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954518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doc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难忘岁月教学设计

高丽萍

教学目标:

1、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2、能够对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在聆听音乐作品和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时,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准备

1、结合历史教材,让学生分头查阅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像等)。

2、教师要查阅大量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

3、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1、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

  《黄水谣》,展示黄河两岸秀丽旖旎的景色。

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秧,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媒体出示口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

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

歌曲是哪个历史时期创作的吗

学生:

抗日战争时期。

教师: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八年间日本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

2、同学们展示与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抗日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

学生展示之后,教师给予鼓励和作总结性发言: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缺乏人性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

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及文艺宣传队也奔赴全同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口战争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

二、层层深入新课教学

欣赏《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1、展示和总结之后,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了感性的认识,情绪也特别激动,这时马上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仿佛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

(媒体播放)

2、欣赏之后分组讨论并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整旨合唱曲的情绪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3)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齐唱、轮唱)

3、创作背景

  同学们心中也许在想,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根据地。

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

目睹了黄河船文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丁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

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

在除夕之夜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很兴奋,决定把这首长诗改成歌词后谱曲。

后冼星海只用厂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与配器。

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国。

《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1、(衔接和过渡)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的演奏片段,要求学生与刚才听到的合唱《保卫黄河》做一个对比,看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3、教师从学生的答案中导出钢琴协奏曲《黄河》。

这部作品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而成的,1969年脱稿,1970年5月首演于北京。

全曲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愤》、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4、完整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音调主题一共进行了几次变奏(媒体展示主题旋律)

主题一共变奏了八次,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

时而由乐队奏出硝烟弥漫、战马奔腾、游击健儿勇敢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伟大气势;时而又由钢琴和乐队奏出抗日军民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

5、让学生谈谈在欣赏的过程中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

6、感受和体验了《保卫黄河》两种不同表演形式的音响效果,同学们谈谈合唱曲与协奏曲的异同。

你喜欢哪一种形式,为什么

合唱曲特点:

声乐曲、有歌词、通俗易懂,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像。

协奏曲特点:

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三、积极体验巩固新课

1、观看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像片段。

吉拉尔德曾经到过很多国家表演《看得见的音乐》,他非常喜欢中国的音乐,他六个月之间先后三次再来中国,翻阅了大量有关黄河的资料,1998年的9月8日在北京的保利大厦剧场,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创作了一幅长10米,宽2米的巨幅油画。

(让学生从中感受这部音乐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齐唱《保卫黄河》,(媒体展示歌单)再一次亲自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把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深深植人孩子们的心中。

四、理性深入课堂总结

同学们:

《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活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人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的。

因为珍视和呵护历史的记忆就是维护我们的尊严和生命,只有记住黑暗和罪恶性的历史,才有可能远离黑暗和罪恶。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音乐资料(曲谱、音像等),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