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386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docx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古代诗歌重点推荐

专题集训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前两句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分)

答:

 

2.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通过哪些诗句体现出来的?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在表现什么?

(2分)

答:

 

2.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2.你是否同意这首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壮”的?

为什么?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人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有何意图?

(2分)

答:

 

2.请结合画线句,描绘出卖炭翁的外貌。

(2分)

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2分)

答:

 

2.试分析古诗最后两句运用的写作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哪两个典型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分)

答: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2.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2分)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分)

答: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评价此词道: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请就此观点结合原文简析理由。

(2分)

答: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4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上、下片各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答:

 

2.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4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2.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2分)

答: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分析。

(2分)

答: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能否用“过”字替换?

为什么?

(2分)

答:

 

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答:

  

十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分)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专题集训

一、

1.

答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十五”极言出征年纪之小,“八十”极言归乡年纪之大,突出出征时间跨度之久,进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

2.

答案 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把握与诗句的印证。

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答。

二、

1.

答案 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在翻译的基础上,把握“百战”“十年”的夸张手法和互文手法的运用,再做解答。

2.

答案 “霍霍”,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

注意赏析角度的限定“遣词造句”,再按赏析题的一般思路加以赏析即可。

三、

1.

答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意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作答。

2.

答案 同意。

因为诗人借助登楼所见所感,以天地的苍茫广阔来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失意之情,所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沉郁悲壮”的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风格的辨识,实质上也离不开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作答即可。

四、

1.

答案 环境描写,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气氛,衬托出老人卖炭的辛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答。

2.

答案 (示例)卖炭的老人在烟熏火燎下,满头满面都是烧炭的尘,他两鬓已经斑白似雪,十个手指头都漆黑似炭。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注意使用描述性语言。

五、

1.

答案 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将士们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奋力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

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情感,描述时要抓住“角声满天”“凝夜紫”来想象出两军激战的惨烈场面,渲染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

2.

答案 用典。

用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不惜用重金招揽天下人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作答时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先写明使用的典故,接着写明作者使用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

1.

答案 细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天下事”: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

答案 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功名的理想。

七、

1.

答案 抒发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解析 对诗歌感情的正确把握,源于对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果读懂了诗意,对其情感的把握也就没有问题了。

2.

答案 不好。

原诗富于形象性,以小见大,改后语言平淡、直白,缺乏诗味。

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鉴赏题,也是对典故作用的考查,用心体味,抓住诗味的浓淡来作答。

八、

1.

答案 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

解析 首先明确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题目所考查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是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

山重水复: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

柳色浓郁,花色明艳。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时,忽见柳色浓郁,花色明艳,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显而易见作者是从自然风光和地理形势来描写山西村的。

“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

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

所以颈联主要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

答案 “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解析 此类题应先解释词语,再结合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诗人情感。

“无时”即随时,没有固定时间。

尾句写出诗人但愿从今往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由此可以揣摩出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九、

1.

答案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解析 展开合理想象,给诗句中的关键词添加修饰语,并添加合乎情理的元素。

如“大漠”,可以用更形象的词语形容并对内容进行拓展,如“无边无际”“黄沙莽莽”“不见草木”;如“孤烟”是“一缕”;如“长河”会有“粼粼的波光”。

2.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遭到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解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作者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汉塞”,像北飞的雁一样入“胡天”,暗写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十、

1.

答案 (示例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十分开阔。

“天”“云”“雾”“星河”“千帆”动态十足。

“接”与“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示例2)全词中船摇帆舞,星河欲转,虚实结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开阔的图卷。

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风格的赏析,抓住动词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词,加以合理解释,围绕题干中“豪放派风格”解说即可。

2.

答案 暗含对南宋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需要联系写作背景作答。

十一、

1.

答案 上片借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语言赏析,先依据具体词句确定所采用的写作手法,赏析的指向往往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答案 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像孙权一样的英雄来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先理解语句大意,再结合写作背景作答。

十二、

1.

答案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联系写作背景作答。

2.

答案 (示例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示例2)“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又刚健质朴。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的赏析。

感情基调是由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决定的,语言风格的赏析要从分析具体词句的表达效果切入。

十三、

1.

答案 顾:

回头,回头看(或济:

渡)。

解析 借助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准确解释。

2.

答案 “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愿望。

解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

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对自己能够从政仍有期待。

十四、

1.

答案 不能。

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之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

而用“过”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2.

答案 “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十五、

1.

答案 争 啄

解析 题干中的“生机和活力”是答题的关键,“争”和“啄”生动地突出了这一点。

2.

答案 (示例)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解析 本诗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要全面关注。

表达的情感要从全诗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