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91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docx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题目)

让同学们找一找,填一填。

2、同学们,刚才你们做这两道题,是不是觉得挺快就解决了问题?

这里面有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算一算”的三组计算题)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2)(四人小组)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特别是“50×10”、“30×20”、“12×40”、“120×40”要让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

(4)(四人小组)讨论探索每组中两个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5)(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6)思考:

如果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来计算150×30的话,算法有几个步骤?

使学生明确有两个步骤:

先计算15×3=45,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50×30=4500。

三、尝试练习

1、书P27“试一试”第1、2题。

2、教师巡堂进行个别化教学,发现学生计算错误,及时给予个别指导;或全班勘误订正,抽查个别学生是怎样计算的,是否正确地掌握了计算程序。

四、巩固强化

要求学生直接口算填表。

五、实践应用

书P28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讲评时,可让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复习一下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六、思维训练

看谁写得多。

()×()=800

()×()=1260

七、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脱式计算)

 11×12+3630×23+8670×90-150

800-22×21(37+13)×2612×31-12

三、综合运算

1、看谁写得多。

()×()=400(  )×()=1200

()×()=400(  )×()=1200

()×()=400(  )×()=1200

2、南瓜每筐22元,萝卜每筐18元,买了10筐南瓜和20筐萝卜。

(1)两种蔬菜各付多少钱?

(2)一共应付多少钱?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算法。

第1小题中强调“各”字,就是“分别”的意思。

 南瓜:

22×10=220(元) 萝卜:

18×20=360(元)

第2小题解法多样化,让学生尝试列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2×10+18×20=580(元))

3、根据下面的价格来计算。

品名单价

篮球60元足球35元

排球40元羽毛球拍18元

书包30元

买20个足球,要付多少钱?

王老师要买35个书包,带上1000元够吗?

黎明带上2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

4、王师傅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能加共26个零件。

工作5天能加工多少各零件?

(26×8×5)

四、课堂小结

 

整理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

(师出示情境图)

师:

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

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

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应该怎样列式?

(师板书:

18×11=)

2.估算

师:

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200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

你觉得放得下吗?

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

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

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

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

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

(198)

师:

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

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

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

(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整理书

(二)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3、能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基础练习

1、直接说出的数。

6×40=17×4=18×50=45×40=

60×40=17×40=60×60=76×20=

2、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23×2112×2212×3235×22

(学生独立计算,指明说说自己的算理。

3、用竖式计算。

3243422356

×23×12×22×21×25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礼堂有20排,每排有28个座位,这个礼堂可以坐多少人?

(28×20)

2、李老师平均每分能走65米路,1小时能走多远的路?

(65×60)

3、商场里每个足球卖23元,学校买了12个这样的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

(23×12)

四、综合运用

1、三

(2)班有21个女生,她们各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裤子每件20元,衣服每件31元。

买上衣共花了多少元?

(21×31)

卖裤子共花了多少元?

(21×20)

一共花了多少元?

(21×31+21×20)

2、“佳华商场”有男职工19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13倍。

请问:

女职工多少人?

全商场多少职工?

课堂小结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

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

(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

(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用估算的方法:

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

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

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

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练习

(一)

练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0×1030×2040×30400×30

(2)13×2015×1018×30120×40

2、计算。

(1)32×2326×42

要求:

1)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2)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3)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4)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245246

×13×31×2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

54×36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2、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5、6题。

第5题: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

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

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

解决步骤:

(1)先独立计算第

(1)小题中的8个计算题。

(2)观察每一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1:

每一组前面乘法算式的积与相对应的后面除法算式的商刚好相等。

学生2:

除法算式中,除数都是4,被除数都是整百数。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这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1200÷4=300

16×25=400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

(2)题。

 

练习

(二)

练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文练习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

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1)20×2030×5012×3040×7

(2)15×3025×4016×50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要求:

5)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6)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7)选取部分学生板演;

8)提问算式意义。

关注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理解计算中每一层的含义。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

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表扬多种算法带来的新思维。

3、用竖式计算。

185263

×23×41×42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一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

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

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老师:

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习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

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

如54×24=4526(错),想:

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习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

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

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练习(三)

练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

(1)12×324×216×340×7

(2)150×2250×3160×2840×2

注意:

(1)回答结果时,语言表达要完整;

(2)抽选部分题,说说计算方法。

2、计算练习。

(1)38×14

(2)47×25(3)65×34

要求:

9)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10)提问部分同学,检查计算过程;

11)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专项练习

1、课文第34页的第10题。

(1)请学生拿出语文书。

(2)打开指定的一页。

教师在课前选定4页,这时指定每一组打开其中的一页。

(一般来说,选出的页面字数较为接近。

(3)让学生先后估一估这一页有多少个字,再算一算。

要求:

1)先独立完成;

2)小组中汇报,自己估算结果;

3)列出算式,计算。

4)小组校对结果。

并对比估算结果,看看取值是否接近,如果误差太大,找出问题,及时纠正。

(4)汇报每一组的计算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这时学生会发现这里的每一页字数都比较接近。

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使他们懂得因为排版规格一致。

所以在同一本书中,每一页的字数相差不多。

2、课本第35页的第11题。

(1)出示情境图。

实物投影出示课本插图或直接打开课本。

(2)认真审视情境图。

请学生认真审视情境图,明白情境图的问题情境,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3)讨论。

每人一瓶,35人应该付多少钱,怎么算。

(先算一瓶多少钱,再算35瓶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反馈、矫正。

3、课本第35页的第12题。

这是一道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4、课本第35页的第13、14、15题。

这类问题学生已经接触过,并已经掌握了,因此不存在难度,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只是第15题,可以请学生口头表达图中的问题情境,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学生计算的方法可能有:

(1)8×44;

(2)8×9×4+8×8;

(3)8×9×5-8;

(4)8×(9×5-8);

(5)8×(9×4+8)……

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激发求知的积极性。

 

学会了什么(复习一)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2、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掌握相应知识的技能技巧,并培养对图行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3、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设备或挂图等。

复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老师: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单元,内容有元、角、分与小数,对称、平移和旋转,乘法。

今天,我们一起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看一看,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帮助。

二、组织活动

1、分小组。

每组大约8位同学。

2、看图说话。

(1)你想起了哪些知识。

(2)利用图中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一起解决。

(3)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4)审视发言记录(知识要点),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请小组同伴给予帮助。

3、反馈练习。

(1)出示问题情境图:

书包的单价是:

28元5角;球拍的单价是:

18元8角。

根据所学知识,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问题:

1)28元5角和18元4角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2)两种商品单价相差多少?

哪一种贵,哪一种便宜?

3)两种都买要花多少钱?

(2)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

一头小猪每天需要吃15千克事物,,?

2)要求:

学生一个提问题,一个解决问题。

问题有:

10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或1个月)要多少千克?

4只小猪每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4只小猪要多少千克?

4、动手画一画,剪一剪。

(1)准备一张方格。

(2)在方格里面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并涂上色彩。

(3)把图剪下来,沿对称轴对折,检查图形是否符合要求。

(4)与同伴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37页“练一练”中的1、2、3题。

2、选用的小黑板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

与“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学会了什么(复习二)

练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独立并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

2、促进学生在数学能力与情感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

(1)12×422×3130×3140×5

(2)50×2060×340×30700×2

(3)5×3+29×7+930÷5×3(83-48)×20

2、计算练习。

(1)32×17

(2)46×15(3)65×24(4)48×28

(5)25×38+290(6)51×12-48(7)(100-75)×23

二、专项练习

1、课文第37页的第4题。

(1)出示情境图。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要学生认真审视,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你是怎么解决问题?

4)“四年级还差15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引导:

1)四年级捐的书有15包吗?

2)四年级捐的书比15包多了,还是少了?

3)15包是多少本?

少5本应该怎么计算?

(3)解决“五年级捐了600本书,45本包成一包,包了13包,还剩几本书?

同样要求学生独立审题,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辅导。

2、课本第37页的第5题。

(1)个问题,没有难度,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提问学生:

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使全体学生明白:

“剩余的票”是个隐藏的条件,想要解决“可以收款多少元”,应该先求出“剩余的票有多少张。

三、课堂小结

1、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进步?

2、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不强求统一。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

与“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旅游中的数学

活动内容

旅游中出发、租房、游览、吃饭的数学。

活动目标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看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你们在旅游中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

30到第二天7:

00经过了几时?

策略:

先计算21:

30到第二天6:

30经过了几时?

(经过了9时)再加上半个小时(6:

30-7:

00)。

一共需要9时30分。

注意:

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

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

3人间数

可住人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0

16

80×4=320

方案二

3

1

15

80×3+66=306

方案三

2

2

14

80×2+66×2=292

方案四

1

3

13

80+66×3=278

方案五

0

5

15

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

即最省钱的方案是:

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

16坐车数

可坐人数

空位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0

72

14

16×4=640

方案二

3

1

66

8

160×3+120=600

方案三

2

2

60

2

160×2+120×2=560

方案四

1

4

66

8

160+120×4=640

方案五

0

5

60

2

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

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职。

要留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课后去社会调查,(查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

老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1%

70×3=16×3=36×20=18×40=

42×50=24×20=60×30=98×100=

50×22=80×90=120×30=12×70=

19×30=30×40=25×80=14×60=

12×25=300÷4=31×41=11×84=

25×44=

2、列竖式计算。

12%

39×4753×2978×69

85×9445×2672×55

3、递等式计算。

9%

2089-125×8(14+16)×150108÷(58-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