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548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Word格式.docx

停表的使用:

在使用机械停表时应先在小盘内读取分钟,然后在大盘内读取秒.

3.误差

定 义:

与 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

减小方法:

(1) 求平均值;

(2)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02基础题

1.(海南中考)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A.18nmB.18mmC.18cmD.18dm

2.用厚木制成的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如图,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3.(柳州中考)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卷尺 B.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 D.挂钟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5.(安顺中考)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6.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2.5μm= m.

7.(漳州中考)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 (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

cm.

03中档题

8.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A.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9.(北京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1.8mB.3.3mC.4.8mD.5.5m

10.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

则直径D=L/N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11.(枣庄中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测

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12.小明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特殊方法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他先在铅笔上紧密缠绕10圈铜丝,然后用直尺量

出长度,那么铜丝的直径为 mm.如图2所示是某种机械表的实物图,图中记录的时间是 .

1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出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或15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

换用其他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②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

使用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

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15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

.

(2)不同的人测量结果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

.

(3)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14.某学生为了测量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采用了如下措施:

A.量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1页~最后1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L;

B.选用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

L

C.用表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n

D.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n.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改为 ;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 (填字母).

04拓展题

15.(福州中考改编)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

参考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管理

1.米 m103 10100103 106 109

(1)零刻度线量程 分度值

(2)平行 (3)正对 (4)数值 单位

2.秒 s6036003.测量值真实值 多次测量基础题

1.C2.D3.D4.A5.cms6.2.5×

10-6 7.甲 2.05

中档题

8.C9.B10.C11.B1.3612.1.1217.4s13.

(1)不同刻度尺刻度线间的距离存在微小差别

(2)不同人的估计值不同(3)测量时估读值因人而不同,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误差由测量工具引起,也由测量的人引

2L

起. 14.

(1)C用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d

(2)BADC

拓展题

D2-D1

15.2n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总是要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 ,这个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 .

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对同一

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可以确定运动情况,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判断选取的参照物.方 法: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

(2)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

照物;

(3)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特 点: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 (填“相同”或“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 的.

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我们平时所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相对静止.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C .枯叶飘落 D .骏马奔腾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D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3.(宜昌中考)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小华自己B .小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D .车内走过的乘务员

4.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

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张家界中考)2015年8月11日,来自挪威的翼装飞行运动员艾斯朋从天门山顶跳下,另一位极限运动员比约恩借助飞机低空跳伞,二位选手各自飞行一段时间后,低空跳伞者准确地落在翼装飞行者身上并短暂停留.停留时若以艾斯朋为参照物,比约恩是 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比约恩是 的.

6.(无锡中考)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7.(兰州中考)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

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向 (填“西”或“东”)行驶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运动,位置没改变就静止

C.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D.机械运动就是各种机械所做的运动

9.(郴州中考)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

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站台B .甲车C .乙车D .自己

10.(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如图所示,

“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 的;

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前沿着同一方向运动,此时,“神舟十一号”内的航天员感觉

“神舟十一号”飞船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成功对接后,航天员看到

“天宫二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1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

遣兴》中写道: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人对醉态的描绘妙趣横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怀疑松树动起来要搀扶喝醉的自己呢?

14.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CBA比赛.他发现:

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

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

(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 (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

(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

15.如图所示为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交接棒情景,此时小铭同学发现在4×

100m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

第一种:

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第二种:

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

你觉得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

请分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种交接方式的优点或缺点?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位置2.标准 参照物 3.不同 相对基础题

1.B2.D3.B4.B5.静止 运动 6.战机 地面(航母)7.船 东

8.C9.C10.B11.静止 流水 12.天宫二号 神州十一号 13.作者酩酊之中踉踉跄跄,他以自己为参照物,于是在朦胧的醉眼看来,松树好像要过来搀扶自己.

14.

(1)右 我们是以背景画为参照物

(2)因为我们在观看时是以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了参照物

15.第二种方法更好一些.第一种方法容易接到棒,但停下来会影响成绩;

第二种方法成绩会好一些,但如果不能保持相等的跑步速度容易掉棒.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方 法:

(1)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 ;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 .2.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

s

公 式:

v=,其中v表示 ;

s表示 ,t表示 .

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

在交通运输中,常用

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km/h.

在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式中各量的对应关系,即s、t、v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在同一时间内或同一段路程内的路程、时间、速度;

若题目中出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程、速度、时间时,应加角标来区别.

3.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2)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其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要认为速度v跟s或t有什么比例关系,即对于做匀速

ss

直线运动的物体,v不与s成正比,也不与t成反比,从公式v=可知,如果s越大,t就越大,但是的值仍不

tt

变,这才是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 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2)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但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描 述: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要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时,用 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

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下列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2.一般来说,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大得多,所以汽车比自行车()

A.通过的路程长得多B .运动的时间少得多

C.运动快得多D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少得多

3.空中加油机给战斗机进行加油,如果战斗机在加油时,2s内飞行了0.4km.则在加油时,空中加油机的速度为()

A.50m/sB.100m/sC.200m/sD.400m/s

4.(徐州中考)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5.(广安中考)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km/h,合

m/s.

6.(泸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

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

位置的距离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

7.(南充中考)小丽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60m测试,以小丽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若她的测试成绩为10s,则她的平均速度为 km/h.

8.(南昌中考)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9.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记录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s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11.(郴州中考)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 s.

12.(菏泽中考)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 m.

13.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4.(德阳中考)某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现在它在水流速度为2m/s的河中逆流行驶,在经过一座桥时掉落了一只空木箱,经过了2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马上调头去寻找漂走的木箱,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路程至少为 m.

15.小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200m,一天,小聪上学以后,发现物理课本忘在家里了,而今天就有物理课,于是决定回家拿物理课本.但是现在离上课只有10min了,为了不耽误上课,走之前他给他爸打了个电话,要求他爸给他送物理课本.若小聪和他爸同时从学校和家出发,小聪他爸以1.8m/s的速度步行,小聪以1.2

m/s的恒定速度步行.请帮小聪判断他是否会迟到.若迟到,小聪拿到课本后至少以多大的速度跑回学校才能不迟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

(1)路程

(2)时间 2.快慢 路程 时间 速度 路程 时间 米每秒 m/s千米每小时 km/h3.6

3.速度 4.变化 不相等 平均速度基础题

1.A2.C3.C4.B5.90256.匀速 1.800.97.运动 21.6

8.A9.D10.D11.55012.19013.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90km/h×

0.5h=45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行驶的路程s′=s1+v2t2=45km+80km/h×

1h=125km汽车行驶的时间t′=0.5h+0.5h+1h=2h汽车行驶的速度v′=s′/t′=125km/2h=62.5km/h

14.96015.已知小聪和他爸的速度分别为v1=1.2m/s,v2=1.8m/s,由v=得父子两人相遇所用时间:

s 1200m

= =

t

=400s由于小聪以1.2m/s的恒定速度步行,则小聪拿到课本后返回时的时间与

v1+v2 1.2m/s+1.8m/s

来时相同,∴小聪共需要的时间为:

t总=2t=2×

400s=800s>10×

60s∴小聪他会迟到小聪拿到课本后为了不迟到,跑回学校最多用时为t′=10×

60s-400s=200s小聪拿到课本时与学校的距离为:

s′=v1t=1.2

s′480m

m/s×

400s=480m跑回学校的速度v′= = =2.4m/s

t′ 200s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利用公式 计算.

实验器材:

斜面、木块、小车、 、 、金属片等.

实验方法:

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 ,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则可利用公式 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

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AB、vBC和vAC,由图可知()

A.vAB最大B .vBC最大C .vAC最大D .vAB、vBC和vAC一样大

2.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

50m、100m、200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m标志牌的时间为8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A.6.25m/sB.12.5m/sC.25m/sD.25km/h

3.(北京中考)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