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398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docx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隆中对考点整理

《岳阳楼记》

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一、古今异义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

古义:

写文章今义:

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2、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3、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4、大观:

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6、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8、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11、何极:

哪有穷尽。

12、樯倾楫摧:

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

形容香气很浓。

14、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15、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三、特殊句式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反问句、倒装句

四、朗读节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五、理解性默写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

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

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

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在文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醉翁亭记》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

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2、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3、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4、临于泉上者:

靠近。

5、泉香而酒冽:

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6、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

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

觥,酒杯。

筹,酒筹。

9、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

情趣。

12、深秀者:

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15、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17、辄:

就18、弈:

下棋

二、朗读节奏

1、佳木/秀而繁阴,2、山行/六七里

三、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译:

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

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

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

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

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

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

分别是什么?

核心又是什么?

答:

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

(1)滁人游

(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

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

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十四、开放性试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事情真相大白

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

3、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

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

下联:

*宽对即可,例如: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益:

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

2.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效:

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

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

(3)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7)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0)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3)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隆中对》

一、字词

(一)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

(二)其它

1、隆中对对:

回答、应对。

2、时人莫之许许:

承认、同意。

3、谓为信然谓:

说信然:

确实这样。

4、先主器之器:

器重、重视。

5、谓先主曰谓:

告诉、对……说。

6、此人可就见:

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就:

接近、趋向。

7、不可屈致也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

招致、引来。

8、将军宜枉驾顾之枉:

委屈枉驾:

屈尊顾:

拜访。

9、由是先主遂诣亮诣:

拜访。

10、凡三往,乃见凡:

总共。

乃见:

才见到。

11、因屏人曰:

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因:

于是、就此屏:

命人退避。

12、汉室倾颓倾颓:

崩溃、衰败。

13、度德量力度:

估计量:

衡量。

14、遂用猖獗遂:

于是、就用:

因此猖獗:

失败15、然志犹未已犹:

仍、还已:

止。

16、君谓计将安出:

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计:

计策出:

产生。

17、则名微而众寡众寡:

人少。

意思是兵力薄弱。

18、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非惟:

不仅抑:

而且。

19、挟天子而令诸侯挟:

挟持、控制。

20、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

争强、争胜。

21、利尽南海利:

物资尽:

全部取得。

2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

大概资:

资助、给予23、帝室之胄胄:

后代24、总揽英雄总揽:

广泛的罗致。

揽:

招致25、将军身率身:

亲自27、情好日密日:

一天天。

28、民殷国富殷:

兴旺富裕

二、重点句子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将军您呢?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这大概是上天所用来资助将军的。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正确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争胜。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您去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招他前来。

将军您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三、理解发挥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2分)

①曹操:

此诚不可与争锋

原因:

诸葛亮看出了曹操的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②孙权: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原因:

孙权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国险”),而且内部团结紧密(“民附”和“贤能为之用”),其地位也比较巩固。

他跟曹操集团之间的矛盾很大,据此,诸葛亮又做出了“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③荆州、益州:

夺取、占领荆州、益州

原因: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个天然的粮仓,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

能够占领这样的战略要地,并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霸业”自然就有了根基。

与此同时,他又看到刘表、刘璋这两个集团的弱点,指出刘表必然“不能守”住荆州,而刘璋的内部也极不稳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恰恰给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

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④诸戎、夷越: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原因:

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3分)

示例:

选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