山、① 山脉② 、山脉

③海峡④ 运河⑤ 海峡。

(3)河流:

P 河、G叶尼塞河、T 河、

N河、O长江、R 河、Q 河。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⑤热带沙漠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

⑦温带大陆性气候、⑧地中海气候、

⑨高原山地气候、⑩苔原气候。

三、河流众多

1、长河众多,亚洲拥有世界排名前11中的七条长河。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的河流。

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世界第三长河)。

2、亚洲的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3、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二节 中东

一、三洲五海之地

1、地理位置:

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大西洋

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被成为“三洲五海之地”。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现在重要的海上运输线和国际航空线经过这里。

两个重要海上交通要道:

①土耳其海峡:

连接黑海和地中海;

②苏伊士运河:

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3、中东主要的海洋、海峡和运河

(1).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3).霍尔木兹海峡(石油海峡)—沟通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输出的必经之路。

4、中东的国家和地区

(1)埃及—开罗

(2)伊朗—德黑兰 (3)伊拉克—巴格达 (4)沙特阿拉伯—利雅得 (5)土耳其—安卡拉

(1)五海:

A 海、B 海、C 海、

D海、E 海。

(2)三洲:

I亚洲、G非洲、H欧洲。

(3)四通道:

M 海峡、N 海峡、

L 运河、K 海峡。

(4)海湾:

F 湾。

(5)产油国:

O沙特阿拉伯、P伊拉克、R伊朗。

2018年结业考试地理复习提纲(第3张)



(1)特殊纬线:

A赤道、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

(2)临海:

D印度洋、E大西洋、G红海、海湾F几内亚湾。

L尼罗河、M刚果河。

(4)山峰:

N乞力马扎罗山。

(5)岛屿:

H马达加斯加岛。

(6)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4、居民和文化: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本地区7亿多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有

二、世界“油库”

“黑非洲”之称。

黑种人文化。

二、充满生机的大地(气候,自然景观)

1、中东石油的地位: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最高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2、中东石油的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主要石油生产国:

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4、中东油田的特点:

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等特点。

5、主要出口地区:

所产石油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

6、石油输出线路(线路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1)波斯湾→霍尔木玆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中国

(2)波斯湾→霍尔木玆海峡→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运输量最大)

(3)波斯湾→霍尔木玆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7、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石油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需要采取措施加快经济转型。

三、宗教与文化习俗

1、居民:

中东大多属白种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

(除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外),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统称“阿拉伯国家”。

2、宗教:

①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

源地。

②麦加是伊斯兰教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

③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地”

三多一少。

3、文化习俗:

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中东地区人们的饮食、服饰、建筑、礼仪等,有明显的伊斯兰教特点。

1、“天然野生动物园”(猩猩、河马、非洲象、斑马、长颈鹿等是本区特有的动物。

三、单一商品经济

1、自然资源丰富

①矿产资源特点种类多,储量大,黄金、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的原产地。

2、单一商品经济:

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平,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这些国家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这种落后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长期受殖民者统治。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一节 日本

一、多山的岛国

1、位置:

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

2、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多个小岛组成。

最大的岛屿:

本州岛

3、自然环境:

(1)地形:

①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为最大的平原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多火山、地震,原因: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

(1)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2)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4、农业:

人多地狭,精耕细作,单产较高。

主要作物水稻。

5、资源: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渔业资源 (北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1、范围:

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又称“黑非洲”。

2、地理位置:

①海陆位置: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②赤道横穿其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主要的地理事物

(1)几内亚湾—非洲最大的海湾

(2)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的岛屿(3)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2)气候:

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又被称为“热带大陆”。

海道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四大岛屿:

A北海道岛、B本州岛、

C四国岛、D九州岛。

海洋:

I日本海、J太平洋、K濑户内海。

邻国:

L韩国、M中国、N俄罗斯。

工业区:

①京滨工业区、②名古屋工业区

③坂神工业区、④濑户内海工业区、

⑤北九州工业区。

首都:

E东京。

G富士山。

海港:

P神户、F横滨。

渔场:

R北海道渔场。

二、经济贸易大国

1、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强国,亚洲唯一发达国家。

工业是经济支柱。

3、工业的发展

(1)海外投资,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2)合作的地区或国家:

东亚,东南亚,欧美等

4、工业的分布

(1)集中分布区:

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2)首都:

东京,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日本第一大城市

(3)主要工业区

①京滨工业区 ②名古屋工业区 ③阪神工业区 ④濑户内工业区 ⑤北九州工业区三、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东西方文化大融合

(1)大和民族,通用日语。

服装:

和服

(2)古代—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近代—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巴西

一、种族构成复杂

(一)、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2、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邻国众多,国土辽阔。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北部:

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

南部:

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

2、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

3、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第二)

4、资源:

木材,水电丰富(伊泰普水电站:

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目前世界上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缺乏能源矿产(煤,石油)。

铁矿石世界第一。

两大地形区:

A巴西高原、B亚马孙平原。

濒临的海洋:

C大西洋。

河流:

H亚马孙河。

I南回归线、J赤道。

水电站:

D伊泰普水电站。

主要城市:

E巴西利亚、F圣保罗、

G里约热内卢。

(三)、人文环境

1、人种: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种人——民族大融合。

印第安人是原住民族。

2、多元的巴西文化:

狂欢节;

桑巴舞;

足球之国。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1、农牧业大国

(1)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

(2)粮食作物:

居世界前列的还有大豆、玉米。

大豆仅次于美国。

(3)畜牧业:

牛的饲养量和牛肉产量世界第二;

猪的存栏量世界第三。

2、工业分布的地区:

东南部地区

三、人口与城市(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首都:

巴西利亚

(2)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汽车工业中心:

圣保罗

(3)巴西最大的港口,最大的造船业中心:

里约热内卢

四、热带雨林的保护 1、亚马孙热带雨林——“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

2、签定《亚马孙合作条约》和《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以保护热带雨林。

第六节 美国

一、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

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北温带和亚热带,阿拉斯加州——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

热带。

(世界唯一跨热、温、寒三带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