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549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

(2)难点:

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

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

(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捏泥巴

教学重点:

探究捏泥的方法,并制作一件或多件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器物形象。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笔、橡皮、油画棒、彩笔。

教具:

示范用具。

教学过程:

欣赏谈话交流看实物

你都看到了什么?

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教师解释“器物”或容器一词。

教师将收集到的图片(有历史文化背景最好)制成简单明了的课件给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捏泥巴》

以小组形式展示各种器物。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实物。

学生说一说感受,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容器的特点。

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容器的悠久历史文化背景,引发学习的兴趣。

实践交流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捏制一个器物?

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改变泥的形状而不失美感呢?

方法指导:

构思感受。

第一步你们小组打算如何实践?

第二步你们将怎样进行分工?

提示:

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学以小组形式总结方法。

你们是如何解决制作中出现的问题的?

如何完善作品的质量?

你能让手中的泥变个形状吗?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捏出一个造型生动的“泥罐罐”。

欣赏作品(课件)。

你说说怎样才能捏出一个生动的“泥罐罐”呢

回答问题,说说自己想用什么办法把泥变形。

学生动手捏泥。

回答问题。

(以小组的形式总结方法)学生补充意见。

学生看书或者看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制作

你想捏一件什么样的小器物?

教师个别指导。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泥罐罐?

请把你们的作品放在展台上,让大家都来参观欣赏好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感想。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出挥巨力以及自我评价、自我展示的能力。

引伸提高

容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小扇子

(1)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具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讲授新课:

1.提问:

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

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

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

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3.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

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

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2)难点:

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

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

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

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

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

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

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

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

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下雨了

1、引导幼儿学习用短垂线、长垂线、斜线表现小雨和大雨,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

活动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题。

1、引导幼儿讨论:

请小朋友说说小雨是什么样子的?

大雨又是什么样子?

它们一样吗?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小结:

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二、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垂线、斜线的画法。

1、教师在空中示范动作、边讲解:

下小雨啦,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像一根根线落下来了,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2、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3、教师和幼儿一起有感情地边说边做空手练习。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

下面请小朋友用笔在纸上画下雨,画的时候先画小雨、再画大雨。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

(1)雨落下的方向  

(2)要画两种线;

(3)要画满整张纸;

(4)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四、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表扬画全两种线,画满整张纸的幼儿。

百变团花

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剪刀、胶水、腊光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如:

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

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

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

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

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

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摆花样

A.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B.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

A.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小花饰的制作方法。

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范作、剪刀、胶水、腊光纸。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份范作,观察这些小花饰是如何制作的?

2、让学生了解把彩纸当颜料,剪刀当笔,剪剪贴贴,也能做美丽的小花饰。

小花饰

二、发散思维,创设形象。

1、试着剪出自己想象的花。

2、演示花的构造和剪贴顺序。

(1)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

(2)先剪出花的外形,然后剪贴花蕊,最后添加花瓣和花叶。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制作过程:

折——起稿——剪外形——加装饰。

2、强调色彩搭配。

3、互相交流:

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形象的花饰。

四、作业讲评,欣赏小结。

1、评选教室里最漂亮的小花饰。

2、花可以美化居室,渗透爱护花草树木、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二、集体制作练习。

1、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每组发一张大白纸。

2、教师引导:

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小花饰,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花篮或者一个大花园,好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

(1)、拼摆练习,注意花饰的前后关系。

(2)、画面组合,设计创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摆出各种姿态的花朵,注意贴的先后顺序。

(4)、贴好整体外形后,再粘贴相关的装饰物。

三、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创设情景展示作品,进行评选:

整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

2、完成的作业可直接用于教室、墙报等的美化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身边的痕迹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拓印的技巧。

[教具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

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

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

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

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

2、蒙纸。

3、拓印。

五、小结。

整理用具,材料。

展示较优秀的作品。

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

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

拓印:

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

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

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

杯子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利用大量图片展示了各个年代、用途、造型、材质的杯子,使学生在欣赏中培养其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杯子进行功能、材料、外形、尺寸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使用相联系的。

启发学生从实用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

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有个性、功能性又美观的杯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

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杯子。

四、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杯子若干

学生:

卡纸、直尺、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一猜) 

孩子们喜欢游戏,用变魔术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头脑中迸发出设计的意识。

出示课件——杯子的设计

二、引导阶段:

(赏一赏)杯子展厅

1、古代的杯子课件出示古代杯子的图片

2、问题:

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说说喜欢的原因。

3、现代的杯子

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杯子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

三、分析探究:

(探一探)

杯子的结构出示杯子实体,让学生分析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

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四、精品欣赏:

(看一看)

1.欣赏新颖独特的杯子

说说杯子的杯身和杯口有什么特点

2欣赏特殊功能的杯子

五、杯子设计:

(想一想)

如何绘制一张杯子的设计图,请同学们欣赏设计图,找一找设计图包含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再对书本上的学生作业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做一做)1.绘画设计,按自己的感受和设想任意一只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

2、设计图标出相应的尺寸、材质、功能、物品名。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

1.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杯子设计作业。

2.学生之间互相欣赏评论,选出有特点的作品进行讲评。

绘画中的节日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

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

画中人物在干什么?

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

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

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

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

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

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

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

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

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小朋友的目光。

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

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

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

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

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

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

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讲评学生作品:

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好吃的水果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

在南方,有披着"

鱼鳞"

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

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

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

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

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课件。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

也许会咬人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