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8844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二道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2分)

1.(6分)(2017高三下·贵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说“孝”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解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

“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

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

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

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

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

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

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

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

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

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

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

老在上,子在下。

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B.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

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对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

“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2.(13分)(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花瓷

左世海

当麻大急匆匆赶回村里时,他的弟弟麻二和妹妹麻花也早到家了。

昏暗的屋子里,除了盘腿坐在铺着破芦席的土炕上的娘,还有位陌生的秃顶老头。

“这是吴叔叔,你爹生前的好友。

”娘向麻大他们介绍道:

“今天让你们回来,是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啥事呀?

大老远的催人回来,我单位还忙着呢!

”麻大瞄了眼坐在炕上的老头,疑惑地问。

“可不是,有话快点说,我公司还有事要办。

”麻二有些不耐烦了。

“你们都吃公家饭,哪有我忙,早上走得急,家里猪还没喂哩。

”一旁的麻花也嘟哝道。

“他叔,还是你来说?

”母亲望了望众人,示意秃顶老头先说。

“是这样!

”老头拧灭手中的烟头,望着麻大笑笑,说,“十年前,你爹老麻和我在一个施工队干活,两人相处得亲如兄弟。

有一天下班后,老麻见一个衣衫破烂的老婆婆,蹲在路旁冻得浑身发抖,她的面前放着个挺好看的青花瓷瓶,说啥也要卖给他。

老婆婆说这是她祖辈留下的东西,为了吃饭活命,只好拿了出来。

当时,老麻看她确实可怜,一咬牙花了100元买下了那只青花瓷瓶。

“那,后来呢?

”麻大禁不住问道。

“后来,老麻又跟着施工队去了河南,我没去,临走时他把花瓶存放到了我家,说等返回时来取。

不料这一走竟然杳无音信。

直到上个月,我遇到一个和他一起打过工的老乡,才知道那年他在河南工地出了事。

唉,好人命苦啊。

老头说着,从提包里小心地拿出一个布包,捧到母亲面前,一层层打开后,果然露出一只尺余高的很好看的青花瓷瓶。

麻大、麻二和麻花见了,立即凑过脑袋来。

“这可是宝贝呀!

”老头又说,“前些日子我专门找专家看了,说这是地道的宋代官窑真品,按现今的价,少说也在50万元以上。

”老头边说边将花瓶递给了麻大娘。

麻大娘盯着花瓶,抚摸着,半晌,两行浊泪从满是沟壑的面颊淌下。

麻大等人听后呆了。

“我和你们爹是兄弟,他虽然走了,但我不能做出见利忘义的事情。

这不,我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你们这个村子,这次物归原主,我也放心了。

“这……这花瓶真值那么多钱?

”麻大瞪大眼睛,紧盯着娘手里的花瓶,有些不敢相信。

“这还有假?

”老头笑笑说,“专家亲自鉴定过的。

本来,我想出50万,把花瓶留下来,可你娘非要把你们一个个都叫回来,商量后再定。

“娘,我看卖了吧!

50万,值了!

”麻大说。

“娘,大哥说得对,卖了吧!

”麻二和麻花在一旁帮腔。

麻大娘看看儿女们,又望望对面坐着的老头,迟疑着,最后摇了摇头。

“这……您老糊涂了咋的?

”兄妹几个急了。

“我不卖,自有不卖的理由!

”娘抹着泪,思虑了片刻说,“你爹死了,这是他的东西,我想留个念想,有它在身边,就像有你爹陪着我一样,我不孤单。

再说,我不愿看到你们为分几个钱弄得六亲不认,家事不和,要卖也要等我死了后,你们咋分、咋闹,我不想看到。

麻大兄妹听了,面面相觑。

“你娘说得也对!

”老头插话道,“这古董嘛,越放越值钱,到你娘百年之后,就不止这个数了。

麻大兄妹听了低头不语。

老头走后麻大抢先发话了:

“娘,我看您跟我到市里去吧,这老屋走风漏气的,哪像人住的地方。

麻二赶紧说:

“娘,还是跟我到县城去,您这么大岁数了,每天还出去捡垃圾,您听听村人背后咋骂我们,说您养了几头靠不住的白眼狼。

麻花也急了,说:

“娘,跟我到镇里去吧,看看您脏的,衣服、被褥多年没人洗,都快发霉了。

去我那儿,给您换一茬儿新的。

可麻大娘始终摇着头,抚摸着那个花瓶,浊泪横流。

兄妹们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没辙了。

月初到了,麻大破天荒地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说:

“娘,我工作再忙,以后每月也都会来看您,您想吃啥,尽管说。

麻大走后没两天,麻二也回来了,说:

“娘,以后我每月专门请假回来看您,您没零花钱和我说,我少下一顿馆子,就够您用了。

未到月底,麻花又来了,说:

“娘,这是我给您买的新衣服,您先换上,我这就给您洗被子去。

村人见麻大他们隔三岔五来看娘,都说:

“这麻婶有后福呀,早些年一个人凄惶的,没人管。

现在好了,俺以后老了要是能像她这样,就知足了……”

麻大娘听后,嘴上笑着,眼窝不由又淌出几滴眼泪。

两年后的一天早晨,麻花突然给麻大打来电话,说:

“出大事了,咱娘屋子烟囱倒烟,昨夜她一氧化碳中毒,等人发现时,已经去了。

麻大听后立即驱车赶回村子。

安排完娘的后事,麻大、麻二和麻花迫不及待地取出娘珍藏的那个青花瓷瓶,话不过三句,就吵闹起来。

在麻大娘的坟前,一个秃顶老头一边烧纸,一边喃喃念叨着:

“老嫂子,放心走吧。

要不是我当初编了个故事,给你一个假古董,你这晚年咋活呀!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11期)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麻大娘先是因丈夫早逝、儿女不孝而生活孤苦,但丈夫生前好友送来一只宋代青花瓷瓶使她的生活出现转机,幸福地度过晚年。

B.画线句子中麻大娘看到青花瓷瓶,睹物思人,想到老伴,流下泪水的背后,也是对儿女不孝的委屈与隐忍。

C.麻大兄妹听了娘不愿卖青花瓷瓶的理由后虽面面相觑,但也算理解娘的做法。

特别是麻大最懂娘的心思,抢先要接娘跟他到市里去住。

D.小说的心理活动描写很成功,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极富艺术感染力。

E.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意蕴深远,作者通过写麻大娘因为一个青花瓷瓶而命运好转的故事,突出了“该怎样赡养老人”这一社会问题。

(2)

麻大兄妹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青花瓷”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13分)(2016高一上·桂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

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

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

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

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

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渐渐建立了他的观点。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

“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

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

但是直到马尔萨斯关于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

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

我们可能会把过去的正常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

通常的科学传记是造成伟大思想家信息产生明显错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

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

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

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

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

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宣扬他所不能证实的观点。

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

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

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

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

他在1880年写道:

“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时,公众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

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观点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实发生了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

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特质中含有特殊性。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研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B.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C.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D.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是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E.虽然达尔文进行的是一场温和的革命,但他的观点很难被纳入传统的西方思想中。

(2)

作者说: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

”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3)

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共13分)

4.(7分)(2019高一上·合肥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诗人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其诗作多有政治失意之感。

本诗中“独鸟背人飞”也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情。

C.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

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D.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6分)(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2)《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3分)

6.(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贫困县,偏要打肿脸充胖子,筹措亿元巨资建造一个超级豪华的文化宫。

尽管公众议论纷纷,不赞一词,但当地的某些官员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仅以“有问题上级会查”来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权的极大轻视。

A.打肿脸充胖子    

B.筹措    

C.不赞一词    

D.不以为意    

7.(2分)(2016高二上·武威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7月2日《重庆晚报》刊登的一道号称世界最难的数独题,吸引了许多高手挑战。

重庆江北区一位83岁的退休老人闭关15天,最终把这道题解了出来。

B.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成员是由二战时期帮助中国抗战的美国飞虎队队员及其亲友、支持者和赞助者等成员组成。

C.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考古研究,一些文物证明至少在百万年前,重庆主城区就已经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

D.环保主义者最近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由于受疾病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一些濒危物种正面临威胁,地球将出现“第六次大灭绝事件”。

8.(2分)依次填入下面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而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9.(2分)(2017高二上·抚顺期末)下面语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科学家认为,一般高智商的人往往专注于长期目标,追求可能的终极结果。

一个人专注于长期的目标,他对社交的需求也必然不会注重。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和朋友在一起时,往往意味着他不能只做自己的事情。

此外,高智商的人只要靠技术和能力就能获得生活的快乐,社交活动反而成了他们不得不应付的累赘,这也使他们在潜意识里排斥社交活动。

可见,愿意独处的人,就是高智商的人。

①一个人专注于长期的目标,他对社交的需求不一定不注重。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0.(5分)(2016高三上·清远期末)下图是清远市城市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该标识含义,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共1题;共5分)

11.(5分)(2015高一上·牡丹江期中)作文题

秋天到了,枝头的果实大红灯笼高高挂;田里的稻穗条条项链闪金光;走过春夏喧闹的人也显得更成熟。

一场秋雨一层凉,片片枯叶从树头纷纷飘落,天更阔了,月更明了,站在秋天里,你会有何感触有何联想?

品味浓浓的秋意,阅读秋天的故事。

请以“秋天”为话题,自命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表达自己思考的议论性文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2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共13分)

4-1、

4-2、

5-1、

5-2、

5-3、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3分)

6-1、

7-1、

8-1、

9-1、

10-1、

四、写作(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