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4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docx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

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4.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

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B.性善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

  6.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D.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

  7.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D.全民化阶段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D.CIPP评价模式

  9.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

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

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0.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模式

  C.教学目标D.教学设计

  11.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教师:

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

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

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

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

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

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丁和戊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Ⅰ.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Ⅰ、ⅡB.Ⅱ、Ⅲ

  C.Ⅲ、ⅣD.Ⅰ、Ⅳ

  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

  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B.达于教化

  C.贤良方正D.茂材

16.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B.东晋

  C.南朝D.北朝

  17.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礼乐B.礼法

  C.仁义D.天理

  18.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B.下帷讲学

  C.讲论讲会D.转相授受

  19.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B.《论语》和《中庸》

  C.《孟子》和《中庸》D.《孟子》和《大学》

  20.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D.人性具有稳定性

  21.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B.开发“民智”

  C.发展人的个性D.造就“完全人格”

  22.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

  23.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24.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B.阿拉伯教育

  C.基督教教育D.世俗封建主教育

  25.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

  26.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B.昆体良主义

  C.新托马斯主义D.新柏拉图主义

  27.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8.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29.20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A.自然后果B.作业的作用

  C.感官教育D.游戏的作用

  30.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A.自由与合作B.活动与主动

  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D.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

这种中学是

  A.完全中学B.统一中学

  C.综合中学D.文实中学

  32.“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

”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A.乌申斯基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D.赞科夫

  33.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A.《经验与教育》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D.《教育与社会》

  34.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35.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6.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

  37.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

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

  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B.语义网络

  C.命题网络D.产生式系统

  39.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

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经验-分析范式B.社会批判范式

  C.诠释-理解范式D.复杂思想范式

  40.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D.教育专著

  41.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B.日记描述记录法

  C.时问取样记录法D.行为检核记录法

  42.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43.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Y的被选率都是35%。

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D.伦理原则

  44.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A.标准差B.方差

  C.标准分数D.相关系数

  45.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A.前言部分B.正文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D.附录部分

 二、辨析题:

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三、简答题:

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

共75分。

  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5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53.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

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

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

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

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

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

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

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

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Ⅱ.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

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

结果显示:

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

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

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

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B4.D5.B6.C7.B8.B9.C10.D

  11.D12.D13.A14.C15.A16.A17.C18.C19.D20.C

  21.D22.A23.D24.A25.B26.A27.B28.B29.C30.A

  31.C32.A33.B34.B35.D36.C37.A38.D39.D40.B

  41.B42.C43.A44.C45.D

辨析题:

一,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答:

此观点存在一些偏差。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之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而此题干中只说明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此观点是片面的。

我们所强调的教学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活动,而绝非教师填鸭式的传授方式。

二,课程是学校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和。

答:

对于课程的概念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要给课程下定义需要说明是广义和狭义的课程,在题干中课程是从一个狭义的角度来理解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

因此,本题干中没有说明课程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区分,另外,题干中也存在将课程和教学概念相混淆的问题。

题干中有明显的大课程小教学的倾向,这是存在争议的。

三,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答:

该说法明确错误。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永远不出现充要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说高的创造力需要一定智力的支持,但是这种智力是一般水平之上即可,不一定要达到超级高的水平,因此,高创造力需要基本智力水平的支持,高智力不一定会有高创造力,但是低智力一定没有高创造力。

简答:

一,学校在培养学生起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有四个条件:

(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只是外部条件,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即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实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学校教育自身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

教育的物质条件:

教育的物质条件是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

但能否发挥这些物质条件的作用,还需要对这些物质资源进行时空上的规划。

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专职的教育者,其专业水平、事业心、责任感、知识技能等是决定教育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教育管理水平:

教育是个复杂系统,对起资源进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是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

(3)家庭环境的因素

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消长学校的教育作用。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制约着儿童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的质量;家庭的经济状况制约着家长在儿童成长中精力和经济的投入程度;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儿童教育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家庭的人际氛围对教育影响的发挥有干扰和促进作用。

(4)社会发展状况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

二、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

根据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和伦理学等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有三个环节:

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教学过程。

他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

专心和审思。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有以下四个阶段:

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或联想),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他的教学形式阶段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但也因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批评。

三、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本质和条件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为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

内部条件为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学生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

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要有主动学习的倾向。

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

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

对于一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或适当观念,要想掌握这种新知识实际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发生联系。

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也就是使其具有个人的心理意义,把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四、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指导,既关心他们的文化和知识学习,同时对它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给以正确指点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作用。

称之为“全人生指导”。

杨贤江认为,青年期是关键期,人生由此定型,青年期因为身心剧烈变化,造成心理复杂、易变、失衡。

青年身心特点极易导致青年问题,尤其是青年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最集中最尖锐的反应。

这些问题都是教育者的责任,然而历来学校教育,大都偏重课本,对青年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很少关心,如何完成指导其人生发展的职责?

因此,要对青年全面关心、教育、引导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作用。

杨贤江向青年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谋取个人幸福的人生观。

要求青年干预政治,投身革命。

青年还需学习新兴社会科学,掌握理论武器,并向社会学习,深入工农,与之共同奋斗。

他的青年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一带青年,也为人民共和国的青年教育、学生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形式,并说明其条件。

(待补)

论述

一、关于教育和经济关系的一道看数据说明题。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生产技术;3.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5.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

(二)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改革;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三)人力资本理论。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

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卫生保健等多种形式,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愈高,其工资收入愈高;对社会而言,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筛选假设理论。

针对人力资本论,伯格、斯蒂格利茨等人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

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把教育的作用归于其筛选的功能。

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内涵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20世纪70年代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人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职业有保障、权利平等,有晋升机会等特点;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则往往工资低、待遇差、要求苛刻、晋升机会少。

两个市场之间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它们之间的人员很少相互流动。

因此,教育与个人收入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个人的生产力本身并不相关。

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