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8940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docx

最新整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word版本

名称

危害

应急处理

正丁醇

CAS:

71-36-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以生接触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人吸入606mg/m3×10年,红细胞数减少,偶见眼刺激症状;人吸入150~780mg/m3×10年,眼有灼痛感,全身不适,角膜炎。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正己烷

CAS:

110-54-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低闪点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名称

危害

应急处理

氨水

CAS:

1336-21-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碱性腐蚀品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丙酮

CAS:

67-64-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低闪点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人吸入12000ppm×4小时,最小中毒浓度。

人经口200ml,昏迷,12小时恢复。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转移到安全场所或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

建议把废料缓慢地加到碱液-石灰水中,搅拌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灭火方法:

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名称

危害

应急处理

N,N-二甲基甲酰胺

CAS:

68-12-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

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

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

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

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

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功能变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低毒类。

  急性毒性:

人吸入30~60ppm,消化道症状,肝功可异常,有黄疸,尿胆原增加,蛋白尿;人吸入10~20ppm(有时30ppm),头痛,食欲不振,恶心,肝功和心电图正常。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人吸入5.1~49mg/m3×3年,神衰症候群,血压偏低,肝功能变化。

  危险特性:

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

废料溶于易燃溶剂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碱洗涤器除去有害成分,从纤维沉降槽和聚氯乙烯反应器的洁净溶剂中回收N,N-二甲基甲酰胺。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二氯甲烷

CAS:

75-09-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有害品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

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致突变性:

DNA抑制:

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致癌性:

人类不明确,视为潜在致癌物。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度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

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沐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

名称

危害

应急处理

环己烷

CAS:

110-82-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

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它一些麻醉症状。

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甲苯

CAS:

108-88-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人吸入71.4g/m3,短时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时,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刺激性:

人经眼:

300ppm,引起刺激。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

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名称

危害

应急处理

甲醇

CAS:

67-56-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

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

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

人经口30~100ml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弱,死亡。

  致突变性:

DNA抑制:

人类淋巴细胞300mmol/L。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甲酸乙酯

CAS:

109-94-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低闪点易燃液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神志丧失。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刺激口腔和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毒作用较甲酸甲酯稍弱。

  急性毒性:

LD50185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口);人吸入330ppm×5分钟,眼鼻刺激。

  刺激性: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460mg,轻度刺激。

  致癌性:

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

10mg/kg,10周(间断),致肿瘤阳性。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