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9586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

河东区长虹岭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

山东省***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

***

可行性研究报告承担单位:

***土地勘察规划站

编制日期:

2005年7月28日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山东省***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公章):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

***土地勘察规划站

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

联系方式:

电话:

通讯地址:

***

邮政编码:

2005年7月28日

项目可行性研究摘要书

单位:

公顷、万元

项目名称

山东省***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土地勘察规划站

项目所在地(市)县

***

项目区所涉及村、镇

汤头街道后林子、前林子、上郑家庄、下郑家庄、集沂庄、贾家官庄、泉沂庄7个村;刘店子乡朱赤草坡、王疃、酆赤坡、傅赤坡、树沂庄、吴十二湖、宋十二湖;共计2个乡镇14个村。

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

东经118°31′56″—118°35′00″,

北纬35°13′52″—35°19′28″

项目申报类型

重点项目

项目性质

基本农田整理

项目区地貌类型

平原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929.13公顷(不包括未整理的园地、林地、特殊用地),其中耕地1699.2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8.08%;其他农用地215.96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1.19%;未利用地13.90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72%;基本农田1600.54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2.97%;

土地权属情况

(所有权、使用权)

项目区土地全部归村集体所有、使用。

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长虹岭走向范围,跨***两个乡镇。

东、北方向与莒南县相邻,西至206国道,南邻八湖镇。

 

项目建设规模

1929.13公顷

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63.23公顷

项目建设期

2年(2007年1月-2008年10月)

项目投资估算

4340.54万元

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带,北部有少量缓丘,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4%,长虹岭地理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坡势较缓。

长期以来,此岭土地贫瘠,植被覆盖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受地形的影响,耕地地块小而不规则,加之无固定灌溉设施,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土地处于粗放型利用状态。

特别是项目区涵养水分能力差,旱不能蓄、涝不能排,粮食产量一直低下。

但由于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当地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项目区82.97%的耕地一直被划为基本农田,这就出现了基本农田名不副实的局面。

另外,项目区还有少部分废弃汪塘、田坎、未利用地等,通过土地平整、改良可以转化为耕地使用。

但由于河东区属欠发达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依靠当地财政难以实施高标准整理,将该项目作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申报,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另一方面可减轻地方投资压力及农民负担,符合国务院农民减负指示精神。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高效能的整理原则,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综合规划,科学整理利用,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采取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的办法、结合土地整理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土地质量和粮食产量,保障土地的永续利用,通过整理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水配套”,使基本农田名副其实,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口粮田;项目区共整理土地1929.13公顷,新增耕地63.23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28%。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估算项目总投资4340.54万元。

工程施工费3776.28万元,其中土地平整262万元,农田水利2698.83万元,田间道路727.43万元,其他工程88.02万元,设备购置费43.41万元。

其他费用520.85万元,其中前期工作费190.55万元,竣工验收收费113.28万元,业主管理费86.81万元,不可预见费130.21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投资4340.54万元。

经济

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区完工后,共可新增耕地63.23公顷,用于种植小麦、大豆和花生等经济作物,冬小麦产量6.0吨/公顷,花生产量5.25吨/公顷,新增耕地每年可产小麦379.38吨,每年可产花生331.95吨,小麦价格1500元/吨,花生价格3600元/吨,新增耕地每年可创造产值176.41万元,扣除40%成本,新增耕地增加利润105.84万元。

项目完工以后,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原1699.27公顷的旱地由靠天吃饭的低产田变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土壤沙化减轻,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肥力会逐年上升,规划后原有耕地增加产值1223.48万元,增加利润611.16万元。

项目区共种植108速生杨110025株,5年后成材,株成材达0.3m3,参照现市场行情分析,每m3按400元计算,则5年后108速生杨的产值为1320.3万元(每5年发生一次)。

扣除人工、购苗费等成本8元/株,则108速生杨的效益为1232.3万元(每5年发生一次)。

则平均每年收益额为246.4万元。

合计三项收益额为963.4万元,项目总投资4340.54万元,静态回收期4.5年。

项目建设后,将形成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林成行、渠成网的生产布局模式,将极大的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项目区内所有的未利用地及旱地等将成为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耕地产出率将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产业,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

项目的实施将增强农业后劲,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项目实施后,在建设有效耕地的同时,培植防护林带,建设田间林网。

这既改善了田间气候,提高林网等级,实现了大地园林化,又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通过灌溉、道路、泵站以及土地平整等工程的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既改善了人们生活环境,又提高了区域内的农田抗旱防洪能力,降低了农田的灾害风险。

项目开发整理方案设计,符合河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指导思想正确,规划目标明确,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对实现河东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区内采取田、水、路、林、电、村统一规划,可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生态效益。

整理工程内容全面,布局科学,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该项目主要考虑到有效增加基本农田的面积和产出外,还综合考虑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注意了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

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基础。

一是区、乡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基层有坚强的领导班子,群众有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二是干部群众有丰富的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三是机械设备齐全。

土地开发整理,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整理,是群众热切盼望的项目。

这项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因此,我们一定以高度饱满的革命热情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把这项“造福于民”的工程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好。

综上所述,其项目是可行的。

 

 

山东省***等两个乡镇

长虹岭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河东区位于临沂市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1′至118°37′,北纬35°07′至35°56′,东临莒南、临沭两县,南接郯城县,西依兰山区,北靠沂南县。

全区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7公里,总面积6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4%,辖10个乡镇。

全区总人口50万人口,人口密度823人/平方公里。

耕地总面积3.7万公顷,全区人均土地0.074公顷。

随着人口增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建设用地不断挤占耕地,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财税任务压力过大,致使以牺牲耕地经济发展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基本农田面积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另外,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1996年制定河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根据河东区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结合上级的控制指标,确定了全区的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2.5%。

由于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很多地块根本无法达到基本农田的质量要求。

项目区位于河东区北部,东、北方向与莒南县相邻,西至206国道,南邻八湖镇。

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带,北部有少量缓丘,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4%,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土层浅薄,土质贫瘠,部分地块荒芜地无法种植等土地利用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多年来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不够,水利设施不完善,加之多年以来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明显,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较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

实施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是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繁荣稳定农村、致富农民的有效途径。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已在眼前,为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对项目区土地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发整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获取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及最大经济效益;实施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客观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必须与国际农产品标准相接轨,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国际市场化的要求,尤其是难以生产出高产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

通过项目区开发整理,一是改善当地落后的生产条件,优化生态环境,通过增加植被,增修水利,改良土壤,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涵水能力和保肥能力,为农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解决项目区内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落后的现状,保证农业不受旱害影响。

三是项目实施后增加了耕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是有利于河东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夯实农业基础。

实现本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战略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现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河东区人民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从战略角度出发和实际着想,坚持从内部挖潜上着手,借助于优惠的土地整理政策,欲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因此提出对河东区长虹岭部分土地进行开发整理。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该项目计划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其理由是:

河东区属欠发达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依靠当地财政难以实施高标准整理。

由于该项目面积大,工程量大,投资大,因此将该项目作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项目进行申报,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另一方面可减轻地方投资压力及农民负担,符合国务院农民减负指示精神。

1.2.2项目性质

根据项目区土地资源条件和基本农田的现状,该项目计划申报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整理总面积1929.13公顷。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河东区北部,东经118°31′56″—118°35′00″,北纬35°13′52″—35°19′28″。

东、北方向与莒南县相邻,西至206国道,南邻八湖镇,主要涉及汤头镇、刘店子乡2个乡镇共14个村。

1.2.4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1929.13公顷,项目总投资4340.54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2500元/公顷。

1.2.5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2年建设时间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

1.2.6项目任务目标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高效能的整理原则,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综合规划,科学整理利用,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土地整理与治理水土流失相结合、与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永续利用,通过整理达到:

(1)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水配套;

(2)开发整理复垦土地1929.13公顷,新增耕地63.23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28%。

2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9、《***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10、《***统计年鉴》;

11、《***水资源研究》;

12、《***水长期供求计划》;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4、《水土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TB/T164531-164536-1996);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河东区北部,东经118°31′56″—118°35′00″,北纬35°13′52″—35°19′28″。

东、北方向与莒南县相邻,西至206国道,南邻八湖镇,主要涉及汤头镇、刘店子乡2个乡镇共14个村。

3.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带,北部有少量缓丘,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4%,地势由西北-东南依次下降,大部分海拔高程在80-120米之间,项目区内土层浅薄,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3.1.3水文地质

我区属淮河流域,河流密布,水量充沛,水是发展水利和农业的重要资源。

大型的河流有沂河、沭河、汤河,沂河和沭河分别沿东西边界南北贯穿全境。

汤河从全区中部穿过,自北向南流入沭河,此外还有李公河、玉白河等小型河流,分别流入沂河和沭河。

但项目区地处河东区北部平原地带,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匮乏,特别是文泗路以北部分,地势较高,供水困难,同时由于地处地下断层处,历史上多次打井找水,至今没有成功。

文泗路以南部分,有葛沟干渠一支干穿过,水量丰富,能保证邻近耕地用水。

3.1.4气候

河东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分,年平均气温在13℃,无霜期202天,常年平均降雨量为869.2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26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9.9千卡/平方公里。

春季风力大,回温快,空气干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雨季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冬季长而干旱,

暴雨干热风、霜冻对农业有一定的影响。

3.1.5植被

项目区内植被较少,主要植被有杨树、刺槐、棉槐、柳树、果树等。

其他植被和农作物主要有柳条、三棱草、莠草及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

3.1.6土壤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砂壤土类,土层较薄,漏水漏肥,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涵水能力较差。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速效养分少,作物发幼苗不发老苗,后期易缺肥。

土温昼夜温差大,通过植树造林,增修水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壤的涵水性能得到增加,土有机质含量会逐年增加,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柳条等经济作物。

3.1.7自然灾害

项目区由于植被少,绿化覆盖率低,夏季易受暴风雨袭击,春、秋、冬多受旱害,土壤沙化,早春作物易受寒害。

另外,作物在生长期易发生病虫害。

3.2自然资源

3.2.1光热资源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3.1—13.7℃,全年平均无霜期212天。

终霜4月5日,初霜10月27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2425小时,积温高,生长期长达248.9天,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299.1天,≥5℃的年积温4733.5℃,≥10℃的年积温4388.7℃,平均年辐射总量118.4千卡/cm2,光照年际间一般变化不大。

3.2.2水资源

项目区南部有葛沟总干渠一支干穿过,总干渠引水流量为27m3/秒,一支干引水流量为4.5m3/秒,年引水量1055.2万m3。

北部缓丘地带只能依靠降水和地下水,解决农业需水问题。

3.2.3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植被以杨树为主,还分布有刺槐、棉槐、柳树、果树等。

畜牧业以猪、羊和大牲畜为主,还有鸡、鸭、鹅、兔等。

项目区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是花生、柳条。

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

3.3土地利用现状

表3-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单位:

公顷)

村庄

名称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耕地

其它农用地

荒草地

裸土地

其他未利用地

旱地

农村道路

坑塘

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晒谷场

后林子

124.07

4.46

5.73

6.55

3.69

0.29

0.97

1.48

147.24

前林子

254.86

10.77

2.03

9.67

9.21

1.00

0.50

1.95

289.99

集沂庄

114.86

7.63

1.97

1.71

1.05

3.23

0.68

0.90

132.03

下郑家庄

8.23

0.17

0.47

0.05

0.93

9.85

上郑家庄

118.22

3.69

2.31

2.08

0.20

1.43

2.58

130.51

泉沂庄

90.76

5.03

1.21

1.50

0.27

0.07

2.17

101.01

贾家官庄

167.90

7.63

6.47

3.10

0.50

2.29

187.89

宋十二湖

59.71

2.1

0.32

1.04

63.17

王疃

199.12

11.11

4.64

5.24

3.85

223.96

朱赤草坡

48.63

2.3

1.5

1.53

1.12

0.04

55.12

酆赤坡

180.94

6.59

5.57

3.30

5.58

201.98

傅赤坡

121.81

6.15

3.93

5.33

3.07

0.05

0.23

140.57

树沂庄

191.30

13.01

3.75

10.43

5.07

0.88

0.47

224.91

吴十二湖

18.86

0.45

0.39

1.20

20.90

合计

1699.27

81.09

39.82

53.15

14.70

27.20

2.31

1.11

10.48

1929.13

注:

不包括未进行整理的园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929.13公顷(不包括未整理的园地、林地、特殊用地),其中农用地1699.2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8.08%;其他农用地215.96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1.19%;未利用地13.90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72%。

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带,北部有少量缓丘,约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4%,植被覆盖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受地形的影响,耕地地块小而不规则,加之无固定灌溉设施,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土地处于粗放利用状态。

项目区由于缺少灌溉设施,项目区99%以上耕地都为旱田,经过土地平整,配备完善灌溉设施及其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升高,土壤肥力不断增强,基本农田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3.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4.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虽然有葛沟干渠一支干流经,但项目区没有提水泵站和闸站,水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

项目区缺少排水设施,尚未形成完善的灌排系统。

历年来,形成“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局面,是项目区粮食低产的主要原因。

3.4.2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有206国道、文泗路省道穿过,项目区内有质量不同、路面宽窄不等,高低不平的田间道。

其中通过“村村通”工程,建有硬化路面8886米,原有8米以上的土路250520米。

农田中分布着少量可满足一般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要求的自然路、生产路,初步具备各种机动车的基本通行条件。

由于路面较窄和凹凸不平,加上布局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化作业和农产品的运输。

3.4.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有几片成规模的涵养林地,但没有形成农田林网,林网建设有待改善。

3.4.4电力设施

项目区内没有电力设施,但项目区与周围村庄接壤,架设方便。

3.4.5其他设施状况

项目区属于平原地带,植被较少,且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

项目区内没有工矿企业和废水、废气排放,空气、土壤没有受到污染,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完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反而会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4项目分析

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本项目实施后开发整理复垦土地1929.13公顷,新增耕地63.23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28%。

符合《河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临沂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

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到2010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共补充耕地1195.78公顷。

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69.57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215.62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23.55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687.04公顷。

因此,从土地利用开发整理规划任务与目标实践来看,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是完全有必要的且是必须的。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要求,基本农田应该是水利配套,土壤肥力高,高产稳产的地块。

通过基本农田的整理,产量也有大幅提高,使整个项目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基本农田。

4.1.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基本农田整理是一项全新的模式,国家根据目前的形式提出基本农田整理。

河东区根据当地的土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为保证规划期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得到补充,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及时制定了基本农田整理方案。

4.1.3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该项目符合《农业法》、《生态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山东省的有关规定。

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1929.13公顷,新增耕地63.23公顷,占项目区总面

积的3.28%。

表4-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面积对比(单位:

公顷)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加

耕地

水浇地

0

1762.50

+1762.50

旱地

1699.27

0

-1699.27

其他农用地

 

农村道路

81.09

58.85

-22.24

农田水利用地

53.15

55.63

+2.48

田坎

14.70

0

-14.70

坑塘水面

39.82

48.99

+9.17

晒谷场

27.20

3.16

-24.04

未利用土地

荒草地

2.31

0

-2.31

裸土地

1.11

0

-1.11

其他未利用土地

10.48

0

-10.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