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143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docx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

  新课标中考专题复习系列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

  [知识网络]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基本知识网络

  ①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③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能判断形成的阴、阳离子。

  ④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⑤知道元素符号及物质的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离子或物质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2)知识网络图

  [典例剖析]

  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

  C.蜡烛燃烧;干冰升华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解析:

  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熟石灰Ca(OH)2制取烧碱NaOH、钢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

其他为物理变化。

  答案:

C

  例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X+3O2

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 )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

  解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因此X中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

  答案:

B

  例3、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

  解析:

  本题可以用反证法处理。

A选项可以举例进行反驳,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2NaOH+CO2=Na2CO3+H2O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但也生成盐和水,因此A不正确。

Cu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和Cu(OH)2两种沉淀,C选项可能。

  答案:

AD

  例4、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②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

  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④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

  A.仅①②     

  B.仅②③     

  C.仅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物质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

碳得氧,体现还原性。

此题还考查了与高中相联系的知识,即活泼置换不活泼。

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泼置换不活泼的原理,很容易想到非金属也存在这样的规律。

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变通。

  答案:

D

  例5、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

  C.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

  解析:

  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运动到鼻腔中的缘故。

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造成的。

固体碘受热后,碘分子运动加快,向四周运动,同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表现为碘由固态变成气态。

空气受压后分子之间距离变小,因此体积缩小。

  答案:

C

  例6、比较

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Y属于同一种元素

  B.X、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C.X、Y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D.X、Y两种粒子都具有稳定结构

  解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X、Y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属于同一种元素。

X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Y粒子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A

  例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⑴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两者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盐酸与硫酸都是酸但两者的酸根离子不同,盐酸中为氯离子,硫酸中为硫酸根离子,SO42-与Ba2+结合成硫酸钡沉淀。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所以均能使酚酞变红色。

  例8、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解析: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及核电荷数相等,因此此题电子数为49。

请注意不要与相对原子质量混为一谈。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与本题要求无关。

  答案:

B

  [名题热身]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 

  B.用生铁制铁锅

  C.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 

  D.用氦气填充气球

  3.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颜色了。

此则报道说明氯气( )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无毒 

  C.无味 

  D.无色

  4.双球洗气管常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实验。

为吸收某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进行图中实验,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左方进入的气体可能是( )

  A.NH3      

  B.HCl     

  C.CO2     

  D.O2

  

 

O2

HCl

NH3

CO2

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吸收的气体的体积数

0.031

500

700

1

  5.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

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6.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事故中,喷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中主要含有可燃性的硫化氢(H2S)气体,当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2H2S+O2

S+2H2O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

用下面化学反应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

  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其中R代表甲醛的化学式,试确定R为( )

  A.CH2O  

  B.C2H4O2  

  C.C2H4  

  D.CHO2

  9.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营养成分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分子

  10.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

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

  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的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12.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6

  13.新制的蒸馏水不宜用于养金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是(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1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5.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      

  B.氢    

  C.氧      

  D.氮

  16.据新闻媒体报道,在香港、广东等地发生了多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瘦肉精”的分子式为C6H19OCl3N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

  B.“瘦肉精”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1.5

  C.“瘦肉精”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9.8%

  D.“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

  17.现有一种物质分子的模型如右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不是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是C2H6O

  C.该物质不是可燃物

  D.大量饮用该物质对人体有益

  18.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

  B.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是定值

  C.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

  D.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

  19.纯碱(Na2CO3)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以下是有关纯碱性质的描述:

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②易溶于水,③不小心掉入食醋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序号)

  20.下列是碳及其化合物若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O2

CO2    

  ②C+2CuO

2Cu+CO2↑

  ③CaCO3

CaO+CO2↑  

  ④2HCl+Na2CO3=2NaCl+H2O+CO2↑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

(均填序号)

  21.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种有机物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维生素C(C6H8O6)又叫抗坏血酸。

1907年挪威化学家霍尔斯特在柠檬汁中发现,现已人工合成。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

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人体长期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

据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研究,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

试回答:

  ⑴每个维生C分子共有______________个原子;

  ⑵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各元素的质量比C∶H∶O=______________。

  ⑶写出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①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03年12月,重庆某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本次事故喷发出大量硫化氢(H2S)气体,造成了上百人死亡。

在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

请回答:

  ⑴H2S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1个H2S分子中有___________个原子;

  ⑵H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⑶事故发生后,抢险人员在发生事故的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消除H2S毒气。

   已知H2S燃烧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安全生产要求含硫地区钻井液的pH控制在9.5以上,以达到吸收H2S、控制H2S浓度的目的。

由此推断H2S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______色;

  ⑸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故,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用纯碱溶液浸泡的毛巾捂住口鼻,及时转移到上风口

  ②用食醋浸泡的毛巾捂住口鼻,原地趴下

  24.用化学的视角看生活中的现象:

  ⑴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

  ⑵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微粒具有什么性质?

  ⑴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⑶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27.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

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

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

  ⑶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2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与反应后生成的

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反应中的生成物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29.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30.小明见邻居的5岁小孩在西红柿上挖了个洞,用勺子搅了半天,突然哭了起来,小明问:

“怎么了,为什么哭了?

”,小孩回答说:

“你们说西红柿里有维生素,可我怎么就找不着呢?

”小明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请你用所学知识给小明一个合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AB

D

C

B

A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B

C

D

D

A

B

BC

 

 

  19、①、②,③。

  20、①,③,②,④。

  21、①②,⑤,③,④⑥

    ⑴C+O2

CO2   

    ⑵CH4+2O2

CO2+2H2O 

    ⑶H2+CuO

Cu+H2O 

    ⑷HCl+NaOH=NaCl+H2O (其他正确答案均可)

  22、

(1)20 

    

(2)176  9∶1∶12

    (3)①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②水溶液呈酸性,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

  23、

(1)两 3  

    

(2)34  

    (3)2H2S+3O2

2SO2+2H2O  

    (4)红 

    (5)①

  24、⑵水蒸气 

    ⑶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⑷自行车的铁件易生锈,说明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5、⑴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

    ⑵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6、⑴汞原子 

    ⑵二氧化碳分子 

    ⑶钠离子和氯离子

  27、

(1)①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K2CO3+2HCl=2KCl+CO2↑+H2O

      ③Ba(OH)2+2HNO3=Ba(NO3)2+2H2O

    

(2)CO32-、H+;OH-、H+   

    (3)

  28、①2∶1∶2 ②化合反应 ③可能

  2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

  30、由于维生素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或结合于植物组织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直击考点]

  1、本专题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变化时出现的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2、联系生活中的小常识,在燃烧等现象中最常体现。

能够熟练判断化学反应类型也是考试的关键。

  3、新课标重在实验的探究,针对本专题出现的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实验。

  4、弄清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宏观和微观上变与不变的因素。

  宏观上一定变的:

物质种类,热量,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一定不变的:

总质量,元素种类;不一定变的:

状态、体积、密度等。

  微观上一定变的:

分子种类,原子组合方式;一定不变的:

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一定变的:

分子数目等。

  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推断化学式、配平等),以及判断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6、认清一些易混淆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7、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如: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晶体硅等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9、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内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10、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